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综述
全册美术教案: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全册美术教案: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前言本教案旨在为六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
依据2023新人教版美术教材,本教案围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展开,注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各种美术技法和表现形式- 了解美术史及著名艺术家作品- 培养观察、分析、创新和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1. 教学目标:了解绘画基本技法,掌握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教学内容:油画、水彩画、素描等绘画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第二单元:书法与篆刻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掌握基本书写技法,培养篆刻能力。
2. 教学内容: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篆刻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第三单元:雕塑1. 教学目标:了解雕塑的基本材料和技法,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
2. 教学内容:泥塑、石雕、木雕等雕塑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第四单元:设计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工艺设计等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第五单元:摄影与摄像1. 教学目标: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摄影摄像技巧。
2. 教学内容:摄影摄像技巧、后期处理等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创设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创新和实践。
2. 作品评价:以学生的美术作品为评价对象,注重审美、技巧和创意。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在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方面进行训练。
2.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艺术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育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学生研究不同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等,并绘制具有一定主题和表现力的作品。
2. 剪纸:学生研究剪纸的基本技巧,并制作不同的剪纸作品。
3. 手工制作:学生研究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折纸、串珠、纸雕等。
三、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和表达。
2.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讲解、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兴趣。
3. 分步教授不同的绘画、剪纸和手工制作技巧。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
6.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研究态度和表现情况。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2. 音频、视频和图片素材。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参观美术展览等相关活动。
2. 提供更多的绘画、剪纸和手工制作的练题和技巧指导。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以上为《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供参考。
2023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套美术教案

2023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套美术教案第一课:欣赏与评述——了解美术作品风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美术作品风格,如写实、抽象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美术作品风格。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写实、抽象等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4. 学生练: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二课:绘画——研究素描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等。
2.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阴影等。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素描技巧的运用和方法。
4. 学生练:学生运用所学素描技巧,描绘生活中的事物。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素描技巧的重要性。
第三课:雕塑——认识泥塑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泥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泥塑艺术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内容安排和教学重点;2. 掌握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中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点;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
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第一单元:色彩与光影表现;2. 第二单元:线条与形状表现;3. 第三单元:素描与几何形体表现;4. 第四单元:造型技巧与创意表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点,并进行示范讲解。
3. 练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单元相关的练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反馈。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实践,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研究兴趣;2. 学生在练演练和创作实践中表现的技巧和能力;3. 学生在展示分享环节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4.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指导反馈。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片和视频展示素材;2. 教学课件和教学参考书籍;3. 练和作品展示的工具和材料。
以上是《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第一课: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评述美术作品。
3.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
教学内容1. 欣赏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2. 学习如何从题材、技法、色彩等方面来评述美术作品。
教学步骤1. 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引导学生从题材、技法、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美术作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评述心得。
4. 让学生进行个别发言,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和评述能力。
第二课:绘画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和演示不同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4.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三课:雕塑与立体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立体创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雕塑技巧,如泥塑、纸雕、木雕等。
2. 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和演示不同的雕塑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引导学生进行立体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4.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四课:设计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设计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
2. 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海报、设计服装等。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完整美术教案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完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学习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
-学习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
-进行简单的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的绘画实践。
2.第二单元: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特点。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工笔画等。
-进行中国画的实践绘制。
3.第三单元:西方绘画艺术
-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学习西方绘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如油画、素描等。
-进行西方绘画的实践绘制。
教学步骤
1.导入: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相关知识。
3.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相关绘画技法的示范演示。
4.学生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绘制。
5.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总结复习: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资源
1.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颜料、画笔等。
评价方法
1.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
2.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教学心得
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通过实践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造力。
- 研究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 了解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作用。
- 研究基本线条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 进行线条表达主题的创作练。
第二单元:色彩的运用- 掌握基本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 研究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方法。
- 进行以色彩表现情感的创作练。
第三单元:构图与空间感- 了解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 研究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进行构图与空间感的创作练。
第四单元:素材的运用- 研究如何运用不同的素材进行绘画创作。
- 探索素材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 进行素材创作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教师展示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 指导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和实践活动。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互相交流和合作。
- 赏析评价: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介绍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回顾前一单元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学讲解和示范。
4. 指导学生进行练和实践活动,解答他们的问题。
5. 定期组织学生展示和评价作品,提供反馈和指导。
6. 总结本单元的研究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
7.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人教版)》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美术全册包括了六个单元,分别是XXX、XXX、XXX、XXX、XXX、XXX。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素描、水彩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多个美术技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并能够理解其在美术领域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美术技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3.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开发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2. 教授各种美术技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单元一:XXX第一课时:XXX1. 研究目标:了解XXX的基本概念。
2. 教学过程:- 引入:介绍XXX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 研究:讲解XXX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 实践:让学生进行XXX的实践操作,并指导其注意事项和技巧。
- 总结:概括XXX的要点和研究效果。
3. 教学资源:XXX相关的图片、工具材料等。
单元二:XXX第一课时:XXX1. 研究目标:了解XXX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过程:- 引入:讲述XXX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研究:介绍XXX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并进行示范。
- 实践:让学生进行XXX的实践操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 总结:总结XXX的研究要点和实践经验。
3. 教学资源:XXX的相关图片、实物等。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内容和过程安排)五、教学评价与调整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作品展示和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人教版)》。
2. 准备每个单元所需的图片、实物、工具材料等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开始大兴教堂,
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
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
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
的海洋,成千上
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 千万别小瞧了它, 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 杂的,都是从六面体 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 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 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 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想像。 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 使它成为立体的形 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们的校园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 ..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
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 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
造新的点画方法。
三、步骤方法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 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在白纸上画 出喜欢的图案。然 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 胶水要涂的厚, 但不要涂太大面 积。然后掰一小块 蛋壳放在胶水上。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 蛋壳的裂纹可大可 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 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 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 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 按 着蛋壳碎片的形状 上色。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 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四、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 1、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
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 的,只要在相对 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 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 ?瓦萨里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 ?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
7 4、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 的技法进行线造 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 2. 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 等手法进行线造 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 学生合理用材巧 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 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 2. 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 接,便是线。 3. 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 律。 2. 过程与方法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五、作业展示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 品。 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 受。 3、教师点评 六、收拾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布置下节课任务及所需物品。
3、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 造型的创作。培 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 生合理用材巧妙
硬线造型。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 表现形式和艺术 特色。 2. 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8 5、风景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 一、欣赏图片 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前后西亚
的美索布达亚平
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
展是古代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 和材料,完成一 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 P4 技法点击, 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 用合适的材料进 行创作,题材 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 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 第二、三课时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 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
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
疏密变化,注意
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
通过欣赏、分析、
创作、指导、评价,
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 1、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 家所熟悉的几何形 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 形圆锥形球形,对不 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 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近高远低、近 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 小、近高远低、 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 天与水面之间产生 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 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6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 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