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校本课程——手工折纸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手工折纸教案完整版

手工折纸教案完整版

手工折纸教案完整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低年级,旨在帮助学生研究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通过折纸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手工折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学生掌握常见的折纸基本形状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折纸技巧完成一些简单的折纸作品。

4. 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1. 折纸起源和发展历史的介绍。

2. 常见的折纸基本形状和方法的示范和实践。

3. 制作折纸作品的步骤和技巧。

4. 折纸作品的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折纸起源和发展历史的介绍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讲述折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引导学生思考折纸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步:常见的折纸基本形状和方法的示范和实践1.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常见的折纸基本形状和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实践折叠基本形状。

第三步:制作折纸作品的步骤和技巧1. 教师介绍制作折纸作品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的折纸基本形状和方法,制作自己的折纸作品。

第四步:折纸作品的展示和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折纸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经验。

2. 学生之间进行折纸作品的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展示的折纸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3. 学生之间的折纸作品交流和互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介绍折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折纸基础示范和实践材料。

3. 折纸作品展示和交流场所。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折纸形状和方法。

2. 引导学生参加折纸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折纸技巧和创意。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的总结和反思。

2. 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的分析和评估。

以上为手工折纸教案的完整版。

通过此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手工折纸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校本课程 手工折纸全册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 手工折纸全册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手工折纸全册教案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折法。

3. 折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术语、技巧和折法。

2. 示范法:演示折纸的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折纸作品。

4. 欣赏法: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折纸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摆放好折纸材料和工具。

2. 准备相关的折纸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基本技巧和折法的讲解与示范。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折纸作品。

4. 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折纸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收集学生的折纸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折纸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2. 邀请专业的折纸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

3.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折纸比赛或活动。

八、教学资源1. 折纸教材和参考书。

2. 网络资源:收集折纸相关的视频、图片、教程等。

3. 折纸材料和工具:彩纸、剪刀、尺子、胶水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2. 第一学期共10次课,第二学期共10次课。

3. 每次课的内容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十、课程总结与反馈1.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和反馈。

2. 总结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重点和难点解析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需设计丰富多样的折纸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的折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手工折纸》教案(含五篇)

《手工折纸》教案(含五篇)

《手工折纸》教案(含五篇)第一篇:《手工折纸》教案《手工折纸》教案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第六中心小学仝付旺[教材简析]《手工折纸》是我自编的五年级劳技课乡土教材。

主要教学折小房子和小楼房,也可以给自己的作品画上小门窗。

这样可以开阔思路,加强实践练习,手脑并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设计理念及目标定位]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托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指出:劳动技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劳动,还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在学折小房子的基础上,学会折小楼房。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折小楼房,同时它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教法: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老师的演示操作,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感悟知识,激活学生思维,掌握学习方法。

学法:1、采用看、听、议相结合,让学生在看中思考、听中感悟、评中体会、议中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折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正方形纸2~3张,五角星若干。

另外,每生准备正方形纸2~3张。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面带微笑,检查同学们准备的正方形纸。

可能有个别同学准备的是长方形,就问谁能把它变成正方形纸?以此为契机,拉近师生距离。

如果每个同学准备的纸张都符合要求,那么就直奔主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听音乐,引导学生看动画彩图,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手工折纸。

二、讲授新课 [一]折小房子打开课件,大屏幕出示。

按下“二、折小房子”按钮,进入“小房子折法图解”,点击鼠标,按步骤进行操作。

手工折纸课件完整版

手工折纸课件完整版

手工折纸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三章《纸艺创作》的第三节《手工折纸》,详细内容包括基础折法如单层折、双层折、翻折等,以及简单折纸作品的制作,如纸鹤、纸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基本折法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折纸教材、教学课件、折纸样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精美的折纸作品,引发学生对折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手工折纸》的内容,包括基本折法、折纸作品的制作步骤等。

3. 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如纸鹤。

(2)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自行制作纸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协作,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个纸船。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个折纸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手工折纸》2. 内容:(1)基本折法:单层折、双层折、翻折(2)作品制作:纸鹤、纸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折纸技巧,创作一个具有美感的作品。

2. 答案示例:(1)纸鹤:将彩纸沿对角线对折,再沿中线对折,展开后,将两个角分别向上折,将纸鹤的头部和尾部折出。

(2)纸船:将彩纸沿中线对折,展开后,将四个角分别向内折,再将纸船的两侧沿中线对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折纸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创作更复杂的折纸作品。

手工折纸课件和教案手工折纸

手工折纸课件和教案手工折纸

手工折纸课件和教案手工折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手工艺术》第五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与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掌握手工折纸的基本步骤、折叠方法以及创作自己的折纸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工折纸的折叠技巧和创作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手工折纸的基本步骤,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工折纸教材、折纸样品、示范用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生准备:手工折纸教材、练习用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折纸作品,引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手工折纸的历史与发展。

2. 讲解:讲解手工折纸的基本步骤、折叠方法和技巧。

3. 示范:现场演示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制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4.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动手制作自己的折纸作品。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手工折纸作品。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独特的折纸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手工折纸的技巧和作品,提高自己的手工能力。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1. 导入:5分钟,展示折纸作品,介绍手工折纸的历史与发展。

2. 讲解:15分钟,讲解手工折纸的基本步骤、折叠方法和技巧。

3. 示范:20分钟,现场演示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制作过程。

4. 实践:4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折纸作品。

5. 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并强调注意事项。

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课后进行,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2. 学生的交流与展示环节。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开放性。

(完整)校本课程手工折纸教学计划

(完整)校本课程手工折纸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手工折纸教学计划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是儿童感兴趣和爱好的事情。

它既能锻炼儿童的手部肌肉,又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趣味性,是经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创造而流传下来的。

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而且活动形式符合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

一、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在折纸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2、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孩子对各种折叠方法和剪、画的使用,培养学生参与折纸活动及用辅助材料表现具体内容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3、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多让学生观察、讨论,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学生的进步要以鼓励的正面态度对待,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三、教学时间:每周五的校本课程时间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第一周: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第二周:松树第九周:书包第三周:钢琴第十周:衣服第四周:纸杯第十一周:喜鹊第五周:花篮第十二周:纸鹤第六周:飞机第十三周:青蛙第七周:扇子第十四周:易拉罐储物盒第八周:知了第十五周:半成品手工折纸校本课程手工折纸实施总结本学期折纸课程,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内容易操作,学生兴趣浓厚。

从活动中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并且我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孩子对各种折叠方法和剪、画的使用;培养了学生参与折纸活动及用辅助材料表现具体内容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采用多让学生观察、讨论的方法,激发他们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使老师和学生们乐在其中!。

初中手工课教案折纸

初中手工课教案折纸

教案:初中手工折纸课程课程名称:初中手工折纸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折纸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折纸基本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2. 折纸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教学准备:1. 折纸纸张。

2. 剪刀。

3. 胶水。

4. 教学PPT或折纸图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折纸作品,引起学生对手工折纸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折纸的历史和基本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剪切、粘贴等。

2. 教师演示一些简单的折纸作品,如纸飞机、纸船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巧。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折纸创作的题目,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2.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折纸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折纸比赛或展览,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2. 引导学生进行折纸作品的创新,开发新的折纸品种。

3. 邀请专业折纸教师进行讲座或辅导,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手工折纸教案范文

手工折纸教案范文

手工折纸教案范文教案:手工折纸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手工折纸的基本步骤;2.学生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手工折纸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手工折纸纸张;2.剪刀;3.彩色铅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手工折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谈谈对手工折纸的了解。

二、技巧讲解(10分钟)1.讲解基本的手工折纸技巧,例如折线、对称等;2.结合示范,让学生跟着折叠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三、动手实践(20分钟)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手工折纸作品进行制作;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图案,例如动物、植物等;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案和教程供学生参考。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学生完成手工折纸作品后,进行互相展示和分享;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所用的技巧和遇到的困难。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手工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拓展(20分钟)1.给学生一些拓展任务,如制作一个更复杂的手工折纸作品;2.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更多的手工折纸教程。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组织手工折纸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优胜者;2.学生可以利用手工折纸制作一些装饰品,如贺卡、立体模型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手工折纸教学,学生们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掌握了手工折纸的基本技巧,并完成了一些简单的手工折纸作品。

在展示和分享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寻找手工折纸教程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掘自己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折纸——千纸鹤(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步骤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民间纸艺,了解折纸艺术;2.掌握千纸鹤的制作方法;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动过程与指导1.导入阶段:师: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之前折好的千纸鹤,并拉动千纸鹤的尾巴,千纸鹤的翅膀会动)你知道它有什么美好寓意吗?师:千纸鹤寄托了人们不同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传说把愿望或者祝福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愿望或者祝福就会实现。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怎样折千纸鹤,在以后的节日里,大家就可以用折纸鹤的方式来表达你们对别人的祝福了。

2. 准备工具正方形彩纸3. 讲解步骤第一步:将正方形彩纸对边折,折成两个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的一个角向前折,另一个角向后折,然后将折成的三角形从中间向外拉开,变成双正方形。

(边讲解边演示)第二步:将双正方形的开口部分的四条边向里压进去一般,使双正方形变成双菱形。

(边讲解边演示)第三步:现在请大家自主探究一下,看双菱形如何变成千纸鹤,试试看自己能不能探究出接下来的步骤。

(探究时间三分钟)当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折好千纸鹤(完成后,向下弯折翅膀,整理好纸鹤的外形)折好的同学可以帮助未折好的同学。

第四步:用自己的笔为千纸鹤画上眼睛。

第五步:拉动折好的纸鹤的尾巴,看看纸鹤的翅膀能不能动。

第二课时学生实践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的彩纸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第二课折纸——皮卡丘(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步骤教学目标1.掌握皮卡丘的折纸方法2.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态度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折纸的兴趣活动过程与指导1.导入阶段:师:大家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宠物小精灵》啊?那你们都知道皮卡丘吧?相信看过《宠物小精灵》的同学们都会喜欢可爱的皮卡丘,那么,如何自己制作皮卡丘呢?今天,我就来教大家用一张纸变出一只可爱皮卡丘。

2.作品展示教师将之前已经完成的皮卡丘展示给学生看,引起学生学习皮卡丘折纸的兴趣。

3.准备工具黄色正方形彩纸、黑色彩笔、红色彩笔4.讲解步骤第一步:将黄色的正方形纸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对折,形成一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第二步:在有折痕的正方形彩纸的中间,按比例画好皮卡丘的脸,眼睛和嘴巴用黑色笔画,用红色笔画脸蛋,将正方形上边的两个角画两个黑色三角形(皮卡丘的耳朵);第三步:将展开的正方形上下对折,沿中线压折成三角形。

第四步:将三角形的两脚向上压折,反面步骤相同;第五步:将上面的两脚压折,塞入两侧的缝隙当中,反面折出折痕;第六步:将折好的皮卡丘吹起来,可爱的皮卡丘就完成了。

第二课时学生实践1.准备折纸工具:黄色的正方形彩纸、红色彩笔、黑色彩笔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第三课折纸——青蛙(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步骤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体会手的作用;2、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手为基本工具学习折小青蛙。

准备工具:卡纸、彩笔活动过程与指导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说个字谜让你们猜猜:有种小动物,爱穿绿衣裳,喜欢呱呱呱,帮忙捉害虫。

是什么呢?生回答:青蛙师:你们真聪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小青蛙。

(教师出示纸青蛙)二、讲解步骤师示范,生跟学:1、用正方形纸折出双三角;2、两边的角对折,压出折痕;3、两边的角的斜边对着中间的折痕折;4、翻过来,把下边的两个小角向左右两边斜着折一下,折出小青蛙的后腿;5、两边的角向上对着中间折痕折;6、两边的角对着下边的斜边折一次;7、两边的角对着上边的斜边折一次,这是小青蛙的前肢8、翻过来,画上眼睛,完成!注:老师根据学生学做的情况,相应进行纠正,帮助。

三、自主探究:师:同学们,下面就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了。

遇到不会的步骤,可以举手提问。

巡视教学,了解完成情况,请“小老师”帮忙;师:哪些小朋友已经会了?看来有些小朋友真聪明呀。

那就请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教一教其他同学吧。

第二课时学生实践1.准备折纸工具:绿色的正方形彩纸、黑色彩笔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3.举行小青蛙跳远比赛规则:1.每个合作小组推选出一只最厉害的纸青蛙2.要求参赛青蛙跳出距离远,且不会翻过来3.选出前三名,分别为一、二、三名所在的小组加上3分、2分、1分。

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第四课折纸——郁金香(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步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折郁金香的基本步骤、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与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究精神,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劳动的快乐。

准备工具:卡纸活动过程与指导一、导入:1.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花,认识吗?教师(出示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各种颜色、各种姿态的郁金香。

介绍郁金香的知识以及花语。

2.师:想不想自己动手折出漂亮的郁金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纸---郁金香(板书课题)二、讲解步骤师示范,生跟学:1.准备一张正方形手工纸,沿着对角线折成三角形,再对折一次成小三角形。

2.然后将手工纸展开,以中心点为中心,将四个角如图所示折起,然后再按照对角线折起。

3.折出折线还原,再对折成矩形,按照图片所示折起一个小三角,另一边也折起一个三角,四边相同,都折起。

4.然后打开,将折的三角折痕向后压,如图所示,四边按相同方法向后压。

5.合拢四边,将下面三角向上折,折出折痕。

6.然后打开,按照折痕,底部成正方形,将中间缝隙处用胶水粘合,郁金香花瓣做好了。

7.拿出一张正方形折纸,沿对角线对折,沿着一头折出三角,再沿着另一头对折,折出的图形再对折,郁金香的叶子做好了。

8.再拿出一张方形折纸做郁金香的茎。

为了节省,我把折裁成两半,然后卷成茎。

9.将茎的一头用剪刀剪成两片,做成花托,涂上胶水,将郁金香花朵粘上去,再将叶子粘上去,一朵郁金香就做好了。

第二课时学生实践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彩纸、剪刀、胶水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第五课折纸——宝塔(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步骤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

2.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培养学生手和脑的配合能力。

准备工具: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卡纸、水彩笔活动过程与指导一、导入:1.师:用PPT展示各种宝塔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你看到这些宝塔的感受。

2.师: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宝塔,是中印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古塔建筑多种多样,从外形上看,由最早的方形发展成了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多种形状。

从建塔的材料分,有木塔、砖塔、石塔、等。

中国宝塔的层数一般是单数,通常有五层到十三层。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用纸折出一座座宝塔。

(展示已经做好的宝塔)二、讲解步骤师示范,生跟学:1.将正方形的纸折出双三角形。

2.将三角形最下面的角翻折上去,与上面的角对齐,两面做同样处理。

3.将折上去的三角形打开向下压成正方形,两面做同样处理。

4.将小正方形能打开的角向上翻折,角对角,四个小正方形做同样处理。

5.已折成的形状有四页,分别两两翻转,将之前的折痕全部翻进内测。

6.分别将两边的短边向中间折,短边对齐中线。

7.重复第5步,将刚刚折出的折痕翻进内测。

8.再将中间的小三角形往外拉,形成亭子的檐,一个亭子就完成了。

9.重复做亭子的步骤,积累一定的亭子数量再将亭子层层叠加,宝塔就完成了,最后按自己的喜好为亭子画上装饰品。

第二课时学生实践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彩纸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第六课折纸——心形茶杯垫(共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步骤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制作“心形茶杯垫折纸”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观察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精神。

3.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心形茶杯垫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有创新。

准备工具:至少两种颜色相搭的彩色卡纸活动过程与指导一、导入:1.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这一节课有我教大家折纸,在上课之前呢,有一个人给老师出了个谜语,老师想了好长时间都没想出来,你们帮老师想想好么?2.师:出示谜题:一个锅里有三粒豆,炒呀炒,蹦出了两粒豆,掉在了锅的两边,锅里只剩下一粒豆。

打一个字,老师左思右想啊,它到底是什么字呢?生:各种答案……3.师:出示谜底并讲解。

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折纸就和心有关,那就是——出示课题:心形茶杯垫。

二、讲解步骤师示范,生跟学:1.将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双长方形。

2.然后展开双长方形,将正方形的上下底边分别向中间折,对齐刚刚折出来的折痕。

3.翻到背面,把两个外角往里折,使本来的外边和中心线重合。

4.然后展开,以上一步折出的两个角为准,把一端向中间折,再将两个纸片往下拉,形成尖角并压平。

5.作品的另一端重复之前的步骤。

6.翻到背面,找出底边和中心线之间的中心位置,把底边向中间折并对其刚刚找出来的中心位置,两个底边做同样处理。

7.将右下角的形成的小三角形对折。

8.把尖角往下对折,使外边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重合。

9.展开三角形的一侧,使上面一层纸的窄条折向左边,并使他与下面部分的窄条相靠,同时压平上面形成的小三角形,将多出来的尖角藏进底边。

10.剩下的三个角重复第7、8、9步,心形杯垫的一半就完成了。

11.再用另外一种颜色的折纸重复之前的所有步骤,完成心形杯垫的另外一半。

12.将已完成的两个作品扣在一起,心形杯垫就完成了。

第二课时学生实践1.准备折纸工具:正方形彩纸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并指导3.欣赏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