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带你看看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汽车安全气囊和材料的发展

汽车安全气囊和材料的发展

汽车安全气囊和材料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和应用汽车安全气囊。

最早的汽车安全气囊主要是用纸板制作的,后来逐渐转为使用塑料材料。

然而,这种早期的气囊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膨胀速度过快和大小不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更合适的材料来制作气囊。

在20世纪70年代,气囊的设计逐渐趋于成熟,并开始使用低密度的尼龙材料制作。

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并保护乘客免受伤害。

然而,尼龙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老化,经久耐用度较低。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材料的适用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汽车安全气囊的设计进一步改进,开始使用聚酯纤维材料。

这种新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老化性能,能够提高气囊的使用寿命。

此外,聚酯纤维还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免受碰撞伤害。

到了21世纪,随着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的进步,汽车安全气囊的设计和材料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研究人员开始使用纳米材料来制作气囊,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例如,一种名为纳米纤维的材料被用于制作气囊,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并可以更好地抵御撞击。

除了材料的不断改进,气囊的设计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最早的气囊设计只能保护乘客的头部和胸部,后来逐渐发展出了能够保护腿部和腹部的气囊。

此外,气囊的形状和大小也得到了优化,以适应不同位置和角度的碰撞。

总的来说,汽车安全气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从最初的纸板材料到现在的纳米纤维材料,从最早的头部和胸部保护到现在的全方位保护,不断提高了在碰撞中的保护效果和乘客的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汽车安全气囊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安全气囊的起源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起源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关键安全装置,它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膨胀,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安全气囊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在汽车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

安全气囊最早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然而,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这促使了研究人员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关注。

最初,安全气囊的概念并不复杂,简单地通过气囊的膨胀来减缓碰撞带来的冲击力。

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气囊系统是由美国汽车制造商Chrysler在1970年推出的。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该系统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直到1980年代,安全气囊技术才逐渐发展成熟,并且得到了更多汽车制造商的采用。

如今,几乎所有的新汽车都配备了安全气囊系统。

在安全气囊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里程碑事件。

1981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在其某款雪佛兰车型上使用了驾驶员安全气囊。

这标志着安全气囊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1984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安全气囊作为所有新车的法定标准。

然而,在安全气囊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最大的争议之一是安全气囊对儿童和小型成人的潜在危险。

早期的安全气囊系统设计并没有对不同体型和年龄的乘客进行适当的考虑,因此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能对儿童和小型成人造成伤害。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安全气囊的设计已经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乘客的体型和位置自动调整气囊充气的力量。

安全气囊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进步,现代安全气囊系统采用了许多复杂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来监测车辆碰撞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决定何时展开气囊。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碰撞的方向、力度和角度,从而在发生碰撞时提供最佳的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气囊的设计也趋向多功能化。

除了驾驶员和乘客安全气囊之外,现代汽车还配备有侧面安全气囊、膝部安全气囊等多种类型的气囊,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此外,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开始研究开发针对行人保护的气囊系统,以减轻行人在车辆碰撞时的伤害。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变化过程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变化过程

38信息台NEWS叶宏汽车历史学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变化过程早期的路上交通工具是马车,由于速度慢再加上动物本能的反应,那时候鲜有马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汽车替代了马车, 开始时的汽车和马车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动机取代了马,一百年前的汽车没有安全配置。

但是,随着汽车速度越来越快,交通事故发生率越来越多,一些事故中由于惯性的作用使乘员发生二次碰撞,这对车内乘员伤害很大,车舱内的安全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1941年就有了安全气囊的概念,关于汽车安全气囊的第一个专利是1951年独立的西德工程师Walter Linderer 申请的。

1953年8月18日,美国人John Hetrick 申请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

Walter Linderer 安全气囊基于一个压缩空气系统,由驾驶者控制触发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研究表明,它的压缩空气系统不能使气囊迅速膨胀,因而不能提供有效的安全性,而John Hetrick 的安全气囊打开方式源于鱼雷发射器中的压缩空气装置,John Hetrick 联系了各大汽车厂商推销他的设计,但是当时的汽车制造商不认为有什么商业价值。

在日本,1964年小堀保三郎研制成功了“safety net"的安全气囊,但是他在1975年去世时没有见到他设计的安全气囊在汽车中普及。

1967年,安全气囊的发展道路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Allen K. Breed 发明了可以感知事故发生的触发器。

在解决气囊快速膨胀方面,用一个小型爆炸装置替代了压缩空气系统。

这样,安全气囊距离实用化的距离更近了。

Breed 把他们的发明专利卖给了克莱斯勒公司。

不久之后,Eaton 公司也研制出了相似的安全气囊系统。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福特和通用汽车开始提供汽车配备安全气囊,美国政府成为装备安全气囊汽车的第一个用户,1973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奥兹莫比尔Toronado 成为第一款装备安全气囊的市售轿车。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系统,它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充气,为乘车人
员提供保护,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安全气囊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对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进行介绍。

首先,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

安全气囊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
美国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这一技术,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安全气囊才开始在一些高端车型上得到应用。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气囊逐渐普及到了更多的车型中,成为了汽车 passivie safety system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的过程中,安全
气囊从最初的只能提供前排乘客保护,逐渐发展成为可以提供多方位保护的系统,包括侧面碰撞、翻车等情况。

其次,安全气囊的应用。

目前,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汽车的标配配置,无论是轿车、SUV还是商用车,都可以看到安全气囊的身影。

而且,随着技术的
不断进步,安全气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比如一些车型已经开始配备膝部气囊、头部气囊等,为乘车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此外,一些高端车型还配备了预碰撞安全气囊,可以在车辆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提前充气,进一步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

总的来说,安全气囊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了汽车 passivie safety system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乘车人员的安全系数,也
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安全气囊的性能和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提升,为乘车人员带来更加全面的保护。

汽车气囊发展历史

汽车气囊发展历史

汽车气囊发展历史一、起源和初期发展汽车气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汽车公司开始研发一种能够保护乘客安全的装置。

经过多年的努力,1971年,美国汽车公司福特成为第一家在其车辆上安装了气囊的汽车制造商。

起初,气囊系统只是作为选装件提供给消费者。

二、气囊系统的普及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由于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加,气囊系统开始在更多汽车上普及。

1988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所有轿车和轻型卡车都必须配备驾驶员侧气囊系统。

这一要求在1998年扩展到了乘客侧气囊系统。

三、多气囊系统的引入随着气囊系统的普及,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多气囊系统,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多气囊系统包括驾驶员和乘客侧气囊、头部气囊和膝部气囊等。

这些气囊系统能够在碰撞发生时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减少乘客受伤的风险。

四、智能化气囊系统的出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气囊系统开始出现。

智能化气囊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来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和乘客的位置,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控制气囊的充气速度和力度。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乘客的体型和位置来调整气囊的充气力度,以减少气囊对乘客的伤害。

五、侧面气囊的发展除了前方碰撞的保护,侧面碰撞也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供更全面的保护,汽车制造商开始引入侧面气囊系统。

侧面气囊通常安装在座椅背部或门板上,可以在侧面碰撞时提供额外的保护。

六、膨胀速度的控制气囊充气的速度对乘客的保护至关重要。

过快的充气速度可能会导致乘客受伤,而过慢的充气速度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能够控制气囊膨胀速度的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和乘客的位置来调整气囊的充气速度,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七、气囊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囊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可充电气囊系统,通过电池来提供更持久的充气能力。

另外,一些新型气囊系统还采用了更轻量化的材料,以减少车辆重量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汽车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保护乘客的生命,汽车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其中安全气囊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原理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主动安全设备,它通过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一个柔软的保护层,减轻乘客的伤害。

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传感器检测和气囊充气。

传感器检测是安全气囊技术的核心。

汽车上安装了多种传感器,如碰撞传感器和侧面撞击传感器。

当发生事故时,传感器会立即探测到撞击信号的变化,并将信息传给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在控制模块接收到传感器信号后,它会通过化学反应迅速引发气囊充气装置。

充气装置由一个气体发生器和一个装有气体的气囊组成。

气体发生器会释放出一种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导致气囊迅速充气。

当气囊充满气体后,它会迅速膨胀,并紧贴着乘客进行保护。

二、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最早的安全气囊只具备保护驾驶员的功能,而且它们的充气速度慢、体积庞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气囊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在1973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将安全气囊引入商业化生产,该安全气囊系统可以同时保护驾驶员和前排乘客。

以后,其它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加入到研发和应用安全气囊技术的行列中,逐渐提升了汽车乘坐的安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气囊的种类也得到了扩展。

目前,汽车上的安全气囊不仅有驾驶员和乘客的侧面气囊,还有头部气囊、膝部气囊等。

这些不同位置的气囊可以根据乘客的位置和需要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三、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将继续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式发展。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1. 多传感器系统: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碰撞检测。

汽车安全气囊的坎坷诞生记

汽车安全气囊的坎坷诞生记

汽车安全气囊的坎坷诞生记说到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应该都是“安全带”,见过没有安全气囊的车,但是没有安全带的车估计没几个人见过。

然而,早在如今的三点式安全带发明之前,最早的安全气囊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从发明到普及,安全气囊的发展远比安全带要曲折坎坷许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安全气囊诞生的背后故事。

安全气囊的诞生1952年的时候,一个名叫约翰(John W. Hetrick)的美国工程师,在一个周末带着老婆和7岁的女儿开车去郊游。

一路上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没想到路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石头,约翰急忙打方向盘踩刹车,结果车子没控制住翻到水沟里了。

副驾上的老婆为了保护怀里抱着的女儿,就用手臂挡在女儿的头部。

等到一家人被救出来的时候,约翰发现女儿在老婆的保护下,毫发无损。

回到家之后,约翰就开始琢磨着要如何设计一个装置来代替手臂,保护车里的乘客。

(注意,那个时候安全带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普及)1953年,约翰设计的“安全垫”获得了专利。

为什么约翰会想到利用空气垫来保护乘客呢?这和约翰曾经的职业有关。

约翰原本是一个海军工程师,他在一次准备修复鱼雷的时候,鱼雷内的压缩空气突然泄露,强大的空气动力把帆布罩一下子顶到了天花板上,然而,天花板却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这件事给约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当他想要设计一个保护设施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件事。

约翰发明了“安全垫”之后,立刻把这个发明向几家大的汽车厂商进行了推介,但是那几家车厂都表示没啥兴趣。

约翰发明的安全垫最终被应用在了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

与约翰发明安全垫的差不多时间,远在德国的沃尔特·林德也发明了类似的安全气囊。

饱受冷落的安全气囊1959年,沃尔沃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带有三点式安全带的汽车,一下子就吊打了大部分车厂的车内安全保护措施。

远在美国的福特和通用两位大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身体还是非常诚实的开始想要寻求汽车安全领域的突破。

约翰的“安全垫”自然在福特和通用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他们认为约翰的“安全垫”反应不够迅速,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约翰的设计。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passiv 安全装置,在预防和减轻车辆碰撞事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1.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气囊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用于飞机上的救生系统。

随着对于车辆碰撞安全的关注度增加,安全气囊开始被应用于汽车行业。

最早期的安全气囊只有驾驶员的设计,然而现在几乎每辆汽车都配备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气囊。

2. 安全气囊的原理与作用安全气囊是由感应器、气体发生器和充气囊组成的。

感应器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探测到碰撞力度,然后通过气体发生器使充气囊迅速充气,以保护乘员免受碰撞的冲击和潜在危险。

3. 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安全气囊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3.1 全方位保护传统安全气囊只能进行正面碰撞的保护,而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保护,包括侧面和侧翻碰撞的防护。

这些新型安全气囊设计和系统会在侧面碰撞事故中迅速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身体。

3.2 多段式充气传统气囊只有一个充气阶段,但是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多采用多段式充气设计,可以根据碰撞力度的不同进行自适应充气。

这种多段式充气可以更精确地调节气囊的充气速度和硬度,以减少乘员在碰撞中的伤害。

3.3 座位压力感应控制系统另一个创新是座位压力感应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通过感应座椅上的压力分布,可以判断出乘员的位置和体重,从而根据乘员的特点进行安全气囊的充气调节。

这样可以让安全气囊更加符合不同乘员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保护。

3.4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也开始应用更加智能化的技术。

例如,一些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可以通过车辆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如疲劳、分心等,以提前预警并自动展开安全气囊。

4. 汽车安全气囊面临的挑战虽然汽车安全气囊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你看看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文章:来源四川省伊爱车科技有限公司淘汽配董事长张云林在四川大学的讲义
发展史
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并获得了美国“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

随着各国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安全气囊的装备率越来越高。

欧洲及美、日等国家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的装备率已达到近100%。

组成
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防撞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等组成。

驾驶员侧防撞安全气囊装置在方向盘中;乘员侧防撞安全气囊装置一般装在仪表板上。

安全气囊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间隔板左、右侧及中部;中部的安全气囊传感器和安全气囊系统与电子控制装置安装在一起。

气囊组件主要由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等组成。

电子控制装置如用来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诊断安全气囊的可靠性,保证在达到预设的数值时,及时发出点火信号,而且正时点火,保证驱动气体发生器有足够大的驱动电流等。

原理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

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

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现代汽车不仅增加了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在安全气囊的织物材料、点火器、传感器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分类
按数量分类
单气囊、双气囊
在国内生产的中低档轿车中标配的气囊个数是1-2个,一般都是在车辆的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各一个,用来保护前排成员在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对胸部和脑部的有效保护。

单气囊示意图
四气囊
四气囊示意图
在一些中档的B级车中,一般都会装有四个气囊除了位于驾驶、副驾驶位的两个,在它的侧面车门内也装有两个。

有效地缓冲了来自前方和侧面的强大冲击力。

多气囊
多气囊示意图
在一些高档车中像以安全性著称的,瑞典的沃尔沃轿车在它的旗舰车型中全车配备了6个气囊和18个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位,前后车门两侧各两个,18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处,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气囊式安全带
防汽车反弹伤亡的气囊式安全带,原名防汽车气囊反弹伤亡的保险带,又称气囊式安全带。

在车用保险带肩部及整体,设有标致形气囊装置。

该保险带结合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特性,
气囊式安全带
为乘客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

这项技术减少了事故发生时对乘客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伤害,采用了气囊式安全带,进一步提升了该车型的安全创新设施,同时对于儿童老人是个福音。

这款气囊式安全带,当碰到意外情况时,安全带会瞬间膨胀成气囊状,其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是传统安全带的5倍;一是面积大可以有效降低头部与颈部的晃动,二是气囊膨胀时具备一定的反作用力,能减少车祸中乘客容易出现的肋骨骨折、内脏器官受损和淤伤等现象,实现避免因气囊弹伤颈椎的60%以上的伤亡事故。

侧气囊
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

很多厂家的车型都会标配前排两个座椅的侧气囊,而装配后排侧气囊的车型则很少。

侧气囊
膝部气囊
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
膝部气囊
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

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

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头部气囊
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

头部气囊主要针对侧撞时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

B柱侧、窗玻璃,甚至安全带侧面支撑扣都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杀手。

那么头部气囊就会把成员和这些东西隔开。

头部气囊安装在车顶弧形钢粱内,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

当横向加速度大于正常值,且达到危险值时就会控制起爆。

对于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有着很好的人员保护功能。

头部气囊
按保护对象分
● 前方气囊:驾驶气囊(Driver Front Airbag;DA),
● 乘客气囊(Passenger Front Airbag;PA)
● 侧边气囊:前座侧边气囊(Front Side Airbag;FSA),
● 后座侧边气囊(Rear Side Airbag;RSA)
● 侧边气帘(Side Tubular or Side Curtain Airbag)
● 膝部气囊(Knee Airbag)
启动条件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

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

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

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

尤其是在侧向碰撞中,如未配置侧安全气囊,主副安全气囊由于不能达到起爆条件不能引爆,很容易对乘车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使用
优势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
智能安全气囊
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

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

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缺陷
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

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

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

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

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

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