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美术欣赏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与内容一、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一)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总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2.养成用审美的眼光评价客观世界,并与人交流自己感受的习惯。
3.掌握初步的审美技能,提升幼儿审美素养,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二)各年龄阶段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一般先让幼儿了解美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再感受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意图。
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设置幼儿美术欣赏各年龄阶段的目标见表:表各年龄阶段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成为年龄阶段目标;而年龄阶段目标的某一部分又可具体化为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最后还要分解成具体的活动目标。
因此,只有深入、细致、透彻地研究各层次的目标,把握各层次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才能使活动目标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歌德指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选择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的题材,向幼儿做一系列介绍。
常用的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绘画作品从创作用的工具、材料看,幼儿可欣赏的绘画作品有水墨画(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等。
油画可选择写实与抽象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写实作品如米勒的《拾穗者》、列兵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抽象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等。
也可以选择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印象派的作品,如印象派中的点彩派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凡高的《向日葵》等。
此外,形式感强的绘画作品,其绘画中运用明亮的、阴郁的、欢快的、悲伤的色彩,构图富有节奏、韵律,体现出鲜明的色彩、个性,能够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康定斯基的《圆》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幼儿接受。
从作品的题材内容看,幼儿可欣赏的绘画作品有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世界名画欣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幼儿欣赏世界名画,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观察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通过世界名画欣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案例一:《蒙娜丽莎》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老师通过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并向幼儿讲解画中的人物形象、色彩运用等内容。
随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蒙娜丽莎”。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能够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案例二:《星空》在一次主题为“星空”的美术课上,老师向幼儿展示了梵高的《星空》。
在欣赏完作品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用彩纸、颜料等材料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星空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对星空的独特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案例三:《向日葵》在一次以“花朵”为主题的美术课上,老师向幼儿展示了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
随后,老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尝试用颜料和画笔来表现向日葵的形态和色彩。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学会用绘画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色彩和形态的敏感度。
总结回顾:通过世界名画欣赏这种教学方法,幼儿不仅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还能够通过自己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我看来,世界名画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美术教育方法。
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幼儿可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赏析分享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赏析分享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赏析共享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启发幼儿对世界名画的赏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在这里,我们将共享一些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世界名画的赏析案例。
1.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创作。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观赏《蒙娜丽莎》,引导他们发现画中人物的微笑,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特点,并鼓励幼儿想象蒙娜丽莎的故事。
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模仿画中的微笑,进一步加深对这幅名画的理解与欣赏。
2. 《星夜》梵高的《星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观赏《星夜》,引导他们观察画中的星空、村庄和旋涡云彩,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来解释画中的场景。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和手指,让幼儿亲身体验《星夜》中的色彩和线条,从而更好地理解这幅名画的艺术特点。
3.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勃朗宁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笔下的光影和色彩展现出了法国乡村的宁静和美丽。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观赏《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引导他们感受画中的阳光和颜色的变化,同时鼓励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创作自己的乡村风景画,用色彩和笔触表达内心对自然的感受。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三幅世界名画的赏析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引导幼儿欣赏世界名画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观赏名画,幼儿可以培养审美情感、发展想象力,并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从多个方面感知、理解和创作有关名画的主题,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术教育经验。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引入世界名画的赏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更多世界文化和历史知识。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ppt课件

3
2.从作品题材内容看,幼儿可欣 赏的绘画作品可以有人物画、动 物画、风景画、静物画等。教师 在选择这类作品时,注意欣赏内 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动物画是幼儿最喜欢的绘画 作品之一
4
3.从作品的存在形式看,幼儿可 欣赏的绘画作品可以有年画、 连环画、广告画、插图等。
5
(二)雕塑作品 石雕、木雕、根雕、泥塑、陶塑、
如:这幅画上画着什么?(引导幼儿欣赏 内容)
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进 行主动的审美体验)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引导幼儿从内 容美和形式美方面进行分析)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理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24
(二)体验法 体验法是指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
14
首先,教师自己要对艺术的形式 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教师 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 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
15
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 与单调;垂直线意味着静态张力、准 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曲线的变化 缓慢、连绵,可以引发人的注意,使 人感到柔和、流动;放射线使人感到 舒展充满活力。对角线意味着动作、 活力和不平衡;断续线比较能够表现 开放、自由、柔顺可变的形式。
虽然已有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这
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接受
教师的这种预期。幼儿仍然可以有
自己的理解,而且,教师还必须鼓
励幼儿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
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
图,而是要求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
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
挥想像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
解。
21
(四)评价阶段的指导 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通用)ppt

现代美术欣赏内容
现代绘画
介绍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 ,如抽象艺术、表现主义 等,引导幼儿欣赏现代画 作并理解其内涵。
当代艺术
了解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 跨界融合,引导幼儿欣赏 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新 型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
介绍数字艺术的概念和特 点,引导幼儿欣赏数字艺 术作品并理解其与现实世 界的关系。
幼儿美术欣赏素材选择
重要性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 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促 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学理念和原则
教学理念
以幼儿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引导 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美术作品的魅力 。
教学原则
尊重幼儿兴趣和认知发展规律,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美 术作品的感受和表达。
提供依据。
教具准备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实 物等教具,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
教学过程
呈现作品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 导学生观察、感受作品的美。
讲解与分析
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讲解,包括艺 术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 表现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的意义。
创作与表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如绘画 、手工制作等。
THANKS
讨论与分析
引导幼儿讨论和分析自己和他 人的作品,发现其中的优点和 不足。
总结与提升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幼 儿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04 美术欣赏教学实施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深入理解美术欣赏课程的目标、 内容及要求,明确教学重点与难
点。
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及已有知识水平,为个性化教学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策略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策略1. 简介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是指通过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的策略,包括环境创设、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 环境创设为了实施有效的美术欣赏教育,幼儿园应该创设艺术氛围和条件,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包括艺术品、绘画工具和材料等。
以下是一些环境创设的策略:•艺术展览:定期组织艺术展览,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和名家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作区域:设置专门的创作区域,配置绘画工具和各种材料,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图书角:提供与艺术相关的图书,包括绘本、插画集和艺术家传记等,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艺术品展示台:展示各种艺术品,如雕塑、陶瓷和绘画作品,让幼儿近距离观赏,培养审美能力。
3. 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
3.1 观察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学习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线条等要素,并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2 模仿创作模仿创作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艺术作品,示范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在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3 艺术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绘画比赛、手工制作、剪纸和拼贴等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艺术的乐趣。
4. 评价方式为了科学评价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4.1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并进行记录。
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品鉴能力等方面。
4.2 作品评价通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了解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让幼儿“感受与欣赏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原因和策略。
一、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重要性美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欣赏美,可以使幼儿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开发,提高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进行“感受与欣赏美”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1.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术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欣赏,可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感受美的提高审美情感,培养对美的体验和欣赏。
2.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
美术作品通过色彩、形状、结构等艺术元素进行表现,对幼儿的感官刺激非常丰富。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美,使他们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开发和训练,从而促进感官功能的发育与提高。
3.拓展幼儿的认知和理解。
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和结构都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思想的表达,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欣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活,增强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拓展幼儿的认知视野。
4.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美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让他们在身心上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满足,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要让幼儿真正感受与欣赏美,需要从幼儿的兴趣点、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出发,采用多种适合幼儿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美的观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具体来说,进行“感受与欣赏美”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环境。
在美术教学环境中,要营造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要多样化、具有感染力,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让幼儿在观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可以获得愉悦和享受。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精品案例分享

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精品案例分享幼儿园美术教育案例——世界名画欣赏精品案例分享一、引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名画欣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过观赏世界名画,幼儿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感。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些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世界名画欣赏精品案例,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分享1. 《蒙娜丽莎》在一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堂上,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通过细致入微的图画,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眼神和服饰细节。
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好神秘,有的说她的眼睛好美好亮。
通过名画欣赏,孩子们学会了用心观察,懂得了欣赏的乐趣。
2. 《星空》另一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堂上,老师展示了梵高的《星空》。
孩子们被这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深深吸引。
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手指触摸着画面上的星星、月亮和风车,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
通过对《星空》的欣赏,孩子们感受到了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3. 《夜巡》一所幼儿园在进行美术教育课堂时,引导孩子们观赏伦勃朗的《夜巡》。
通过细节的观察与老师的讲解,孩子们感受到了画面中不同人物的神情和气氛。
他们发现了画面中独特的光影效果,聚焦于每一个细节,从而感受到了艺术作品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几个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世界名画欣赏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名画欣赏对于幼儿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观赏名画,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会用心观察、发挥想象,还可以培养审美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激发创造力。
教师在名画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度的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名画欣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审美情感,还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赏名画,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从而拓展自己的认知和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素,也要感知这些要素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名画如群星璀灿瑰丽多姿,作为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引导者启发者,该如何在这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呢?本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及本园课题研究开展以来的实践体会,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经验年龄特征色彩风格
一、中国画作品
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随着一幅巨大画轴的缓缓展开,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五千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文明之博大精深之辉煌灿烂,中国画不仅传递着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信息,也传递着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信息。
在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中,中国画欣赏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在欣赏传统绘画优美意境的同时能从中领略到中国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荣誉感。
1、富有情趣的水墨小品
中国画大体是先有壁画然后有卷轴画册页画,先有重彩再发展到水墨画,其中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水墨画、水墨淡彩画富有生活情趣,简单生动,,符合幼儿对色彩明快,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较感兴趣的特点,适合欣赏初期幼儿或小、中班幼儿。
如齐白石《黄花蚱蜢》《荔枝蛊蛾》徐悲鸿《奔马》陆抑非的花卉册页等作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吻合,能
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欣赏齐白石《虾》时,幼儿兴致勃勃的讨论虾的外形特征及大师是如何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虾的不同动态,并自发的用自己的姿体动作来表现虾的动态,幼儿不仅从中感受大师朴素、明快、天真的艺术风格及水墨画写意而形简、淡彩而色简的意境,在与作品对话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释放和升华。
2、岩画、壁画
最早的岩画、壁画可追溯到原始时代,而我国的岩画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最为出名的是唐代敦煌壁画,色彩明朗华丽绘制精美,笔触时隐时现自由自在,活用点、线、面的对比,同类色对比色巧妙搭配,画面效果既强烈有协调,描绘的故事富有教育寓意,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可先播放早期以壁画故事制作的动画片《九色鹿》帮助幼儿建立“前理解”从而使幼儿更好的感受中国古代文明与西域文化交流产生的特殊
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在理解壁画描绘的故事而受到教育的同时提高了审美和感受的能力
3、经典传世名作
用虚实变化丰富的线条来造型,以墨勾描平铺颜色,着意追求神似色彩上的夸张和变化,寓于表达人、物内在精神,从而给人以特殊的美感是国画特有的技法特征和艺术特征,如顾凯之《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在欣赏阎立本《步辇图》时,可用描述故事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动态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人物的大小变化,得出对比衬托的王者威严效果,从中领略泱泱大国气宇非凡的民族气势,引导观察颜色的对比
运用,红色在画面上如何分布及占的比例、侍女服饰条纹、官员服装、使者服装图案的聚散呼应等,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也让幼儿感受作品的雄浑富丽色彩绚丽神聚气足。
二、国外经典油画作品
油画作为一个画种,它有特殊媒介特点和表现技法,作为一种艺术,它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变化旅程,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身构成的性质及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传统学理。
幼儿可以从它纷呈多姿的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中感受到各种形态的美,认识各种绘画语言,开阔幼儿的眼界。
1、印象派作品
色彩鲜艳物象突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接近,能为幼儿理解和把握,产生共鸣,适合安排在欣赏初、中期。
如后期印象派凡高的《星月夜》《向日葵》等,使用综合而归纳的平面形式加以强烈的方向、多变的笔触,浓烈的色彩能唤起幼儿对色彩的潜在敏感性,激发幼儿勇于表现的情绪。
早期印象派采用色彩并列的着色方法,注重表现感觉经验,使描绘对象不断的流动变化,画面色彩鲜艳灿烂能吸引幼儿的视觉和注意力,有利于学习对色彩的运用,如莫奈《干草垛》《睡莲》。
而德加《蓝色的舞女》、塞尚《红椅子上的塞尚夫人》、高更《阿里阿利亚》等,追求用色造型艺术变形,创造形的自由,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为幼儿欣赏后的创作提供创作思路和方向。
2、古典作品
作品注重造型的立体感,写实逼真,具有细腻崇高品质的感觉,对线条的处理达到了极平衡匀称的效果,对这类作品的欣赏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欣赏经验及美术知识,能对作品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蒙娜丽莎》无论构图还是造型都达到最完美的境地,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为了艺术历史长河中永恒的微笑,幼儿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的观察与模仿来感知作品,从而产生心理体验,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现实主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真实性、思想性等特点,如米勒《拾穗者》列宾《伏而加河纤夫》密莱《盲女》等作品描绘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绘画语言如实的描绘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及艰辛的命运,人物动态写实逼真,幼儿对这类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通过人物神情、姿体语言等画面信息来感知作品的主题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使幼儿的欣赏能力变得更加敏锐细致,具有质的提高。
3、现代派作品
绘画中的具象慢慢被色彩与形式所取代,点、线、面成为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艺术家的情感通过这些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来传达。
这类作品的欣赏,有利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如新造型派蒙得里安《红、黄、蓝构图》等系列作品中,幼儿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感知作品中线条、色块、形状的合理安排,使得画面平衡和谐并能学习冷暖色的对比。
如原始稚拙派亨利.卢梭《梦》《异国风情》《耍蛇女》等作品,用孩童般稚拙的手法描绘出神秘的梦幻世界,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多是画家自由想象,为幼儿提供一个不受约束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激发幼儿
创作的愿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立体派毕加索《红椅子》《格而尼卡》《猫与鸟》、野兽派夏加尔《时间无彼岸》《天使的坠落》、超现实派米罗《月光下的女人和鸟》《哈里昆狂欢节》等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又不拘于现实,图案线条极其精美,画面生动鲜明,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它们在色彩、线条、形态上的突出特点又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三、国内当代绘画作品
1、现代重彩画作品
把具向与抽象、写实与变形相互融合,表现出心灵的憧憬、追求和美丽的梦幻,传递着爱、和平的情感。
如高润喜《丽日》《天骄》等作品适合小班及中班上学期幼儿欣赏和学习,丁绍光《母性》《乐园》等作品适合中、大班幼儿欣赏,为线描画装饰画的学习发展提供经验积累。
2、个性派作品
运用夸张、变形、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表现画家对社会对人生的内心体验,表达了一种从内心压力中自我解脱的感觉,如岳敏君、方力钧、张晓刚等当代画家的作品,符合幼儿用绘画来抒发情感表现自己的体验及发泄内心的压抑等绘画特点能引起的幼儿共鸣,进而升华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展现自我个性。
3、卡通一代作品
充满了童趣,画面里也充满了儿童的形象,单纯的笑容和纯色的背景,小小主人公漫游在各种奇境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如儿童画般简
单纯净温暖美好,给人带来视觉愉悦,幼儿容易与之对话产生共鸣。
如刘野、陈可等画家作品
四、开展欣赏活动的注意事项
1、艺术欣赏需要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幼儿的审美经验也需要在时间与各种欣赏活动中不断积反复碓砌、积累与沉淀,因此欣赏活动是需要持续与坚持的。
2、欣赏作品的选择教师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由浅到深系统的安排,并遵循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
3、教师应尽量创设良好的欣赏情境,有目的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建立“前理解”,使幼儿在既轻松愉快又富有知识信息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心理体验和共鸣
4、为幼儿与作品的对话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作品交流,表达自己的感觉,老师以适时的启发引导,互动提问来增进幼儿的理解、鉴赏及表现的能力
5、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也要不断的积累与提高,才能在活动中游刃有余的进行引导和调整。
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它需要连续的不间断的坚持,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是最完美的过程,教师要勇于面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共同探讨、总结反思,才能在实践研究中成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不断的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