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100道公开试题及答案)

2014“明达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

公开试题

?说明:竞赛题库内共200题,本次竞赛仅随机公开一半题目及答案,答案为红色选项。

? 1.“人的解放”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首要命题。

A.正确

B.错误

? 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正确

B.错误

? 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分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正确

B.错误

?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科学。

A.正确

B.错误

?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征服自然的社会。

A.正确

B.错误

? 6.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

A.正确

B.错误

?7.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A.正确

B.错误

?8.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广大青少年这个重点。

A.正确

B.错误

?9.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

A.正确

B.错误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A.正确

B.错误

?1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科技进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正确

B.错误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A.正确

B.错误

?1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技术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正确

B.错误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正确

B.错误

?15.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A.正确

B.错误

?16.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

A.正确

B.错误

?17.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全面开展“交通文明行动计划”,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

A.正确

B.错误

?18.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A.正确

B.错误

?19.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

A.正确

B.错误

?20.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A.正确

B.错误

?21.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A.正确

B.错误

?2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A.正确

B.错误

?2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正确

B.错误

?24.培育公民社会,为依法治国夯实社会基础。

A.正确

B.错误

?25.近年来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各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像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等。

A.正确

B.错误

?26.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正确

B.错误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正确

B.错误

?28.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具有敬老、祝福老人长寿的意蕴。自1990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A.正确

B.错误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A.正确

B.错误

?30.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

A.正确

B.错误

?31.“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

A.人的解放

B.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C.公平正义

D.自由博爱

?3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做主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坚持政治协商制度?33.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指出:既然人民和政府都不是天使,那么人民就需要政府管束,政府就需要人民监督。这说明我们要树立的新的法制观念是()。

A.权利义务观念

B.自由平等的观念

C.监督制约的观念

D.法律至上的观念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5.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

辱观

?36.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37.志愿服务,原指恭敬德交付、呈现,即不求回报地付出。___________ 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A.奉献精神

B.友爱精神

C.互助精神

D.进步精神

?38.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________ 节期间,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39.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

辱观

?40.________ 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

A.广大党员干部

B.青年

C.共青团员

D.社会知名人士

?41.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之一是,每年的_____ 月____ 日,围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社会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

A.3 月15 日

B.4 月8 日

C.3 月5 日

D.4 月5 日

?42.社会公德的内容不包括()。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邻里团结

D.遵纪守法

?4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______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A.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B.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团结奋斗

D.艰苦奋斗、与时俱

?44.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______理念。

A.重和谐

B.重伦理

C.重民本

D.重爱国

?4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6.______________,是我们党面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个基本原则。

A.听任多样化的无序发展

B.允许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泛滥

C.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D.

兼收并蓄

?47.___________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和平统一

C.人民当家做主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8.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________ 文明的重要标志。

A.物质

B.精神

C.政治

D.生态

?49.________ 是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0.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文化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制度创新

?51.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层条件是()。

A.文化建设

B.发展生产力

C.素质教育

D.制度创新

?52.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爱岗

B.敬业

C.奉献社会

D.孝敬父母

?53._________ 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 D.倡导“富强、和谐、自由、敬业”

?5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

B.社会主义性质

C.公民的德性和品格

D.人民群众

?55.近年来,我国加大在海外举办__________ 学院、文化交流中心和文艺演出、艺术活动等有效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A.马列

B.孔子

C.英语

D.汉语

?56._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

D.

全面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57.___________,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定位,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富

强、和谐、自由、敬业”

?58.__________ 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59.职业道德的内容不包括()。

A.爱岗敬业

B.服务群众

C.奉献社会

D.保护环境

?60.推动“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深入开展,________ 节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重阳

?61.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党的()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十七大

C.十七届六中全会

D.十八大

?6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坚持政治协调制度?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统领,并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全部和始终。

A.与时俱进

B.爱国主义

C.团结奋斗

D.艰苦奋斗

?6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的共同责任。

A.全社会

B.全公民

C.各级政府

D.各民族

?65.()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牢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A.各级政府

B.各级党委

C.人民代表大会

D.党的基层组织

?66.“三个自信”包括(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以上都是

?67.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68.刘云山强调,()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A.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9.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

A.战斗精神

B.核心价值观

C.核心价值体系

D.革命精神

?70.“三个倡导”,明确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71.党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A.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四届六中全会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7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A.当代世界发展规律

B.当前人类发展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人与自然发展规律

?7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精髓

B.灵魂

C.主题

D.基础

?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精髓

B.灵魂

C.主题

D.基础

?75.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A.一元化

B.高度统一

C.高度集中

D.多元化

?7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A.共同思想基础

B.共同理想

C.共同纲领

D.理论基础

?78.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B.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

C.诚信友爱、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D.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

?79.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

A.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8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

A.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B.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起来

C.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D.吸收西

方文化结合起来

?81.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文化建设

B.发展生产力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制度创新

?8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A.包容性、民族性、引领性、崇高性

B.包容性、民族性、时代性、传统性

C.包容性、民族性、

和谐性、传统性 D.时代性、传统性、和谐性、传统性

?83.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条件、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

A.继承与发展

B.传承与变革

C.传承与发展

D.继承与变革

?8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和平统一

C.人民当家作主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5.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B.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

C.调整社会主义社

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86.()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A.核心价值观

B.民族精神

C.开拓创新

D.先进文化

?87.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但是在深层次上它是一个()危机。

A.市场饱和

B.市场需求

C.理想

D.价值观

?88.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崇尚的是以“仁、义、礼、智、()”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跨越几千年,成为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

A.乐

B.非攻

C.信

D.兼爱

?89.“天命不足畏,天道不足惧,祖宗不足法”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A.不懈奋斗精神

B.变革求新精神

C.坚贞刚毅精神

D.不屈不挠精神

?9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A.坚贞刚毅精神

B.变革求新精神

C.不懈奋斗精神

D.不屈不挠精神

?91.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价值在于( )。

A.社会公正是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

B.维护社会公正是缓解贫富差距的重要杠杆

C.社会公正有

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 D.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

?92.当前社会不公的表现形式有( )。

A.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

B.明显的财政发布差距

C.就业与劳动报酬中的歧视因素

D.教育机会

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

?9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A.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B.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

础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D.是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任务

?9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是( )。

A.重视培养人们的职业情感

B.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树立行业新风尚

C.将职业行为纳入岗位考

核体系,使道德规范具体化 D.完善内部职业规章制度,确保职业道德预警机制有序进行

?95.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A.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

B.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C.提供了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D.奠

定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96.六大交通陋习是指( )。

A.机动车随意变道、占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

B.强行超车、超速驾驶、严惩超员

C.驾乘

摩托车不带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 D.按序排队通行,有序停放

?9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改革开放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9.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基本状况,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左”与“右”等多元价值观并存共处

B.封建主义价值体系的“权本位”和

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钱本位”仍拥有一定市场 C.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互相交织

?100.以下对树立政府和公共管理者的公共利益典范理解正确的是:()

A.首先是“官德”

B.要特别强调公共管理者意识

C.改变整个社会道德

D.树立道德模范是改变

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现状的唯一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