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制剂分析复方制剂为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
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管理制度

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规地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管理。
三、定义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通常包括固定处方药和复方非处方药。
四、管理要求1. 采购管理(1)采购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确保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2)对每批次的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对不合格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再次使用。
2. 储存管理(1)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对近效期药品应进行重点管理,防止过期失效。
(3)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确保药品数量、质量和存放安全。
3. 使用管理(1)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应按照医生处方和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使用,不得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
(2)医生开具处方时,应注明药品名称、用法用量、使用时间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3)药房在发放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时,应核对处方信息和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用药安全。
4. 回收管理(1)对使用后剩余的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回收处理,防止药品流失和环境污染。
(2)对回收的药品应进行登记和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5. 培训与监督(1)应对从事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2)对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和使用过程应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记录与报告(1)对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环节应进行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记录应保存至少5年。
(2)如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应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浅析复方制剂的特点及分析检测的3种情况

浅析复方制剂的特点及分析检测的3种情况复方制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或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根据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其后的药名是处方中的主药。
复方制剂药物分析检测方法有HPLC法、化学法、光学分析法或者生物学法等。
该类制剂的组方药物特点有:组方药物均为上市药物;一种或一种以上为新化合物,另一种或一种以上为已上市药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均为新化合物。
由于辅料及共存药物的干扰,复方制剂的药物分析检测的标准不仅要考虑每一有效成分的性质,还要考虑有效成分之间的干扰,以及附加剂对分析测定方法的干扰。
药物分析检测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剂型的药物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
美迪西药物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药物分析服务,包括方法开发和方法验证,分析测试与放行,稳定性研究,大规模分离和CMC申报文件服务。
复方药物制剂旨在通过联合用药提高疗效或者降低单药的某些不良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复方制剂的特点:(1)复方制剂中,药—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如复方甘草酸苷片中含甘草酸苷、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蛋氨酸四种成分,四者均有保肝的治疗作用,但以甘草酸苷为主,故而得名。
与单方药物相比,将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可增加药物疗效,如复方磺胺甲噁唑由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组成,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增强了抗菌活性。
(2)有些复方药物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制成复方制剂是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如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其中的卡比多巴可减少多巴胺在外周组织的生成,从而减少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外周不良反应。
(3)减少服药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此外,某些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则是为了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
2、复方制剂药物分析检测方法在进行复方制剂药物分析检测时一般分下面3种情况(1)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制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当两种有效成分既有其共同性,又有一定差异性时,可考虑选用同一种方法,通过控制不同实验条件已到达分别测定各有效成分的含量。
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制度

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管理制度引言:复方制剂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一定比例下,按一定方法配制成的制剂。
由于复方制剂的组成较为复杂,其质量稳定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也更为复杂,且其中可能含有特殊药品和易滥用药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复方制剂管理制度,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一、特殊药品的定义特殊药品是指有一定具体药理作用和特殊用途的药物,其中包括以下几种药品:1、抗菌药物。
包括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一些广谱抗菌药物,因其药力强,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抗药性,应严格控制其配方和使用。
2、免疫调节剂。
包括如肝素、免疫球蛋白、白介素等一些免疫调节剂,因其对患者身体免疫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应严格掌握其配方和用量。
3、抗肿瘤药。
包括如阿霉素、长春新碱、多柿植物碱等一些抗肿瘤药,因其副作用重、毒性大,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4、神经系统药。
包括如麻醉剂、镇静剂、抗抑郁剂等一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因其易滥用和成瘾性,应加强对其配方和使用的管理。
二、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配方的管理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配方应既考虑到治疗效果,又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用药安全。
因此,需要对其配方进行严格的管控和管理。
1、建立配方审核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审核制度,对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配方进行审核审批,并建立配方登记管理制度,记录复方制剂配方的内容、用途、用量和治疗期限等信息。
2、建立规范化配方制度。
配方撰写医师应按照医疗规范和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复方配方,并记录具体用药情况,避免出现单纯依照经验或药品代表意见等不规范的行为。
3、建立多学科协同制度。
对于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应由相关学科医师共同制定,包括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确保复方制剂配方的科学合理性。
三、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使用的管理在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范化的管理程序进行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加强药品库房管理。
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指导原则

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指导原则
复方制剂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合而成的制剂。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对于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
1. 药物相互作用:复方制剂中的各种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
因此,在制备复方制剂时,应特别注意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途径。
2.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或者减弱主要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制备复方制剂时,应该特别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评估其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3. 药物代谢途径和消除速率: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消除速率。
在制备复方制剂时,应考虑各个组分的代谢途径和消除速率的差异,以便在药物给予和剂量选择时进行合理的调整。
4.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复方制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应根据各个组分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合理选择。
药物剂型的选择应考虑到溶解性、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速率等因素,同时还应考虑药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5. 个体差异的考虑: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
谢、分布和排泄的差异。
在制备复方制剂时,应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并据此进行剂量调整和个体化治疗。
总之,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指导原则包括考虑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途径和消除速率、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以及个体差异的考虑。
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和调整。
55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销售管理制度

55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销售管理制度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药合理配比、混合制成的药品。
这类药品对于患者来说往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和复杂性。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建立健全的销售管理制度,确保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质量和合理使用。
一、销售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销售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行为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管法规的规定,尤其是处方药和保密药品的相应规定,严禁违法违规行为。
2.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在售药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严格按照医师开具处方售药,杜绝非法售药和以次充好等行为。
3.完善销售记录:建立完整且真实的销售记录,包括销售量、销售时间、购药人员信息等,以备查验和追溯。
4.持续监控销售情况:通过定期监测销售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销售过程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于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认知和了解,确保售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并能正确指导顾客使用。
二、销售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严格执行处方售药制度: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只能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售药,严禁非法售药、假冒处方售药等行为。
3.设立专门销售通道:对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销售应设立专门通道,专人负责售药,确保售药流程的规范性。
4.加强库存管理:对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库存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的有效期限、储存条件等符合标准要求。
5.定期进行销售检查:定期对销售记录和库存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6.加强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有关课程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认知和理解,确保售药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7.加强风险防范:在售药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对患者的病情和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还可以规范药品销售市场,促进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复方前景

中药复方前景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组合而成的配方。
相比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具有药效协同增强、副作用相互抵消、用药方便等优势,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中药复方有着广阔的前景,以下将从临床应用、科研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复方中药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或靶点对疾病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比如对于复杂疾病如慢性肾炎、肿瘤等,单一中药疗效有限,而中药复方则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治疗,因此能够更好地发挥疗效。
此外,中药复方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调配不同比例的中药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中药复方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中药复方在科研发展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中药复方的适应症和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中药复方的药效来自于多个中药组合作用的协同效应,研究复方中不同中药组合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复方的疗效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中药复方的疗效。
此外,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也是科研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严格的品质管控和安全性评价,可以确保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中药复方在市场需求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和中药的疗效,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口服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需求。
此外,中药复方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配,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科研发展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药复方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监管

麻黄碱又称麻黄素,麻黄碱是重要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麻黄碱化学名为1一苯基-2-甲氨基一1一丙醇,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结构上是镜像的对方。
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手性中心连接到这两种物质的醇基碳原子。
由于其1位和2位为手性碳原子,故此类化合物共有4种异构体,即D-(一)-麻黄碱(天然)和L-(+)-麻黄碱(非天然)以及L-(+)-伪麻黄碱(天然)和D-(一)-伪麻黄碱(非天然)。
因为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故有四种旋光构型体,两个手性碳原子上相同基团在同侧者,称为赤型,在异侧者,称为苏型,。
这是根据赤苏糖和苏阿糖的结构留下来的命名。
其中构型为1R2S的麻黄碱也称赤藓糖型麻黄碱,又叫l-麻黄碱,或直接称麻黄碱;其立体异构体1S2S构型属于苏糖型,称d-ψ-麻黄碱、d-伪麻黄碱,或直接称为伪麻黄碱。
麻黄碱是从麻黄草植物中提取或合成的生物碱。
分子式C10H15NO。
存在于多种麻黄属植物中,中草药麻黄的主要成分。
无色挥发性液体。
可以水蒸气蒸馏。
常用其盐酸盐。
麻黄素(ephedrine)是一种蜡状固体,结晶或颗粒,在不同状态下的熔点有较大差别:干燥的纯麻黄素熔点为34℃,吸水后熔点升高到40℃,而它的盐酸盐是斜方针状结晶,熔点高达216~220℃.纯的麻黄素沸点为225℃.因此,在等于或大于225℃的情况下,麻黄素会逐渐变成蒸汽.麻黄碱,别名:左旋麻黄碱、麻黄素,右旋麻黄素也叫“伪麻黄碱”。
左旋麻黄素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
右旋麻黄素无味,溶于乙醇,乙醚。
右旋麻黄碱又称伪麻黄碱,右旋麻黄碱为拟交感神经药,主要通过蒯激交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紊.以间接方式起拟交感神经作用。
是我国传统中药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它能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感冒、过敏反应、鼻粘膜充血、水肿及低血压等疾病。
麻黄碱在发挥药用价值的同时,其特殊性也不容忽视。
麻黄碱是制备冰毒的主要原料,1988年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就将麻黄碱列入了管制名单,随后我国也专门制定了关于麻黄碱的管理规定,如先后制定了《麻黄素管理办法》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对麻黄碱实行特殊管理。
药物分析习题七及答案

药物分析习题七一、填空题(每空1分)1.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接近的程度。
2.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
3.,叫杂质限量。
4.我国药典采用法检查甾体激素类药物中的“其它甾体”。
5.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四氮唑盐有和;常用于激素类分子结构中C位上有的药物分析。
176.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效价)测定主要分为法和法。
7.羟肟酸铁反应主要用于类抗生素的鉴别试验。
8.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共有的鉴别试验有反应和反应;链霉素特有的鉴别试验有反应和反应。
9.庆大霉素C组分包括、、三种组分,中国药典采用法测定其含量。
10.片剂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的片剂、胶囊剂、膜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每片(个)含量偏离的程度。
11.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主要包括、和鉴别。
12.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和。
13.常用生物样品包括、和。
14.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弱酸性溶液中,形成_________________四环素,在强酸性溶液中,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四环素,而在碱性溶液中,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四环素.二、选择题 (每题1分)1.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下列哪种基团才可能在酸性溶液中直接用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A、亚硝基B、芳酰胺基C、芳伯氨基D、脂肪伯胺2.用非水碱量法测定生物碱氢卤酸盐时需要加入HgAc2,其目的是A、增加生物碱的碱性B、增加生物碱在冰醋酸中的溶解度C、提高指示剂终点变色的灵敏度D、生成在冰醋酸中难电离的卤化汞,使终点变色更准确。
3.氧瓶燃烧法主要用于测定A、甾体激素类药物B、含金属有机物C、含卤素有机药物D、吩塞嗪类药物4.某药物片剂在检查含量均匀度时,经第二次取样复试后合格,其判断依据时A、A+1.8S≥15.0B、A+1.45S≤15.0C、A+1.8S≤15.0D、A+1.45S ≥15.05.抗生素效价的测定,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是A、微生物检定法B、物理化学法C、家兔法D、色谱分析法6.下列方法中那种更适合对药物不同晶型的鉴别A、紫外分光光度法(UV)B、红外分光光度法(IR)C、熔点测定法D、HPLC法7.盐酸普鲁卡因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作用后再与( )偶合生成红色染料.A. 碱性α-萘酚B. 酸性α-萘酚C. 碱性β-萘酚D. 酸性β-萘酚8.制剂分析中可采用加丙酮的方法消除抗氧剂NaHSO3等对测定的干扰,可适用于A 高锰酸钾法测定B 铈量法测定C 分光光度发测定D 溴量法测定E 非水解量法测定9.维生素A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其含量时,定量计算方法是A、吸收系数定量法B、标准品对照法C、皂化法D、校正吸收度计算法10.硫酸链霉素的主要鉴别试验有A、茚三酮反应,羟肟酸铁反应B、羟肟酸铁反应,麦芽酚反应C、坂口反应,差向异构化反应D、坂口反应,麦芽酚反应11.青霉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都适用的一组方法是A 酸碱滴定,紫外分光法,非水滴定B 碘量法,汞量法,酸碱滴定,分光光度法,微生物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C 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D 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12.氧瓶燃烧法中铂金丝的作用是A、在燃烧瓶中起催化作用B、与被测物形成金属配合物C、使卤素易被分解D、防止燃烧瓶爆裂13.提取中和法用于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时,最常用的碱化试剂是A、NaOHB、NaHCO3C、NH3.H2OD、二乙胺14.碘量法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其原理是利用其结构的A、β-内酰胺键易水解的特性B、6-APA的酸性C、还原性D、7-ACA的酸性15.司可巴比妥钠的含量测定,我国药典中采用的专属方法是A、银量法B、酸量法C、溴量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简答题(每题5分)1.简述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是什么?2.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去除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双相滴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注射剂中含有NaHSO3 、Na2SO3 等抗氧剂干扰测定时,可以用
A.加入丙酮作掩蔽剂 B.加入甲酸作掩蔽剂 C.加入甲醛作掩蔽剂 D.加盐酸酸化,加热使分解 E.加入氢氧化纳,加热使分解
片剂中的赋形剂常对主药的含量 测定带来干扰,如糖类(淀粉、糊精 等)对 氧化还原 滴定法有干扰, 硬脂酸镁对 非水碱量法 滴定法和
75. 崩解时限检查 C
含量均匀度通常是指 小剂量片剂 、 膜剂 、 胶囊剂 或 注射用无菌粉末 等制剂中的单剂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 重(装)量差异 。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 片剂 或 胶囊剂 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的 溶剂中溶出的 速度 和 程度 。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 崩解时限 的检查。
❖ 差示分光光度法 ❖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 解联立方程法 ❖ 吸收度比值法 ❖ 导数分光光度法 ❖ 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阿司匹林、 非那西丁 复方制剂 中阿司匹 林的测定
阿司匹林、 非那西丁 复方制剂 中非那西 丁的测定
二、经分离后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分离手段:
提取分离法
配位 滴定法有干扰。
色谱法:柱色谱、TLC、HPLC GC
(一)提取分离后分别测定 以复方阿司匹林片为例
阿司匹林 非那西丁 咖啡因
酸性
中性 弱碱性
性质 水中不溶 水中不溶 溶于稀酸
方法
两步滴定 亚硝酸钠 剩余碘量
法
滴定法 法
(二)柱分配色谱-UV法 以复方阿司匹林片为例
硅 藻
A
硅 藻C
P
土 OH-
土 H+
A UV或其他方法(中和法→剩 余碱量法)
P 蒸干→溶解→UV C UV或其他方法(蒸干→溶解
→碘量法)
(三)TLC -薄层扫描
(四)HPLC 复方制剂的常用方法
(五)GC
96:134.药物制剂的检查中 A、杂质检查项目应与原料药的检
查项相同 B、杂质检查项目应与辅料的检查
项相同 C、杂质检查主要是检查制剂生产、
贮存过程中引入或产生的杂质 D、不再进行杂质检查 E、除杂质检查外还应进行制剂学
氧化镁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加盐
酸2ml与水50ml,加热煮沸,加甲基 红指示液1滴,滴加氨试液至黄色, 再继续煮沸5min,趁热过滤,残渣 用2%氯化铵30ml洗涤;合并滤液与 洗液,放冷,加氨试液10ml与三乙 醇胺5ml,加络黑T指示液,用EDTA2Na滴定液滴定。
M+Y KMY =
MY Al3+ KMY 16.11 Mg2+ KMY 8.64
一、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法
(一)在不同条件下采用同一种测定法
例: 复方氢氧化铝片的含量测定
处方: 氧化铝
245g
三硅酸镁
105g
颠茄流浸膏
2.6ml
制成
1000片
氧化铝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加盐酸2ml与水50ml, 煮沸,放冷,滤过,残渣用水洗涤; 合并滤液与洗液,滴加氨试液至恰析 出沉淀,再滴加盐酸,使沉淀恰溶解, 加醋酸-醋酸铵缓冲液(pH 6.0) 10ml,精密加EDTA-2Na滴定液25ml, 煮沸10min,放冷,加二甲酚橙指示 液,用锌滴定液滴定。
方面的有关检查
12.片剂中含有硬脂酸镁(润滑剂)干 扰配位滴定法和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 量,消除的方法为
A.加入Na2CO3溶液 B.加无水草酸的醋酐溶液 C.提取分离 D.加掩蔽剂 E.采用双相滴定
71-75.下列检查各适用于哪一种制剂 A.常规片剂 B.小剂量规格的片
剂 C.两者均需 D.两者均不需 71. 重量差异检查 A 72. 含量均匀度检查 B 73. 含量测定 C 74. 装量限度检查 D
pH4.5 时,EDTA-2Na只滴定Al3+ pH6.2 时, Al3+ Al(OH) ↓ pH10 时, EDTA-2Na滴定的是Mg2+
(二)不同分析方法测定后通过简 单计算求得各自的含量
例: 复方碘口服液的含量测定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水
适量
制成
1000ml
碘 精密量取本品1.5ml,置50ml量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 密量取10ml置具塞碘量瓶中,加醋 酸1滴,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 溶液无色。
碘化钾 取上述滴定后的溶液,加醋 酸2ml与曙红钠指示液0.5ml,用 AgNO3滴定液滴定至沉淀由黄色转变 为玫瑰红色,
取(V AgNO3- V Na2S2O3)计算。
(三)采用专属性较强的方法测定 各组分的含量
例: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旋光分光光度法测葡萄糖的含量 银量法测NaCl的含量
(四)计算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