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算小麦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步骤。
一、小麦测产的方法1. 样方法样方法是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0米×10米或20米×20米。
2.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在小麦成熟后,直接对整个田块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小麦田块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麦田块的面积和产量,但需要专业的遥感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小麦测产的步骤1. 选择测产方法根据小麦田块的大小、形状和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
一般情况下,样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不规则的情况,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遥感技术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地形复杂的情况。
2. 制定测产计划根据测产方法和小麦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测产计划。
包括选取样方的位置和数量、测量时间、测量工具和人员等。
3. 进行田间测量根据测产计划,进入小麦田块进行田间测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需要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
对于遥感技术,需要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计算小麦产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5.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小麦产量的高低和产量分布的情况。
对于产量较低的田块,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小麦测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丰收季节的测产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进行玉米大田测产,是玉米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就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玉米大田测产方法1. 田间实测法田间实测是通过在玉米田地中选择代表性样方,然后根据样方内的玉米植株数量、穗个数和每穗粒数等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亩玉米的产量。
这种方法需要在不同地块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对其进行实测数据记录和统计,最终得出整个地块的产量。
2. 遥感技术测产法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获取玉米田地的生长状况和地块产量信息。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和分析,可以准确地预测出不同地块的产量情况。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大面积的玉米田地,可以提高测产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土壤养分法土壤养分法是通过对玉米田地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来预测玉米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取样,并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从而得出土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和产量预测。
1. 丰收评价通过玉米大田测产,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玉米田地的丰收情况,为农民制定收获计划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地块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地块肥力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为今后的生产管理提供改进方案。
2. 施肥调控玉米大田测产可以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调控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
通过对不同地块的土壤养分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制定不同地块的施肥方案,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精准种植通过玉米大田测产,可以为玉米的精准种植提供依据。
根据每个地块的产量情况,可以进行精准的选种、种植密度和播种时间,从而提高玉米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4. 科学管理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的测产方法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地管理玉米田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玉米的生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持。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概述: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小块田地或研究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地。
2.将样地划分为等面积小方块,并进行编号。
3.随机选择若干小方块进行计数,通常为5-10个方块。
4.在每个选中的小方块中,对于不同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例如:对于谷物作物,可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穗粒数;对于蔬菜作物,可以直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5.根据选中的小方块的计数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二、抽样法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农田样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农田的特点和样地的大小,确定抽样的样地数量。
2.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抽样。
通常从样地中的几个随机位置抽取若干株农作物或收获几个小区域。
3.对于抽取的样本进行称重或计数,获得单株或单个小区域的产量。
4.根据样地中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三、采穗法采穗法是一种适用于谷物作物的测定方法,常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产量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株作物进行采穗。
对于小麦来说,通常采取3-5株;对于玉米来说,通常采取1-3株。
2.将采集到的穗粒进行称重,记录下每株的穗粒重量。
3.对于大田中的样地,采穗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四、切样法切样法是一种适用于叶菜类蔬菜、豆类作物等的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个小区域,对于较大的样地,选取的小区域数量应适当扩大。
2.在每个小区域内,将农作物切断或拔起,并进行称重或计数。
3.记录下每个小区域的农作物重量或数量。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地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抽样和采样时应注意随机性,避免主观选择和干扰。
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

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农作物产量预测对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稳定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准确的产量预测能够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政府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市场参与者进行恰当的投资与交易决策等。
下面我们来深入解析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
一、传统统计方法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预测方法多依赖于统计数据。
例如,农业部门会收集历年的种植面积、单产数据等。
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趋势。
比如通过对过去十年某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和平均单产的统计,如果发现种植面积稳定,单产在缓慢上升,就可以基于这种趋势对下一年的产量进行初步预估。
在统计方法中,抽样调查也是很常用的。
工作人员会在大片农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田块。
对这些样本田块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包括株高、穗数、粒数等指标的测量。
然后根据样本数据推算出整个区域的农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样本的选取如果不科学,很容易导致结果偏差。
另一方面,它只能反映当前的静态情况,难以考虑到一些突发的自然因素或者农业技术的突然变革对产量的影响。
二、基于气象数据的预测技术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阳光、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从而影响产量。
基于气象数据的产量预测技术就是利用气象观测站收集的大量气象数据来进行分析。
以温度为例,如果在作物生长关键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减产。
如水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低温就会影响花粉的活性,进而影响结实率。
气象模型会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作物生长的温度需求,建立起温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降水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过多的降水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使农作物根系缺氧腐烂;而降水过少则会引起干旱,抑制农作物生长。
通过分析历史降水数据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构建预测模型。
不过,气象数据预测也面临挑战。
气象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小尺度的气象变化很难精准预测。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更好地了解作物的产量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农业生产计划。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一、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它通过对田间样方进行调查和统计,来推断整个农田的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田间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并对每个样方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植株数量、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通过对样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农田的作物产量估计。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作物生长状态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的农田进行快速、准确的估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中作物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等进行分析,来推断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三、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作物生长和产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作物生长、气象、土壤等数据,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学模型法可以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来评估不同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四、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多年的作物产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方差、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作物产量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的产量进行估计。
五、专家经验法专家经验法是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依托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进行作物产量的估计。
专家经验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样方调查法、遥感技术、数学模型法、统计学方法和专家经验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作物估产。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3、调查单株铃数:
➢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调查区内连续选择10-20株,调查 株高、径粗及果穗着生部位(自下向 上数)和高度。 5、从样点内连续选取10-20个果穗, 除去苞叶,调查穗长、秃顶长度、子 粒行数及每行子粒数。 以及把果穗晒干、脱粒,称其果穗重、 子粒重及千粒重,并求出果实子粒出 产率等。
6、根据调查结果,可计算出每公顷 产量。 每公顷产量kg/hm2=(每公顷株数× 单株果穗数×每穗粒重g)/1000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2、挖方测产法:在有代表性的田块 中选好点,每块田选2-3点,每点收 割面积10平方米左右,将其全部脱粒 称鲜重,然后再全部晒干称干重,也 可混合均匀后各取1千克晒干算出折 合率,还可根据收割时天气折算成干 谷重,并丈量挖方的准确面积,算出 单位面积产量。
3、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水稻 单位面积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平均 实粒数和千粒重乘积而成,对这三个 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即可求出理论产 量。
(三)玉米估产步骤与方法
1、玉米估产可在蜡熟期末进行实测, 在一块地(或处理)取3-5点,在每点 进行下列项目调查记载并估产。 2、每点选取50株或100株,调查空株 率、折断株率、双穗株率、单株果穗 率。 3、测行株距,例如丈量21行的距离 求行距,丈量51株的距离求株距,根 据行、株距,求每公顷株数。
•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每亩穗数=每亩实际穴(窝)数×每 穴(窝)平均穗数
•
(3)调查代表穴(窝)的实粒数: 在各取样点上,每点选取3-5穴(窝) 穗数接近该点平均每穴(窝)穗数的 稻穴(窝),调查各穴(窝)的每穗 实粒数,统计每穴(窝)平均实粒数, 以每穴(窝)的总实粒数除以每穴 (窝)的总穗数求出该点平均每穗实 粒数,各点平均则得出全田平均每穗 实粒数。
3、调查单株铃数: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实验作业
计算资料: 首先,通过调查田间长势等发现 该地区小麦田块可划分为三类: 一类田所占比例约20%;二类田 所占比例约65%;三类田所占比 例约15%。
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每个代表性 田块进行调查有效穗、穗粒数, 各点取成熟500个籽粒测定千 粒重。 结果如下:
一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千粒重 (克)
1 2 3
33.9 29.73 30.31
37.29 39.29 33.80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千粒重 (克)
1 2 3
31.6 25.29 26.20
29.93 38.06 39.60
48.20 48.337.5 38.10
48.20 48.00
三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千粒重 (克)
1 2
23.20 23.10
35.10 36.20
47.50 47.10
作业要求: (1)各类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公斤/ 亩); (2)该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单位面积 产量(公斤/亩)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大田测定用10平方米测产方法,依据 行距求2行棉花、10平方米的长度, 调查数出10平方米地的株数,再乘以 1000即得每公顷株数。
代表性田测产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小面积试割法: 在大面积测产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 块2-3块,进行全部收割、脱粒、称 湿重,有条件的则送干燥器烘干称重。 而一般按早、晚季稻和收割时的天气 情况,按70%-85%折算干谷或称取混 合均匀湿润稻谷1千克晒干算出折合 率,并丈量各田块面积,计算出单位 面积产量,然后平均即可。
选好测产田后,即进行取样调查,根
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长状况定取样点 (调查点),取样点力求具有代表性 和均匀分布。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 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及随机取样法。 确定取样点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查:
• •
•
(1)测定实际行、穴(窝)距,求 单位面积穴(窝)数: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先确定代表性样方如1或2平方米, 测定其有效穗数; 再计数每穗平均结实粒数; 测定出千粒重.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四)油菜测产
每亩产量=每亩株数×每株角果 数×每角果实粒数×千粒重(克) /1000000
(五)棉花田间估产方法
棉花田间测产通常在9月中下旬 进行。 棉花子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1000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实验实习-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实验目的:了解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 米\油菜\棉花等)的田间估产方法及操作 步骤。
(一)水稻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水稻收获前,根据各类田的产量构 成因素及长势长相划分等级(一类田、 二类田、三类田及其比例),再从各 等级中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测 产对象,从各代表性田测得的产量, 分别乘以各类田的面积,就可以估算 所测地区的当季稻谷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