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一般来说,理解和适应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习俗等方面并不是很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思维方式方面的分歧。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是不同民族间误解和冲突的根源,是导致中西思想沟通困难的主要因素。
因此,思维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两民族间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同时对比研究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中国人文化修养和塑造中国人良好形象的需要。
1.从文化体系的特征看中西方思维方式“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以XX为代表的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的差异无所谓好坏之分,无所谓优劣之分。
只是通过了解思维方式差异的根源之处,取长补短,更促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直生活在平原农耕地区的中国人,具有好静、内向及求同的民族性格,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以五行生克和阴阳消长为基本内容。
古人云“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这种“天人合一”是指人们顺从自然规律和崇拜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是简洁少言,语言表达充满了模糊性、随意性、不确定性、暗示性,同时会引人遐想,回味无穷。
中国人的“真理”是无法“道”出来的,只能是用模糊不确定的“玄”字来表达。
而西方地处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为了求得生存,必须独立面对大自然的恶劣条件,从而养成了求新、思变的民族性格,西方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从公理出发,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演绎为基本模式。
西方人一直倾向于把宇宙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他们注重探索自然,为求得生存,不断地寻求征服自然之道,改造自我从而得到神力,达到神人合一。
于是,他们从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以及形体之美不同。
宗教信仰中的“耶稣”既有神性,也有人性,他们既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并不相信天命。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
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前面都是寒暄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
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第四讲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直觉的整体性 (互补)
• 整体性: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方面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 直接性: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而直接把握事物。 • 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考虑方式。
中西方思维差异
直觉的整体性:整体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
并改造世界。 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统一的结构 之中。 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放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去把握。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文化中的体现
•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 中国画注重写意,追求神似;西洋画注重写实,追求形似。 • 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荤素搭配;西方饮食较为单一, 注重营养结构。
• 中国人看问题习惯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而西方人正好 相反。
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
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2、 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中国——具象思维
• 人们以经验为基础没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进而达到协同效应。 • 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思维方式。 •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以‚实‛的形式表示‚虚‛的概念,
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思维之中的逻辑性联系可
以不很明显,只要有相关性,就可建立联想。
在处事方面: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
握事物。
(2)和谐的辨证性
追求公允、协调、互补和自行调节,以此达到事物的平衡和 稳定。
美国人强调以经验和事实为依据,看重观察和分析的方式,热 衷于搜集资料和数据,是典型的‚归纳法‛和‚实证主义‛。
西方:逻辑、分析、线性思维
的推理判断。
——‚无领域依附‛
英语注重‚形和‛,就是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
中西方思维模式对比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 尽人事,听天命”,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天作孽,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 • 成了脚踏实地的农业民族的行动信条。由 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使 中华民族不虚妄,不狂噪,它指导了一个 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 注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安分守命】 【安贫知命【安之若命】 【薄命佳人】【达官知命】【达人知命】 【福轻命薄】【红颜薄命】 【佳人薄命】 【命薄相穷】【命薄缘悭】【命舛数奇】 【命蹇时乖】 【命途多舛】【命与仇谋】 【命运多舛】 【命中注定】【乐天安命】 【乐天任命】【乐天知命】 【穷通皆命】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顺天应命】 【听天安命】 【【听天委命】
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
• 一、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 • 直觉思维:体验、领悟、个体经验、主观情志、 心理事实等,它的主观性和感悟性的意向已呈 现出来。 • 事实上,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 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我们 不能因为具有形象和感知认识的特点,或因为 它缺乏逻辑的表述,而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粗浅。 直觉思维因为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带有模糊性, 让人难以把握,但直觉思维的一些特征却是显 见的。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 《朱子语类》日:“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 无间隔。” • 禅宗讲:“默默与天行,默默与天语。” •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孟子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儒家讲去欲去私以达无我,忘我之境界; • 庄子讲心斋坐忘, • 老子要人回到婴孩的无知无觉状态, • 佛家则只管悟空,“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水将 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PPT文档52页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 版)连淑能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谢谢你的阅读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的中西方哲学思维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呢?当碰到事情时既可以按中方的思维方式处理也可以按西方的思维方式处理,你更偏向于哪一种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和文化的主要区别。
中方哲学思维是:形而上者谓之道,注重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讲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思维:形而下者谓之器,注重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讲究对具体现象的分析、验证,类推,再分析、验证,再类推……;那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会带给我们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呢,不妨先看一个最近震惊中外天文界和科技界的实例。
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该中继星将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的晕(halo)轨道上,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升空。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鹊桥”号是我国首颗,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作为数据中转站,它能够实时的把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的科学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地球,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尝试。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它只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这就意味着,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不仅相隔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进行通信联系。
但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其背面,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帮助来实现数据传输,完成地面测控任务。
根据设计,“鹊桥”卫星将在L2点做拟周期运动,通过定期轨控保持轨道的稳定性,可实现对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中继通信覆盖。
此前,仅有美国的Artemis任务和中国的探月三期飞行试验器以拓展试验的名义短暂造访过这片神奇的空域,但都没有实现长期运转。
因此,中继星将首次实现地月L2新轨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共52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 淑能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路 德。
END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前言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法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从而产生了思维方法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其思维方式必然存在着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差异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这一点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在我们日常所用的词汇中,形象比喻的方法用的很多,比如:“薪水”表示劳动所得的报酬;用“水土”表示自然环境等等。
成语中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比喻就更多了,如:“南辕北辙”、“龙飞凤舞”、“狼吞虎咽”等等。
这些词语都反映了汉语形象思维的鲜明特征。
而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到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文学发展却经历了一个从诗性地描写宏大的历史场面,到充分展示命运的冲突、揭示人物深层性格双向逆反的矛盾运动的这样一个由感性到抽象的进化过程。
(二)中方的整体综合和西方的偏好分析差异在对思维的基本智力操作中,中国人偏好综合,西方人偏好分析。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而西方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操作的特点。
中国人的这种整体综合思想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比如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各部分器官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并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与西医根据人体九大系统的生理结构来解释病理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从观念上来说,中医是综合思维的产物,西医是分析思维的产物。
总之,对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必须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 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 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 “理” 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
中国的思维科学:范围明确、内容集中 注重人的思维及其规律 重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打破计算-推理的单纯逻辑思维框框 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为第5代智能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四代计算机:第1代 — 电子管时代,1946-56 第2代 — 晶体管时代,1956-62 第3代 — 集成电路时代,1962-70 第4代 —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0第5代 — 人工智能时代 1981年日本首先提出研制规划 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 专家系统 + 知识库 + 图象信息处理系统 + 电脑逻辑运算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 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 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智能机必须解决的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 + 形象(直觉)思维 突破口:形象(直觉)思维 形象(直觉)思维:中国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4. 外语界关于思维的研究 语言与思维 外语与外国思维方式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中西比较思维学: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历程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思维方式的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特征: 感知类: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 想像类: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或灵感思维... 科学类:逻辑或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信仰类:理想思维、宗教思维... 根据思维的性质:主体性、客体性 根据思维的内容:日常类、专业类,如: 科学思维、 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军事思维... 根据思维的任务: 认知型,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以求知为旨趣的思维方式 实践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以践行为目的 的思维方式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续)
东西方各国、大陆与沿海(包括半岛、海岛)、农村与城市、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工商地区、游牧地区、沙漠、 高山、草原等区域的人,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如 居住大陆从事农业的人: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竞争,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保守、迟缓;安土重迁,乡土观念强 • 群体主义观念强, 执着民族意识 • 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薄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 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 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 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 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 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Calm fact-teller: impartial search for truth)
引言:研究背景
1. 美国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兴起:1956年 认知科学研究什么? 以认知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着重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思维活动。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rom perception and action to language and reasoning.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is called cognition. 这门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 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 等涉及思维的部分
1.伦理型与认知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 ▲小农经济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 击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女性阴柔倾向 西方思维方式 — 男性阳刚倾向
4. 思维方式的民族特征
时代性 社会性 习惯性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传统性 共同性
小结:思维方式 4 种基本特征 时代特征 区域特征 社会特征 民族特征 四者纵横交错 构成网络结构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院长 博士生导师、教授 连淑能 snlian@
内容提要
引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时代特征 2.区域特征 3.社会特征 4. 民族特征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3. 思维方式的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如: 男性:偏于抽象思维,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认识事物,重理性 哲学思维、空间意识、数学推理、机械制作能力较强 偏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思维外向、求异 性格阳刚、直露、好动、好斗,进攻性、独立性强 富于竞争精神 女性:偏于形象思维,较善于整体观察 善于运用直觉、灵感、想像认识事物,重感性 艺术思维、时间观念、语言能力较强 偏于对内心世界的感觉,思维内向、求同 性格阴柔、含蓄、好静、温和,重人际关系,依赖性强 富于和谐精神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 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 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 “经世致用” 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 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 重视 “治人” 与 “人治” 的政治伦理
根据思维的结构:线性思维、系统思维 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根据思维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混合 根据思维的地域:东方、西方、大陆型、海洋型.. 根据思维的民族:汉族、英美民族...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理解: 封闭性、开放性、收敛性、发散性 再现性、创造性、静态性、动态性 平面性、立体性...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 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 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 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