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创造》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参考]第八课 发现与创造

[教学参考]第八课 发现与创造

[教学参考]第八课发现与创造更新时间:2009-10-28 来源:本社教参作者:赵晓平郭彤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课业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的生活(艺术)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对身边现有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同时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感,全面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材的内容在学生中容易开展,首先是材料来源广泛,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材料都可以进行加工和利用,还可鼓励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和发现具有美感和使用价值的新材料,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大干世界中各种材料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和魅力。

其次是材料类型丰富,包括各种纸材、塑料、木材、石头、金属材料等,易于寻找,可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空间。

第三是通过学生接触各种材料,可以充分了解不同肌理、色彩、形状、质地的材料,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第四是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通过玩弄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运用,感受动手创造带来的乐趣。

同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日用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添生活情趣。

(一)教材版面分析教材中展示了丰富的范例作品,这些作品选用材料丰富,设计形式多样,构思巧妙,制作方法简洁,从质地、色彩、形状、肌理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材料的自身的美感和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与精巧的制作。

这些范例作品对学生的创造活动会有很强的提示和启发作用。

希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教材精神,利用好教材资源。

本课的范例作品注重对材质原有形状、装饰、色彩、肌理等美感的发现,在不改变材质原有面貌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组合、排列、剪裁、叠加等简洁的创作手段,将材料的美感和用途巧妙结合,直接创造出具有新的使用用途和视觉美感的生活用品或装饰品。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1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16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理清文章结构,建构文章层次,梳理文章内容, 明确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2.体会屠呦呦团队的科学精神和高贵品质。 3. 树立热爱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观念;培养正确的科 学观与科学精神;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任务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全文总共分为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
主要内容
课文
关键词
关键词分类
主要内容
疟疾 青蒿 青蒿素 学科领域:
屠呦呦团队通过一
植物化学 药理学 植物化学 药理学 系列的收集、提取、
中医药学 收集
中医药学
挑选、分离提纯和
《青蒿素: 挑选 提取 测试
研究过程与方法: 反复测试,完成了
人类征服 查阅文献
收集 挑选 提取 从青蒿、青蒿提取
疾病的一 青蒿提取物
第三部分:〈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阐述屠呦 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 果。
任务二:通读课文,小试牛刀
①摘录关键词; ②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或分层; 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
《青蒿素:人类 征服疾病的一小 步》
关键词
关键词分类
提示:什么是知识性读物中的关键词?
主要概念;学术名词;特征;方法;性质……
迅速的作用。
D.本文重点阐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和中医药学
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叙述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解析:“叙述生动形象”有误,本文多使用概念明确、含义固定的专业术语,以
说明、议论为主,语言表达平实、简明。
答案:D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

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三)创造(板书)
1、提问:书中的三款光盘架,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段?给我们怎样的美感?
2、学生分析教师制作的相框
三、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根据已有的材料,构思创作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小组合作,每组完成1件作品。
1、讨论:根据已有材料的特性,我组想做什么生活用品,来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
2、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难点
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的各种材料、剪刀、胶水、针、画画用具等
教师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具等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将百宝箱(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指定一人到前边来摸,说出特点,让大家猜,哪组答的准确,将猜到的材料作为奖励送给这个组。
《发现与创造》
授课时间
课题
发现与创造
总 1 课时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利用不同材料的美感创造出具有新视觉的作品,为实际生活服务。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与创造过程中,体会设计应用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愉快。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三、创造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
举手发言
看课件
小组讨论
观察并回答
指定人回答
讨论
合作实践
各组展示并讲解实际用途。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评课稿一、课程概述《发现与创造》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一本教材,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和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发现美的过程,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理解艺术作品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学习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本单元主要介绍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空间、节奏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各种元素和原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 艺术作品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本单元介绍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特点,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

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3. 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本单元引导学生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鉴赏观点。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视觉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学以致用法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和反思,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评价和参与度,以及对学生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评价包括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作品评价等形式。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发现与创造》教材 - 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 不同艺术材料和工具 - 评价标准和评价表七、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介绍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原则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和比较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元素和原则•练习运用元素和原则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第二课时: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分析和欣赏素描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素描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三课时: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笔法、干笔法等•分析和欣赏水彩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四课时:油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油画的基本技法,如上色、贴纸等•分析和欣赏油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油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五课时:版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学习版画的基本技法,如刻画、印刷等•分析和欣赏版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练习运用版画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第六课时: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自主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八、课后作业•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报告•创作一幅艺术作品并写出自己的创作感悟•参观艺术展览并撰写观展心得九、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5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发现与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初步技巧;2. 培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3.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将自身感受以美术形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1. 学会运用不同视角和观察方法去“发现”;2. 理解创意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并实践“创造”。

难点在于:1. 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灵感;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画纸、彩笔、水彩等绘画工具;相关艺术作品展示资料;2. 教学环境准备:布置美术教室,营造轻松、开放的创作氛围;3.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准备个人观察和创意的初步想法。

通过在这样一个松、开放的创作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够在交流和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

这样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和成长。

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带着个人的观察和创意的初步想法走进课堂,这种准备不仅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度,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他们可以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从而让他们的创意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被尊重和接纳。

这样的氛围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更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了成长,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阶段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创意和美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明确主题: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并解释在美术学习中“发现”指的是发现美、发现创意,“创造”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第五课 发现与创造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五课  发现与创造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课堂讲授
磁带盒的质感和磁带的圆形,整齐的排列组合,
带有很强的现代感。
带花边的铅笔屑和木质的原色,根据明暗关系拼贴在
一起,既有造型美又有特殊的肌理效果。
课堂讲授
利用报纸的原色,通过有秩序的编织,创造出凹 凸的肌理效果,散发着朴素自然的美。
课堂讲授
楚帛书是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的战国楚墓 中被盗掘出土的,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 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这是一幅近长方 形的丝织物,四边环绕绘有代表春、夏、秋、冬 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写有 十二月的月名和每个月神主管的事。在四边所画 神像的中心,配合神像写有中国的创世神话。
废磁带亮丽的光泽与头发的质感异曲同工
课堂讲授
易拉罐材质特有的金属光泽,赋予作品灵动华 丽的美。
课堂讲授
陶罐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色彩给人以朴实无华的美感。
二、利用:美术语言
许多作品在保留了材质自身的美感外,艺术 家利用 等美术语言,将材质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铅笔头运用造型语言,密集的排列,融合了 色彩美、肌理美和秩序美。
人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
发现与创造
教学课件
1
新课导入
导学
一些闲置或废弃的物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来观察,就会看到它们在材质、形状、色彩上各 具美感,可以用来进行很有意思的创造。关键是 用心琢磨这些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和质地, 根据材质特点大胆创意,使作品达到既实用又美 观的效果。
发现大比拼
课堂讲授
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
个实用的日用品吗?
环保创意行动方案:
3
作品欣赏
下课
环顾教室,发现变废为宝的物品。简 单说出是利用什么材料制造的。表述明 确的小组有加分。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美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秋瑾》王公懿版画《父亲》罗中立油画《秦始皇兵马俑》秦朝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看一看)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

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教师活动: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

(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学生活动: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

创新创业课程PPT演示课件

创新创业课程PPT演示课件

计划
目标最终的实现;
按计划进行可以保证创业团队的顺
利进度。

人是构成创业团队最核心 的力量。
权限
创业团队当中领导人的权力 大小与其团队的发展阶段和 创业实体所在行业相关。
组成要素
针对欠缺市场经验和对创业目标 过于乐观的人而言很容易把团队做大,会 从企业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团队现有人员的 角度考虑来考虑创业问题,所以,我们应 当从人的角度,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考虑 创业团队的组建问题。
思维导图
1. 确立中心主题 2. 创建分支
(1)创建主分支 (2)创建子分支 (1)添加节点“图片”/“图标”
1 2
(2)调整节点图片 (3)调整布局及文字
3. 美化思维导图
3
4
4. 演示或导出
第五讲
组建创业团队
组成要素
定位
创业团队的定位。 个体(创业者)的定位。
目标
首先,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 其次,目标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因素。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绘制一次旅行的思维导图
主题: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步骤 目标: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建议时间:15分钟 材料准备:活页挂纸、彩笔 活动步骤: 步骤一: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 4-6 人 步骤二: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以“一次旅行”为主题,绘 制一张思维导图 步骤三:各小组展示思维导图 步骤四: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创新创业课程Leabharlann 第一讲创意的产生和应用
创意认知
创意理论
魔岛理论
天才理论
迁移理论
变通理论
元素组合理论
创意认知
通过沟通障碍找到有意思的东西,培养视觉化创意思考 建议时间:10 分钟 材料准备:彩笔、活页纸若干 活动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与创造
细心感受这些艺术品,它们来源于身边 的哪些废弃物,你能说说这些不同材质 表面的肌理给你怎样的感受吗?
发现与创造
塑料瓶朦胧的 材质,在灯光 的映衬下,展 现了一种柔和 含蓄的美。
发现与创造
利用造型与色彩,将塑料瓶重新打散 组合创造崭新的形象。
发现与创造
矿泉水瓶巧妙的 构成,加上光影 的效果,就像梦 中的花朵。
发现与创造
想不到吧!揉成一 团的小纸球也能聚集成 盛开的花朵。
发现与创造
彩色的纸藤构成了一支狂想曲
发现与创造
单纯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毛线也能拼成一幅画。
发现与创造
扣子、碎毛线、铁丝头……还有什么材料 不能被利用?
发现与创造
易 拉 罐 做 成 的 铠 甲 很 酷 吧
发现与创造
思考与讨论 1.经过巧妙构思、细心制作,把废弃 物利用起来,这件事情的意义何在? 2.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是什么?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2.教学难点 作品体现“实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理念。
发现与创造
鲁班造锯的故事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 ,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 血来。“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 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 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 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发现与创造
第十三册 第5课
发现与创造
一、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于人美版第十三册第五课,属于“设计应用” 领域。本课目的是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 材料,通过观察、构思、实践等方式进行创作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材料取自日常生活 中的“废旧物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材料的不 同特性,例如色彩、质感、形状、肌理等;并利用材 质的美感,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使学生通过寻找、 发现、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 提高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发现与创造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至少创作一件作品。 设计理念:实用、美观、环保 注意:形状、色彩、材质、肌理
发现与创造
请你说一说…… 我们小组做的是……,是以…… 为材料,可以用来……
发现与创造
发现与创造
发现与创造
卷纸筒,日本艺术家阿纳斯塔西娅·埃利亚斯展 现他精湛刀功,在这平淡无奇的材质上精心地雕 琢出了富有东方神韵的树,当多个卷轴连在一块, 就组成了一片美丽的森林风景,非常漂亮。纸的 原材料是树,艺术家用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艺术 作品呼吁大家节约地球资源,保护环境。
发现与创造
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善于动脑,勤于 动手,不害怕失败,不注重结果,体验 发现与创作过程中的乐趣。细心观察, 发现身边被忽略的废旧材料的美感,大 胆创造,变废为宝,使之成为使用、美 观、环保的生活用品。
通过对优秀环保创意作品的欣赏,发现并利用废旧 材料,创作一件既能体现材质美,又实用、美观、环 保的生活用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发现与创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 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环境、 热爱艺术的健康生活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 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发现与创造
发现与创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渴望成功和 被肯定,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并具 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因此这节课老师准备采取小组合 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发现与创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
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他想:要是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 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 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 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发现与创造
1.鲁班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2.通过这个故事给你 什么样的启发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现与创造
带花边的铅笔屑和木质的原色,根据 明暗关系拼贴在一起,既有造型美又 有特殊的肌理效果。
发现与创造
瓦楞纸表面有着特殊的肌理,截 面和表面怎么看都颇具美感。
肌理
发现与创造
废旧拖鞋拼接的地 毯,柔软的材质, 缤纷的色彩,表达 了一种热情洋溢的 美。
色彩
发现与创造
陶罐粗糙的质感 和天然的色彩给 人以朴实无华的 美感。
发现与创造
废轮胎通过独特的雕 塑语言,表达了坚实 厚重的力量美。
发现与创造
生活中有许多废旧材料,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材料 有着各自的形态、色彩、质地、肌理等视觉特征,是我们进行艺术 创作的好材料,为我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发现与创造
玉米叶——金鱼
练一练
以上作品中许多材料是 我们非常熟悉的,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
发现与创造
吊灯的设计充分 展示了玻璃瓶晶 莹通透的材质美。
发现与创造
易拉罐材质特有的 金属光泽,赋予作 品灵动华丽的美。
材质
发现与创造
磁带亮丽的光 泽与头发的质 感异曲同工。
发现与创造
磁带盒的质感和磁 带的圆形,整齐的 排列组合,带有很 强的形式感。
发现与创造
光盘作品
形状
发现与创造
利用报纸的原色,通 过有秩序的编织,创 造出凹凸的肌理效果, 散发着朴素自然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