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保险田间测产操作方法及步骤

合集下载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玉米田间测产说明教学内容

玉米田间测产说明教学内容
• 每个地块的母本株数即 亩穗数=((母本 株距*行距*行比)/(行比+1))*母本出苗 率*地块面积
• 地块分类数据
田间测产流程:
田间取样及标记---地块分类
• 每个队从A类地块中选择3块,分别标记为 A1、A2、A3
• 每个队从B类地块中选择3块,分别标记为 B1、B2、B3
• 每个队从C类地块中选择3块,分别标记为 C1、C2、C3
田间测产流程:
测产前数据收集
• 株距:连续测量11株(包括空穴)/10 • 行距:跨父本行,测5行/4 • 母本出苗率:每块地4个点,连续25株,计
算母本出苗率。 • 地块面积 • 地块长势:按照全区域整体长势及授粉情
况,将地块分为A、B、C三类,比例大概 30%-60%-10%
测产前需要完成的数据
玉米田间测产说明
大田玉米产量构成:
•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 百粒重(被测定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制种玉米测产公式的变化:
•制种玉米由于授粉和精选等因素的影响,产 量构成如下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 粒重×80% ➢亩穗数=((母本株距*行距*行比)/(行 比+1))*母本出苗率*地块面积 ➢穗粒数依据行比不同,在距父本不同位置的 授粉情况不同,穗粒数也不同,按统一公式 折算。
• 三类地一共取样27株。C3地块的标记方法 为C3-1/C3-2/C3-3
• 其它地块也是同样的计算方法。Leabharlann 完成穗粒数的统计田间测产流程:
籽粒数的统计和计算
• 按各测量人员数据,按A、B、C三类分别计 算各类地块的穗粒数。
• 千粒重数据取往年平均值。
田间测产流程:
产量计算

玉米制种测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玉米制种测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千粒重:在第一次测产时因无法实测出千粒重,所以一般以该品种在当地三年以来的平均数为准,第二次测产时为避免千粒重的年际变化对测产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可对千粒重分基地随机取点实测。
三、测产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单产(公斤/亩)
=(母本亩保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1000*1000)*85%
2、公式中两个1000作为分母,其中一个表示将单株粒数化为1000粒,另一个表示将千粒重单位克化为公斤。
二、数据来源与测量方法:
1、母本亩保苗数:数据来源于田间播种报表,其计算公式为:母本亩保苗数=母本密度*5/6;母本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母本密度=666.7/(母本株距/100*行距/100)*母本出苗率
2、单株粒数:数据来源数,其测量方法有两种:
1)简单测量法:以队为单位,根据玉米长势不同分地块随机采取10-15株玉米的果穗,分别数出穗粒数,然后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队的单株粒数,待各队数据计算出后再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基地的单株粒数。该方法测量简单,费时少,样本量小,但容易因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导致数据不够准确。
3)改良测量法:以队为单位,每队根据田间长势分别划分A、B、C三类地块,并估算出该队各类地块的比例;再以全村面积为基数,每1000亩选有代表性的A、B、C三类地块各10块、10块、5块,要求每队每类取样地块不少于2个,每块地以对角线方向分别取样10株,数出单株粒数。(空杆跳过,双穗选主穗统计,另计算副穗籽粒数占主穗的百分比)。空杆率、双穗率、病株率等以选中地块随机抽样20株后所得值。然后以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该类型的单株粒数,再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队的单株粒数,最后根据各队面积所占该基地总面积的比重,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基地的单株粒数。该方法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增加了样点,减少了样数,在总样本数不变的情况下,结果相对准确,并因采取的果穗不多,不会引起农户非议。

玉米田间试验操作技术规程

玉米田间试验操作技术规程

玉米田间试验操作技术规程一、试验前准备工作1.选址: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试验,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点较为适宜。

2.肥料施用: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合理制定施肥方案,并在播种前进行施肥,以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

3.播种准备:选用优质的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

按照种植密度和行距的要求,进行整地和开沟。

二、试验种植1.控制播种密度:根据试验要求和品种特性,合理掌握播种密度,确保每亩播种量均匀。

2.定植技术:掌握好株距和行距,确保植株的营养充足,并保持足够的光照和通风。

3.浇水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的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三、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查:定期走访田间,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种类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如施药、灭虫灯等,确保作物生长的稳定和健康。

3.病虫害记录:详细记录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措施,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四、田间管理1.杂草防除: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避免杂草对作物的竞争影响。

2.土壤保护:定期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追肥措施,避免土壤劣化。

3.支撑管理: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要,进行支撑管理,确保植株的稳定生长。

4.营养管理:根据作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并定期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1.生长数据记录:记录生长过程中的高度、叶片数目、茎粗等指标,定期测量,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2.产量数据记录:收获过程中,记录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便后续的产量分析和评估。

3.数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试验的效果和功效,为后续试验提供参考和指导。

六、试验总结与报告1.试验总结:对试验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包括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效果、产量等方面。

2.报告撰写:根据试验总结,撰写试验报告,明确试验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田间测产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测定农作物的产量,能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依据,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一、测产地点的选择:1.选择代表性好的农田进行测产,尽量选取均匀、规整的农田;2.应避免选择土地贫瘠、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

二、测产前的准备工作:1.清除田间无关物品,如石块、杂草等;2.清洁测产用具,如称重器、塑料袋等。

三、田间测产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测产区域的面积:(1)如果测产区域面积较小,可以直接使用直尺或量尺进行测量;(2)如果测产区域较大,可采用简单的网格法测量,将地块划分为等大的小方格,然后测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再求和得到整个地块的面积。

2.选择测量样方:(1)根据测产区域的大小和形状,选择一定数量(如10个)的样方,使其能够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2)样方的大小一般为5米×5米或10米×10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样方之间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3.测量作物的株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行(如5行)作物,数出每行中的株数,并求平均值;(2)若行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行数。

4.测量作物的穗/蒴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株(如10株)作物,数出每株上的穗/蒴数,并求平均值;(2)若株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株数。

5.测量作物的有效粒数/果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穗/蒴(如5个)或果实(如5个),数出每个穗/蒴或果实上的有效粒数/果数,并求平均值;(2)若穗/蒴或果实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数目。

6.称量作物的重量:(1)将每个样方内的作物收割,去除杂质后,进行称量;(2)称量时要求准确,可使用天平等精确度较高的称量器具;(3)每个样方的作物重量之和即为该样方的产量。

7.数据处理和统计:(1)对每个样方的株数、穗/蒴数、有效粒数/果数和产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2)计算每个样方的单位面积产量,即每亩或每公顷的产量;(3)计算整个地块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玉米测产方法

玉米测产方法

玉米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
万亩高产示范田: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个样点测量10行以上计算平均行距,测量20米双行,计穗数和株数,并计算亩穗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连续取20穗,调查穗粒数;千粒重按该品种前3年平均值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穗数(穗)×穗粒数(粒)×千粒重(克)×10-6×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取3亩以上连片田块。

地头要去除1米,两边未种植玉米时去除边行。

宽度按垂直种植方向两边各外延半个行距,长度顺种植方向各外延半个株距。

丈量地块四边,按长宽平均数计面积。

收获全部果穗称重。

如果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

(二)测定出籽率:取有代表性的中等果穗60穗称重,
脱粒后称籽粒重计算出籽率。

出籽率(%)=样品鲜籽粒重/样品鲜果穗重。

(三)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四)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果穗重(公斤)×出籽率×(1-含水率)÷(1-14%)。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12  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

实验12玉米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一、实验目的1.了解玉米测产在生产、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玉米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皮尺、钢卷尺、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大田玉米、谷子、尼龙种子袋、标签三、实验内容(一)田间测产及形态特征调查对于生产单位,收获前玉米的产量测定,是制定收获计划,合理安排劳、畜力,制定预分方案的依据,也是总结玉米生产经验,分析各项措施效果的最佳鉴定。

对于科研单位,进行玉米田间测产是育种及栽培研究的基础。

因此,在玉米收前无论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田间测产。

玉米田间测产具体方法如下:(1)在玉米成熟时,每组学生按3〜5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在测产田中按对角线法划定5个测产小区。

先用皮尺测定小区的实际面积,面积单位以m2或hm2表示。

然后测定小区下列指标,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统计小区的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折断株数。

双穗率二双穗株数/小区株数X 100%空秆率=空秆株数/小区株数X100%折断率二折断株数/小区株数X 100%穗数二双穗株数X2+ (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二小区株数+双穗株数-空秆株数玉米产量由于品种、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和自然气候不同,产量三个因素的构成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通过室内考种,用以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的途径。

1.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

然后带回室内风干2.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结果填入下表。

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

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

出籽率=穗粒重/穗重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X穗粒数X粒重 2.根据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结果。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准确地测产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

一、玉米大田测产方法1.拾穗法拾穗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产手段,通过统计玉米植株穗数和穗粒数从而估算玉米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在玉米地中随机选择几个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在30-50平方米左右。

接着,选择几株玉米植株,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平均调查。

然后,对每株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行统计记录。

统计所有样地内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并加以平均值计算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拾穗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专门设备,适用于田间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地选择的随机性和样地数量的确定等问题。

2.色板法色板法是根据玉米籽粒的颜色来估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经验性地选择一块面积适中的玉米地,使得该地块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一定代表性。

然后,用特制的色板在玉米地中作适当的放样,采收玉米籽粒。

接着,将采集到的玉米籽粒放入色板中,按照颜色分级,并记录每个颜色等级的籽粒数量。

按照色板上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的产量范围,估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色板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严格控制色板的制作和使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地块,进行高度和密度的测量。

然后,将测得的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进行产量的估算。

青贮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玉米地块,但需要合理设置测定方式和参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三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二、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1.科学调控农田施肥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控施肥量,为玉米植株提供合适的养分,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优化灌溉管理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方案,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保险田间测产操作方法及步骤
----中华财险驻马店中支
一、测产地块选取
随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受灾地块,首先确定平均种植行距从南至北走向,以行走向或地块形状确定三至五个测产点(如图)。

1行。

C。

2行。

3行。

A。

B。

4行。

5行。

E。

D。

二、平均行距的测算
行宽度是指行与行之间的宽度(如图)。

在选取的测产点,抽取11行,丈量之间宽度,记录在“行宽度”内;11行内10个间隙,可得出10行的平均行宽度,并填入“平均行距”。

1行。

2行。

…………….
11行。

三、平均株距的测算
双行各51株长度是指在所选点范围内,在11行之内随机抽取两
行(如图),并从每行数出51棵,丈量每51棵之间长度,将两行长度相加除以100,计算出102棵之间100个间隙的距离,分别填入“双行51株长度”和“平均株距”。

4行。

1。

51。

5行。

1。

51。

…………….
11行。

四、亩穗数的计算
每亩(667米/平方)÷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每亩穗数
五、穗粒数的计算
在上述随机抽取两行的51棵当中,任取一行按顺序连续取10个玉米棒(每穗籽在10粒以上),穗籽中部以玉米的直径方向数出玉米穗行数(都为偶数;如奇数,属发育不良);然后在从棒的头部至尾部数出玉米行粒数(生长不良或有缺行缺粒现象,进行平均),将10个玉米棒的数值分别填入上述表格中的下表“行x行粒”内(例如:16x32),并将结果填入“穗粒数”。

六、千粒重的计算
将上述每次抽取的10个玉米棒随机带回3个以上,做到晒干后提取三个1000粒,称出重量,平均后,三个千粒重误差不能大于5%,即为千粒重。

七、灌浆乳线位置
将一个棒体从中部折断,通过看其上半部黄色与下半部白色之间比例,可确定玉米成熟度。

如黄色达一半以上,且下部白色部分指掐不动,该玉米基本成熟;如白色完全消失,即为已经成熟。

填表时可以“1/2”、“2/3”等方式填写,若大于1/2小于2/3可填成1/2+或2/3-。

同时,可分析判定玉米播种、倒伏时期。

八、成熟度
根据种植时间也可确定玉米的成熟度,一般玉米生长期为105天,在现场查勘时还应询问并用铅笔记录播种期、县乡村名称、玉米品种、倒伏时间。

玉米保险田间测产记录表
抽查记录(表一)
被保险人:县乡村组(名)测产地块代表损失程度:轻重严重
测产数据记录(表二)
测产数据记录(表三)
测鉴人:县、乡、村负责人(代表)
说明:1、本表作为核定受灾亩数、测量损失率依据;2、被抽检农户一户一表,并作为原始凭证留档;3、妥善保管,严禁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