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分析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 A
强 熬

【 文章编号 】62 38 (02 0 — 14— 1 17 — 73 2 1)1 03 0
2.; o 1 2  ̄
超 声 造 影 在 浅 表 淋 巴结 良恶 性 鉴 别 的临 床 分 析
【 摘要 】 目的 : 讨超 声造影在浅表淋 巴结起恶性鉴别诊断 中的应 用价值 。方法 : 我院收 治 3 浅表性淋 巴结 疾病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有患者 均经病理 探 选取 2例 所 确诊 , 患者术前均行超 声造 影检 查 , 总结超声造影对淋 巴结疾病 的诊 断价值。结果 : 良性淋 巴结造 影表现 为均匀增 强或淋 巴门不均 匀增 强 , 恶性淋 巴结表 现为 实 质不均 匀增 强或轻微 增强。结论 : 灰阶超声造影 可通过发 现淋巴结疾病的不 同灌 注特 征, 为良恶性淋 巴结疾病的鉴别诊 断提供有价值 依据。 【 关键词 】 超声造影 ; 巴结 ; 淋 鉴别诊断 ; 临床价值
浅表淋 巴结肿大是许多全身疾病 的局部表 现 , 临床需要有 效 的的方法鉴 别 病理确诊 良性 2 8个 , 恶性 2 6个 , 良性淋 巴结造影表现 为均匀增强或淋 巴门 恶性淋 巴结表 现为实质不均匀增强或轻微增 强。 其 良、 恶性 , 以指导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 临床上 主要依 靠触 诊鉴 别其 良恶 性 , 但 不均匀增 强, 触诊容易遗漏 较小或位置较深的淋 巴结 , 时发现肿 大淋 巴结 _ , 诊也不 能 3 讨 论 及 】触 很好鉴别淋 巴结性质 。近年来 , 随着超声 技术 的发展 , 高频 超声能 较 可靠 的观 本文介 绍第二 代超声造影剂对淋 巴结 进行灌 注成像技 术, 发现新 的各 种 可 察淋 巴结 的结构及血流分 布, 获得血 流动 力学分 析 , 并 近年 来超声 造 影技术 有 淋 巴结疾 病的诊 断依据 , 同组织 学类 型的淋 巴结疾 病有 不 同的增 强模式 , 不 良 了很大 发展 , 文介绍静脉注入 第二代 超声 造影剂 后 , 本 采用 实时 灰 阶超声造 影 性淋 巴结 肿大和炎性淋 巴结 由 1 2 或 支淋 巴 门动 脉供血 , 在淋 巴门分 出微动 脉 成像技术评 估淋巴结灌注情况 , 现报告如下 。 并逐级分 支, 到达皮质 , 静脉供血开始 于副皮质 区的后微静 脉 , 并逐级 汇合 。灰 阶超声造 影大都表现为从淋 巴门开始 开始逐渐 增强 , 在本组 资料 中良性 淋 巴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 3 . 2例浅表性淋 巴结疾病 患者 的临床资料 , 表现 为实质均匀增强 中央高 回声淋 巴门 内可见不 规则形 低或 无灌 注区 , 男 3, 这 性1 , 9例 女性 1 例 , 3 鼻咽癌 5例 , 乳腺癌 5 , 性非特 异性 淋巴结 炎 3 , 可 能与淋 巴结内脂肪浸润致 淋 巴组织受 压移 动到边 缘有关 。恶性 淋 巴结 中肿 例 慢 例 慢 性乳腺 炎 7例 , 奇金淋巴瘤 7 , 非霍 例 肺癌 5例, 共检 出肿 大淋 巴结 5 4个 , 中 瘤组织 受限进入包膜 内的输 入淋 巴管 , 其 随后破 坏小 梁旁 窦及髓 窦 , 渐侵 入 并逐 颈部 l , 6个 腋下 2 个 , 9 腹股沟 9个 。 淋 巴结 实质 , 实质内形成大小 不等 的团块 , 在 因此 造影 多表现 为从 周边 开始 逐 但是分 布不均匀 l , 4 并能见到大小不等的低或无灌 注区域 , j 低灌 注区域 12 方法 所有患者淋 巴结均 经手术 或病理 确诊 , . 患者术 前均 行超声 造影 渐增 强 , 无 检查 , 应用 A uo eui 1 csnSpo 52超声仪 ,58 宽频线阵高分 辨力探 头 , 二维超 为肿瘤组织 , 灌注区域为组织坏死 。灰 阶超声造影 可通过 发现淋 巴结疾 病的 a 1L W 行 声检查 , 观察纵横 比、 界 、 回声、 巴结 门是否 有缺损 , 巴结 在最 大切 面 不同灌注特征 , 良恶性淋 巴结疾病 的鉴别 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 边 内部 淋 淋 为 上测量其横径和纵径 , 行彩色 多普勒 超声 检查 , 评价 血 管分布 模式 。造影 采用 参 考文献 低 机械指 数成像 技术 , 探头 发射 频率 7 H , 械指 数 0 1 0 2 造 影剂 采用 M z机 . ~ ., [ ] 张武浅表淋 巴结病 变超 声检查 l 1 临床 应用 [ ] 中华医学超 声杂志.0 9 1 J. 20 , Sn V e 配置前为白色冻干粉末 , 5 l oo u , 入 m 生理盐水配备摇 匀形成乳状微泡悬 液 , ( :4 一 l . 4) 1 8 51 肘浅静脉注入 2 4 l . m 造影剂 , 随后 注入 5 l m 生理 盐水 冲洗 嵋J 即刻用实 时灰 阶 , [ ] 傅先水 , 2 唐杰 , 苏丽, 彩色 多普勒血流 显像在 浅表肿 大淋 巴结 鉴别诊 断 等. 超声成像扫查淋 巴结 , 记录动 态 图像 , 病理诊 断与 超声造 影评 价淋 巴结 灌注 并 中的应用[] 中华超声影像 学杂志,081 ()40 1 2 J. 20 .2 7 : —4 2 2 不同表现类型 的诊 断结 果。 [ ] 陈敏华 , 昆. 型造 影剂与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 肿瘤的诊 断价 值 [] 3 严 新 J.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 S 1. P S 3 0软件进 行统 计学 处理 , 数资料 以% 表 计 中华超 声影像 学杂志,0 9 1 ( )3 20 ,3 1 :8 示, 计量资料 以( ±s 表示 , x ) 均数 和率 比较分别采用 x 检验 和 t 检验 。P< . 5 00 [ ] 刘 学明, 4 潘敏 强, 国强 , 静脉超声造 影彩色 多普 勒检查淋 巴结 的初 步 莫 等. 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体会 [ ] 中华超 声影像 学杂志 , 0 ,3 2 :4 J. 2 8 1 ( ) 18 0

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指标的比较分析

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指标的比较分析

在浅 表 淋 巴结 定性 诊 断 方面 有 多种 超 声 指标 的应 用 , 本研 究 通 过 对浅 表 肿 大 淋 巴结 进行 超 声 检 查 ,并 结 合 病 理 检 查结 果, 探讨 各 超声 指 标 在淋 巴结定 性 诊 断 中的优 劣 及实 用 价值 。
1 资料 与方 法
恶 性 组 淋 巴结 长 径 ( O6 ~ .1c 短 径 ( 04 25 I L) .0 38 l n, S) .2~ .1C n。 两 组 淋 巴 结 长 径 之 间 、短 径 之 间 差 别 没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 见表 1 .5, 。 表 1 良性 组 与 恶 性 组 淋 巴结 超 声 指 标 比较 ( )
【 键 词】 淋 巴 结 炎 ; 巴瘤 ; 瘤 转 移 ; 声 检查 , 普 勒 , 色 关 淋 肿 超 多 彩 【 中图 分 类 号】 R 3 . ; 5 l ; 4 5 1 7 34 R 5 _ R 4 . 2 【 献 标识 码】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 0 2 2 l ) l 0 6 — 2 0 8 16 (O 2 0 一 0 5 0
Ev l ton t a ound nde i a ua i of ulr s i x n deec ng e g t t b ni n a m ai nan l ph i nd lg t ym no s de

李 佳 , 要跟 东, 晓 英 , 侯 李 丽 , 利香 , 安 张海 丽
速V d之 间 差 别 不 显 著 ; 组 淋 巴结 血 供 类 型 分 布 不 同 , 据 血 供 类 型 差 别来 判 断 良恶 性 , 两 根 与病 理 结 果 符 合 率 为 7 . 。 26 结论 : % 淋 巴结 皮 、 质 厚 度 比例 和 淋 巴结 血 供 类 型 在 判 断 淋 巴 结 良恶性 方 面 明显 优 于 其 它 超 声 指标 , 重 要 I 床 实用 价值 。 髓 有 『 缶

超声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进展

超声对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进展

2013年1月在临床上,对浅表淋巴结进行检测,能诊断出患者疾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浅表淋巴结的病变可是独立疾病,也可是全身疾病局部的表现,运用有效的鉴别方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对疾病治疗非常有指导意义,目前临床应用方法主要有MRI、CT及PET等,而较好的淋巴结病变诊断方法是超声,不仅能诊断出淋巴结肿大,还能观察淋巴结血流与结构分布,获得血流动力信息,鉴别出淋巴结的性质,超声造影技术进步,有效推动了诊断领域发展,为淋巴结病变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

1 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1.1灰阶超声诊断 淋巴结转移癌常处于原发肿瘤引流区,当颈部的浅表淋巴结出现反应增生病变时,常处于上颈部,但常发部位是锁骨上窝与中下颈部;结核淋巴结常发部位是颈部,但常会殃及多个或整个解剖区域,互相融合,运用灰阶超声难以有效观察淋巴结准确个数;而淋巴肿瘤常位于腋窝、腹股沟与颈部等解剖部位。

对于淋巴结病变的不同形态可从下列方面鉴别,结核淋巴结常为不规则外形,纵横比一般<2,反应增生淋巴结的外形常为椭圆形,纵横比要>2,而恶性的淋巴结外形是不规则或圆形的,其纵横比在1.5-2之间,恶性淋巴结重要特点就是低纵横比,纵横比值越小,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性越强,纵横比指标对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对较小体积的淋巴结病变性质正确鉴别率不高,不能单独成为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指标。

依据淋巴结病变的体积大小,能判断浅表淋巴结的病变性质,KunaSK等人曾对患甲状腺癌的631例病人进行了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癌研究,有52%恶性与97%良性淋巴结的短径在10mm以下,当短径在10mm以上时,可疑为恶性淋巴结,因恶性淋巴结的短径会明显增大,在淋巴结鉴别中,与单次径线检测相比,对淋巴结增大过程明显观察更具有诊断意义。

淋巴门也是淋巴结良恶性的区别标志,良性常显示淋巴门,而恶性淋巴结在早期会显示淋巴门,而肿瘤淋巴结的髓质会消失或移位到淋巴结边缘,利用超声无法辨认淋巴门,将纵横比<2与淋巴门的消失能对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判断,其准确率可达88%,要注意区别淋巴门与凝固坏死灶,一般淋巴门是线状的。

超声造影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421 前言区域淋巴结的检测和切除对于肿瘤患者十分重要,也是对于肿瘤分期、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

传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但在临床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随着超声造影剂与超声造影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本研究采取将第二代超声造影剂注入静脉后,应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淋巴结灌注情况进行评估,以寻求对良恶性淋巴结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

2 资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的40例淋巴结疾病患者,其中有16例男患者,24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岁。

11 例患者为鼻咽癌,18 例患者为乳腺癌,4例患者为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慢性乳腺炎患者各有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肺癌、甲状腺乳头状患者各有1 例。

共检出浅表肿大淋巴结72个,其中有30个位于颈部,37个位于腋下,5个位于腹股沟。

除患有淋巴瘤的1例患者实施化疗外,其他患者在超声检查时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治疗。

采用具有15L8W宽频线阵高分辨力探头的cuson Sequoia 512 超声仪,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针对淋巴结内血管分布模式进行评价。

淋巴结内血管分布模式可分为无血流型、淋巴门型血流、周边型血流及混合型血流四种。

采用低机械指数成像技术进行造影,配置前造影剂为白色粉末,加入5毫升生理盐水后形成乳状微泡悬液。

造影剂经患者同意超声造影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疾病中的应用张丽文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医院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 164133【摘 要】目的:针对浅表淋巴结疾病采用超声造影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针对40例患者的72个浅表肿大淋巴结(27个为良性,38个为转移性,7个为淋巴瘤)实施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灰阶超声造影,结合病理对淋巴结造影剂的灌注特征进行观察,对比超声诊断在造影前后的准确性。

结果:良性淋巴结中造影表现为均匀增强型有15个,占55.6%;造影表现为淋巴门不均匀增强型的有9个,占33.3%;转移性淋巴结中造影表现为实质不均匀增强型有28个,占73.7%,造影表现为微弱增强型有7个,占18.4%。

23804205_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23804205_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rt
hegu
i
danc
eo
fc
on
t
r
a
s
t
enhanc
edu
l
t
r
a
s
onog
r
aphy.Thequa
l
i
t
a
t
i
ve
y wa
and quan
t
i
t
a
t
i
ve ana
l
i
so
fc
on
t
r
a
s
t
enhanc
ed u
l
t
r
a
s
onog
r
aphy was used t源自odiagno
s
et
he
ys
supe
.05)。 受 试 者 工 作 曲 线 (
r
e
c
e
i
ve
rope
r
a
t
o
r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u
r
ve,
ROC)分 析 显
β)值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示,定量分 析 结 果 诊 断 恶 性 颈 部 浅 表 淋 巴 结 的 AUC 为 0.
















结 的 AUC 为
i
c
a
lexami
na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探讨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探讨
2:331.96,
P(O.01)、血流类型(X 2=129.54,尺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恶性淋巴结组RI 值明显高于良性组(t:3.10,尺0.01) 对S/L、短轴、RI及血流类型进行ROC分析:曲线下方的面积分别为:0.75, 0.72,0.72和0.82。说明上述各指标在良、恶性淋巴结诊断中具有中等诊断价 值。边界的灵敏度较高,达86.9%,但特异性仅20.0%。淋巴结门有无的灵敏度 为76.1%,特异性为98.4%。 良、恶性两组的造影增强模式不同(X 2=29.54,P(O.01),恶性组以向心 性增强为主,而良性组则以离心性增强为主。良、恶性两组在AT(t:1.20,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动静脉瘘已屡见报道,但椎动一 静脉瘘十分罕见。在此病例的几项影像学检查中,CT根据占位改变推测有肿瘤, 是不准确的;MRA只报告动脉瘤,尚不够明确诊断;超而声检查可进行多切面探 查,对确定瘘口来源十分准确,且可通过多普勒技术进一步了解血流动力学变 化,在血管检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经颅超声成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晨何文张惠琴王立淑张红霞程令刚杜丽娟曹辰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I(NX}50)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成像(TCS)测量黑质(SN)高回声的面积与双侧黑质高 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S/M)诊断PD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92例PD患者(PD组)和98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TCS检 查,分别测量中脑及SN高回声面积,计算S/M比值。比较PD组和健康对照组受 检者中脑面积、SN高回声面积以及S/M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点(ROC)曲 线计算两种指标最佳临界点诊断P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计算联合应用两种 指标诊断P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PD组患者SN高回声面积、S/M分别为(0.34±0.27)cm2和(12.15 ±4.57)%,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14±0.08)cm2和(6.37± 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8、100.83,尺0.01)。ROC曲 线示,SN高回声面积的最佳临界点为0.20 am2,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80.40%、74.50%,S/M的最佳临界点为7.52%,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10%、 63.30%,当两种指标联合应用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40%、78.60%。 结论TCS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强,是PD的重要筛查工具淋巴结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其中52例同期行超声造影 检查)及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 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并做统计学检验。 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230例,恶性淋巴结组315例。行造影检查的52例中,

超声显像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显像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显像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70个浅表肿大淋巴结形态、长径与横径比值,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

结果良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多为椭圆形,长径与横泾之比多≥2,可显示淋巴门,皮髓质分界清楚,髓质居中,CDFI显示为淋巴门型血流,恶性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形态多为圆形,长径与横径之比<2,淋巴门结构不清,髓质结构消失,呈单一的低回声或弱回声,CDFI显示血流分布多呈非淋巴门型。

结论超声显像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浅表淋巴结;诊断;鉴别临床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非常常见,临床医生需要有效的方法帮助鉴别其良、恶性,以采取正确的进一步的诊疗策略。

传统临床医生依靠触诊及病史来诊断淋巴结肿大,但无法确定淋巴结的性质。

本文对6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高频超声显像对浅表淋巴结肿大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超声检查的60例患者70个浅表肿大的淋巴结。

其中,良性反应增生性肿大淋巴结组45例50个淋巴结,恶性淋巴结肿大组15例20个淋巴结,均为转移性。

70个肿大淋巴结分别位于颈部45例(64.3%)、腋窝15例(21.4%)、腹股沟9例(12.9%)、其他部位1例(1.4%)。

15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组织来源:甲状腺癌4例、乳腺癌6例、腹膜后肿瘤1例、肺癌2例、纵膈肿瘤2例。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超声随访及临床证实。

因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结核积累资料极少,故本组资料中未包括上述两种浅表淋巴结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Vivid3型和GE Logiq5型及Philips5500型和HD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5~13.3MHz。

70个淋巴结入选原则是,同一个患者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时,若其中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属同一类型,则按1个计数,并选择最大的病灶进行观察、分析、统计。

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要点

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要点

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要点分布在我们全身各处的淋巴结就是我们忠诚的卫士,是维护我们健康的重要屏障,当它发现我们的机体情况改变时,首先将自己武装起来,外形和平时就有所不同了,同时也是在向我们发送警报信号,提醒人们采取措施消灭敌人。

《孙子兵法》里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要找准敌人、了解对方的特点,才能将他攻破。

找到恶性淋巴结,探究引起它产生的背后元凶,这是诊断的关键。

首先,为什么会有异常淋巴结出现呢?引起淋巴结改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以及淋巴瘤或恶性肿瘤,前两类是良性病变,大可不必惊慌,而后两类却是恶性病变,绝对不能轻而视之。

所以说,我们检查出异常淋巴结时,最关键的就是鉴别其良恶性。

下面,我将从淋巴结的形态、纵横比、皮髓质比值、皮质回声、淋巴门、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淋巴结融合这几个方面讲讲超声下怎么将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开来。

1、淋巴结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扁平状、肾形或椭圆形。

反应性增生导致淋巴结弥漫性增生和皮质增宽,但保持了正常的形态。

恶性淋巴结大都失去正常形状,常呈圆形或类圆形。

2、长短径比值(纵横比):良性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恶性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纵横比和淋巴结的形态是对应的,良性淋巴结是扁椭圆形,纵径明显大于横径,而恶性淋巴结形态变圆,纵横比也就减小了。

图1如图1,为正常浅表淋巴结,皮髓质清晰,淋巴门结构清晰。

3、皮髓质比值:良性淋巴结周围的皮质和中心的髓质结构显示清晰,比值正常或变小,但是恶性淋巴结皮髓质比值增大、甚至髓质结构消失。

4、皮质回声:淋巴结良性者皮质回声均匀、水平正常,出现坏死、钙化、假性囊肿则提示恶性病变,如当回声变高而且呈不均匀时考虑为转移癌可能,如果回声低但仍均匀则考虑淋巴瘤可能。

图2图3图4图3、图4所示,上两幅图都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图3为锁骨上窝,图4为腋窝,淋巴结形态失常,皮髓质回声不清,淋巴门结构消失,图3可见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形态改变,淋巴结结构异常,内部可见微小钙化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32例浅表性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总结超声造影对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良性淋巴结造影表现为均匀增强或淋巴门不均匀增强,恶性淋巴结表现为实质不均匀增强或轻微增强。

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通过发现淋巴结疾病的不
同灌注特征,为良恶性淋巴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关键词】超声造影;淋巴结;鉴别诊断;临床价值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许多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需要有效的的方法鉴别其良、恶性,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主要依靠触诊鉴别其良恶性,但触诊容易遗漏较小或位置较深的淋巴结,及时发现肿大淋巴结[1],触诊也不能很好鉴别淋巴结性质。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能较可靠的观察淋巴结的结构及血流分布,并获得血流动力学分析,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本文介绍静脉注入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后,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
影成像技术评估淋巴结灌注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32例浅表性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3例,鼻咽癌5例,乳腺癌5例,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3例,慢性乳腺炎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肺癌5例,共检
出肿大淋巴结54个,其中颈部16个,腋下29个,腹股沟9个。

1.2 方法所有患者淋巴结均经手术或病理确诊,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acuson sepuoia512超声仪,15l8w宽频线阵高分辨力探头,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纵横比、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是否有缺损,淋巴结在最大切面上测量其横径和纵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血管分布模式。

造影采用低机械指数成像技术,探头发射频率7mhz,机械指数0.1~0.2,造影剂采用sonovue,配置前为白色冻干粉末,入5ml生理盐水配备摇匀形成乳状微泡悬液,肘浅静脉注入
2.4ml造影剂,随后注入5ml生理盐水冲洗[2],即刻用实时灰阶超声成像扫查淋巴结,记录动态图像,并病理诊断与超声造影评价淋巴结灌注不同表现类型的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理确诊良性28个,恶性26个,良性淋巴结造影表现为均匀增强或淋巴门不均匀增强,恶性淋巴结表现为实质不均匀增强或轻微增强。

3 讨论
本文介绍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对淋巴结进行灌注成像技术,可发现新的各种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依据,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结疾病有不同的增强模式,良性淋巴结肿大和炎性淋巴结由1或2支淋巴门动脉供血,在淋巴门分出微动脉并逐级分支,到达皮质,静脉供血开始于副皮质区的后微静脉,并逐级汇合。

灰阶超声造影大都表现为从淋巴门开始开始逐渐增强,在本组资料中良性淋巴结表现为实质均匀增强[3],中央高回声淋巴门内可见不规则形低或无灌注区,这可能与淋巴结内脂肪浸润致淋巴组织受压移动到边缘有关。

恶性淋巴结中肿瘤组织受限进入包膜内的输入淋巴管,随后破坏小梁旁窦及髓窦,并逐渐侵入淋巴结实质,在实质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因此造影多表现为从周边开始逐渐增强,但是分布不均匀[4],并能见到大小不等的低或无灌注区域,低灌注区域为肿瘤组织,无灌注区域为组织坏死。

灰阶超声造影可通过发现淋巴结疾病的不同灌注特征,为良恶性淋巴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武浅表淋巴结病变超声检查l临床应用[j].中华医
学超声杂志.2009,1(4):148—151.
[2]傅先水,唐杰,苏丽,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12(7):420—422
[3]陈敏华,严昆.新型造影剂与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肿瘤
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3(1):38
[4]刘学明,潘敏强,莫国强,等.静脉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淋巴结的初步体会[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3(2):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