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出血1例论文
一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2级病例分析

一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2级病例分析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5岁病史: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已有10年时间,历次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
主诉:患者主诉反复出现头晕、乏力、口干、容易口渴、尿多等症状,并且经常测量血压高。
现病史:患者因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收治住院。
患者入院时血糖为12.8mmol/L,血压为175/100mmHg。
在住院期间,患者饮食、运动和药物控制方面有所改善,但血糖和血压依然波动较大。
患者常伴有口渴、尿多、四肢麻木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醒,面色稍黯淡,眼球轻微突出。
血压为150/95mmHg,心率为80次/分。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为115g/L(男性正常值:130-175g/L)尿常规:尿糖(++),尿蛋白(-)血糖:8.9mmol/L心电图:心电图正常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2级。
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1.降血糖药物:患者口服降糖药物选择二甲双胍(metformin)0.5g,每天3次饭后服用;如空腹血糖依然不稳定,可添加经血糖酶抑制剂如格列齐特(gliptins)类药物或胰岛素。
2.降血压药物:患者口服降压药选择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benazepril)10mg,每天1次;如果血压依然较高,可考虑添加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amlodipine)。
二、饮食管理:1.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高糖饮食,尤其是糖果、巧克力、甜点等高糖食物;2.高膳食纤维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有助于稳定血糖;3.控制饱和脂肪酸和盐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盐饮食。
三、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压。
四、教育指导:给予患者关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规监测方法、饮食控制、运动等,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基础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赵 丽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 100036【摘 要】目的:研究说明对血脂、心脑血管的影响,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观察分析其具体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参照组患者的情况是2型糖尿病,实验组为合并疾病,观察分析患者血脂情况(LDL-C、TC、TG、HDL-C)及心脑血管方面情况。
结果:实验组53例患者HDL-C数值为2.86±0.93,TC数值为5.89±0.62;观察组53例患者HDL-C数值为2.31±0.36,TC数值为5.16±0.24,其中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
实验组53例患者中脑出血的情况为12/53(22.64%)例,脑梗死的情况为25/53(47.17%)例;参照组53例患者中脑出血的情况为7/53(13.21%)例,其中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比分析各项数据,实验组的数据值比参照组高,说明实验组患者更易诱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脂代谢不正常情况提升,应及时采取策略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分析近几年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人数逐渐上升,十分影响人们的健康,若患者的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其发生病变的概率更高。
临床中这两种疾病合并病发多见于老年人,病情复杂,并且易诱发各种疾病,临床中应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降低疾病加重概率。
本文主要选择选取我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胎儿窘迫、牵拉反应、产后出血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06%,对照组为25.8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 讨论妊娠合并高血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聚集、血液粘稠、血管内皮损伤等,影响胎儿供血,导致胎盘血供量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致使母婴结局受到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新发脑血管事件的观察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新发脑血管事件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新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诊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这些患者是否存在合并高血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人。
并对住院的所有患者进行化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结果:单纯糖尿病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脑梗塞,占为20%;10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占25%;5例患者发生冠心病,占12.5%;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脑梗塞,占为30%;14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占35%;8例患者发生冠心病,占20%,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血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偏高,在临床上我们应该积极控制患者血压,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新发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48-02前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糖尿病患者(DM)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在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T2DM)为例,它的患病年龄在年轻人中日益增加,而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使得糖尿病患者有着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1]。
为了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新发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诊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诊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这些患者是否存在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各为40人。
这些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的年龄在41-67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0.1岁。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本文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当两者合并引发脑出血时,患者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本文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入手,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评估、并发症预防以及护理体会总结。
通过临床护理的重要性、研究局限性和未来展望的讨论,提出了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护理方向和策略。
本文旨在加深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护理、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体会、护理效果评估、重要性、局限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高血压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可能导致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如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评估,并发症预防以及护理体会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这一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护理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为未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相关疾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意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研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研究【摘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患者在术后需要特殊的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的相关研究。
首先分析了这类患者的特点,包括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复杂性。
然后介绍了术后护理措施,包括药物管理、监测和康复训练等。
接着评价了护理效果,并提出了护理注意事项和风险评估。
研究结论显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这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护理效果、风险评估、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困扰。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易导致脑出血的发生,而脑出血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这一人群的术后护理研究不够深入,现有的护理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特点、术后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这一特殊患者群体的护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知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和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特点,了解其疾病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2. 探讨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寻找提高患者康复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3. 评价不同护理措施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4. 总结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风险评估,指导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5.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临床建议和展望,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the general health of nursing,2004,13
care西vers[J].Joumal
of clinical
(7):816—824.
本文编辑:王宾
2008—12—0l收稿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治疗及护理进展
程素芹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济宁272100)
血糖维持在5—5.5
15
J次改为
1次,注入速度不易太快,一般以10 ml/min为宜,与
h
10%复方甘油盐水250 ml每12
1次交替使用,可减少肾功
能衰竭的发生。保证有效供氧,定时做血气分析,严密监测血 氧饱和度,根据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调节氧流量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亚低温治疗。 2.2.2上消化道出血(UGH) 重症脑出血可因下丘脑受损,
导致内分泌紊乱,如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及促胃液素分泌增 加,致胃黏膜缺血,胃液增加,黏膜屏障破坏,氢离子逆向渗 入,从而导致胃黏膜缺血坏死、出血。有报道,急性脑血管病 (AcVD)并上消化道出血,在AcVD各器官损伤中发病为
14.6%、51.8%H o。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是呕血及便黑,部
分患者在出血早期有顽固性呃逆,并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压下 降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昏 迷患者提倡早期留置胃管(发病1~3 d),以便早期发现消化 道出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进食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 膜,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并可及时补充营养和热鼍,以提 高机体抗病能力。遵医嘱给予药物预防,早期应用甲氰咪呱
2.2.3
minj2次/d。③语言功能障碍训练:教会患者口腔操,张嘴
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每项运动重复5次,2~3次/d;教会患 者学习发音,先单个连贯重复,每日重复训练多次。④体位训 练:指导患者行床上搭桥、翻身、卧一坐位转换和坐位训练。 ⑤记忆训练: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⑥心理 疏导:掌握患者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劝解、鼓励、安慰和疏导, 给患者以足够的表达时间,耐心倾听鼓励患者述说,帮助患者 渡过心理危机期。⑦家属培训:指导家属掌握康复训练的基 本知识,如家属应经常触摸患者的患肢,并鼓励其尽茸使用患 侧肢体,为患者的长期训练做准备。⑧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 为其提供回访电话号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出院后的1 个月,每周家访1次,此后每个月家访1次,每次时间为l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研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研究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方式。
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71.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P<0.05);实验组GOS评价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
结论整体护理可完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操作,对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临床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患者多具有长时间的高血压病史。
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患者血糖过高在引发各种功能障碍的同时,会抑制伤口的愈合。
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难度较大,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极高。
现以9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对其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2.5±11.7)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高血压病程平均为(5.8±2.4)年。
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3.2±12.3)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高血压病程平均为(6.1±2.6)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病症监测,维持患者血糖及血压稳定;维持室内清洁,患者生活用品定期更换或消毒;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几率;如现异常体征及症状及时通知医师查看,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及治疗。
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并发颅内外血管损害的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并发颅内外血管损害的临床研究徐艳;任善玲;詹羽;杨四清【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由此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中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颅内动脉及颅外颈动脉作为主要血管也易受到波及.当颅内动脉或颅外颈动脉发生病变时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具有无创性及三维观察的特点,且图像质量高,可用来评估颅内动脉病变.本研究比较了患有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的患者颅内动脉及颅外颈动脉异常的情况,旨在为早期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2【总页数】2页(P134-135)【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作者】徐艳;任善玲;詹羽;杨四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湖北武汉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湖北武汉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湖北武汉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湖北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由此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大中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颅内动脉及颅外颈动脉作为主要血管也易受到波及。
当颅内动脉或颅外颈动脉发生病变时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具有无创性及三维观察的特点,且图像质量高,可用来评估颅内动脉病变。
本研究比较了患有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的患者颅内动脉及颅外颈动脉异常的情况,旨在为早期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1.1 病例选择收集本院2010年3~10月的住院患者110例,入选病例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40~75 岁,男女不限;②患有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和(或)WHO/国际高血压联盟(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③患者可有或无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④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正常;⑤排除有意识障碍者及长期卧床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酒精中毒、严重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脑出血1例【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78-01
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大血管的病变较常见,尤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笔者曾遇到一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愿与大家共勉。
患者女,73岁,农民,因”右侧肢体无力20分钟”入院。
既往史:30余年前行剖宫产术。
3年前行胆囊切除术。
8年前患高血压,最高血压180/100mmhg,5年前患2型糖尿病。
查体:体温:37.0℃,脉搏:6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77/120mmhg,平车送入病房,发育好,营养好,体型肥胖,神志清楚,言语模糊。
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唇不发绀,口腔粘膜无出血溃疡,咽不充血。
颈软对称,气管无偏斜,未见颈静脉怒张,双侧甲状腺无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叩诊心界不大,心率6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右上腹见长约6cm手术疤痕,下腹正中见一长约10cm手术疤痕,全腹软,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
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右侧肢体肌力i级,左侧肢体肌力iv级。
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
脑出血。
血常规:wbc:5.3×109/l,n:53.7%;rbc:3.72×l012/l,hb :113g/l。
plt:105×109/l。
肝功能:ast 48u/l,余正常。
生化:钠 130.7mmol/l,氯:95.7mmol/l,钾:3.88mmol/l。
空腹血糖:10.33mmol/l。
肾功、血液流变正常。
血脂:tc:3.15mmol/l,tg: 1.74mmol/l,hdl-c :0.84mmol/l,ldl-c: 2.27mmol/l。
凝血象:pt 15.8秒,inr 1.35,余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左偏。
初步诊断:1、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
予吸氧,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氨甲环酸止血,格列吡嗪5mg,tid降血糖,支持对症治疗。
第8天,患者血压160/90mmhg,右侧肢体肌力iii级,空腹血糖9.0mmol/l。
复查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灶未见明显吸收,仍见圆形高密度影,密度欠均匀,周围可见水肿带,中线结果居中。
考虑到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故增加格列吡嗪为10mg,tid。
第9天,停止血药,加卡托普利25mg,tid降血压,换用舒血宁、香丹扩血管治疗,并请理疗科会诊协助治疗。
第13天,患者行走不稳,需搀扶,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血压150/80mmhg。
空腹血糖:7.6mmol/l,复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灶有明显吸收,密度变淡,范围变小。
第21天,血压140/80mmhg,空腹血糖6.5mmol/l,复查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灶已完全吸收,中线结构居中,患者可自行走到,偶尔需搀扶。
之后患者继续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微循环,针灸,加强右侧肢体功能锻炼,在入院后1个半月左右,患者可自行活动,不需他人帮助,无肢体麻木感,无头昏头痛,无口渴,双下肢肌力
v级。
血压130/80mmhg,空腹血糖5.6mmol/l。
患者治愈出院。
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而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连,相互影响,高血压、肥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快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高血糖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促进高血压的发展,两者共同作用,是引起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既要把血压降下来,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好血糖,只有长期控制好血糖、血压,才能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