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2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Word版含解析

1.2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阐述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教材选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区域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节教材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二是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或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历程确定其发展方向:比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
学情分析:1.已有能力: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区域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在以前已用过多次,教师应充分运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总结出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
2.存在问题:学生对美国东北部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美国区域地理的知识欠缺,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布置各小组充分预习美国及其东北部工业区的有关内容。
另外学生的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需教师进行适当的读图指导。
3.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用到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等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和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1.2区域教学设计发展阶段教学设计(精)

2、3、4.
第
提
(投影)合作探究
1、学生合 开 放性
二
升
1.针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中的问题,我国西部大 作讨论完 题 目,
层
应
开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成
让学生
次
用
2.“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 2、教师点 学 会应
教
层
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 拨,出示 用 所学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
标 征。
4.结合美国和上海的例子,认识高科 心。
4.知道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4.增强创新意识,树立
阶段的主要特征。
可持续发展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设计意 教学反馈
活动 图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教
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为了
学
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做大
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
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
入 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等等,计划到 2010 年初步形
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到 2020 年,完成有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 自我
体会到
学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获得知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
识的快
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分别
乐。
具有什么特征?
知 识 1.在美国地图上找到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 先独立完成,然后
高中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湘教版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闭幕。
在会议上中国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止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非洲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
【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加拿大、美国、印度、中国、日本、埃塞俄比亚、阿富汗、缅甸、英国、德国、泰国(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影响因素有__地__理__条___件__、 _发___展__水__平___、_经___济__区__位___、__历__史__文___化__。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
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
展水平越低
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
化可以反映( B )
A.生产关系优越性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技术水平 D.生产资料丰富程度
4、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 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
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学法指导:注
意从材料中找突破点,从问题中找原因找措施)
1、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
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下列的( D )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B.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 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衡量指标:_人__均__国___内__生__产___总__值___、 __人__均___国__民__收__入_______ 、___三___次__产__业__产___值__比__重___。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衡量区域进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进展指数那个综合性指标。
2、明白区域空间进展演化的差不多规律。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进展历史”那个案例,说明在不同进展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阻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进展时期的特点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连续进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进展,不断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进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进展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阻碍,从而树立区域可连续进展观和和谐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进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课件展现板书内容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现表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21年的经济增长情形读图摸索:(课件)匹兹堡邻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什么缘故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步进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来源:21世纪]课件展现: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形探究活动: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进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时期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缘故是什么?美国东北部在成长时期显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如何样的阻碍?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缘故。
21世纪让学生在分析讨论那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进展的一样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摸索: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缘故?21世纪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摸索: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进展的模式?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进展格局图。
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1.2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地区发展阶段【学习目标】⒈知道权衡地区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⒉认识地区整体的发展趋向。
⒊理解地区发展中各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构造、家产构造与发展状态。
⒋认识地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并理解采纳的相应举措。
【学习要点】地区发展中各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构造、家产构造与发展状态。
【学习难点】地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并理解采纳的相应举措。
【学习流程】【自主先学】温馨提示:⒈请同学们联合以下第一部分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 P 8-11 内容,以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理解感知。
⒉先看课文的“正文”部分和“阅读” 部分,“活动” 内容暂不看。
⒊达成第一部分的思虑问题后,再达成下边第二部分的空缺内容。
第一部分:思虑问题⒈权衡地区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什么?依据这些指标可将这些地区区分为哪些地域?人文发展指标是什么?哪个可以反应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⒉地区开发方式分哪两种?它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方式有何不一样?⒊地区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有何关系?⒋地区空间构造的演化与哪些要素相关?地区整体发展趋向是什么?⒌地区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⒍对照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水平、家产构造、地区空间构造及发展状态有何不一样?第二部分:依据理解达成以下空缺部分:⒈权衡地区发展水平的指标:常用指标:、、综合指标:⒉地区开发方式:开发方式 (高投入、高耗费、高污染);开发方式 (可连续的发展 )⒊地区的整体发展趋向:在多种要素作用下,表现出:的整体发展趋向。
⒋地区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极少。
平地区据有较大的比重,处于起步阶段,以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家产结为主体,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构地区地区内部的经济差别,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现代化交空间结通线路,散布稀少。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小,构表现出典型的特色 .地区发展状整个地区处于低水平的。
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word学案

1.2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④发展水平、经济区位、⑤历史文化等。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⑥不平衡——平衡……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第⑦一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⑧资源型工业和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⑩小。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⑪较低,整个区域处于⑫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第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⑭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⑮农业向⑯制造业和⑰服务业大规模转移(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⑱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⑲提高,整个区域处于⑳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加工制造业向○21资金密集型和○22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23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24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25交通运输网络和○26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27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28增强。
探究点一区域发展阶段【探究材料】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协调的人地关系。
(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3)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要求学生学习案例二,分小组讨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讲
授
新
课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展示课件(10)案例三
(11)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课题名称
区域发展阶段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设计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的规定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要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修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目标要求是: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1)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2)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3)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具体就是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总结发言进行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发展阶段、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理解区域发展的总趋势。
2.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激发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区域的含义、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大体过程,对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有一定的认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加以引导。
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
4教学过程
【导入】《Hi,I'm China》
播放短片《Hi,I’m China》
【师问】在视频短片《Hi,I’m China》中,一开篇就展示了污染的河流与一池碧水、雾霾与蓝天、繁荣的大城市与凋敝的小城市和乡村、留守儿童与富二代、乡间公路、绿皮火车与高铁等备受争议的正反两方面的中国现状,视频的最后则关注了因医疗进步而形成的变化,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给观众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讲授】人文发展指数(HDI)
【教师点拨】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形象宣传片,它用直观的镜头,在不回避问题的情况下,传递着正能量。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发展应该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应该是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福利的完善,民主与法治的建立,科学文化素养及道德水
平的进步。
因此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如果单单只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即经济指标,是很片面的。
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请同学们在正文第一段中找出来。
【学生回答】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
【补充】人文发展指数是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文发展指数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有所提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14年度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187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
【讲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承转】所以从刚才的那段视频中,我们还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成绩斐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正处在一个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试想一下,我们国家是从什么时候进入这个阶段的?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一穷二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贫富差距小、城乡差距小。
即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那么,目前的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也像中国这样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