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主义风格建筑

合集下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三大复古思潮(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古罗马:法、美;法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有巴黎万神庙、星形广场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2)古希腊:英、德;代表建筑: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国家剧院2.浪漫主义(18世纪下—19世纪上)1)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甚或在园林中出现东方建筑小品;代表建筑:丘园、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2)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时期,以哥特风格为主;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20世纪初)1)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代表建筑: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1.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革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领域的发展主题,最初以铁建筑拉开了序幕2.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对新建筑的探求(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建筑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1.手法趋向简洁,抽象造型;2.注重功能、经济性、工业化生产特征加强;3.探索解决机器化生产与艺术之间的矛盾。

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1)概述:●“以功能为中心”●1.使用地方建筑材料;●2.采用当地建筑方法;●3.尽量减少装饰,装饰与建筑环境统一。

●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其粗制滥造,也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的样式,崇尚自然,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主张建筑表现材料的自然美2)代表建筑:●韦布的莫里斯红屋2.新艺术运动[法]/青年风格派[德](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1)概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1.源于自然;2.崇尚曲线;3.善于使用铁构件2)代表人物及建筑:●维克多.霍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安东尼奥.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

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3)外国近现代建筑名词解释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

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

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

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

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

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工程师詹尼(williamle baron 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

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

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方尖碑:2.泰姬马哈尔陵:3.典雅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建筑作品有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4.希腊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周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其十字的四个边长相等5.罗马万神庙: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

6.粗野主义: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毛躁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

建筑作品有马赛公寓(柯布西埃);谢菲尔德大学(史密森夫妇);7.密斯风格:8.巴西利卡: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是群众聚会的场所。

其代表作: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9.哥特式建筑: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11.坦比哀多:12.巴洛克建筑:1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14.朗香教堂:15.水晶宫:16.红屋:17.《建筑十书》:18,地方主义和人情化:19.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20.罗马风:21.哥特式建筑:22.巴洛克建筑:23.洛可可:24.浪漫主义: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25.全面空间:26.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

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

兴起于18世纪。

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

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

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

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

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

英国大笨钟。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

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

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

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

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

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

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

幕墙架构,梁柱支撑。

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

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

美国的弗兰克·赖特。

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

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

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

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

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

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

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代表人物:柯布西埃。

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

【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

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

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

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

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

建筑史名词解释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建筑设计风格有哪些分类

建筑设计风格有哪些分类

建筑设计风格有哪些分类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在风格、形式和材料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征。

建筑设计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历史和文化背景、地理和环境条件、建筑材料和技术等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风格分类。

1.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基础,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兴起。

其特点是对称、比例和装饰性强,建筑常采用柱廊、圆顶、凯旋门等元素。

2.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强调对古典艺术的再现和恢复。

其特点是对称、装饰性强,建筑常采用柱廊、拱顶、穹顶等元素。

3.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在17世纪兴起,强调动感和丰富的装饰。

其特点是曲线、几何形状和富于装饰性的设计,建筑经常采用复杂的曲线和浮雕。

4.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兴起,强调对古典主义的回归。

其特点是对称、简洁和装饰性强,建筑常采用帕特农神庙式的柱廊和罗马式的圆顶。

5.启蒙主义风格:启蒙主义建筑风格在18世纪后期兴起,强调合理性和功能性。

其特点是对称、简洁和注重功能性,建筑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平面布局。

6.新艺术运动风格: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兴起,强调艺术性和自然的有机形式。

其特点是曲线、自然形式和装饰性强,建筑经常采用大胆的曲线和不规则的立面。

7.区域主义风格:区域主义建筑风格在20世纪兴起,强调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

其特点是建筑形式和元素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协调,常采用当地材料和技术。

8.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20世纪初兴起,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

其特点是简洁、几何和装饰性少,建筑常采用简单的立面和开放的平面布局。

9.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20世纪后期兴起,强调个性和表现力。

其特点是丰富、多样和装饰性强,建筑经常采用复杂的形式和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风格分类,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建筑背景来选择合适的风格。

外建史名词解释

外建史名词解释

1.主流建筑风格:由主流建筑文化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型制和建筑风格。

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

2. 吉萨金字塔群:建造于埃及古王国时期,由门卡乌拉、哈夫拉、胡夫三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组成,其中三座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

建筑特点:强调建筑的外部空间形象3. 克诺索斯宫殿:建造于公元前三千纪的克里特岛,是克里特岛的建筑的代表作,最早大门和庙宇形制、最早露天剧场和柱式建筑特点:尺度亲切、风格平易、形式玲珑、变化突兀、富于装饰、典雅秀美4. 山岳台建筑:土坯或夯土建造的多层高台建筑代表作:乌尔山岳台5. 萨艮二世王宫:亚述帝国时期建造,宫殿前半部在城内,后半部凸出在城外,墙为土坯,土坯墙下部砌一段大石基墙,是一座防御性很强的城堡。

6. 帕赛玻里斯:波斯帝国时期建造的宫殿建筑,土坯或夯土建造、装饰豪华。

由大流士皇帝一世起造由两个继位人基本完成,是礼仪中心,帝国的象征。

7. 新巴比伦城: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土坯和夯土建造、外贴琉璃面砖代表作:伊什达城门8. 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美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代表着女性的阴柔之美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代表着生命的华贵之美9.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雅典卫城的建设目地:赞美雅典;纪念胜利;炫耀地位;繁荣宗教和文化;给自由民提供就业机会雅典卫城的组成: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空间特色:建筑群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

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中心。

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继承了古希腊优秀的文化传统。

10. 叠柱式立面:希腊化时期创建的建筑形制,下层用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比较颀秀华丽的爱奥尼柱式。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二、特征
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2)恒变的、无预定设计的;3)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4)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5)多元的,非统一的,破碎的,凌乱的。
7:密斯设计思想: 结构就是一切,功能服从空间,少就是多。① 简化结构体系和构件产生极少的障碍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即全面空间{克朗楼、土根哈特住宅、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② 简化建筑型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带任何多余的、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是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具体体现}{范斯沃斯住宅、西斯拉姆大厦、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4: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屋顶花园、
5: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成就:① 结构体系传力明确清楚,40肋的穹顶通过帆拱架在四个墩子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拳上抵挡
② 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③ 多彩的内部色彩
6:泰姬陵是如何突出它的地位的? 首先先布局很简单,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而且破例居于中轴线的末端,让方形的草地和十字形的水渠在前面展开,因此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第二个就是创造了陵墓本省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它的构图稳重又舒展,它的形体洗练,比例和谐,主次分明。第三个成就就是熟练的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的规律
名词解释
1:巴西利卡:是一种公共建筑的形制,平面呈长方形,长宽比大于2:1,0纵向有几排柱子,中间高,两边低,这样可以利用高侧窗采光,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的龛,常用作会堂、钱庄的建筑
2: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创始人费尔德。
建筑代表:比利时 布鲁塞尔都灵12号住宅(奥太)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费尔德), 英国代表人 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部分 德国 达姆施塔特 奥尔布里希(路德维希展览馆)、贝伦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华· 斯通(Edward Durell Stone,19021978)
代表作品: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
• 雅马萨基(Minoru Yamasaki,1912-1977)
他是现代建筑中典雅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沙特阿拉伯达兰机场候机楼 (1953-1955)、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美国馆(1959)、联邦科学馆、普林斯顿大学威尔 逊学院、雷诺兹金属公司大厦、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美国科学馆(1962)、纽约世界贸易 中心(1972)等。
典雅主义 典雅主义风格建筑


典雅主义(Fornalism) 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 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 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 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 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 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 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 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 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 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 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 纯形式与技术特征。
同名电影
• 简介: 本片是以美国“911”事件为背景的灾难 片,故事重现了当时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9月 11日的一个美妙清晨,消防总署突然警铃大作, 接到世贸中心遭到恐怖袭击而倒塌的消息后,消 防警员约翰· 迈克洛林和同事们立即整装赶赴现场, 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坍塌 的大厦冒着浓烟,受伤的人们在痛苦地呻吟。为 了营救被困在世贸中心里面的人,约翰不顾残楼 摇摇欲坠的危险,带着队友冲进了大楼中,然而 他们还来不及展开动作,就被二次倒塌的残楼压 住了。
• 代表人物
美国建筑师菲利蒲· 约 翰逊(P.Johnson 1906~)

美国建筑师和评论家。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建筑。 他是《国际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1932)一 书的作者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建筑部的主任 (1932~1934、1946~1957),为让美国人熟悉现 代欧洲建筑,他做了很大的努力。他为自己设计的住 宅「玻璃屋」(1949)给他带来了声誉。这个建筑 冲击了密斯· 德· 凡· 罗(后来在设计西格拉姆大厦时是 他的合作者)的影响与经典引喻之间的平衡。在为纽 约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部(1982)所做的设计 中,他的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是引起争议的后现代 的里程碑。1979年约翰逊成为获得普立兹建筑奖的 第一人。
高度
• 高度 • 双子大楼110层,高约415米(另有411米、 417米的说法),在1973年举行落成仪式时 是世界最高的建筑(之后两年即被同样层 数443米高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超过),现 在仍是纽约最高的建筑。除两座110层的高 楼外,世界贸易中心还包括海关大楼、酒 店、商业等5座建筑和一个广场,占地16公 顷,总面积达92.9万平方米。据报道,完全 倒塌的包括双子大楼和7号楼。
结构
• 结构 • 双子大楼高宽比为7:1,由密集的钢柱组成,钢柱之间的 中心距离只有1米多,所以窗都是细长形,身在室内没有 大玻璃造成的恐惧感。密密的钢柱围合起来构成巨大的方 形管筒,中心部位也是钢结构,内含电梯、楼梯、设备管 道和服务间。两座塔楼都能提供75%的无柱出租空间,大 大超过一般高层建筑的使用率,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室内空间。 • 世界贸易中心不仅提供大面积的写字楼,而且是纽约曼哈 顿地区最大的室内商场,里面有很多家专卖店和快餐厅, 还有各种规格大小的会议室、贸易展销厅、艺术展览馆、 学术研讨厅等功能齐全的场所。

世界贸易中心
• 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1973年—2001年9 月11日)在纽约曼哈顿岛西南端,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 西临哈德逊河。世界贸易中心由两座并立的塔式摩天楼、 4幢7层办公楼和1幢22层的旅馆组成,建于1962—1976年。 业主是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港务局。设计人是美籍日裔建 筑师M· 雅马萨基(Minoru Yamasaki,日本名为山崎实)。 世界贸易中心曾为世界上最高的双塔,纽约市的标志性建 筑,也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2001年9月11日, 在震惊世界的9· 11事件中,世界贸易中心两座主楼在恐怖 袭击中相继崩塌,2753人随之而去,这是有史以来最惨烈 的恐怖袭击事故。 • 2013年11月12日,世贸中心一号楼建成、2013年11月14 日,世贸中心四号楼建成,高度约为541米,成北美第一 高楼。
• 世界贸易中心 • 两栋110层高楼平面和体形完全一样。每栋高塔 中安装有102部电梯,电梯最长运行时间(包括 换乘电梯)为两分钟。设计上,在遇到紧急情况 时,全部人员能在5分钟内全部疏散完毕。大楼采 用筒中筒结构体系,外墙承重,且由密集的钢柱 组成,具有强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在每秒 117米的最大风力袭击下,建筑最高点最多偏离 中心25.6厘米。
双子塔楼
• 双子塔楼 • 下面的数字描述了这个纯钢庞然大物的巨 大:建造时挖出了9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和 岩石,用了20多万吨钢材、32万多立方米 的混凝土,澳大利亚还专门为修建它设计 制造了8台起重机,为穿越这“立起来的 城”,200多部电梯和70多座自动扶梯不停 工作,电梯的速度最高达每秒钟8米。
袭击事件
• 因其为纽约地区的重要地标,世界贸易中 心一度成为国际恐怖份子的袭击目标。如: 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事件。在1993年 2月26日,世贸中心被伊斯兰极端份子在地 下室放置炸弹,导致6人死亡,1000余人受 伤。并且炸出一个30米的大洞,后来这些 恐怖份子都被判处240年的徒刑。及后在 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被以本· 拉登为 首的“基地”组织策划的恐怖袭击所炸毁, 2979人丧生。
再 见Biblioteka • 塔楼平面为正方形,边长63米,采用钢框架套筒体系,9 层以下承重外柱间距为3米,9层以上外柱间距为1米,标 准层窗宽约0.55米。核心部位为电梯井。两座塔楼共用钢 19.2万吨,所用玻璃如以50厘米宽计算,长达104公里。 建筑外墙全部用铝板饰面,共计201000平方米。每座塔 楼设电梯108部,其中快速分段电梯23部,运行速度为每秒 8.1米;分层电梯85部。在第44层和78层设有银行、邮局 和公共食堂等服务设施。第107层是眺望厅,游客可登临 远眺;在这一层还设有展览室、餐厅、咖啡馆和礼品商店 等。从107层可以通过两部自动扶梯上达110层塔顶。西 塔楼顶上装有电视塔,南塔楼顶部开放,供人登高观览。 • 关于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建设,其实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不 同的声音,赞成者称其为“通天塔”,反对者称其为“摩 天地狱”,其关键还是在于人类的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