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目录记录1 (1)记录2 (2)记录3 (4)记录4 (6)记录5 (9)记录6 (11)记录7 (12)记录8 (13)记录9 (14)记录10 (16)记录1日常表现:诗煜是一个在班上来说综合素质中上的孩子,动手能力还不错,第一次上绘画课受到老师表扬的个别小朋友中,她就是其中一个。
平时比较内敛,偶尔和老师表现得有点亲昵。
算比较独立吧。
但能力不错的她在班上并不是出众的原因大概就是她的“冷淡”吧,有时候思想成熟的像一个大人。
时间:20xx年11月11日地点:教室内容:泥工《蜗牛兄弟》诗煜的妈妈找了老师聊了一次比较长的谈话,在她的谈话中,我感受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以及那种从最高点慢慢跌落的那种心疼。
她希望老师“拯救”她的孩子,一个孩子心灵的伤。
作为一个刚接班的老师,我告诉她:诗煜是一个在班集体中综合素质算中上的孩子。
从那以后,我更加地关注这个可爱的孩子,并且从搭班老师的口中也找寻着这个孩子各方面的讯息,诗煜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节泥工课《蜗牛兄弟》。
这个活动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我给孩子增加了难度,并告诉孩子们:“那我们就增加一点难度,挑战一下自己!”通过这样的话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诗煜是第一个在捏好蜗牛后通过捏花朵和草地来丰富画面的孩子,当我把看到的告诉全班小朋友听时,诗煜抬头腼腆地笑了笑。
她继续专心地捏着她的作品。
通过我的提示,很多孩子都捏起了小花,梁铭育更是有意思,她用火柴棒作为小花的茎,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诗煜一直专心地把小花捏得细致漂亮一些。
诗煜的动手能力很不错,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从她的作品和梁铭育的作品里我做了一个比较,诗煜就是一个想到什么做什么的孩子,梁铭育是一个比较有创新的孩子,可以看出,诗煜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孩子。
指导措施:每个妈妈都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来越棒!诗煜的妈妈是看着诗煜和本班孩子一起成长的一名妈妈,看到原本爱表现的宝宝有一天忽然没有了那种“争第一”的劲头,她想老师给孩子一个鼓励,一个爱的表扬。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大班个案追踪记录20篇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大班个案追踪记录20篇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观察时间:一、情况摘述XXX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观察1:自选图书时,XXX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只是吸手指头。
观察2:吃饭时,XXX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他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他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XXX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XXX 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爷爷没文化,不会说普通话,教育的方法也不好,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不强,孩子的研究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他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
首先向他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他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他交流,来园时牵牵他的小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眼神里有了光彩,早晨来到班上时不再扭扭捏捏了,不再拉着妈妈不放了,有时还能看见他高兴的笑脸。
2、发明条,让XXX多启齿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偶尔XXX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他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他多说话,老师抓住与他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他说话,“其森,你会自己穿衣服了”。
XXX说:“妈妈教我穿的。
”“其森,你和小同伙牵牵手做游戏吧。
”XXX说:“我想和XXX牵手。
”只要教师说一句,他就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一个月来,XXX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每天来园不再哭哭啼啼了,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还能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他引导,让他快快长大。
年十月:一、情况描述:经过一个月的教育,XXX进步较明显,但他有一个坏惯,极爱吸手指。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精选19篇)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精选19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1幼儿基本情况:杨茂林是我班的调皮大王之一,如果哪个小朋友被欺负了或者哭鼻子了,那肯定与他有关。
他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
早上一来到幼儿园就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闹;户外游戏的时候,他更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老师时刻要搜寻他的身影,控制在视线范围之内。
他还是个大嗓门,是个吵架高手。
每天都能听见他和别人吵架,那架势可真是没人敢与他抗衡。
但是他很诚实,不说谎话。
做错了事情,老师一问他就承认了。
他还喜欢帮老师做事情,像个小大人一样。
观察与记录:吃午饭时,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喝汤,我就听见了杨茂林在盥洗室里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跟谁在争执着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为了一块肥皂跟涛涛在抢夺呢。
看到我走进盥洗室,凡凡顿时没了声响,而胆小的涛涛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一边口吃地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鲍、鲍、鲍老老师,我手上抹、抹、抹了油,杨茂林他、他不给我、我洗手的肥皂。
”杨茂林也不甘落后,马上大声辩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没了。
我是想让他别把肥皂都用光的。
”那声音大得像豆炸了锅一样,震得我耳朵都轰轰响。
理性分析:幼儿都喜欢玩水,洗手时乘机玩水是幼儿园小朋友特有的一种现象。
因此,一有机会孩子们就会在盥洗室洗手玩水。
饭后一般只有一个老师在教室里,因此既要关注没吃完的孩子又要关注已经吃完的孩子,就显得有点顾此失彼。
根据大班孩子比较懂道理的年龄特点,我经常会安排他们一批一批的进入盥洗室。
但进盥洗室进行饭后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厕活动就关注不到,如果统一安排孩子们进行盥洗室活动就会造成拥挤,缺乏合理性,这就成为餐后管理的一个盲区。
凡凡和涛涛在教师的管理盲区活动,发生争抢肥皂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凡凡一向喜欢多管闲事,爱打小报告,看到涛涛洗手时用肥皂搓个没完没了心里就很不舒服,而涛涛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家中的影响下比较讲卫生,洗手一定要洗干净才罢休,因此就发生了争抢肥皂的事件。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三篇精选)大班个案观察记录(篇1)观察对象基本信息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6岁班级:大班家庭背景:普通城市家庭,父母工作忙碌,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
性格特点: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但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观察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5月10日,上午9:00-11:00地点:幼儿园大班活动室观察目标与假设目标:了解小明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及其与同伴的互动情况。
假设:小明可能因为性格内向,在集体活动中参与度不高,难以与同伴建立有效的沟通。
观察方法与工具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记录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小明在活动中的表现。
工具:观察记录表、录音笔、摄像机观察过程记录在活动开始阶段,小明显得比较拘谨,不太愿意与同伴交流。
但在绘画环节,他逐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认真创作。
此时,有几个小朋友主动靠近他,试图与他交流,但他似乎不太擅长回应。
老师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主动走过去与小明交流,鼓励他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与同伴分享绘画技巧和经验。
观察结果与发现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明在绘画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尽管有小朋友主动与他互动,但他似乎不太擅长回应。
然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逐渐放开了自己,开始与同伴交流。
观察分析与解读从观察结果来看,小明的内向性格可能导致了他在与同伴交流方面的困难。
然而,他在绘画方面的兴趣成为了与同伴建立联系的桥梁。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逐渐克服了内心的障碍,开始与同伴互动。
这说明,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以此作为与同伴建立联系的突破口。
观察建议与措施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老师应多关注小明的表现,鼓励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在绘画环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伴一起创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5篇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5篇第1篇幼儿姓名:XXX幼儿姓别:男幼儿年龄:5岁情景分析:XXX小朋友的挑食现象异常严重。
虽然挑食、偏食是此刻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可是像他这样挑食严重的却为数不多。
于是我们两位教师进取与其家长沟通交流,并询问其家中的饮食教养情景。
经了解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所以照料孩子的起居饮食主要由奶奶承担。
而XXX的身体从小就不好,经常生病住院,所以爸爸妈妈和奶奶都对她十分宠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
长期如此,不良的进餐习惯得不到纠正,逐渐构成了XXX小朋友目前严重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
观察一:2019年**月**日盛饭时,我只给XXX盛了半勺,我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
小朋友都津津有味得吃着。
XXX扒了两口饭,就在那里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
小朋友都快吃完了,可是他碗里的饭都没怎样动,我把勺子伸到XXX的嘴边,他别开了头。
任凭我怎样说,他就是不肯再张口。
无奈,我只好放弃好言相劝,实在没办法了,就说:“你今日必须要把饭菜吃掉,否则,等一下不要回家了。
”我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可是,根本没用,任凭我说破嘴皮子,他就是不动。
分析:家庭成员过分溺爱、迁就,生活上照顾太周到。
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不当养成了幼儿脾气倔强、任性随意的坏习惯,表此刻饮食方面也是自我说了算,构成了挑食、厌食的毛病。
措施:在班内开展“我是健康大力士”的一系列健康活动。
经过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丰富幼儿的饮食生活经验,懂得每种营养都是人体必需的,所以不能挑食、偏食。
并以故事、儿歌等生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要向“大力士胖胖熊”学习,不然就会变成儿歌中精精瘦的“小瘦猴”了。
观察二:2019年**月**日今日吃午饭的时间到了,香喷喷的鸡腿、翠绿的青菜都能勾起人的食欲,别的孩子们在津津有味的吃着,惟独XXX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搅来搅去,就是不将饭菜放入口中,还一边嘴里说着“这个我不要吃,这个我也不喜欢吃……”之类的话。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10篇第1篇幼儿姓名:XXX幼儿姓别:男幼儿年龄:5岁情景分析:XXX小朋友的挑食现象异常严重。
虽然挑食、偏食是此刻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可是像他这样挑食严重的却为数不多。
于是我们两位教师进取与其家长沟通交流,并询问其家中的饮食教养情景。
经了解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所以照料孩子的起居饮食主要由奶奶承担。
而XXX的身体从小就不好,经常生病住院,所以爸爸妈妈和奶奶都对她十分宠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
长期如此,不良的进餐习惯得不到纠正,逐渐构成了XXX 小朋友目前严重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
观察一:2019年**月**日盛饭时,我只给XXX盛了半勺,我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
小朋友都津津有味得吃着。
XXX扒了两口饭,就在那里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
小朋友都快吃完了,可是他碗里的饭都没怎样动,我把勺子伸到XXX的嘴边,他别开了头。
任凭我怎样说,他就是不肯再张口。
无奈,我只好放弃好言相劝,实在没办法了,就说:“你今日必须要把饭菜吃掉,否则,等一下不要回家了。
”我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可是,根本没用,任凭我说破嘴皮子,他就是不动。
分析:家庭成员过分溺爱、迁就,生活上照顾太周到。
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不当养成了幼儿脾气倔强、任性随意的坏习惯,表此刻饮食方面也是自我说了算,构成了挑食、厌食的毛病。
措施:在班内开展“我是健康大力士”的一系列健康活动。
经过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丰富幼儿的饮食生活经验,懂得每种营养都是人体必需的,所以不能挑食、偏食。
并以故事、儿歌等生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要向“大力士胖胖熊”学习,不然就会变成儿歌中精精瘦的“小瘦猴”了。
观察二:2019年**月**日今日吃午饭的时间到了,香喷喷的鸡腿、翠绿的青菜都能勾起人的食欲,别的孩子们在津津有味的吃着,惟独XXX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搅来搅去,就是不将饭菜放入口中,还一边嘴里说着“这个我不要吃,这个我也不喜欢吃……”之类的话。
大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大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一、幼儿基本信息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6岁班级:大班二、个案背景小明是班上的一名活泼可爱的孩子,平时喜欢与同学交流,但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对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不够重视。
在一次课堂活动中,我发现小明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时,出现了争执,于是我决定对其进行个案追踪,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个案追踪记录1.第一次观察时间:2021年9月15日地点:教室事件:课堂活动观察内容:小明与同学合作完成拼图任务观察记录:小明在选择拼图图片时,不考虑同学的意见,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拼图过程中,小明遇到困难,同学提出建议,小明不予理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方法。
最终,小明完成拼图,但与同学的关系变得紧张。
2.第二次观察时间:2021年9月22日地点:教室事件:课堂活动观察内容:小明与同学合作完成绘画任务观察记录:小明在选择绘画主题时,再次不考虑同学的意见,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绘画过程中,小明与同学发生争执,同学建议他尝试不同的颜色,小明拒绝接受。
最终,小明完成绘画,但画作效果不佳,与同学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3.第三次观察时间:2021年9月29日地点:教室事件:课堂活动观察内容:小明与同学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任务观察记录:小明在选择手工材料时,主动询问同学的意见,并表示愿意接受建议。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小明与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任务完成后,小明与同学分享成就感,关系得到改善。
四、分析与建议1.分析通过三次观察,我发现小明在合作活动中,表现出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愿意接受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但在第三次观察中,小明开始尝试接受同学的建议,说明他有改变的可能。
2.建议(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小明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
(3)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小明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鼓励小明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 大班个案观察记录20篇

思
与
分
析
孩子已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的能力,且已学会自己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在孩子进行思考时,教师"不参与",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再现,积累孩子们一定的活动技能经验,展现出她们养成的良好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幼儿区域活动的规则性。(图标规则、绘画程序规则)
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不太感兴趣 C、没有兴趣
大班个案跟踪记录
幼儿姓名:
章馨之
时间地点:
2018年6月 美劳区
材料投放:
美劳区——绘画蛋糕
活
动
实
录
游戏开始好一会了, "理发店”里还是没人光顾,章馨之和三个小朋友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我走进了理发店:"请问,可以洗头吗?”一听这话,章馨之和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
反
思
与
分
析
1、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玩。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
2、 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3、 引导幼儿欣赏中大班哥哥姐姐建构作品,学习简单的建构方法。
大班个案跟踪记录
幼儿姓名:
江心潼
时间地点:
2018年4月 益智区
材料投放:
建构区—积木
活
动
实
录
今天钱子昊小朋友自主选择到“美工区”去玩快乐涂色的游戏。来到了美工区,江心潼这张看看那张看看,然后选择了一张玉米图片,然后去拿蜡笔,刚开始她拿了自己喜欢的蓝色蜡笔,但是在下笔涂色时,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又把蓝蜡笔放进篮子,重新挑了一只黄色的蜡笔,就急急忙忙地在“玉米”上涂起颜色来。她拿起蜡笔使劲地上下涂涂,又左右涂涂,画图不仅有些空隙,而且部分颜色涂出了轮廓线。见状,我走过去蹲下来引导说:“江心潼,涂色时要内心一点,注意轮廓线,线条如果能朝一个方向涂,就可以把玉米涂得更漂亮了。” 江心潼听了,放慢速度试了试,果真发现了没有颜色在突出轮廓线外,他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现在没有涂开来哦!”我为他竖起大拇指说:“就这样,你会涂的更棒的!”听了我的鼓励,他笑着说:“嗯!我要涂个漂亮的大玉米。”等到他画好后,我重点表扬他:“说他涂色时很用心,几乎没有涂开来,涂色很均匀,玉米非常漂亮。”听了我的表扬,他开心的不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大2班吴健康
情况分析:
健康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
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健康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
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
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健康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健康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健康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健康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7日)
健康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
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
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
这一天吃点心时健康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
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
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健康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
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如:饭菜太烫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抠别人;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
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
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
如果
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
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
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
另外,我认为健康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
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
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健康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
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
”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
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
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健康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
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
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通过我的计划的实施,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主动帮助阿婆收拾碗筷等。
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