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细胞增殖实验
金银花多糖对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金银花多糖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多糖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方法用mtt法体外观察金银花多糖在不同浓度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金银花多糖在浓度10~250 μg/ml时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浓度100 μg/ml时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金银花多糖体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银花;多糖;淋巴细胞增殖基金资助: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18)作者单位:250355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通讯作者:刘玉红 email: liuyuhongwu@126com 多糖在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衰老、抗凝血、促进免疫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生物活性,因此对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前期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金银花,其多糖组分可以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1]。
为进一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基于多种多糖确切的免疫增强活性报道,本文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研究了金银花多糖体外的免疫活性。
1 实验材料金银花多糖(自制[1]);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刀豆蛋白a(cona)(sigma公司);噻唑篮(mtt)(sigma公司)。
balb/c 小鼠,体重(20+2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21 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取小鼠颈椎脱臼处死,70%酒精浸泡10min,取脾,研磨过100目筛网,hanks液冲洗,收集脾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加红细胞裂解液(trisnh4cl)10 ml,混匀脾细胞,静止4~5 min,离心,弃上清,hanks液洗2~3遍,用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6~8×106个/ml。
22 测定法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细胞悬液,再加入100 μl不同浓度的金银花多糖溶液,同时设空白对照组(control,加100 μ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加100 μl cona,浓度10 μg/ml)。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原理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原理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听起来像是科学家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一项研究免疫系统的重要实验。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大城堡,里面有许多英勇的骑士,随时准备保卫家园。
脾脏就像城堡里的指挥官,调度这些骑士,决定谁出征,谁留守。
而淋巴细胞,就是这些骑士中的佼佼者,它们能迅速响应外来的敌人,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
实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勇士在特定条件下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电影情节?在这个实验中,首先要从脾脏里获取淋巴细胞。
就像在农田里采摘新鲜的果实,得小心翼翼,不能把这些小战士弄坏了。
一旦成功,我们就把这些淋巴细胞放在一个特殊的培养皿里。
哇,感觉就像给它们准备了一间豪华酒店,提供各种“美食”,比如细胞因子,营养丰富,能让它们“打起精神”。
这些细胞也很挑食,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它们才会开始增殖,变得更强壮。
好比是参加一个集体聚会,大家都得兴致高昂,才能热热闹闹。
然后呢,我们还得给这些细胞提供一点儿“刺激”。
这就像邀请了一个超级明星来为聚会助兴,细胞因子、抗原等都是它们的“偶像”。
这些刺激物会激活淋巴细胞,让它们像喝了兴奋剂一样,开始疯狂增殖,热火朝天。
就这样,在培养皿里,淋巴细胞们就像聚会的明星,争先恐后地扩大队伍,热闹得不得了。
我们要监测这些小家伙的“派对”状况。
这就好比是在看演唱会直播,观察明星们的表现。
我们用一些科学仪器来计算细胞的数量和增殖的速度。
每一次测量,都是在揭开这个小聚会的神秘面纱。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淋巴细胞的活性、功能,甚至它们对不同刺激物的反应。
这就像在评选“最佳表演奖”,让我们看到哪些细胞最具实力,能在未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这个实验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看热闹。
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明白它们如何在面对病毒、细菌等敌人时做出反应。
就像教我们如何打好防疫战,保护自己的身体。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实验,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或者提高疫苗的有效性,那真是大功一件,简直像是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穿山龙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IL-6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主的 免疫 调节 作 用 。为 进 一 步 探讨 其 免 2 实验 方 法
相应 小 鼠含 药 或溶 媒血 清 4 1 、0 l 0 12 、  ̄
l p . 每 孔 终 体 积 不 足 20 ̄ O ̄ 1 01 1的 用 R MI6 0补 足 。将 培 养 板 置 5 P 14 %的 C : O 培 养 箱 饱 和 湿 度 3  ̄ 养 7 h 于 培 养 7C培 2.
提 要 目的 : 血 清 药理 学 方 法研 究 穿 山龙 总皂 苷 对 小鼠 脾 淋 巴细 胞 增 殖 及 其 分 泌 I一 用 L 6的 影 响 , 讨 其 可 能 的 作 用 机 制 。 方 法 : Mr 探 用 r法 测 定 不 同浓 度 穿 山 龙 舍 药 血 清 ( 别 在 培 养 系 中 加 入 分
2 % ,0 ,%合 药血 清 ) U) 0 1% 5 时 S诱 导 的 脾 淋 巴 细 胞 增 殖 的 影 响 ; 用双 抗 体 夹心 E IA 法 测 定 不 同浓 LS
度 穿山龙 总皂苷舍 药血 清对 L 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 I一 P L 6的影响 结果 :0 2 %和 1 %穿山龙总皂 O
穿 山龙 叉名穿 地龙 、 山药 . 薯 野 为
蓣 科 多 年 生 藤 本 植 物 穿 山 龙 薯 蓣 的 根
12 7 8 为 G B O公 司产 品 。 鼠 I一 10 0 ) IC 小 L
6试 剂 盒 . 美 国 BO O R E公 司 产 品 IS U C ( 号 :7 6 2 。 四 甲 基 偶 氮 唑 蓝 批 020 )
苷 舍 药 血 清 可 抑 制 L S诱 导 的 脾 淋 巴细 胞 增 殖 .O 穿 山龙 总 皂 苷 舍 药血 清 可 抑 制 L 诱 导 的 脾 淋 P 2% f 巴 细胞 分 泌 I 结论 : I ,6 穿山 龙 总 皂 苷 舍 药 血 清 可抑 制 L S诱 导 的 小鼠 脾 淋 巴细 胞 增 殖 及 I一 P L 6的 产
转移因子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观察

转移因子在预防和控制动物性传染病 , 增 强机体免疫
w ww s y s c z n . c o m
血清 RP MI 1 6 4 0培养液做 2倍配比稀释 ,共稀释十管 , 第 十管稀释 为 2 倍 。 将 转移因子加入 已加好淋 巴细胞的 9 6孔板中 。第一 列 加转 移因子原液 , 第二到十- - N分别加稀释好 的转移 因
1 1. 0 51 ± O . O4 2
歹I j数
A450 值
主 要 仪 器
鸡群精神活泼 , 羽毛有光泽 。 江青艳等在试验中发现 , 注射 脾脏转移 因子对粤黄鸡体重增加有明显的效果。
CO: 培养箱 ; 酶联免疫检测仪 ; 9 6 孔细胞培养板 , 普天
公 司生产 。
鸡脾 脏 淋 巴细 胞 增 殖 试 验
转移 因子还具有 良 好 的抗免疫抑制功能。 它可以有效 地提高抗原递 呈细胞活性 , 能够 将供体特 异性 、 非特异性
装. 一 2 0  ̄ C 保存 ;
细胞 中的可透 析的小分 子物 质 , 可 以将供体所具有 的细胞
免疫 功能转移到受 体 , 以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 。转移 因子 属于多肽类物质 , 含有多种氨基酸 , 分子量一般在 3 0 0 0 ~ 1 5 0 0 0道尔顿 , 无热原 、 无抗原性 、 无毒副作用 、 没有种属差 异, 是 目前应 用广泛 的一种免疫增强剂 。 转移 因子对 中性粒细胞和 巨噬细胞 具有较 强的趋 化 活性 ,能促进胸腺 细胞 分化和调节淋 巴细胞 mRNA的合 成, 增 加外周血淋 巴细胞 , 脾细胞 总量 , 促 进体液免疫 , 促 进 B细胞活化 , 提高抗体效价 , 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王 建文等报道雏鸡 口服 0 . 5~1 . 0 mL T F粗 制品 , 7天后 与不
益气固本胶囊调节肺气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 摘要】 目的
探讨 益 气 固本 胶 囊 对 肺 气 虚 小 鼠 脾 淋 巴细 胞 增 殖 功 能 的调 节 作 用 。 方 法
将9 6只 小
鼠( 雌 雄各半) 随机 分 为 正 常 对 照 组 、 模 型组 、 益 气 固本 胶 囊 高 、 中、 低剂量组 、 玉 屏 风 散 颗 粒 组 6组 , 每组 1 6 只 。除 正 常 对 照 组 外 , 其 余 各 组 小 鼠 均 采 用 改 良烟 熏 法 制 备 肺 气 虚 证 模 型 , 造 模 后灌 胃给 予 相 应 的受 试 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f Y i q i Gu b e n c a p s u l e i n a d j u s t i n g t h e s p l e n i c l y mp h o c y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o f l u n g - Qi d e f i - c i e n c y mi c e S U N Y i n g — y i n g, S UN L i — p i n g .T h e G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 0 1 3年 2月 第 5卷 第 1期
Ch i n 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 Tr a d i t We s t Me d , F e b 2 0 1 3 , Vo l 5 , No . 1
・ 5 。
益 气 固本 胶 囊 调 节 肺 气 虚 小 鼠脾 淋 巴细 胞 增 殖 作 用 的实 验 研 究
马尾藻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影响的实验观察

( o eeo A ia c neadT cnlg , unx U i ri ,u si a nn 3 0 5 C ia C U g f nm l i c n eh o y G agi n esy G a x N n ig 0 0 , hn ) Se o v t n 5
Ab ta t T eioain a d p r c t n o ag su p ls ch r e sc rid o t n hep y io b mia rp r fS ras , 】- sr c : h slt n ui ai fS ra sm oya e ai swa are u d t h sc e e e lp et o ag srnP0y o i f o d a o y  ̄ sc h rd Sa ay e a c aieWa n lzd.Th f t f ee e so c S.p lse h r eo ltt o ecn e t t n. ti xd rd c o n el rleainweei— oya e ai n guahin o c nr i d a o ni co iepo u t na dc lp oi rt r r i f o n
尾藻多糖对氧化应激态鸡脾脏 淋巴细胞 内谷胱甘肽( S 和一氧化氮( O 分 泌水平及淋 巴细胞体 外增殖 的影 响。结果 表明 : G H) N ) 马
尾藻多糖提取率为 128 L 马尾藻多糖 浓度为 102040m/ 5. ; 0 、0 、 gL时, 0 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 的鸡脾 脏淋 巴细胞增殖 ; 2 2 H 0 浓度
为 5 m L 0p o/ . L时, 能诱导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马尾藻 多糖浓度为4 0m / , 0 g L 与细胞 共孵育 4h 1 , 或 2 h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王雪芹;郝选明【摘要】目的:观察6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SI)、线粒体膜电位(△Ψm)及Bax和Bcl-2 mRNA的影响.方法:将64只8周龄SPF级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0周组(WK0)、2周组(WK2)、4周组(WK4)和6周组(WK6),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6周,分别于第0、2、4、6周周末,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形成的单体(J-aggregate)和聚合体(J-monomer)的平均荧光强度(FL2,FL1),并计算线粒体膜电位(FL2/FL1,△Ψm),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FQ-RT-PCR技术测定Bax mRNA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6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WK2、WK4、WK6组大鼠的脾系数显著低于WK0;WK4、WK6组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SI显著低于WK0和WK2;WK2、WK4、WK6组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WK0;WK4、WK6组大鼠的Bax mRNA表达明显增加,WK2、WK4、WK6组大鼠的Bcl-2 mRNA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结论:6周递增负荷运动使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是6周递增负荷运动改变了调控基因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期刊名称】《中国体育科技》【年(卷),期】2013(049)006【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运动;运动免疫;脾脏;凋亡;刺激指数;膜电位;Bcl-2相关X蛋白;B细胞淋巴瘤基因-2;鼠;动物实验【作者】王雪芹;郝选明【作者单位】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5运动免疫学研究业已证实,长期从事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有非常强烈的负性影响[2],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亚群改变;细胞毒性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主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降低;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降低;大负荷运动降低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及MHC的表达等,说明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对细胞和体液免疫都有明显的负性作用。
吴颖川完整版小白鼠脾脏细胞的培养

组员:刘炎炎 吴颖川 邹琳 张雪娇 顾琦欣一 实验目的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学习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等,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以及观察LPS 和PHA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一)细胞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解成单个游离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二)细胞死活鉴定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染色法和仪器分析法。
染色法是常用的细胞死活鉴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不同的死活细胞鉴定方法有各自不同具体的反应机理,但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是利用了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
染色法分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
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包括: 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
常用的以台盼蓝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
甲基蓝有类似的染色机理。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也可鉴定死活。
死活细胞在代谢上的差异:是采用美蓝染料鉴定酵母细胞死活的依据。
美蓝是一种无毒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美蓝染色后活的酵母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的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美蓝处于氧化态,从而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来源:点击数: 278 更新时间: 2009年08月26日 ][ 收藏本文 ] T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min,PH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旺盛,蛋白和核酸合成增加并能进行分裂,成为淋巴母细胞,即为淋巴细胞转化现象。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因此可作为测定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
一、形态学检测法
【原理】
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PHA或ConA)或特异性抗原刺激下发生转化,产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变大、细胞浆扩大、出现空泡、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疏松等,由淋巴细胞转变成淋巴母细胞。
通过母细胞转化率,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
【材料】
Wright-Giemsa染液细胞培养液:多用RPMI1640。
按说明书配制后抽滤除菌,临用前加入20%无菌NBS、PHA 50~200μg/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
肝素(400单位/ml,用Hanks液配制),0.5 ml可抗凝血5 ml。
2.5%碘酒、75%酒精。
载玻片、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5 ml及7号针头、试管毛细滴管、培养瓶、高压灭菌器、CO2孵箱或恒温培养箱、水平离心机、无菌过滤器、各种吸管、超净台。
【方法】
1.灭菌器材将注射器及针头、吸管、培养瓶等高压灭菌,0.103 Mpa(15磅/吋2)20 min。
2.分装培养液于各培养瓶中,每瓶2 ml。
孵箱培养72 h,3.抽取静脉血0.2 ml,无菌操作注入培养瓶内,立即摇匀,置37℃、5%CO
2
期间每天旋转摇匀1次,使细胞充分混匀。
4.培养后,摇匀细胞,倒入离心管内,1000 r/min离心10 min。
5.由于大的细胞离心后居上层者较多,只吸上层细胞推片计数,结果易偏高。
所以准确计数方法是在倒净上清后,残留与管壁的少量液体回流至管底后,用毛细滴管吹打将管内细胞打散,置1滴于玻片上,用毛细滴管前端刮片,均匀分布于全片,染色,按头、体、尾三段各1~2纵列(计数走向似城墙形)进行计数,以减少分布不均带来的误差,每片计数100~200个淋巴细胞。
记录转化和未转化的淋巴细胞数,求出转化率。
【结果】
1.用形态学方法判断转化率,掌握淋巴细胞的形态学至关重要,应根据细胞的大小、核与浆的比例、胞浆的染色性、核结构和核仁的有无等特征进行判别。
⑴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与未培养的小淋巴细胞一样为6~8μm,核染色致密,无核仁,核与胞浆比例大,胞浆染色为轻度嗜碱性。
⑵过度型淋巴细胞:比小淋巴细胞大,约10~20μm,核染色致密,但出现核仁,此为与成熟小淋巴细胞鉴别要点。
⑶淋巴母细胞:细胞体积增大,约20~30μm,形态不整齐,常有小突起,核变大,核质染色疏散,有明显核仁1~2个,胞浆变宽,常出现胞浆空泡。
⑷其它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在培养72 h后,绝大部分衰变或死亡呈碎片。
2.计算转化的淋巴细胞包括淋巴母细胞和过度型淋巴细胞,未转化的淋巴细胞指的是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PHA淋巴细胞转化率为60~80%,如为50~60%则偏低,50%以下则为降低。
问题:
1.T,B淋巴细胞在何种情况下能发生转化现象?何谓转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