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切了解小麦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

小麦测产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估计或确定小麦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方法小麦测产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编样法编样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麦测产方法。

其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代表性的小麦田地,如面积相对集中且生长情况较为均匀的田地。

2.在选定的田地中,设置测定区域,将该区域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小方块。

3.随机选择一部分小方块,统计每个小方块中小麦的株数。

4.对于每个统计的小方块,根据相邻小方块的平均株数,预估整个田地中小麦的平均株数。

5.根据平均株数和单位面积内的平均穗数,计算小麦的总产量。

标准地法标准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小麦测产方法。

其步骤如下:1.选择代表性的小麦田地,如与其他田地有较好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均一的田地。

2.在选定的田地中,随机选择一片区域作为标准地。

3.在标准地中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调查,包括记录小麦株高、穗数、穗长、粒数等参数。

4.根据标准地的测量结果,推算出整个田地相似区域的小麦产量。

无人机遥感法随着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遥感法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小麦测产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装载摄像头或传感器的无人机对小麦田地进行航拍。

2.通过图像处理和遥感数据分析,提取出田地中小麦植株的特征。

3.根据提取的特征和相关算法,估计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步骤不论使用何种测产方法,下面的步骤都需要遵循:1.选择合适的小麦田地,确保田地具有代表性。

2.根据测产方法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测量、调查或数据采集。

3.对于编样法和标准地法,应注意随机选择或划定样本区域,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对于无人机遥感法,应掌握相关的无人机操作技能,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5.根据测量结果或分析数据,计算小麦的产量。

结论小麦测产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文介绍了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包括编样法、标准地法和无人机遥感法,并给出了测产的一般步骤。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计算方法是通过对田间实际的农作物数量进
行测定和统计,从而得出作物的总产量。

下面将介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
测产计算方法。

首先,对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割取样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在同一田块内随机选择数量适中的样方,比如每隔5步选择一个样方。

3.在每个样方内割取小麦植株,并记录每株小麦的穗数。

4.随机抽取3株小麦,分别计算每株小麦中的粒数。

5.根据割取样方的数量、每株小麦的穗数和每穗小麦的粒数计算小麦
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样方数量×平均穗数×平均每穗粒数。

对于玉米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称重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如50株),记下每株玉米的行数、穗数和每穗玉米粒数。

3.将这些玉米植株摘下,去掉杂质,并称重得到玉米的总重量。

4.根据抽样的行数和穗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穗数。

根据每穗玉米粒
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粒数。

5.根据玉米的总重量和平均粒数计算玉米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总重量/平均粒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种估算作物产量的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天气、土壤和农艺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测产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算小麦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步骤。

一、小麦测产的方法1. 样方法样方法是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0米×10米或20米×20米。

2.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在小麦成熟后,直接对整个田块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小麦田块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麦田块的面积和产量,但需要专业的遥感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小麦测产的步骤1. 选择测产方法根据小麦田块的大小、形状和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

一般情况下,样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不规则的情况,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遥感技术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地形复杂的情况。

2. 制定测产计划根据测产方法和小麦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测产计划。

包括选取样方的位置和数量、测量时间、测量工具和人员等。

3. 进行田间测量根据测产计划,进入小麦田块进行田间测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需要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

对于遥感技术,需要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计算小麦产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5.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小麦产量的高低和产量分布的情况。

对于产量较低的田块,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小麦测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

原粮各项检测项目方法步骤及计算

1. 一般粮食(小麦、稻谷、玉米)杂质及不完善粒(1)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不完善粒:指有缺陷但尚有食用价值的粮食油料颗粒的统称。

比如: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破损粒、冻伤粒、烘伤粒或末熟粒。

(2)操作步骤: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按规定取试样放入筛上,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选筛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 r/min~120 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盘内。

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

表1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试样用量规定表①大样杂质检验从平均样品中,按照规定分取试样表1规定的大样用量(m),精确至1 g,分两次进行筛选(特大粒粮食、油料分四次筛选),然后拣出筛上大型杂质和筛下物合并称量(m1),精确至0.01g(小麦大型杂质在4.5mm筛上拣出)。

②小样杂质检验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分取试样至表1规定的小样用量(m2),小样用量不大于100 g时,精确至0.01g ;小样用量大于100 g时,精确至0.1g,倒入分析盘中,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杂质,称量(m3),精确至0.01g。

③矿物质检验质量标准中规定有矿物质指标的(不包括米类),从拣出的小样杂质中拣出矿物质,称量(m4),精确至0.01 g。

④不完善粒检验在检验小样杂质的同时,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不完善粒,称量(m 5),精确至0.01 g (3)结果表示 ①计算公式A. 大样杂质含量(M )以质量分数(%)表示M =1001⨯mm 式中: m 1---大样杂质质量,g ;m ---大样质量,g 。

B. 小样杂质含量(N )以质量分数(%)表示N =23100m m M ⨯)-( 式中: m 3 —小样杂质质量,g ;m 2 —小样质量,g 。

小麦测产方法

小麦测产方法

一、小麦测产方法
一、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个地块进行理论测产。

(二)亩穗数和穗粒数。

每块地取3点,每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亩穗数=3点穗数和×(666.7÷3);穗粒数为20穗粒数的加权平均数。

(三)取样产量
取样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克,以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准)×10-6×85%。

(四)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公斤/亩)为所有取样地块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二、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

在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内随机抽取3—5个地块进行实收测产。

(二)实收称重。

在抽取的地块中选取长势平衡的地段,实际收获0.1亩左右的小麦麦穗进行称重,再取1/10重量的麦穗,脱粒、去颖壳称重,计算麦穗出籽率,再称取2公斤样品烘干至含量20%以下(现场可用锅烘)称重,供测水份用
(三)测定含水率。

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烘干小麦籽粒的含水率,5次重复,取平均数。

(四)取样产量
取样产量(公斤/亩)=实收麦穗重×出籽率×(666.7÷实收面积)×[1-鲜籽粒含水量(%)]÷(1-13%)。

(五)实收产量:为所有取样地块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作物测产办法[最新]

作物测产办法[最新]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农〔2008〕82号0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农经)厅(委、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0按照农业部关于《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农农发[2008]7号)文件精神,我部制定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作物生长季节,认真组织完成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0当前,小麦收获在即,有关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区、市)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方案,抓紧组织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开展自测工作,并在省级复测的基础上,于示范点小麦收获前10天推荐1-3个示范点报我部种植业管理司,以便组织专家抽测。

0联系人: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丁斌,电话:************,传真:************,电子信箱:***************.cn;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处吕修涛,电话:************,传真:************,电子信箱:***************.cn。

0附件: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0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日0附件:0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0第一章总则0第一条主要目的。

为了规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和信息发布工作,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0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0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00第三条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阳光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顺利开展。

0第四条工作原则。

全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0(一)以省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
(一)水稻、小麦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
(二)玉米
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
(三)谷子、高粱
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
(四)甘薯
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
(五)棉花
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
=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
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
二、田间测产方法
(一)查测(查穗粒数)
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
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
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1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
一玉米测产
(一)理论测产
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1块田,每块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
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
(二)实收测产
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实收面积以丈量面
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
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
样品鲜穗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