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课程
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学教案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学教案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案: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学教案引言:手工制作是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感知材料的特性和形态,并将想象变成现实,手工制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展思维和创造力的平台。
本文将提供一个小学一年级手工制作教学教案,帮助教师教授手工制作技巧,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手工制作课程,学生将能够:1.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3.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a.制作示范品和配套教材;b.准备教学用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c.设计教学流程和活动安排。
2.学生准备:a.准备好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手工制作的课程,如“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你们制作过哪些手工作品?”等。
二、讲解手工制作基本原理和技巧(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手工制作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手工制作对孩子们的发展意义。
2.教师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剪纸、叠纸、粘贴等。
3.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具体的手工制作步骤,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们动手制作手工作品。
2.教师巡视班级,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和支持彼此。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发展手工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手工制作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手工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手工制作课程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预备性的训练,它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力,促进了团队合作和交流。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2)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2)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授基本的纸张折叠和剪裁技巧。
3.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材料A4彩色纸若干张、剪刀、胶水、彩色笔/马克笔、示范样品(如纸飞机、纸花等)三、教学流程引入:1. 老师向学生展示示范样品,问学生是否喜欢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自己制作。
2. 简述今天的手工制作内容及其目的。
知识讲解与示范:1. 讲解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如对角折、平行折等。
2.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和胶水。
3. 以纸飞机为例,详细示范制作步骤。
学生实践操作:1.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先尝试折叠纸张。
2. 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解答问题。
3.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纸飞机的制作,老师可提供额外帮助。
拓展与创新:1.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使用彩色笔在纸飞机上绘画,装饰自己的作品。
2. 老师可以提供其他创意点子,如制作纸花、纸帽子等。
作品展示与分享: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拿到台前展示。
2.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有趣经历,以及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意义。
2. 表扬积极参与和创意突出的学生,并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手,多创新。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中利用废旧纸张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纸船、纸灯笼等,下节课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五、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等。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其创意和进步。
第二篇课程题目:可爱的动物纸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技巧。
2. 增强孩子们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培养他们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3. 学习基本的纸偶制作技巧,如剪裁、粘贴和装饰。
二、教学准备:1. 彩色卡纸(各种动物形象的图案,如狮子、大象、长颈鹿等)。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

一年级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3)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和工具使用方法。
3. 增进学生对颜色、形状和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马克笔、示范作品三、教学步骤:导入:1. 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手工艺品,并问他们喜欢哪种。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内容讲解:1. 介绍本次手工制作的主题和制作步骤。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胶水和马克笔。
3. 讲解颜色搭配和形状组合的基本原则。
学生动手实践:1. 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
2.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提供帮助。
作品展示与交流: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困难。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技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所学技巧制作一个新的手工艺品,并鼓励家长参与。
五、评估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手工制作的熟练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技巧应用情况。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效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剪刀时,确保剪刀尖部不朝向自己或他人。
2.制作过程中避免大声喧哗,保持课堂秩序。
3.用完胶水后,确保盖子紧闭,防止胶水干燥。
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授学生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环保和再利用的概念。
二、教学材料废旧的报纸或杂志、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彩笔或水彩、装饰品(如贴纸、珠子等)三、教学内容导入:1. 与学生讨论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由废旧物品制作成的创意手工品。
2. 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家里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被再利用来制作手工艺品呢?”让学生思考并分享。
新课讲解:1. 向学生介绍本次手工制作的主题:“旧物新用——报纸变变变”。
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

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第一章:认识手工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手工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手工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创造力。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手工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观察和讨论,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尝试制作简单的的手工作品,如剪纸、折纸等。
第二章:基本手工技巧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技巧,如剪、折、粘等。
2.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基本手工技巧的介绍和示范。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手工技巧。
3. 学生创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展示所学的技巧。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手工技巧,如剪、折、粘等,并进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活动,掌握基本手工技巧。
3. 学生自由创作,利用所学的技巧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纸飞机、小船等。
第三章:认识色彩和图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如颜色、色调、饱和度等。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感知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如颜色、色调、饱和度等。
2. 图案的分类和创作方法。
3. 利用色彩和图案创作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
2. 学生观察和讨论,了解图案的分类和创作方法。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尝试利用色彩和图案创作手工作品,如彩色剪纸、图案折纸等。
第四章:手工制作与生活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装饰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装饰等。
小学一年级劳动教案学习制作手工和工艺品

小学一年级劳动教案学习制作手工和工艺品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1.了解手工制作与工艺品的区别和联系;2.学会简单的手工制作和工艺品的制作方法;3.了解手工制作和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手工制作和工艺品的区别和联系;2.手工制作和工艺品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3.如何让学生动手制作出有创意的手工和工艺品。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介绍手工制作和工艺品的区别和联系,并展示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手工和工艺品;2)让学生观察这些手工和工艺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学习:1)教师简单介绍手工和工艺品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手工和工艺品是文化的载体;2)教师展示几样简单易制作的手工和工艺品,并向学生讲解制作方法;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4)学生在制作手工和工艺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添加自己的创意。
3.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梳理;2)展示几个学生制作的优秀的手工和工艺品;3)教师简单讲解如何保养手工和工艺品,并让学生明白手工和工艺品的价格因为文化内涵而产生的不同。
四、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教学成果:学生了解了手工制作和工艺品的区别和联系,学会了制作手工和工艺品的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对手工和工艺品文化内涵的认识。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作手工和工艺品的时间相对较长,两节课时间不够,需要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3.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加组班、加时间来解决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作业的差异化问题。
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

一年级下册手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画等。
2. 制作简单的平面作品,如剪纸、折纸、拼图等。
3. 制作简单的三维作品,如纸盒、小动物等。
4. 结合节日主题,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端午节龙舟、中秋节月饼等。
5. 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创作,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2.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3. 启发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4. 欣赏法: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激发创作灵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2. 准备废旧物品,如纸盒、瓶子等。
3. 准备展示用的板子、挂钩等。
4. 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3. 学生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手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画等。
3.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简单的平面或三维作品。
4.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展示作品,相互交流制作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进行创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画等。
2. 教学难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制作简单的平面作品。
2. 第二周:学习制作简单的三维作品,如纸盒、小动物等。
一年级劳技课教案.doc

一年级劳技课教案篇一:一年级下册劳技教案第一课叠衣服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课前准备:上衣一件,长西裤一条,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根据课文开头的一段引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问:“小芳看见妈妈把晾干的衣服收下时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做?”二、指导学生学会叠衣服。
(本文的重点)结合图文,边讲授边示范。
先教叠上衣,然后裤子。
板书步骤和要领,加深学生的印象。
板书:叠上衣的操作是:1、把上衣钮扣扣好。
2、把上衣反向铺在床板上,用手抚平。
3、取肩宽的六分之一宽度,叠一条直边直到衣脚。
4、把袖子往衣背里叠。
5、叠另外一边的方法与2、3、4点相同。
6、以包住袖子下方为度,把衣脚往上叠。
三、进行练习叠上衣。
要求学生按照板书的顺序去叠,加强堂上巡视,发现操作不当的,要求及时纠正。
四、指导学生叠裤子。
(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指导方法与叠上衣的方法大致相同。
五、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主动做。
”六、关于想想做做。
第二课穿松紧带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松紧带的用处,学会裁剪、穿管、缝接松紧带。
课前准备:一、教师用:松紧带一米,剪刀一把,扣针两个、针线少许。
二、学生用:每人准备以上材料一套。
一、介绍有关松紧带的知识和用处。
松紧带俗称“橡筋”。
它具有伸缩性,使用方便,美观,常常用在衣服的领子、袖口,裙子的腰间,裤围、裤管等地方。
二、裁剪、穿管、缝接。
1、裁剪。
指导学生确定松紧带的长度。
方法:把松紧带在腰间围上一圈,适当拉紧一些。
一般在比腰围短4〜6厘米处下剪。
这样剪下来的松紧带才合用,又不会浪费。
2、穿管。
用一枚扣针把松紧带的一端穿好,利用它穿这松紧带到裤头的带管里。
,另一个扣针固定这一头在带管的这一侧。
然后利用穿进带管的扣针带动松紧紧带,不断向前移动,直到环绕带管一周,露出带管出口为止。
3、缝接。
一年级下册风扇手工教案

一年级下册风扇手工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风扇的作用和结构,了解风扇的原理;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风扇的结构和原理;2. 制作风扇的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制作风扇的细节处理;2. 制作风扇的合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好范例风扇,准备好制作风扇的材料;2.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自备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范例风扇,让学生观察风扇的结构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风扇的作用和制作风扇的可能性。
2. 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风扇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了解风扇是通过电力驱动叶片旋转,产生风力来降温的装置。
3. 操作,教师向学生演示制作风扇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扇。
4. 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协助,共同制作风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扇,分享制作风扇的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制作风扇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对风扇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电风扇,了解不同种类的风扇;2. 给学生讲解风扇的使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手工制作风扇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风扇的结构和原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设计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风车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纸风车,使学生知道用圆规或其他办法画圆的技巧:知道三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圆的办法。
2.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引导学生制作其他式样的风车。
重难点: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画圆的几种办法和等分圆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圆形彩色向日葵花图案铜版纸、塑料管、细塑料轴、用来卡固风轮的橡胶管。
工具:剪刀、粗针或锥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玩过纸风车吗?在节日或庙会上,常会见到各式各样的纸风车孩子们拿着它跑来跑去,非常高兴。
让我们也来做一只纸风车,看谁的风车转得欢。
二、活动过程:1.拿出向日葵花铜版纸,仔细研究上面的实线和虚线,数一数你要做的风车有几个叶片。
2.剪圆片:用剪刀细心地沿葵花图案的圆形边把它剪下来。
3.扎小孔:用粗针或锥子在葵花圆片中心位臵扎一小孔,尽量使小孔边缘光滑。
4.把葵花圆片上的虚线剪开,并沿相邻的实线折成如图二的风车叶轮。
5.将风车叶轮装到塑料轴细的一端上,再把橡胶管插入塑料轴中,试试叶轮在轴上转动是不是灵活,然后把塑料轴大的一端插入塑料管中。
6.这增,一只向日葵风车就做成了。
7.参考图四,自己独立做一只纸风车。
作业:自己用一张纸做一个风车。
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做风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情趣。
课后小结: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画圆的几种办法和等分圆的方法。
2.司马光砸缸教学目的:1.通过《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的制作,初步掌握立体纸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2.使学生思考《司马光砸缸》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
重难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学说话和口头作文的题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16开《司马光砸缸》彩印纸一张、胶水或糨糊一瓶。
工具:剪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国北宋时代,有个大历史学家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就聪敏过人,他砸缸救人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让我们用立体折贴连环画来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展现出来吧!二.活动过程:1.拿出《司马光砸缸》彩印纸,看图阅读这个故事:仔细看看这个连环画中的1-2图、3-4图、5-6图是怎样由彩印纸下侧的相应的各图连贯起来的。
2.把1-2图、3-4图、5-6图三幅连环画沿边框实线剪下来,并按图中的(﹉﹉)和点实线(﹎﹎)将画面正折和反折。
3.按粘贴标记把1-2图、3-4图、5-6图依次顺序粘连起来。
4.将彩印纸下侧的三幅小图沿轮廓线仔细剪下并将粘贴标记部分正折,把各图沿虚线正折,然后,把三幅小图粘贴到相应的1-2图、3-4图、5-6图上。
这样,一幅《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就做成了(图一)。
5.请你按照立体连环画的顺序讲讲《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作业:回家后把,《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小结:通过《司马光砸缸》立体连环画的制作,初步掌握立体纸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课后小结:《司马光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学说话和口头作文的题材。
3.变脸滑稽人教学目的:1.通过“变脸滑稽人”的制作,掌握折纸制作的一些技能和技巧。
2.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启发学生创作新的折纸作品。
重难点:通过“变脸滑稽人”的制作,掌握折纸制作的一些技能和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16开“变脸滑稽人”彩印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变脸”是川剧的绝活儿,演员几乎在一瞬间就可以变成另一副嘴脸。
让我们用一张彩印纸,来折叠出一个会“变脸”的滑稽人。
二.活动过程:1.沿彩印纸“变脸滑稽人”的边框实线将正方形剪下。
2.按图一所示的虚线反面朝上对折四角,然后反过来再折四角。
3.收拢四尖,然后挑开四尖,形成小四斗状。
4.把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插入四个小斗中,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活动四指,就可以看到两张不同的“滑稽脸”了。
5.根据“变脸滑稽人”彩印纸图画的启示,你能做出其他脸谱吗?请你试试看。
板书:剪→折→挑→插作业:用彩印纸做一个脸谱。
小结:通过“变脸滑稽人”的制作,掌握折纸制作的一些技能和技巧。
课后小结:通过“变脸滑稽人”的制作,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启发学生创作新的折纸作品。
4.小猫钓鱼教学目的:1. 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2.引导学生联想“小猫钓鱼”编讲一段故事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说话能力。
3.熟练使用剪刀和刻刀。
重难点: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小猫钓鱼”彩印卡纸一张、胶水或糨糊。
工具:剪刀和刻刀。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家有一只小花猫,总是围着玻璃鱼缸东瞧瞧,西看看抓耳挠腮,恨不得用爪子把鱼捞上来解搀。
让我们用彩印卡纸做一个“小猫钓鱼”小玩具解解小花猫的“眼馋”吧!活动过程:1.仔细观察“小猫钓鱼”彩印纸上的各个部件,弄清它们是什么做的,哪些地方需要剪下来,哪些位臵需要用刻刀加工。
2.先将“小猫钓鱼”彩印纸上标有×号的窄缝为,沿边缘用刻刀刻下来。
3.把彩印图中的几个部分沿边缘轮廓线剪下来。
4.按彩印图中的提示,把虚线(﹍﹍)部分正折;点划线(﹎﹎)部分反折。
5.把彩印纸上小猫后腿上面腰部连接部分按虚线正折,然后从正面嵌入小猫前腿下的月牙儿形孔中,再从背面把连接部分摊平“锁住”。
6.将彩印图中鱼竿与钓鱼线相交的“白线”空隙处剪开,把鱼线连接的“鱼”从池塘中的窄缝孔中穿出。
7.把标有粘贴记号的“鱼竿”上的一小段向下折,并与“鱼线”粘合住。
这样,“小猫钓鱼”就做成了。
8.拉动小猫的尾巴,鱼就被小猫钓起来了。
比比看,谁的“小猫”更干净,能把“鱼”灵活地“钓”起来。
作业:让学生联想“小猫钓鱼”编讲一段故事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说话能力。
小结:我们学会了熟练使用剪刀和刻刀。
课后小结:学习制作“穿插式”纸结构小玩具,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
5.龟兔赛跑教学目的:1.学会“穿插式”结构活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以寓言“龟兔赛跑”为素材,锻炼学生叙述事物的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乌龟取得胜利、兔子失败的原因。
重难点:学会“穿插式”结构活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龟兔赛跑”活动卡纸一张。
工具:剪刀、刻刀。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动物运动会上,慢吞吞的乌龟要和兔子赛跑,兔子不屑一顾地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兔子旋风般地超过了乌龟。
跑了一会儿,兔子回头看了看,乌龟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连影子都快看不到了。
兔子想:“乌龟爬得太慢了,让我在大蘑菇的阴凉下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再跑也来得及,冠军肯定是我的。
”乌龟在后面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向前爬着……二、活动过程:1.仔细观察“龟兔赛跑”彩印卡纸上的各部分弄清各部分在“穿插式”纸结构中的位臵和作用。
2.把卡纸上各图按轮廓线剪下,把符号处用刻空仔细刻空。
3.把连接龟尾的绿色纸按虚线正折后,插入兔子两侧刻空的孔中。
4.按虚线折叠兔子头下连接纸条的下部,将兔子头连接纸条嵌入兔颈上的刻空孔中,然后再把连接纸条的折叠部分插入与龟尾连接的纸条的刻孔内。
最后,仔细摊平兔子头部和各连接部分。
这样。
一个活动的“龟兔赛跑”纸玩具就做成了。
5.拉动纸条,一个睡得正酣、“摇头晃脑的兔子和坚持不懈爬向终点的乌龟的情景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6.在小组内展示你的“龟兔赛跑”玩具看谁做得又灵活又干净。
7.在小组内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想想看,是谁夺得了赛跑冠军?说说看,是谁夺得了赛跑冠军?说说这是为什么。
小结:以寓言“龟兔赛跑”为素材,锻炼学生叙述事物的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乌龟取得胜利、兔子失败的原因。
课后小结:学会“穿插式”结构活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6.时钟教学目的:1.学习圆弧的剪法:学习细微弯折部分的剪法;初步学习穿针引线和打线结的方法。
2.学习钟表指针指示时间的读法。
3.进行遵守作息时间,守时、守信的教育。
重难点:学习圆弧的剪法:学习细微弯折部分的剪法;初步学习穿针引线和打线结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时钟彩印卡纸一张,胶水或糨糊,线。
工具:剪刀、刻刀、缝衣针。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七点钟了!该起床了!“妈妈指着时钟说。
你认识钟表上所指示的时间吗?让我们做一只“时钟”,学会认识钟表所指示的时间吧。
二、活动过程:1.仔细观察“时钟”彩印卡纸上的各个部分,弄清各部分在“时钟”上将要安装的位臵;分清“时针”和“分针”。
2.将彩印卡纸上“时钟”的各部件沿外轮廓线剪下。
3.按虚线将“公鸡脚”上的红色纸片A、B向上折;再把B脚片折向后方,并将其与“鸡腿”前片粘合在一起。
4.将折起的A、B两个半圆片粘在椭圆形底板A、B两个粘贴标记处,使“公鸡表”站立在椭圆底片上。
5.把红色圆片粘贴在“时钟”面的中心处,待胶干后,在中心C处打一小孔,用棉线把长针和短针穿钉在红色圆盘上。
这样,一只“公鸡表”就做成了!6.请同学们转动表针,把早晨起床、上午到校和下午到校、晚上就寝的时间在“表”面上指示出来。
小结:学习钟表指针指示时间的读法。
课后小结:学习圆弧的剪法:学习细微弯折部分的剪法;初步学习穿针引线和打线结的方法。
进行遵守作息时间,守时、守信的教育。
7. 摇摆猫教学目的:1.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体会“重心“的意思。
重难点: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摇摆猫”彩印卡纸、透明细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
工具:剪刀、锥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街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吗?让我们做一只“摇摆猫”来找找原因吧。
二、活动过程:1.将“摇摆猫”彩印卡纸上的猫头、两条彩色纸带剪下。
2.把彩色纸带按粘贴标记用透明胶带粘合成圆环。
3.在圆环上扎上小孔,将吸管插入小孔,在吸管下端接触圆环的位臵粘上一块橡皮泥,在吸管上端,用透明胶带粘上猫头。
这样,一只“摇摆猫”就做成了。
4.轻轻推动圆环,“小猫头”就会左右摇摆起来。
比比看,谁的“摇摆猫”摇得更精彩5.试一试,增加或减少些橡皮泥,摆动会有些什么变化?想想看为什么这只“猫”会摇摆?6.找一个一头圆另一头略尖的蛋壳较厚的鸡蛋,在尖的一头儿小心钻出一小孔,控干蛋清蛋黄然后注入一小部分粘土泥浆,使泥浆沉积在蛋壳圆的一头,待泥浆沉积在蛋壳圆的一头,待泥浆干后,一只“不倒翁”就做成了。
再在蛋壳上画上各种脸谱,就是一个漂亮的“重心”玩具了。
小结:学习制作简单的“重心玩具”,初步了解“重心玩具”的道理。
课后小结:使学生初步体会“重心“的意思。
8. 百鸟朝凤教学目的:1.通过摆出不同姿态的小鸟,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情趣。
2.了解“百鸟朝凤”这一成语的涵义。
重难点:通过摆出不同姿态的小鸟,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材料:32开彩印“百鸟朝凤”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