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的现实目标的价值理念认同

合集下载

结合实际,谈谈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准则
1、爱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 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 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 爱我们的祖国山河 爱国就要热爱人民。我们要尊敬我们的先辈, 是他们创造了中国的今天;爱同自己一样生 长在中华大地上的父老乡亲、师长朋友
第一 第二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 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 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 价值准则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就要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爱惜人民 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 爱国就要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敬业: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 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 担任什么职务,都应该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 的工作践行敬业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美德。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尤 其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恪尽职 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爱而不敬,非真爱 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事实证明,真正的 敬业者必然有爱业情怀。 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敬业是精神和状态问题, 精业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一个人无论本领多大、 能力多强、素质多高,凡事拈轻怕重、应付了事, 就很难有所成就。同样,一个人无论多么爱岗敬 业,如果认识水平不高、技术能力平平,恐怕也 很难取得大的成绩。 敬业看似平凡,实则不易。
(一)社会主义是经济富强的社会,富强是 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发展生 产力、实行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建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目标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目标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目标也在不断演进和调整。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部署和总揽全局的科学理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目标要求。

本文将从价值追求和社会目标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追求。

这些价值追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追求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 共享共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追求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格局。

3. 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4. 和谐稳定: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关注民生福祉,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目标是基于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确定的具体实践目标,以指导国家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重要社会目标: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3.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将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社会目标之一,包括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医疗教育条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 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 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
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利益需求的多样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利益群体的多样性:有富人和穷人;如房价的不同声音。 生活背景的多样性:街头拣垃圾的老太太不会去欣赏牡丹 花;恋爱婚姻的“门当户对”。 看问题视角的多样性: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尽高 低各不同”; 看《红楼梦》的多角度:鲁迅: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 要表现为:
《 战 国 策 西 周 策 》 ·
周 君 岂 能 无 爱 国 哉
《 汉 纪 》
欲 使 亲 民 如 子 , 爱 国 如 家

《 孟 子 》
天 下 之 本 在 国 , 国 之 本 在
——
——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敬业 弘 扬 敬 业 价 值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 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结果,是与经济社会的发 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核心价值观 统治阶级为了建立和巩固其经济、政治、 文化的统治地位,提倡或维持一种价值观 念,来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来调节 和规范社会生活。

核心价值观24字

核心价值观24字

核心价值观24字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及其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基本含义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介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1、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从个人的德的认识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人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人们信奉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主要有三个维度:最高层面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中间层面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最低层面的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资料?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必须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

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此刻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此刻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资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

也能够说,富强、民主、礼貌、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透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务必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构成思想共识,团结不一样社会阶层、不一样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的现实目标的价值理念认同摘要:十八大报告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提出,突出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和价值方面的根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主旨。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和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51-01
十八大报告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的又一创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基本目标,是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需要组织凝聚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此而奋斗。

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突出说明了我国现阶段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和价值方面的根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

一、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
提出“富强”就是突出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这一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取得的目标。

党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提出的“聚精会
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方针政策都说明着一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这真正把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我们党的十七大上,对党章进行修改指出,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的政治主张就是实现经济上富强,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设政治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二字就是指在政治建设上要实现现代化。

我们党建立起来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把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生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民主,“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建设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国内和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出发,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高度重视,完善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创造性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整合起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
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

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必须与民族的政治传统相适应;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进程的推进,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政治的推进与法制的完善紧密相连,民主政治建设是法制建设的价值导向;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建设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
社会提出“文明”二字的根本含义就是要建设文化现代化,这一目标是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达到的。

长期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优越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重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即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历史发展时期得以重新到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我们党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当前国际大背景是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交锋,只有通过文化才能提升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不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要建设,还要把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建设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
社会提出“和谐”二字的根本意义就是要实现社会建设现代化.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党进一步明确,并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四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着重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的社会,没有社会和谐,就建设不成社会主义;着重提出要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和谐世界:即建设生态文明,构建新国际安全观,从而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目标价值指向的根本体现。

同时也规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发展趋势,必将更好地引领全体人民全身心地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之中。

参考文献:
[1]谢嘉梁.论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理念及其实践要求[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03):12-17.
[2]刘海英.早期维新派立宪思想考察[j].绥化学院学报.2009,(04):49-51.
[3]周恩来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