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位置图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部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
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找到内关穴呢?比如要找左手的内关穴,就把左手心向脸伸出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那么左手的内关穴就在食指的下边。
内关穴的按摩方法很简单,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被按摩手臂的下端,使这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
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按摩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
对于一般没有心脏病的人,按摩的时间大约为每天做两次,每次做两分钟,也就是六七十下就行了。
只要有这种酸、麻、胀的感觉,每天这么做一做,两分钟,每天每人做两次,一共是5 分钟。
进行穴位按摩时,注意指甲一定要短,不能过长,以防止划伤皮肤。
内关穴的按摩对人防病、治病有什么疗效呢?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向下穿过横膈与三焦联络。
另一支脉从胸内部走向肋间体表,自胸部上肩沿上臂内侧向下,走在手臂的中央,通过手掌直达中指的指端。
所以,手臂内侧的疾病,如手心热、肘臂疼痛、拘挛、腋下肿、乳腺疾病等,通过按摩内关穴,都能得到治疗。
按摩内关穴,还可以预防或治疗以下疾病:头疼、口干、嗓子疼、发热、牙疼、颈椎病、腰部疼痛、肩周炎、流鼻血、中风等。
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心包经和心经这两条主要的经络不活跃,不通畅。
那么,按摩了内关穴以后,就能使它活跃了,就能防病、治病。
另外,因为这条经脉直接与胸腔肺腑和心脏相通,所以对治疗肺脏的疾病有特效。
《灵枢?经脉》篇说:“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由此可见,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资料二内关穴——心脏病、哮喘的自疗法宝(2)•内关穴要“重点按摩” 您找到这个内关穴以后,要怎么按摩呢?我将按摩也分成几步。
第一步怎么按摩呢?您右手大拇指的手指甲得要剪掉,然后把大拇指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我想同志们能够跟着我做吗,不要攥拳头,手要放松,好,您看到这两根筋了,您知道内关穴的位置了,你把大拇指这个指肚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
内关穴详解

内关穴详解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
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
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其穴络属于厥阴心包经,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内关穴

养生一点通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 —内关穴
◎文 / 刘林林
在人体数百个穴位当中,有一些穴位除了治病之外,经常 按摩还有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作用。
内关这个名字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 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 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 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无法从本穴的地 部孔隙外出体表。
二、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掌心向上,内关穴位于前臂正 中,腕横纹上 2 寸(两横指宽),在桡侧屈腕肌腱 同掌长肌腱之间(攥拳,腕部会有两根筋凸起,内 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三、按摩方法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压在另一手的内关穴 上,示指压在同侧外关穴上,按捏 10~15 分钟, 然后换另一侧。
每日按摩 2~3 次。
归经:手阙阴心包经。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理失常、晕车、手臂疼 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 痛经、腹泻等。
一、穴位功效Biblioteka 内关穴为人体手阙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 一,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 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 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具有疏导水湿、 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功效。该穴是多种疾病按 摩治疗时的首选穴。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 心包经及前臂诸疾。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主治病症和功效作用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主治病症和功效作用内关穴是穴位中的重要穴位之一,也是与全身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位置。
它是人体经络中的一个穴位,位于手腕部内侧,掌腕横纹上3横指处的中点上方。
这个位置可以通过手臂弯曲时,手掌面朝上直接找到,也可以在手掌中指指尖的位置向上找到。
它的经脉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穴的主治病症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内关穴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推拿或按摩内关穴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控制心律,缓解心悸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2. 精神心理疾病:对于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也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够舒缓神经系统,放松身体,减轻压力,促进睡眠。
3.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能缓解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
4. 消化系统疾病:内关穴也与消化系统紧密相关,能够帮助消除胃部不适,预防和治疗消化不良、胃积食、胃胀气等消化系统疾病。
5. 妇科疾病:在妇科疾病方面,内关穴也被广泛运用,如对于月经不调、痛经、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除了上述病症之外,内关穴还有其他的功效,例如:1. 促进眼睛健康。
内关穴按摩可以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减缓眼部疲劳和干涩,预防眼睛疾病的发生。
2. 减缓肌肉疼痛。
内关穴能够缓解与肌肉相关的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等。
3. 具有荷尔蒙调节作用,有助于亚健康状态的调节。
4. 促进代谢,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总之,内关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其对人体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心血管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推拿或按摩内关穴对于控制和治疗上述病症有明显的效果,并能起到调节人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内关穴的关注和保健,摸清其精确位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按摩、推拿或针灸治疗。
针灸名家解读:内关穴

针灸名家解读:内关穴展开全文基础知识JICHUZHISHI【穴名释义】内,指内脏。
关,出入之要地。
八脉交会通于阴维,阴维维系、联络全身诸阴经,阴维为病在脏,本穴善治内脏病,故名内关。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胸痛;②胃痛,呕吐,呃逆;③胁痛,胁下痞块;④中风,失眠,眩晕,郁证,癫狂痫,偏头痛;⑤热病;⑥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医宗金鉴》:内关主刺气块攻,兼灸心胸胁痛疼,劳热疟疾审补泻,金针抽动立时宁。
《针灸聚英·八脉八穴治症歌》: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标幽赋》:胸满腹痛刺内关。
《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玉龙歌》: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
《玉龙赋》:取内关与照海,医腹疾之块。
《难经》:阴维为病苦心痛。
《拦江赋》:胸中之病内关担。
《百症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医案举隅YIANJUYU贺普仁医案一于某,男,39岁。
胸闷半年余。
半年多来,患者经常感到胸闷、憋气,休息后可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
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
纳差,眠安,二便调。
望诊:舌淡暗,苔薄白。
切诊:脉弦细。
辨证:心阳不振,气虚血瘀。
治则:振奋心阳,补气活血。
取穴:内关透郄门。
刺法:3~4寸毫针刺,行补法,内关向斜上方刺。
针刺后,患者自觉周身舒适,胸部豁朗。
治疗5次,已未再发作胸闷等症,劳累后亦未觉不适。
(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按语】内关穴为心包经之络穴,长于通心络、止痹痛;郄门为心包经之郄穴,善治急症,可治胸痹心痛。
二穴相配可以有效缓解胸痛、胸闷、心慌等症,贺老常用之治疗多种急慢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房颤、心律不齐等。
实验证实,针刺内关穴可以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增加,使心肌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使心肌缺血恢复正常,坏死范围缩小。
人体“内”穴【内关内庭穴里内庭穴内踝尖内膝眼】

人体“内”穴【内关内庭穴里内庭穴内踝尖内膝眼】人体四“内”穴【内关内庭穴内踝尖内膝眼】1、内关【心包经】交会穴【阴维脉】心胸内关谋--治疗胸闷心慌气短,解决心胸疾病【内关穴】取穴法:手腕向内弯曲腕横纹后三个横指【自己手指测量】下在两条筋之间按压感到酸麻胀痛的部位就是内关穴。
作用:“心胸内关谋”。
咳嗽气喘,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赛,任何呼吸系统以及胸腔疾病按压内关穴都可以缓解甚至急救。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因小恙引起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内关穴在掌后二寸处,在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己中穴位,约1分钟即可止呕吐。
按摩疏經絡祛百病告訴你常見小病按哪些穴位 (組圖)2、内庭穴【胃经】脚趾的内庭穴(牛黄解毒丸清热去火)取穴:在足背第二、三跖骨接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功效】:健脾和胃、清新安神。
除口臭齿痛,咽喉肿病。
特别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欲。
【主治疾病】: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里内庭穴位位置图】【图解里内庭穴位的位置】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按摩里内庭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温馨提示】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 针。
谢谢!
内关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内关穴
拼音:nèiɡuān 别名:阴维穴 经络:心包经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取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 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 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操作:
按摩: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按揉内关穴 100-200次,可缓解晕车、呕吐、心痛等。 拔罐:用气罐留罐内关穴5-10分钟,隔天 一次,可缓解治疗前臂痛等。 刮痧:用角刮法刮拭内关穴3-5分钟,隔 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癫狂、心痛、心悸 等。 针灸:直刺0.5-1寸,针刺感应:捻转可 有向指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操作:
端放射的触电感。 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另有记载:灸7-8壮,温灸5-15分钟,均 可。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配伍:
配公孙穴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 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颤。 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配建里穴除胸闷。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解析: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 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 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 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 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 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 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 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
中医穴位详解:内关穴
解析: 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 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内关穴、外关穴的位置图和养生保健方法

内关穴、外关穴的位置图和养生保健方法
内关穴在心包经上,心包的作用:代心受邪,替心行令,外在的邪气要伤害到心,首先要过心包这一关;心如果要发挥主血脉、神志的功能,就要通过心包去发挥这种作用,所以心包的功能和心的功能是一致、相等同的,心包不单单是心的御前侍卫军,还是代它发号施令的丞相。
内关穴的位置: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
外关穴的位置:找到内关穴,外关穴自然就找到了,正好是内关穴对应的位置,在尺骨和桡骨之间。
两者是内外相对应的关系。
内外关穴的自助按摩方法,请参看视频专家讲解。
日常生活中,遇到中暑、晕车、晕船,或呕吐,如果已经吐了,强力按压可以止吐。
下期节目为大家讲的穴位除了像外关穴对感冒发烧有治疗清热的作用外,专门治疗外感性的疾病,同时对颈部、颈项部有缓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关穴位置图
内关穴位置:取此穴道时应要病人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属心包经。
按摩心包经的内关穴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
心包经到心脏以前要经过肺脏,所以对于哮喘、咳嗽、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都有治疗效果,对于普通人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晕车、孕吐、手臂疼痛、眼睛充血、头痛、恶心想吐、上腹痛、胸肋痛、心绞痛、呃逆、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如治疗月经痛等。
月经痛可以压“内关”的穴位。
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2秒钟,反复做5次。
请以同次数按压左右。
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
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
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阴陵泉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
配伍: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阴陵泉穴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名解:阴陵泉穴。
阴,水也。
陵,土丘也。
泉,水泉穴也。
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肩髃Jiānyú(LI 15)
【标准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
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侧及足部。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寻找方法: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丰隆(ST40 Feng long)丰隆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古代记述: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近人报道:癔病,支气管喘息,慢性气管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方例:四肢不收:丰隆、脾俞。
刺灸法:直刺1~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