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_磁铁
【精】《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
两端的位置。
用小钢珠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将钢珠放在
蹄形磁铁的中心位置,让小钢珠在蹄形磁铁凹槽处
自由滚动,你发现了什么?
也可用手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会很容易滚到
这端或那端,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小钢
珠总是被吸到磁铁的一端,而吸在两端的小钢珠再
不会滚到中间去。
现象:我们发现钢珠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
置。
小结:我们发现大部分曲别针和钢珠都被吸引到
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说明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磁
性最强,即为磁极(两个)。
课堂小结我们认识了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发现了磁力有强有弱。
我们借助曲别针和铁粉盒进行实验,发现条形磁铁
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观察到的条形
磁铁两端吸引的铁粉最多、吸引曲别针的能力更
强,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磁铁的磁极。
板书磁铁的两极
磁力两端大,中间小。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磁铁的两极》教案(精选2篇)《磁铁的两极》教案篇1《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
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
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
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还是要花点心思的。
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
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
教科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磁铁的两极》

3.磁铁的两极【教材简析】《磁铁的两极》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
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并对磁铁现象感到新奇和有趣。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本课是目标很明确,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聚焦”部分,“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磁力的大小相同吗?”两个问题明确指向“磁力”的概念,以及磁力分布“两端强、中间弱”的特点;“探索”、“研讨”部分,通过借助回形针、铁粉盒等材料,让学生观察到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能力更强,并由此现象得出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拓展”部分,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判断蹄形磁铁的磁极,进一步体会“磁铁有两个磁极”。
从整个单元的编排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实验,在观察中发现现象,根据现象进行研讨,从而初步认识此现象,为高学段“能量”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合作、分析的能力也经过了一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
就本课的内容而言,学生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了解了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并还会隐约感觉到磁铁两端的磁力比较大,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学生对“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是否有区别”的认识是模糊的,在前概念中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认知,如“各部分磁力一样大”、“中间大、两头小”、“两头大、中间小”、“一头大、一头小”等,这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推测。
2. 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预测。
3. 能用多种方法探索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
《磁铁的两极》

磁铁的两极引言磁铁是一种常见的物体,具有吸引或排斥其他磁性材料的特性。
磁铁的两极是磁铁的重要属性,分为北极和南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磁铁的两极的性质、作用以及与电磁学的联系。
磁铁的两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分别被称为北极和南极。
在磁铁的极小区域,有一个磁场,从北极流向南极。
这个磁场是由磁性材料内的微观电流所产生的。
磁铁的两极具有以下性质:1. 互相吸引或排斥北极与南极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两个相同极性的磁铁会相互排斥。
这是由磁场中的磁力产生的,磁力会试图将相反的极性吸引在一起,相同的极性互相排斥。
2. 对于其他磁性材料的影响磁铁的两极对于其他磁性材料也具有影响。
当磁铁靠近其他磁性材料时,会对其产生力的影响,使其受到吸引或排斥。
3. 磁场的形成磁铁的两极产生了一个磁场,磁场由北极向南极流动。
这个磁场可以被其他磁铁或磁性材料感知到,并产生相应的影响。
磁铁的两极的作用磁铁的两极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其中几个示例:1. 磁铁在物品吸附和固定中的应用磁铁可以用于物品吸附和固定,比如冰箱上的磁铁可以吸附纸张、照片等物品。
这是因为物品中的材料具有磁性,与磁铁的两极相互吸引。
2. 磁铁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的应用磁铁的两极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动机通过反复改变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驱动电动机的运转。
而发电机则正好相反,利用机械能驱动磁铁的旋转,产生电流。
3. 磁铁在罗盘中的应用磁铁的两极在罗盘中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罗盘中有一个磁针,其中一端指向磁铁的北极,通过磁铁的北极指引我们判断方向。
磁铁的两极与电磁学的联系磁铁的两极与电磁学密切相关。
电磁学研究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磁铁的两极产生的磁场是由微观电流所形成的,因此与电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电磁学中,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而当磁铁的两极靠近导线时,磁场与电流之间会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被应用于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动设备中。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
2.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磁铁两极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1. 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2. 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磁铁2. 铁钉3. 铁板4. 指南针5. 实验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磁铁有多少个极吗?它们分别是什么?2. 讲解:a. 讲解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b. 讲解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实验一:观察磁铁两极的特性a.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两极的特性。
c.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二: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磁铁的两极和相互作用规律。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感受。
6. 作业:a.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铁两极的特性。
b.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磁铁进行实验,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除了有两极,还有其他特性吗?2. 讲解磁铁的其他特性:磁性强度、磁化方向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磁铁的两极、相互作用规律和其他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铁的磁性强度和磁化方向。
磁铁的两极

磁铁的两极1. 磁铁的基本概念磁铁是一种能够产生磁场的物体。
它由磁性材料制成,常见的磁性材料有铁、镍和钴等。
磁铁由两个极端组成,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2. 北极和南极的定义北极和南极是磁铁的两个极端,它们具有不同的磁性特性。
•北极:被标记为“N”,通常通过红色来表示。
北极是磁铁上的一个极点,具有磁场的出现,可以吸引其他磁性物体。
•南极:被标记为“S”,通常通过蓝色来表示。
南极是磁铁上的另一个极端,具有磁场的出现,也可以吸引其他磁性物体。
3. 磁场的形成磁铁的两极之间存在一个磁场,该磁场是由磁铁内部的微观电流形成的。
当外部电流通过磁铁时,磁铁会产生磁场。
磁场的方向是根据磁铁的两极确定的,北极指向南极。
4.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由于磁铁的两极具有相同和不同的磁性特性,它们之间会发生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吸引:当两个不同极性的磁铁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并产生一个有吸引力的力。
•排斥:当两个相同极性的磁铁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并产生一个有排斥力的力。
5. 磁铁的应用领域磁铁的两极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领域。
•电磁铁:电磁铁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产生强大的磁力。
电磁铁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磁悬浮列车和磁共振成像等领域。
•磁存储:磁铁的两极用于硬盘驱动器和磁带等磁存储设备中,可以存储和读取大量的数据。
•磁医疗:磁铁的磁场可以用于医疗领域,例如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可以检测人体内部的疾病和异常。
•磁传感器:磁铁的两极可以用于制造磁传感器,用于测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6. 如何辨别磁铁的两极辨别磁铁的两极是非常简单的。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使用另一个磁铁:将一个已知极性的磁铁靠近待辨别的磁铁,如果它们相互吸引,则待辨别磁铁的另一极是与已知极性相同的极。
•使用磁感应仪:磁感应仪是一种测量磁场强度和方向的仪器,可以用来辨别磁铁的两极。
7. 如何维护和保养磁铁正确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
•避免高温:高温会影响磁铁的磁性特性,因此应避免将磁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磁铁的两级》

步骤1:进行等距离的排序。
条形磁铁稳定地 平行推进
5个回形针排成 一条直线
步骤2:将磁铁匀速靠近
标出回形针被吸 引的位置
实验结果: 两端的回形针最先被磁铁吸引,中间的 回形针最后被磁铁吸引。
Jiāng cí tiě fàng zài tiě fěn hé zǐ shàng bìng qīng qīng huǎng dòng hé zǐ
端 极
磁力大。 。铁 端时粉密在条,中形间磁时铁稀两。
科学 词汇磁极来自 zěn yàng zhǎo dào tí xíng cí tiě de cí jí
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
1.观察找到标志。N、S为两极。 2.采用曲别针、钢珠或者铁粉感应。 曲别针、钢珠或者铁粉聚集的地方是磁极。
选择
1.在做“ 用磁铁的不同部位接触回形针”的实验时,回 形针一定要 ( C ) 。 A.平覆在桌面上 B.怎么排列都可以 C.排列成一条直线
2.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 松开手, 小钢珠 会( C )。 A.留在中间 B.掉下来后不动了 C.掉下来滚向一端
3.如图的条形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是( D ) 。 A.A和B B.B和C C.C和D D.A和D
总结
1.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磁铁的 两极
2.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成为磁极。
3.条形磁铁有2个磁极。
温馨提示:一定要细致,注意清点。
实验结果: A、E两点的磁力最大,C点的磁力最小。
yòng cí tiě de bú tóng bù wèi jiē chù huí xíng zhēn
2 用磁铁的不同部位接触回形针。
实验步骤
1.5个回形针排成一条直线; 2.将条形磁铁从另一侧稳定地平行推进; 3.观察并记录5个回形针先后被吸引的顺序; 4.再重复两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是“物质科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之一。
“物质科学”领域的科学大概念之一指出: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本课教学内容对应课标主要概念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见下图: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
本课在前一课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探究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通过三个活动,认识到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探索进程。
拓展模块,学生开展寻找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磁极的活动。
在本节课基础上,学生后续通过学习还会知道磁极有南北极之分。
本课教材内容设计如下:【学情分析】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二年级的学生对其已经有粗浅的认识,他们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现象有一定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是进行本单元探究活动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上节课做磁铁吸引小车运动的实验时,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用条形磁铁的两个极去吸引,他们隐约知道磁铁这两处的磁力很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前概念情况,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1.磁铁各个部位磁力大小相同吗?笔者对所教的三个班级共112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结果可见,学生大多知道两端有磁力(有些知道两端磁力最大),但不清楚其他部位的磁力大小,尤其是中间是否有磁力。
2.有什么方法验证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调查显示以下几种典型方法:(1)将磁铁放入一堆回形针中,拿起后观察各个部位的回形针数量。
(2)拿一枚回形针放在回形针各个部位,感受磁力。
这两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因此在本课探索活动中,我决定让学生展示方法,并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体验。
在试教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几个问题:①二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缺乏规范性,导致重新实验次数多,或实验现象偏差大;②不知道怎样记录实验现象,也不能将实验现象与相应的结论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