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A 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设a 、b 、c ∈(-∞,0),则a +1b ,b +1c ,c +1

a

( C )

A .都不大于-2

B .都不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解析] 假设都大于-2,则a +1b +b +1c +c +1

a

>-6,

但(a +1b )+(b +1c )+(c +1a )

=(a +1a

)+(b +1b

)+(c +1

c

)≤-2+(-2)+(-2)=-6,矛盾.

2.(·湖北期中)已知a ,b ,c ∈(0,+∞),则下列三个数a +4b ,b +9c ,c +16

a

( D )

A .都大于6

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

C .都小于6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解析] 设a +4b ,b +9c ,c +16

a

都小于6,

则a +4b +b +9c +c +16

a

<18,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a +4b +b +9c +c +16

a

≥2

a ·16

a

+2

b ·4

b

+2c ·9

c

=8+4+

6=18,

这与假设所得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故下列三个数a +4b ,b +9c ,c +16

a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故选D .

3.(·青岛高二检测)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名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C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都是错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获奖的情况,最后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

4.(·济南高二检测)设实数a 、b 、c 满足a +b +c =1,则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 B )

A .0

B .13

C .12

D .1

[解析] 三个数a 、b 、c 的和为1,其平均数为13,故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

3.假

设a 、b 、c 都小于1

3

,则a +b +c <1,与已知矛盾.

5.设a 、b 、c ∈R +

,P =a +b -c ,Q =b +c -a ,R =c +a -b ,则“PQR >0”是P 、Q 、R 同时大于零的( C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 若P >0,Q >0,R >0,则必有PQR >0;反之,若PQR >0,也必有P >0,Q >0,R >0.因为当PQR >0时,若P 、Q 、R 不同时大于零,则P 、Q 、R 中必有两个负数,一个正数,不妨设

P <0,Q <0,R >0,即a +b 0,Q >0,R >0.

6.若m 、n ∈N *

,则“a >b ”是“a m +n

+b

m +n

>a n b m +a m b n

”的( D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a

m +n

+b

m +n

-a n b m

-a m b n

=a n

(a m

-b m

)+b n

(b m

-a m

)=(a m

-b m

)(a n

-b n

)>0?

????

?

a m

>b m

a n >b

n 或????

?

a m <

b m

a n

n

,不难看出a >b ?/ a m +n

+b

m +n

>a m b n +a n b m ,a

m +n

+b

m +n

>a m b n

+b m a n

?/ a >b .

二、填空题

7.(·思明区校级期中)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于“已知a 1+a 2+a 3+a 4>100,求证: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正确的反设为a 1,a 2,a 3,a 4都不大于25.

[解析] 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则应先假设a 1,a 2,a 3,a 4都不大于25. 故答案为a 1,a 2,a 3,a 4都不大于25. 8.完成反证法证题的全过程.

题目:设a 1,a 2,…,a 7是1,2,…,7的一个排列,求证:乘积p =(a 1-1)(a 2-2)…(a 7

-7)为偶数.

证明:假设p为奇数,则a1-1,a2-2,…,a7-7均为奇数.

因奇数个奇数之和为奇数,故有奇数=(a1-1)+(a2-2)+…+(a7-7)

=(a1+a2+...+a7)-(1+2+ (7)

=0.

但奇数≠偶数,这一矛盾说明p为偶数.

[解析]假设p为奇数,则a1-1,a2-2,…,a7-7均为奇数,因为奇数个奇数之和为奇数,故有

奇数=(a1-1)+(a2-2)+…+(a7-7)

=(a1+a2+…+a7)-(1+2+…+7)=0.

但奇数≠偶数,这一矛盾说明p为偶数.

三、解答题

9.(·吉林高二检测)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解析]假设a,b,c,d都是非负数,

因为a+b=c+d=1,

所以(a+b)(c+d)=1,

又(a+b)(c+d)=ac+bd+ad+bc≥ac+bd,所以ac+bd≤1,

这与已知ac+bd>1矛盾,

所以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10.(·深圳高二检测)设函数f(x)=ax2+bx+c(a≠0)中,a,b,c均为整数,且f(0),f(1)均为奇数.

求证:f(x)=0无整数根.

[解析]假设f(x)=0有整数根n,

则an2+bn+c=0,

由f(0)为奇数,即c为奇数,

f(1)为奇数,即a+b+c为奇数,所以a+b为偶数,

又an2+bn=-c为奇数,

所以n与an+b均为奇数,又a+b为偶数,

所以an-a为奇数,即(n-1)a为奇数,

所以n-1为奇数,这与n为奇数矛盾.

所以f(x)=0无整数根.

B级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平行于直线a ,那么c 与b 的位置关系为( C ) A .一定是异面直线 B .一定是相交直线 C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 .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解析] 假设c ∥b ,而由c ∥a ,可得a ∥b ,这与a ,b 异面矛盾,故c 与b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故应选C .

2.(·龙岩期中)“已知函数f (x )=x 2

+ax +a (a ∈R ),求证:|f (1)|与|f (2)|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2

.”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B )

A .假设|f (1)|≥12且|f (2)|≥1

2

B .假设|f (x )|<12且|f (2)|<1

2

C .假设|f (1)|与|f (2)|中至多有一个不小于1

2

D .假设|f (1)|与|f (2)|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

2

[解析] 由于反证法是命题的否定的一个运用,故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可以设其否定成立进行推证.

假设|f (1)|<12且|f (2)|<12,

故选B . 二、填空题

3.(·嘉峪关校级期中)已知x ,y ∈R 且x +y >2,则x ,y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应为x ≤1且y ≤1.

[解析] ∵x ,y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其否定为x ,y 均不大于1,即x ≤1且y ≤1, 故答案为x ≤1且y ≤1.

4.(·天心区校级模拟)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

n -1=

2(

1n +2+1n +4+…+1

2n

)时,若已证假设n =k (k ≥2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B )

A .n =k +1时等式成立

B .n =k +2时等式成立

C .n =2k +2时等式成立

D .n =2(k +2)时等式成立

[解析] 若已证假设n =k (k ≥2,k 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因为n 只能取偶数,所以还需要证明n =k +2成立.

故选B . 三、解答题

5.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高,AM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点M 不在线段CD 上.

[证明] 假设点M 在线段CD 上,则BD

=BD 2

+AD 2

AC 2=AD 2+CD 2,所以AB 2=BD 2+AD 2

所以AB AC 矛盾,故假设错误.所以点M 不在线段CD 上.

6.设f (x )=x 2

+bx +c ,x ∈[-1,1],证明:b <-2时,在其定义域范围内至少存在一个x ,使|f (x )|≥1

2

成立.

[证明] 假设不存在x ∈[-1,1]使|f (x )|≥1

2

则对于x ∈[-1,1]上任意x ,都有-12

2

>1,

f (x )在x ∈[-1,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

f

-1=1-b +c <1

2,

f

1=1+b +c >-1

2

.

?b >-1

2

与b <-2矛盾.

∴假设不成立,因此当b <-2时在其定义域范围内至少存在一个x ,使|f (x )|≥1

2

成立.

C 级 能力拔高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2,31+a n +11-a n =21+a n

1-a n +1

,a n a n +1<0(n ≥1);数列{b n }满

足:b n =a 2

n +1-a 2

n (n ≥1).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数列{b n }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解析] (1)由题意可知,1-a 2n +1=23(1-a 2

n ).

令c n =1-a 2

n ,则c n +1=23

c n .

又c 1=1-a 2

1=34,则数列{c n }是首项为c 1=34,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即c n =34·(23

)n -1,

故1-a 2

n =34·(23)n -1?a 2n =1-34·(23)n -1.

又a 1=1

2>0,a n a n +1<0,

故a n =(-1)

n -1

1-34·23n -1

. b n =a 2n +1-a 2n =[1-34

·(23

)n ]-[1-34

·(23

)

n -1]=14

·(23

)n -1

. (2)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数列{b n }存在三项b r ,b s ,b t (r

3

的等比数列,于是有b r >b s >b t ,则只可能有2b s =b r +b t 成立. ∴2·14(23)s -1=14(23)r -1+14(23)t -1

两边同乘以3

t -121-r

,化简得3

t -r

+2

t -r

=2·2

s -r 3t -s

由于r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基础达标(水平一) 1.若a,b,c不全为0,则只需(). A.abc≠0 B.a,b,c中至少有一个为0 C.a,b,c中只有一个是0 D.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解析】a,b,c不全为0,即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答案】D 2.若两个数之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 A.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都是负数 【解析】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否则,若这两个数都不是正数,则它们的和一定是非正数,这与“两个数之和为正数”相矛盾,故选C. 【答案】C 3.有以下结论: ①已知p3+q3=2,求证p+q≤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q≥2; ②已知a,b∈R,|a|+|b|<1,求证方程x2+ax+b=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 B.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 C.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 D.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其假设是原命题的否定,故①的假设应为“p+q>2”;②的假设为“两根的绝对值不都小于1”.故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D 4.若a2+b2=c2,则a,b,c(). A.都是偶数 B.不可能都是偶数 C.都是奇数 D.不可能都是奇数 【解析】假设a,b,c都是奇数,则a2,b2,c2都是奇数,因此a2+b2为偶数,而c2为奇数,即 a2+b2≠c2,这与a2+b2=c2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答案】D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x2-(a+b)x+ab≠0,则x≠a且x≠b”时,应假设. 【解析】“x≠a且x≠b”形式的否定为“x=a或x=b”. 【答案】x=a或x=b 6.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 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 ③假设△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90°,∠B=90°.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解析】由反证法证明的步骤,知先反证,即③;再推出矛盾,即①;最后做出判断,肯定结论,即②.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①②.

高中数学方法解之反证法

反证法 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它是属于“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法是可信的。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

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例1.[05.北京]设()f x 是定义在[0,1]上的函数,若存在'(0,1),x ∈使得()f x 在[0,']x 上单调递增,在[',1]x 上单调递减,则称()f x 为[0,1]上的单峰函数,'x 为峰点,包含峰点的区间为含峰区间。 对任意的[0,1]上单峰函数()f x ,下面研究缩短其含峰区间长度的方法。求证:对任意的1212,(0,1),,x x x x ∈<若12()()f x f x ≥,则2(0,)x 为含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高中数学-反证法练习 A 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设a 、b 、c ∈(-∞,0),则a +1b ,b +1c ,c +1 a ( C ) A .都不大于-2 B .都不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解析] 假设都大于-2,则a +1b +b +1c +c +1 a >-6, 但(a +1b )+(b +1c )+(c +1a ) =(a +1a )+(b +1b )+(c +1 c )≤-2+(-2)+(-2)=-6,矛盾. 2.(·湖北期中)已知a ,b ,c ∈(0,+∞),则下列三个数a +4b ,b +9c ,c +16 a ( D ) A .都大于6 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 C .都小于6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解析] 设a +4b ,b +9c ,c +16 a 都小于6, 则a +4b +b +9c +c +16 a <18,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a +4b +b +9c +c +16 a ≥2 a ·16 a +2 b ·4 b +2c ·9 c =8+4+ 6=18, 这与假设所得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故下列三个数a +4b ,b +9c ,c +16 a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 故选D . 3.(·青岛高二检测)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名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C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都是错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获奖的情况,最后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 4.(·济南高二检测)设实数a 、b 、c 满足a +b +c =1,则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 B ) A .0 B .13 C .12 D .1 [解析] 三个数a 、b 、c 的和为1,其平均数为13,故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 3.假 设a 、b 、c 都小于1 3 ,则a +b +c <1,与已知矛盾. 5.设a 、b 、c ∈R + ,P =a +b -c ,Q =b +c -a ,R =c +a -b ,则“PQR >0”是P 、Q 、R 同时大于零的( C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 若P >0,Q >0,R >0,则必有PQR >0;反之,若PQR >0,也必有P >0,Q >0,R >0.因为当PQR >0时,若P 、Q 、R 不同时大于零,则P 、Q 、R 中必有两个负数,一个正数,不妨设 P <0,Q <0,R >0,即a +b 0,Q >0,R >0. 6.若m 、n ∈N * ,则“a >b ”是“a m +n +b m +n >a n b m +a m b n ”的( D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a m +n +b m +n -a n b m -a m b n =a n (a m -b m )+b n (b m -a m )=(a m -b m )(a n -b n )>0? ???? ? a m >b m a n >b n 或???? ? a m < b m a n b ?/ a m +n +b m +n >a m b n +a n b m ,a m +n +b m +n >a m b n +b m a n ?/ a >b . 二、填空题 7.(·思明区校级期中)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于“已知a 1+a 2+a 3+a 4>100,求证: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正确的反设为a 1,a 2,a 3,a 4都不大于25. [解析] 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则应先假设a 1,a 2,a 3,a 4都不大于25. 故答案为a 1,a 2,a 3,a 4都不大于25. 8.完成反证法证题的全过程. 题目:设a 1,a 2,…,a 7是1,2,…,7的一个排列,求证:乘积p =(a 1-1)(a 2-2)…(a 7

高中数学反证法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反证法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选修2-2 2.2.2 反证法 一、选择题 1.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 D.至少有两个解 [答案] C [解析] 在逻辑中“至多有n个”的否定是“至少有n+1个”,所以“至多有两个解”的否定为“至少有三个解”,故应选C. 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 A.a、b、c都是奇数 B.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C.a、b、c都是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答案] B [解析] a,b,c三个数的奇、偶性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全是奇数;②有两个奇数,一个偶数;③有一个奇数,两个偶数;

④三个偶数.因为要否定②,所以假设应为“全是奇数页 1 第 或至少有两个偶数”.故应选B.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答案] B [解析]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的否定是“都大于60”.故应选B.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 [答案] B [解析] “至少有一个”反设词应为“没有一个”,也就是说本题应假设为a,b,c都不是偶数.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2+2.2.2+反证法+教案

2.2.2 反证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用反证法证明简单问题的推理技能,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了解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使问题出现转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反证法的概念, 2、体会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方法及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3、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难点: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即矛盾依据. 三、学情分析 反证过程中的批判思想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反证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正是反证法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具有的数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与数学素养的很好教学机会. 四、教学方法 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各有其特点.从需求解题思路来看,分析法执果索因,常常根底渐近,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奏效. 就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烦琐,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晰.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述.

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 分析归纳,抽象概括 通过对这两个个问题的解答,有学生自主探究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明的步骤. (1)定义: 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步骤 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1.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假设) 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矛盾;(归缪) 3.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结论)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知识应用,深化理解 例1、写出用“反证法”证明下列命题的第一步“假设”. 【设计意图】:能否正确地写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保障 (1)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大于90°. (2)△ABC中,最多有一个钝角

高中数学选修2-2精品教案 2.2.2反证法

2. 2.2反证法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学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典型问题. 二、预习内容: 提出问题: 问题1:桌面上有3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用双手同时翻转2枚硬币,那么无论怎么翻转,都不能使硬币全部反面朝上。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尝试用直接证明的方法解释。 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经过若干次翻转可以使硬币全部反面向上,由于每枚硬币从正面朝上变为反面朝上都需要翻转奇数次,所以 3 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时,需要翻转 3 个奇数之和次,即要翻转奇数次.但由于每次用双手同时翻转 2 枚硬币, 3 枚硬币被翻转的次数只能是 2 的倍数,即偶数次.这个矛盾说明假设错误,原结论正确,即无论怎样翻转都不能使3 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 问题2:A、B、C三个人,A说B撒谎,B说C撒谎,C说A、B都撒谎。则C必定是在撒谎,为什么? 分析:假设C没有撒谎, 则C真.那么A假且B假;由A假, 知B真. 这与B假矛盾.那么没有撒谎不成立;则C必定是在撒谎. 推进新课 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使用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典型问题. 二、学习过程:

例1、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如果,a b αα??,且||a b ,求证||a α。 解析: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证明:因为||a b , 所以经过直线a , b 确定一个平面β。 因为a α?,而a β?, 所以 α与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因为b α?,且b β?, 所以b αβ=I .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a 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假设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P ,则 P b αβ∈=I ,即点P 是直线 a 与b 的公共点,这与||a b 矛盾.所以 ||a α. 点评:用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分清欲证不等式所涉及到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 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定; 第三步 从条件和假定出发,应用证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 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定不正确,于是原证不等利 变式训练1.求证:圆的两条不全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例2、求证:2不是有理数 解析:直接证明一个数是无理数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反证法.假设2不是无理数,那么它就是有理数.我们知道,任一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形如m n (,m n 互质, *,m Z n N ∈∈”的形式.下面我们看看能否由此推出矛盾. 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那么它就是有理数.于是,存在互质的正整数,m n ,使得2m n = ,从而有2m n =, 因此,22 2m n =, 所以 m 为偶数.于是可设2m k = ( k 是正整数),从而有 2242k n =,即 222n k = 所以n 也为偶数.这与 m , n 互质矛盾! 由上述矛盾可知假设错误,从而2是无理数. 点评: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

高中数学反证法

反证法解题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Ⅰ、再现性题组: 1. 已知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方程f(x)=0 ______。 A.至多一个实根 B.至少一个实根 C.一个实根 D.无实根 2. 已知a<0,-1ab> ab 2 B. ab 2>ab>a C. ab>a> ab 2 D. ab> ab 2>a 3. 已知α∩β=l ,a α,b β,若a 、b 为异面直线,则_____。 A. a 、b 都与l 相交 B. a 、b 中至少一条与l 相交 C. a 、b 中至多有一条与l 相交 D. a 、b 都与l 相交 4. 四面体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10个,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有_____。(97年全国理) A. 150种 B. 147种 C. 144种 D. 141种 【简解】1小题:从结论入手,假设四个选择项逐一成立,导出其中三个与特例矛盾,选A ; 2小题:采用“特殊值法”,取a =-1、b =-0.5,选D ; 3小题:从逐一假设选择项成立着手分析,选B ; 4小题:分析清楚结论的几种情况,列式是:C 104-C 64×4-3-6,选D 。 Ⅱ、示范性题组: 例1. 如图,设SA 、SB 是圆锥SO 的两条母线,O 是底面 圆心,C 是SB 上一点。求证:AC 与平面SOB 不垂直。 【分析】结论是“不垂直”,呈“否定性”,考虑使用 反证法,即假设“垂直”后再导出矛盾后,再肯定“不垂直”。 【证明】 假设AC ⊥平面SOB , ∵ 直线SO 在平面SOB 内, ∴ AC ⊥SO , ∵ SO ⊥底面圆O , ∴ SO ⊥AB , ∴ SO ⊥平面SAB , ∴平面SAB ∥底面圆O , 这显然出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即AC 与平面SOB 不垂直。 S C A O B

高中数学 第二章《反证法》教案 新人教A版

1 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 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 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 则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 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但 ∵A 、B 、C 共线,∴l ∥m (矛盾) ∴ 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反证法概念及步骤: ① 练习:仿照以上方法,证明:如果a >b >0,那么b a > ② 提出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证明基本步骤: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 从假设出发,经推理论证得到矛盾 → 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应用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方法实质: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即由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通过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的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真实. 注:结合准备题分析以上知识.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求证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分析:如何否定结论? → 如何从假设出发进行推理? → 得到怎样的矛盾? 与教材不同的证法:反设AB 、CD 被P 平分,∵P 不是圆心,连结O P , 则由垂径定理:O P ⊥AB ,O P ⊥CD ,则过P 有两条直线与OP 垂直(矛盾),∴不被P 平分. ② 出示例2:求证3是无理数. ( 同上分析 → 板演证明,提示:有理数可表示为/m n ) 证:假设3是有理数,则不妨设3/m n =(m ,n 为互质正整数), 从而:2(/)3m n =,223m n =,可见m 是3的倍数. 设m =3p (p 是正整数),则 22239n m p ==,可见n 也是3的倍数. 这样,m , n 就不是互质的正整数(矛盾). ∴3/m n =不可能,∴3是无理数. ③ 练习:如果1a +为无理数,求证a 是无理数. 提示:假设a 为有理数,则a 可表示为/p q (,p q 为整数),即/a p q =. 由1()/a p q q +=+,则1a +也是有理数,这与已知矛盾. ∴ a 是无理数. 3. 小结:反证法是从否定结论入手,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说明原结论正确. 注意证明步骤和适应范围(“至多”、“至少”、“均是”、“不都”、“任何”、“唯一”等特征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P 54 1、2题 2. 作业:教材P 54 A 组3题. O B C P

高中数学反证法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反证法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 D.至少有两个解 [答案] C [解析] 在逻辑中“至多有n个”的否定是“至少有n+1个”,所以“至多有两个解”的否定为“至少有三个解”,故应选C. 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 A.a、b、c都是奇数 B.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C.a、b、c都是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答案] B [解析] a,b,c三个数的奇、偶性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全是奇数;②有两个奇数,一个偶数;③有一个奇数,两个偶数; ④三个偶数.因为要否定②,所以假设应为“全是奇数或至

少有两个偶数”.故应选B. 页 1 第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答案] B [解析]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的否定是“都大于60”.故应选B.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 [答案] B [解析] “至少有一个”反设词应为“没有一个”,也就是说本题应假设为a,b,c都不是偶数. 5.命题“△ABC中,若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高一数学教案反证法

高一数学教案反证法 教材:反证法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反证法的步骤,并能用以证明一些命题。 过程: 一、提出咨询题:初中平几中有一个命题: 〝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二、如何证明: 1,〔教师给出如下方法〕 证:先假设能够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 那么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 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但∵A 、B 、C 共线,∴l ∥m (矛盾) ∴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图。 2.指出这种证明方法是〝反证法〞。 定义: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动身,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如此的证明 方法叫反证法。 即:欲证p 那么q ,证:p 且非q 〔反证法〕 3,反证法的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那个假设动身,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确信命题的结论正确。 4,反证法:1〕反设〔即假设〕 p 那么q 〔原命题〕 反设p 且非q 。 2〕可能显现三种情形: ①导出非p 为真——与题设矛盾。 ②导出q 为真——与反设中〝非q 〝矛盾。 ③导出一个恒假命题——与公理、定理矛盾。 三、例一〔P 32例3〕 用反证法证明:假如a >b >0,那么b a >。 证一〔直截了当证法〕()()b a b a b a -+=-, ∵a >b >0,∴a - b >0即 ( )( ) 0>-+b a b a ,∴0>- b a ∴b a > 证二〔反证法〕假设a 不大于b ,那么b a b a =<或 ∵a >0,b >0,∴b a a a b a ?. 例二、〔P 32--33例4〕用反证法证明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证明:反设AB 、CD 被P 平分 ∵P 不是圆心,连结O P 那么由垂径定理: O P ⊥AB ,O P ⊥CD 那么过P 有两条直线与O P 垂直〔矛盾〕 ∴弦AB ,CD 不被P 平分 例三、用反证法证明:2不是有理数。 证:假设2是有理数,那么不妨设n m =2〔m ,n 为互质正整数〕 从而:2)(2=n m ,2 22n m =,可见m 是偶数。 设m =2p 〔p 是正整数〕,那么 22242p m n ==,可见n 是偶数。 如此,m .,n 就不是互质的正整数〔矛盾〕。∴n m =2不可能 ∴2不是有理数。 四、小结:反证法定义、步骤、注意点 五、作业:P 33练习 P 34习题1.7 5 及?课课练?P 33例二。 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