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寇秀颖
外标-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猪肉中的14种脂肪酸

外标-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猪肉中的14种脂肪酸喻文娟;侯静文;朱邦尚【摘要】采用外标-气相色谱-质谱法准确测定了猪肉中14种脂肪酸的含量和百分含量,并与峰面积归-化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都测出猪肉中8种主要的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油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峰面积归-化法测定高含量脂肪酸结果较为准确,测定低含量脂肪酸则误差较大.同时对相关国标中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脂肪提取用溶剂浸提法代替索氏提取法,脂肪酸甲酯化用碱常温催化酯交换法代替先皂化、再甲酯化的方法.方法学试验结果表明:14种脂肪酸甲酯的线性回归相关指数R2皆大于0.992、加标回收率皆大于75%、而样品平行测定3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5%.该方法简便、环保、准确性好、精密度高,完全满足猪肉中脂肪酸的分析需要,可广泛应用于猪肉等肉类样品中脂肪酸的日常检测工作.%The contents and percent contents of fourteen fatty acids in pork has been accurately determined by external standard-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compared with the percent contents determined using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Both methods have shown that the eight primary components in pork are myristic acid, palmitic acid, palmitoleic acid, stearic acid, elaidic acid, oleic acid, linolen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As for nomalis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of high-content fatty acids were more accurate, while those of low-content fatty acids produced some errors. Meanwhile, the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in relevant Chinese Standards have been improved. Soxhlet extraction was replac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to obtain fats the two-step method of saponification before methyl esterification wasreplaced by the one-step method of ester exchanging reaction catalyzed by base at room temperature to obtain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FAME). The methodological study showed that for all the fourteen fatty acids, Rz of linear regression were above 0. 992, the recoveries were above 75%,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of three parallel sample determinations were below 5%. With its simplicity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iness,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have ail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daily analysis of fatty acids in pork.【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7页(P10-16)【关键词】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外标法;猪肉;脂肪酸【作者】喻文娟;侯静文;朱邦尚【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研究猪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改善肉食香味、提高猪肉的食用价值以及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肉产品均具有重要意义[1]。
锁阳超临界萃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

水果香气 , 是天然香料 , 广泛应用于朗姆酒 、 焦糖 、 面包 、 干酪、
果酱 中。
本试验中新发现锁 阳中的超临界萃取 物中含有 6种奇数
碳链的脂肪酸( 五碳 酸、 十 十七碳 酸 、 十一碳 酸、 二 二十 三碳 酸 、 一 0一十七碳 烯酸 、 ,2一十 七碳二 烯 酸 ) 奇 数碳 链 顺 1 91 ,
通信作者 : 国伟 , , 杨 男 山西原平人 , , 硕士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食 品加
工与检测 。E—ma :go @1 3 tm。 i yuw 6 .o l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 一 亚油酸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
危
晴等 : 阳超 临界萃取 物成分 的 G 锁 C—MS分析
表 1 锁阳超临界萃取 物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
育和脑神经功能 , 增强胎婴儿视力 ; 同时它不仅对人 体有直接 的保健作用 , 而且还可在体 内合成对人保 健功能更 强的高不
饱和脂肪酸—— E A和 D A… ; 一亚麻 酸在 胃癌新辅助化 P H
疗患者术后康复 中起 到促进作 用 。饱 和脂肪 酸 中棕 榈酸 能引起大 鼠问质干细胞和成人 骨 肉瘤 细胞 M 6 G 3凋亡 , 具有
1 2 主 要 仪 器 .
按照“ . ” 1 3 的方法 , 阳超 临界 萃取 物得率 为 2 5 % 。 锁 .1
将锁 阳萃取物按上述 G MS分析条件进行鉴定 , C— 通过 G C— M S白带 的 N S0 . IT 8 L库 自动检索 获得 目标 组分 的初步鉴 定 结果( 1 , 图 ) 再结合相关专业知识 和有关文献 资料进行 人工 谱图解 析 , 最终确定萃取物的化学组成成分 , 并按照峰面积归
气相色谱法 SIMCA模式识别 9种植物油脂的可行性研究

氟化硼 2乙醚溶液 :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 ;甲醇 、无 水硫酸钠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等均为分 析纯. 1. 2 样品制备
收集不同品种的 11种芝麻 、16种棉籽 、37种 大豆 、37种花生 、43种菜籽 ,依照 GB / T1448811— 93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提取植物油. 9种玉米 油 、9种葵花籽油 、19 种米糠油和 38 种棕榈油样 品取自不同的油脂公司.
气相色谱法 SIMCA模式识别 9种 植物油脂的可行性研究
黄月华 , 范 璐 3 , 李 娟
(河南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 :通过 Soft Independent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 ( SIMCA )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花生油 、大豆 油 、米糠油 、棕榈油 、菜籽油 、玉米油 、棉籽油 、葵花籽油和芝麻油 9种植物油脂. 采用气相色谱 法分析 9种植物油脂 219个样品的脂肪酸 ,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到每个植物油脂的各脂肪酸相 对含量. 以每种植物油脂中 9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 ,采用 SIMCA 分析技术进行数据预 处理 ,随机取 2 /3的样品作定标集 , 1 /3作验证集 ,对 9 种植物油脂的训练集进行主成分分析 ( PCA ) ,并通过交互验证建立各油脂种类的 PCA 模型 ,再利用训练集样本建立的 SIMCA 判别 模型对验证集样本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 , SIMCA 可以对 9种植物油脂分别聚类和识别 ,各种植 物油脂的 SIMCA 分析的聚类精度均为 100% ,除了芝麻油的验证识别准确率为 75%外 ,其他 均为 100%. 关键词 :植物油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 ;判别 ; SIMCA; PCA 中图分类号 : TS221 文献标识码 : B
大米蛋白渣酿造酱油发酵工艺

a h o dto frc r ti n o b a n t e rto o 2,f r e tt n t mp r tr 0 ℃ ,c n t n tt e c n iin o i e p o en a d s y e n i h ai f 1: e m nai e ea u e 4 o o sa t
lg ta d c n tn e e au e,b ih a io n to e n e s u l y o o a c r o Nai n l ih n o sa ttmp rt r y wh c m n i g n a d s n e q a i fs y s u e wee up t t a r t o
【2 1】刘小 娟 , 庞广 昌, 李杨 . 6亚油 酸对小 鼠免疫系统 的调节作 用 m一
[. 品科学 ,0 0 3(3 35 3 9 J食 】 2 1, 1 ) 7 — 7 2:
[3 1 】陈淑芬, 甘黎明, 史文权. 02L2 ZO 催化合成亚 油酸 乙酯 s 4/a 一 r : - 0 [. J 应用化工 ,0 6 3 (1: 2 — 2 ] 2 0 ,51)8 1 8 4
量较 高质量较好 , 但也不是越 高越好 。在大米 蛋 白与
豆粕 原料 比为 1 、 : 发酵 温度 为 4 2 0℃、 恒温 、 光照 的 无
大米蛋 白渣 : 由武 汉佳宝糖业 公司提供 ; 豆粕 : 购
条件下发酵 , 隔 5 每 天检测一次氨基态氮的含量 , 探索
于湖 北省 仙桃 市通海 口镇 饲料 门市部 ; 油 曲精 ( 酱 沪
因素 , 以氨基 态氮 为评价 指标 , 设计 四因素两 水平正 交试 验 , 以确定 大米蛋 白渣部 分替代豆粕 发酵酱油 的 最佳工艺条件 。正交试验 中各组原料总量均为 10g 。 0
可可脂与代可可脂的GC-MS鉴别分析及应用

可可脂与代可可脂的GC-MS鉴别分析及应用苑函;马越;李双石【摘要】Through the quick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s in CB and CBS, we found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 between CB and CBS. These results are used as evidence to differentiate the CB and CB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CBS, the dodecanoic acid makes up 49. 083% of total fatty acid, While in CB, the major fatty acid is octadecanoic acid, which makes up 34. 488% of the total fatty acid; and oleic acid was 31. 919%. No dodecanoic acid was found in CB. The detection of weather dodecanoic acid was exit can be used as the evidence of CBS.%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快速分析可可脂(CB)及代可可脂(CBS)的脂肪酸组成,找出两者组分的显著不同,以此作为鉴别可可脂与代可可脂的依据。
结果显示:代可可脂(CBS)中月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9.083%。
可可脂(CB)中主要脂肪酸为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488%;油酸,占31.919%;可可脂中无月桂酸成分。
月桂酸的检出与否可作为判断代可可脂(CBS)是否存在的定性依据。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2(038)008【总页数】4页(P178-181)【关键词】可可脂;代可可脂;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作者】苑函;马越;李双石【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46.57可可脂(简称CB)是可可豆中的天然脂肪,它赋予巧克力独特的平滑感和入口即化的特性;研究表明可可脂含有很高的硬脂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可脂还含有丰富的多酚,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保护人体对抗一系列疾病,减轻老化影响。
植物膜脂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条件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UNIVERSITY1999年 第23卷 第6期 Vol.23 No.6 1999植物膜脂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条件研究包 宏摘 要 测定了植物膜脂中磷脂酰甘油(PG)在硫酸、三氟化硼、氢氧化钾催化时,酯交换甲酯化反应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和PG中各种酰基脂肪酸的相对甲酯化率,表明酸催化产物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稳定,碱催化时PG中各种酰基脂肪酸的相对甲酯化率在室温-15 min有最大值,此后随温度升高或反应时间增加,各种酰基脂肪酸的相对甲酯化率均下降,其中以反式-Δ3-十六碳单烯酸的相对甲酯化率下降最为明显,表明其甲酯较其他脂肪酸甲酯易碱分解。
因此GC分析方法测定膜脂中脂肪酸组成时,宜用酸催化甲酯化方式。
关键词 膜脂;反式-Δ3-十六碳单烯酸;酯交换甲酯化;脂肪酸组成;相对甲酯化率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1999)06-0065-05A Study on Transmethylesterification Condition of Membrane Lipids inPlantsBao Hong(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Abstract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in the products of transmethylesterification of plant phosphatidylgly-cerol catalyzed by H2SO4、BF3 and KOH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and the relative methy lesterification yields (REY) of individual acyl fatty acids were given.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when catalyzed by acid. On the contrary,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or time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rans-3-hexadecenoic acid (16∶1(3t))in the products and the REY of all acyl fatty acids decreased when catalyzed by alkali.The decrease of both relative content and REY of 16∶1(3t) was the most notable phenomenon which showed that the 16∶1(3t) was more liable to decompose than other fatty acids when catalyzed by alkali.Key words Membrane lipids;Trans-3-hexadecenoic acid;Transmethylesteiification;Fatty acid composition;Relative methylesterification yield 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膜脂脂肪酸时,必须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经典的方法是将脂质皂化,再进行甲酯化[1~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魏永生;郑敏燕;梁云;耿薇【摘要】A method of GC MS for determination of 4 fatty acids, i. e. , palmitic acid, stcaric acid. oleic ucid and linoleic acid was proposed. The sample was derivatized with methanol in H2SO4 medium, and the derivalc was dissolved with ii-hexane. J&.W DB-WAX capillary colunm was used for GC separation and the full-scanning mode and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mode were adopted in MS determination. I.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wducs of peak area and mass concentration of 4 fatty acids were obtained in definite ranges, with limits of detection (3S/N) and lower limits of determination in ranges of 4. 42-- 22. 5 mg ·L^-1 and 14. 7 75. 0 mg ·L^-1.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used in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s in intermediates and leftover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of mixed fatty acids.%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4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甲酯化方法对甘油三酯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脂肪酸分析的影响

甲酯化方法对甘油三酯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脂肪酸分析的影响张白曦;宋宇航;杨芹;张灏;陈卫【摘要】在重组解脂耶氏酵母催化红花籽油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过程中,大量的红花籽油与游离型亚油酸及共轭亚油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发酵液上清.为了通过气相色谱准确分析催化过程中底物及产物的含量,确定甘油三酯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的最佳甲酯化方法至关重要.本试验选择盐酸-甲醇法、盐酸-甲醇(甲苯)法、三氟化硼-甲醇法、氢氧化钠-甲醇法、酸碱综合法和重氮甲烷法6种方法,对红花籽油、游离型共轭亚油酸和二者混合物分别进行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比较甲酯化效率.结果表明盐酸-甲醇(甲苯)法甲酯化程度高,且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是样品为甘油三酯和游离型脂肪酸混合物的最适甲酯化方法.【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6(031)009【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甘油三酯;游离型脂肪酸;共轭亚油酸;甲酯化效率【作者】张白曦;宋宇航;杨芹;张灏;陈卫【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6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甘油三酯、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定性、定量分析[1]。
由于构成脂类物质的脂肪酸,特别是十二碳以上的长链脂肪酸沸点高、高温下易裂解,需先对脂类物质进行甲酯化,与甲醇反应制备成脂肪酸甲酯,降低沸点,提高稳定性,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2]。
目前常用的甲酯化方法主要有酸催化法、碱催化法及重氮甲烷法。
酸催化法常用试剂为盐酸-甲醇、硫酸-甲醇和三氟化硼-甲醇;碱催化法常用试剂为甲醇钠和氢氧化钾-甲醇;重氮甲烷法使用试剂为三甲基硅重氮甲烷[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标 品 进 行 气 相 色 谱 分 析 ,根 据 其 保 留 时 间 进 行 定 性
分析。再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十七烷酸和亚油酸的含
量,进行定量分析。数据用 &’&& 软件分析并进行相
关性比较。结果见表 (。
利用分析得到的主要 成分比较甲酯化效果
入 小 试 管 内 ,即 可 用 于 气 相 色 谱 分 析 。 用 于 测 定 不 同酸法甲酯化效果的影响。 ’)!)9 !)# *+, - . 硫酸—甲醇酯化法
称 取 油 脂 或 脂 肪 酸 #" *1 加 入 !)# *+, - . 硫 酸—甲醇 ’)" *.,于 7" 8水浴加热 9" *0:,加 ! *. 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取出上清,下层再用 ’ *. 正己烷洗涤,上清液合并后待测596。用于测定不同酸 法甲酯化效果的影响。 ’)!)$ ’(硫酸—甲醇酯化法
气相色谱仪为岛津 ;<’$<,检测器为氢火焰离 子化检测器5$6;毛细管柱(9" *=")#9 **);载气为氮 气 ,流 速 为 9)9" *. - *0:;空 气 压 力 为 %" >?2,氢 气 压力为 #" >?2;柱温 !"" 8,检测器和汽化室温度 !#" 85#6。进样量为 ’ !.。 " 结果与讨论 !)’ 碱法甲酯化反应时间的确定 本实验首先对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的反应 时间进行比较,油 脂 采 用 的 是 色 拉 油 ,以 其 含 量 最 多的亚油酸为检测指标。并且对十七烷酸和亚油酸
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如表 !。
表 " 几种酸法及酸碱结合法对脂肪酸的检测结果比较 ’
甲酯化方法 (".硫 酸 — 甲 醇 加 热 回 流 酯 化 法 !-#*@A B C 硫酸—甲醇酯化法 (.硫 酸 — 甲 醇 酯 化 法 酸碱结合法甲酯化
十 七 烷 酸 含 量 (.) %5-(;<="-)# %;-$">="-$5 ;!-6(D="-(6 $#-!)="-)6E
表 & 反应时间对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的影响 ’
反应时间(*+,) # (" (# !" !# )" $" #"
亚 油 酸 含 量 (.) (%-!$<="-!( (;-)!<="-() (;-#%<="-($ (;-6#<="-"% (6-")<="-)5 !!-#!>="-(6 (6-#6<="-($ (6-$5<="-((
甲 醇 酯 化 法 和 碱 法 对 脂 肪 和 脂 肪 酸 进 行 甲 酯 化 ,并
对其甲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
表 $ 酸法和碱法对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效果比较 ’
甲酯化方法 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酯化脂肪 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酯化脂肪酸 (.硫 酸 — 甲 醇 酯 化 法 酯 化 脂 肪 (.硫 酸 — 甲 醇 酯 化 法 酯 化 脂 肪 酸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 #" *1,置以反应烧瓶内,加 入 ’)" *. 无水甲醇使之溶解,再慢慢加入 ")’ *. 浓硫酸,在 7" 8下加热回流 9" *0:5!6。取下冷却移入 分液漏斗,振摇分液漏斗以进行萃取。静止,待液面 分层后放去水相。使乙醚提取液通过无水硫酸钠滤
作 者 简 介 :寇 秀 颖 (’474&),女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食 品 科 学。
[$]罗伟强- 气相色谱法测定葵花籽油的脂肪酸/01- 食品工业科技, !""),%9!$:2 ;5
[#]柳镇安- 核 桃 油 中 主 要 脂 肪 酸 的 毛 细 管 柱 气 相 色 谱 分 析/01- 化 学世界,!"""9$:2 !(!8!()
收稿日期:"##$%&#%&$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 #" *1,加 !"" !. !"(的乙 醇—氢氧化钾,在 7" 8水浴加热 9" *0:,取出加水, 再加入盐酸中和。加 ! *. 正己烷提取,取出上清液 后再用 ’ *. 正己烷洗 涤 一 次 ,上 清 液 合 并 、蒸 干 。 再 加 ! *. ’(硫 酸 —甲 醇 于 7" 8水 浴 9" *0:,取 出后加 ! *. 正己烷,再加蒸馏水至瓶颈,取出上清 液,再加 ’ *. 正已烷,洗一次,合并上清液待测596。 ’)9 气相色谱分析
通 过 对 酸 、碱 催 化 的 两 类 常 用 的 甲 酯 化 方 法 进 行研究,发现.硫酸—甲醇酯化的主要优点是适用 面广,既适于游离 脂 肪 酸 ,又 适 合 于 结 合 态 脂 肪 酸 (脂 肪 )。 碱 法 甲 酯 化 只 适 合 于 脂 肪 ,但 其 反 应 时 间 短,水解、甲酯化一步完成,是 一 种 快 捷 、简 便 的 分 析方法。并且测定了适于酯化脂肪的碱法的最佳反 应时间为 )" *+,,酯游离脂肪酸的酸法的最佳反应 时间为 %" *+,。 参 考 文 献:
[(]咸漠,康亦廉 ,刘 延 等- 菌 油 脂 肪 酸 碱 法 甲 酯 化 的 研 究/01- 吉 林 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 (")3("#
[!]日 本 食 品 工 业 学 会- 食 品 分 析 方 法 上 册/41- 成 都 :四 川 省 科 学 技术出版社,(56#7 )6(
[)]王静,向文胜- 现代农业仪器分析应用技术/41- 哈尔滨:东北林 业 大 学 出 版 社 ,!""" ,%(8%!
? 文中所有数据均为三次的平均值
由表 ( 可以看出反应时间为 )" *+,,亚油酸的
含 量 达 到 最 大 值 ,并 且 与 其 它 时 间 的 含 量 相 比 差 异
显著。因此 )" *+, 为反应的最佳时间。在以后的反
应中,碱法的反应时间采用 )" *+,。
!-! 不同酸法甲酯化效果比较
对几种酸法及酸碱结合法对脂肪酸的甲酯化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 #" *1 加 ’(硫酸—甲醇 ! *. 于 7" 8水浴加热 9" *0:,加入 ! *. 正己烷, 再加蒸馏水至瓶颈,取出上清,再用 ’*. 正己烷洗 一 次 ,合 并 上 清 ,放 入 小 瓶 中 待 测 596。 用 于 测 定 不 同 酸法甲酯化效果的影响。 ’)!)# 酸碱结合法甲酯化
硫 酸 、甲 醇 、氢 氧 化 钾 、石 油 醚 、苯 均 为 分 析 纯 ; 正 已 烷 为 色 谱 纯 ;色 拉 油 为 市 售 食 用 油 ;十 七 烷 酸 、 亚油酸标准样品均为 /01*2 公司产品,纯度344(。 ’)! 甲酯化方法 ’)!)’ 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 #" *1 置于 ’" *. 量瓶内,加入 ! *. 石油醚和苯的混合溶剂(’:’),轻轻摇动使之 溶解。再加入 ! *. ")$ *+, - .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混匀5’6。在室温静置不同时间,加蒸馏水使全部有机相 甲酯溶液升至瓶颈上部。澄清后吸取上清液,所得清 液即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用于测定碱法对脂肪和 脂肪酸以及反应时间对碱法甲酯化效果的影响。 ’)!)! ’"(硫酸—甲醇加热回流酯化法
$%
《 食品研究与开发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寇秀颖 于国萍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哈尔滨 ’#""9"
摘 要:脂肪和脂肪酸的甲酯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酸催化和碱催化。本文对这两类甲酯化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酸催 化 既 适 用 于 酯 化 游 离 脂 肪 酸 ,也 适 用 于 酯 化 脂 肪 ;碱 法 只 适 合 酯 化 脂 肪 不 适 合 酯 化 游 离 脂 肪 酸 。并 且 确 定 了 最 佳 的 反 应时间:酸法为 %" *0:,碱法为 9" *0:。 关 键 词 :脂 肪 ;脂 肪 酸 ;酸 催 化 ;碱 催 化 ;甲 酯 化
?<,>,D,E 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由表 ! 可以看出 (.硫酸—甲醇酯化法对脂肪
酸 的 甲 酯 化 效 果 最 好 ,酸 碱 结 合 法 对 脂 肪 酸 的 酯 化
效果最差。说明在硫酸催化的几种方法中并不是硫
酸 浓 度 越 高 越 好 ,而 酸 碱 结 合 法 也 不 利 于 游 离 脂 肪
酸的甲酯化。
对于大多数的脂肪和脂肪酸而言,气相色谱法 是其最佳的分析方法。由于气相色谱分析首先涉及脂 肪和脂肪酸的甲酯化。常用的甲酯化方法分为酸催 化、碱催化两大类。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且使用范 围各不相同。而许多文献和参考资料中使用的酸碱浓 度、反应时间等也有大差异。因此,选择方便、快捷的 甲酯化方法对脂肪和脂肪酸的分析至关重要。本文对 氢 氧 化 钾 &甲 醇 室 温 酯 化 法 ,’"( 硫 酸—甲 醇 加 热 回 流酯化法,!)# *+, - . 硫酸—甲醇酯化法,’(硫酸—甲 醇酯化法和酸碱结合酯化法的甲酯化效果进行比较, 确定了最适于脂肪和脂肪酸的甲酯化方法。 ! 材料和方法 ’)’ 试剂
由表 ) 可以看出反应时间 %" *+, 时 十 七 烷 酸
的含量最高,并且与其它时间的结果相比差异显
著 。%" *+, 以 后 反 应 时 间 增 加 十 七 烷 酸 的; *+,。 !-$ 酸、碱不同方法对脂肪及脂肪酸甲酯化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