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PPT(精)
合集下载
针灸经络腧穴详解及病例 ppt课件

位置:面部-胸前-下肢前外侧 循行:
属性:阳经
体内联系:胃、脾、眼、鼻、口、上齿、乳房
PPT课件
21
体表:从食指桡侧 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 行,经肩颈上颜面, 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 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 经相接。
体内:络肺,属大 肠。面部支脉进入下 齿龈,绕上唇。
PPT课件
22
2、循行分布特点:
走向:从手走头 位置:手外侧前缘 循行: 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属性:阳经 属络关系:属大肠络肺 起止穴:商阳—迎香 交接关系:上接手太阴肺经,下接足阳明胃经
急症—中风昏迷配中冲、水沟、足三里。 小儿惊风配合谷、曲池。
热病—咽喉肿痛配天突、合谷。 狂证配大敦。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孕妇慎用刺法)
PPT课件
17
操作要点
中府、云门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造成气胸,少商、鱼际、尺泽治疗实热 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节部位腧 穴不宜用直接灸(列缺 、经渠、太渊针 刺时避开桡动脉,勿伤及,慎直接灸, 禁化脓灸)。
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 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 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到 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通过面颊,
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 向左,上行挟着鼻孔到鼻翼两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1
操作要点
PPT课件
32
病例
1.张先生 48岁 男 北京市建工程处项目负责人, 患者因工程紧张劳累上火牙痛,经中日医院牙科治 疗,好三天,又发作。现症:左侧下牙痛,影响饮 食和睡眠,脉弦。 取阳明经下关(左)、合谷(双)和阿是穴(左) 毫针速刺泻法。每3分钟捻转提插1次,针感较强, 20分钟出针。牙痛止,夜寐安,跟踪15天,牙痛未 发。
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奇经八脉
定义 • “奇”的含义 • 与十二正经的区别(特点 ) • 功能 • 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
特点
• 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关系; •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偶关系; • 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己所属的经穴 • 奇经八脉之间无气血流注。
• 功能:
1.统帅,主导作用 2.沟通,联络作用 3.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 阴阳----循行在内,在外;
阴阳气的多寡: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 再次为厥阴(“两阴交尽也”);阳气最盛为阳明 (“两阳合明也”),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分布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
头面,躯干,四肢
• 外行部分
• 四肢:
• 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
阳明在前(上),少阳在中,太阳 在后(下)
藏的先天精气的综合功能体现.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 气街四海
• 根结:指十二经脉之气 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 标本:经气集中于四肢 部位为本,扩散于头面 胸腹一定部位为标.
• 气街:
• 四海:
经络的作用
• 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内
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
• 手足三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
太阴在前(上),厥阴在中,少阴 在后(下)
• 特殊:足三阴经在内踝高点8寸 以下是: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头面,躯干:
• 手阳明——肩前、颈、下 齿、鼻旁
• 手少阳——肩上、颈、耳 后、眉梢
• 手太阳——肩胛、颈、耳 前
• 足 阳 明 —— 目 下 、 面 周、颈前、胸腹第二 侧线
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二-二-腧穴总论PPT课件

.
23
自然类(天文学)命名
上 星
.
24
自然类(地理)命名
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 的形象而命名:
.
25
物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名
伏 兔
.
26
人体类(解剖)命名
乳中
.
27
人体类(生理)命名
.
28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
29
⑴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
57
临床应用
按时应用
按季节应用:“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 秋刺经,冬刺合。
-----《难经·七十四难》
子午流注针法
.
58
(二)原穴 (首见于《灵枢》)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原。
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
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应用:
①诊断: 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
②治疗:脏腑病变。
.
51
分布规律:
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手足之末端 荥穴—掌指、跖趾关节前 输穴—掌指、跖趾关节后 经穴—前臂或小腿部,腕踝关节附近 合穴—肘膝关节附近
.
52
五输穴与五行关系
井荥输经合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阴井木,阳井金
.
53
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71
(六)八脉交会穴(始见于《针经指南》)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 腧穴。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25
⑥八会穴 •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各穴分散 在躯干部和四肢部,与8种组织、脏器有 着密切关系,主治其有关病证。
ppt课件
26
⑦八脉交会穴 •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称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 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这些穴位都 位于腕踝部的上下。《医学入门》说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 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脉交 会穴的重要作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 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ppt课件
19
二、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①五输穴
②原穴、络穴
③郄穴
④下合穴
⑤俞穴、募穴
⑥八会穴
⑦八脉交会穴
⑧交会穴ppt课件
20
①五输穴
•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
•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 水的源头;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 的泉水微流; •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 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 无阻,经气盛行; •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 ppt课件 入湖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
体表解剖标志定 位法,是以人体解 剖学的各种体表标 志为依据来确定腧 穴位置的方法。可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 动标志两种。
“骨度”分寸 定位法,是以体 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折量全身各部 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 穴定位的方法。
ppt课件
30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椎 21椎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 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l3寸 髀枢至膝中 19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l6寸 臀横纹至腘横纹 14 寸 31 ppt课件
⑥八会穴 •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各穴分散 在躯干部和四肢部,与8种组织、脏器有 着密切关系,主治其有关病证。
ppt课件
26
⑦八脉交会穴 •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称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通于八脉的8 个穴位,能主治奇经病证,这些穴位都 位于腕踝部的上下。《医学入门》说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 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脉交 会穴的重要作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 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ppt课件
19
二、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①五输穴
②原穴、络穴
③郄穴
④下合穴
⑤俞穴、募穴
⑥八会穴
⑦八脉交会穴
⑧交会穴ppt课件
20
①五输穴
•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
•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 水的源头; •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 的泉水微流; •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 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 •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 无阻,经气盛行; •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 ppt课件 入湖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
体表解剖标志定 位法,是以人体解 剖学的各种体表标 志为依据来确定腧 穴位置的方法。可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 动标志两种。
“骨度”分寸 定位法,是以体 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折量全身各部 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用于腧 穴定位的方法。
ppt课件
30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 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椎 21椎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 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l3寸 髀枢至膝中 19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l6寸 臀横纹至腘横纹 14 寸 31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8
三、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 颧骨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 肿的水分、水道,治口眼歪斜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如山、陵、丘、墟、 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状 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承山、大陵、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 小海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 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名称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印 堂、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 名,如阴陵泉、阳陵泉、心俞、三阴交、百会、气海、血海等。 9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 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因 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 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 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 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 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三、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 颧骨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 肿的水分、水道,治口眼歪斜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如山、陵、丘、墟、 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状 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承山、大陵、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 小海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 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名称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印 堂、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 名,如阴陵泉、阳陵泉、心俞、三阴交、百会、气海、血海等。 9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 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因 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 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 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 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 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经络腧穴完整PPT课件

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精选课件
29
合谷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 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精选课件
30
曲池(腑证要穴、皮肤病要穴、降压、清 热要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 经通络、利咽
精选课件
24
列缺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掌中热,上肢不遂。腕部病证。 3.偏正头痛,项强(“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 4.惊痫,牙痛。 5. 小便热,阴茎痛。
精选课件
25
2手阳明大肠
(1)循行:(如图)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
精选课件
32
肩髃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 下方凹陷中。
【功能】通经活络、利节止痛 【主治】肩周炎、上肢麻痹、咯血、风热瘾疹。
精选课件
33
3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如图
(二)主要病侯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 咽喉肿痛;鼻衄,口 ,口唇生疮;颈肿,齿痛;热 病,发狂以及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肿痛、麻木、厥冷 等。
可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相关性疾病。
精选课件
55
委中
【定位】俯卧位。在 腘窝横纹中点,当 股二头肌腱与半腱 肌肌腱的中间。
【功能】舒筋活络、清 热止痉、祛瘀镇痛
精选课件
56
委中
【主治】 1. 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
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 中风昏迷,半身不遂,癫疾反折。 3. 丹毒,疔疮,发背,腹痛,吐泻,中暑。 4. 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5. 自汗,盗汗,疟疾。 6. 遗尿,小便难。
精选课件
29
合谷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 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精选课件
30
曲池(腑证要穴、皮肤病要穴、降压、清 热要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 经通络、利咽
精选课件
24
列缺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掌中热,上肢不遂。腕部病证。 3.偏正头痛,项强(“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 4.惊痫,牙痛。 5. 小便热,阴茎痛。
精选课件
25
2手阳明大肠
(1)循行:(如图)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
精选课件
32
肩髃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 下方凹陷中。
【功能】通经活络、利节止痛 【主治】肩周炎、上肢麻痹、咯血、风热瘾疹。
精选课件
33
3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如图
(二)主要病侯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 咽喉肿痛;鼻衄,口 ,口唇生疮;颈肿,齿痛;热 病,发狂以及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肿痛、麻木、厥冷 等。
可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相关性疾病。
精选课件
55
委中
【定位】俯卧位。在 腘窝横纹中点,当 股二头肌腱与半腱 肌肌腱的中间。
【功能】舒筋活络、清 热止痉、祛瘀镇痛
精选课件
56
委中
【主治】 1. 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
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 中风昏迷,半身不遂,癫疾反折。 3. 丹毒,疔疮,发背,腹痛,吐泻,中暑。 4. 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5. 自汗,盗汗,疟疾。 6. 遗尿,小便难。
针灸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针灸学基本知识
学习交流PPT
1
腧穴
概念
腧 ——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经气 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 疾病的反应点
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学习交流PPT
38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 1.单手进针法
•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 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 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人,直 至所需的深度。
学习交流PPT
39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 2.双手进针法 •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
学习交流PPT
10
(三) 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
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
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 素髎升压
学习交流PPT
11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便取穴法
学习交流PPT
12
一 、骨度分寸法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 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学习交流PPT
4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有固定的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名称 部位
学习交流PPT
1
腧穴
概念
腧 ——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经气 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 疾病的反应点
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学习交流PPT
38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 1.单手进针法
•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 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 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人,直 至所需的深度。
学习交流PPT
39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 2.双手进针法 •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
学习交流PPT
10
(三) 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同一穴位)
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
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 素髎升压
学习交流PPT
11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便取穴法
学习交流PPT
12
一 、骨度分寸法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 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学习交流PPT
4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有固定的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名称 部位
针灸学经络腧穴ppt

03
经络腧穴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针灸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调整阴阳
针灸学认为人体内部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皆由阴阳二气维系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气,
使阴阳平衡。
扶正祛邪
针灸可扶助机体正气,祛除体 内邪气,通过补虚泻实,调和 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 机体状态、气候、地理环境等
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 脉、阳维脉等八脉和十五络脉,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作 用。
十二经别
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可以加强十二经脉表里 两经的联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不足。
十五络脉
是由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分别出的十五条络脉,可以联络 表里两经,调节气血流注。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筋肉系统,具有调节骨骼和关节的 作用。
VS
肌肉萎缩康复
肌肉萎缩患者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经络腧 穴,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进而达到缓解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的 作用。例如,针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医生可以通过针灸和运动疗法等方法, 刺激患者的相关经络腧穴,以促进患者的 康复。
05
经络腧穴的学术研究
经络腧穴的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对经络腧 穴的研究历史和现 状
皮部
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区,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投影区 。
02
腧穴基础知识
腧穴的定义和分类
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穴位点,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 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的分类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腧穴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 是穴三类。
腧穴的作用及选取
腧穴的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疼痛、治疗疾病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