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马原知识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FpgFpg馬原知識點“真理與價值の辯證統一”在人類通過實踐改造外部世界の過程中,不僅存在著主觀符合客觀の真理問題,而且存在著按照主體の需要和尺度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の價值問題。
(一)價值及其特性人們の實踐活動總是受著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の制約。
實踐の真理尺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の,反映了實踐對象の客觀規律和本質の真理。
實踐の價值尺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必須遵循の,已滿足人們需要為內容の,特定の實踐目標。
任何成功の實踐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の統一。
價值の特性主要有:第一,客觀性。
價值關系の各個環節都是客觀の。
人の需要具有客觀性,因為人の所有需要都是由人の實際生存狀態決定。
用來滿足人の需要の對象也具有客觀性,因為客體能否滿足主體の需要是由客體本身客觀存在の性質,屬性決定の。
滿足人の需要の過程和結果也具有客觀性。
第二,主體性。
價值の具體の主體性是指價值本身の特點直接同主體の特點相聯系,價值の特點表現或反映著主體の內容。
第三,社會曆史性。
由於價值關系の主體具有社會性和曆史性,因此人們の需要,實踐以及需要被滿足の形式都表現出了社會性和曆史性,這就決定了價值の社會曆史性の特點。
第四,多維性。
任何一個層次の主體都表現為一定の整體,由於其結構和規定是複雜の,立體の和全面の,因而每一主體の價值關系具有多維性和全面性。
(二)價值評價及其特點第一,評價是以主客體の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の。
評價性の認識是以客體和主體之間の價值關系為反映內容,以獲得關於客體對於主體の意義即“善”“美”の認識為目の。
第二,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有直接聯系,是依主體の特點而轉移の。
第三,評價結果の正確與否依賴於相關の知識性認識。
評價是關於主客體之間價值關系の認識,是對客體對於主體需要意義の判斷。
只有當人們對主體和客體都有了正確の知識性認識之後,人們才能依據這種認識作出關於主客體間價值關系の正確評價。
(三)價值評價の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の意義第一,價值評價在實踐中起著激勵,制約和導向の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 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九讲: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一、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1、哲学上讲的价值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价值的大小,说到底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是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大小。
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因此,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的个体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价值往往是通过评价被揭示和把握的。
评价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把握,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及其大小所作的判断,因而也被称作价值判断。
2、如何科学地确立和正确地运用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成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课题。
第一,合理把握评价的个体标准和社会标准。
我们既不能只承认社会需要的尺度而否认个人需要的尺度,更不能只承认个人需要的尺度,而否认社会需要的尺度。
第二,正确处理评价的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
在主体的不同需要、不同评价标准中,历史需要和道德需要、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特别值得分析。
第三,科学对待评价的动机论和效果论。
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主张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把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评价人的行为。
在动机与效果统一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侧重于效果,强调以效果为根本。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回答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
马克思10个 重点

10个重点:1.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30-31)物质观:物质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会为人们所认识。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们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根本属性。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有限中掌握无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⒉实践的内容、特征、形式及表现意义(P34-36)内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表现意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的三种基本类型:
哲学上的"价值"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 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物质价值.指客体能满足主体物质生活需 要的价值. 2)精神价值.指客体能满足主体精神生活需 要的价值. 3)人的价值.指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 的满足的价值.
(二) 真理的价值性 1,真理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能够通过对事物的存在及其规律 的揭示满足人的求知欲. 其次,真理是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 自由的必要条件. 最后,真理价值性的突出表现在它对人类实 践活动的介入和影响.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 认识 的基本内容. 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9级 2009级 杜亚宁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 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的.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 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 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 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
识。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
2021/3/7
精品课件
3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的联系
真是一根 好木料!
2021/3/7
精品课件
21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是 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 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2021/3/7
精品课件
22
逻辑证明可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 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 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 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 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 精上品课宣件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8 8
“为真理而斗 争是人生最大 的乐趣。”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
但他却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
从内容和认识 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反对绝对主义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反对相对主义 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 2两021种/3/7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精和品相课件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6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bA
C
a2+b2=c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5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三讲: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这种核心地位既体现在实践观的确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
在自然观中,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先进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强调实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历史观中,它主张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认为历史不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主要通过实践来解决;在辩证法中,它在确认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同时,认为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在认识论中,它把实践作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在价值论中,它同样把实践作为价值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认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有几整体。
2、社会生活之所以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唯物史观确认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观点。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之中,这是准确把握实际情况,进而正确指导实际工作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就在于,旧唯物主义离开认识活动的实践基础去谈反映,因而其反映论只能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论。
马克思讲课课件-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不价值的辩证统一
其实每一个故事人物都代表一个意义:
L小姐 - Love ( 爱情 ) 问题来了 M先生 - Morality ( 道德 ) B先生 - Business ( 事业 / 釐钱 ) S先生 -参考故事内容,然后从故事 Sex ( 性 ) 的五位人物,L,M,B,S,F五位人 F先生 - Family ( 家庭 )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 的辩证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丌易物 移的,丌可改发的,是永恒正确 的;而价值是可发的,在丌同的 时期丌同的情况下价值的意义是 丌一样的;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 的辩证统一
无论真理还是价值,在某个特定 的时期,他们是统一的,价值反 映真理,真理佐证价值;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 提的.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
01
20世纨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安江农校宁 静的校园也无法并免。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丌安。在这种情 况下,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 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 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 啊!我们就可以丌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又 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乊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 丌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三年困难时期,我亲眼见过有人饿死倒 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了浮肿病。当时我们农校的老师被下 放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食堂里,我们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 加一小酒杯的油来煮,跟猪食差丌多。饭是双蒸饭,用水蒸了两次,饭 粒儿看起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饱饭就好了。 “人类能否戓胜饥饿?我认为主要靠科技迚步,再有一个和平环境,通 过丌断研究 ,叏得农业科技的丌断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 的,每年做点优产育种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过一个好 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 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回忆 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不 关爱,让人分明感叐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不博大。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
事物的表面特征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人类
形式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错误的认识 与事物的本质不相一致
内容
内容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的认识理性认识 Nhomakorabea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
真理
11/20/2018
谬误
4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定义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错误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11/20/2018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 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 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 对的。” ——恩格斯
11/20/2018 13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 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 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B
a
C
c a
b
A C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之
真理与价值的 辩证统一关系
概述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4、什么是价值?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1/20/2018
2
一、什么是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 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11/20/2018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第九讲:价值观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一、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
1、哲学上讲的价值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
价值的大小,说到底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是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大小。
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因此,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的个体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价值往往是通过评价被揭示和把握的。
评价是人对事物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把握,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及其大小所作的判断,因而也被称作价值判断。
2、如何科学地确立和正确地运用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成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课题。
第一,合理把握评价的个体标准和社会标准。
我们既不能只承认社会需要的尺度而否认个人需要的尺度,更不能只承认个人需要的尺度,而否认社会需要的尺度。
第二,正确处理评价的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
在主体的不同需要、不同评价标准中,历史需要和道德需要、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特别值得分析。
第三,科学对待评价的动机论和效果论。
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主张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看动机,把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评价人的行为。
在动机与效果统一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侧重于效果,强调以效果为根本。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回答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
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应该率先垂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者,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
同时,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人民赋予的特定权力和特定作用,因此也应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天职。
为民,就要情为民所系。
为民,就要权为民所用。
为民,就要利为民所谋。
务实,是中国传统美德,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务实,就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务实,就要知难而进,埋头苦干,兢兢业业,锲而不舍。
清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清廉,就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
清廉,就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
清廉,就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三、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因而其理论和实践更加要求真理与价值的高度统一。
这一点突出地表现为我们党始终要求坚持真理与向人民负责的统一。
坚持真理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通过不断探索达到对社会真理性的认识。
向人民负责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就是使人民群众获得全面发展的条件,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没有为人民谋福利的坚定的价值目标,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对中国社会的真理性认识;没有对中国社会的真理性的认识,为人民谋福利的价值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就不可能真正向人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