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八年级下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九章压强姓名:知识点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三要素:(1)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面的表面上;(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3)压力的大小: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

3.压力和重力的关系:(1)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F压=G。

(245.压力的作用效果:通常使物体发生形变例题: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承受面在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6.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①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②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设计实验:研究对象应选择易观察形变的软质物体。

如:海绵或者沙子(4)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①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例题: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小明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画出图丙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 t知识点二: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压强的物理意义: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凹陷的越深。

3.公式:=压力压强受力面积即:FPS=4.单位:F:(N)S:(m2)P:压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1Pa=1N/ m2压强的常用单位: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单位换算关系:1hPa =100Pa;1kPa =103Pa;1MPa =106Pa5.计算压力和受力面积:F PS=、FSP=6.注意受力面积(S )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接触面积,计算压强时面积的单位必须用m 2;7.规则均匀的几何体对地面的压强可用公式P gh ρ=计算(G mg Vg Shg P gh S S S Sρρρ=====); 8.了解并感受常见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

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乙中,物块A的重力为204N:②物块A的密度为1.2×103kg/m3;;③图丙中,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23,将截取部分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余下部分和截取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④图丙中,将A沿水平方向截取1726强相等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答案:BA的底面积S A=0.2m×0.2m=0.04m2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则G A+G B=p1S A=5100Pa×0.04m2=204NA与B的体积之比V A:V B=(0.2m)3:(0.3m)3=0.008m3:0.027m3=8:27密度之比ρA:ρB=3:1根据G=mg=ρVg可知A与B的重力之比G A:G B=8×3:27×1=8:9则G A=96NG B=108N物块A的密度ρA=G AV A g=96N0.008m3×10N/kg=1.2×103kg/m3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23,剩余部分重力GB剩=(1−23)G B=13×108N=36N剩余部分底面积SB剩=(1−23)S B=13×(0.3m×0.3m)=0.03m2B对地面的压强p2=G A+GB剩SB剩=96N+36N0.03m2=4400Pa将A沿水平方向截取1726,截取部分重力GA截=1726G A=1726×96N=81613N剩余部分重力GA剩=(1−1726)G A=926×96N=43213N余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3=GA剩+G BS B=(43213N+108N)0.09m2=2040013Pa截取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4=GA截S A=(81613N)0.04m2=2040013Pa综上所述:①、③错误,只有②④正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 单元总结(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 单元总结(解析版)

第九章 压强 单元总结(解析版)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

把物体放在桌面上,如果物体不受其它力作用,则压力F 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G 。

(2)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压强是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公式:Sp F 。

其中,压强p 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符号是Pa ;压力F 的单位是牛,符号是N ;S 是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部分),单位是米2,符号是m 2。

3.压强的利用(1)增大压强:当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当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压力增大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

如图一:墙钉、斧头、安全锤都是增大压强的例子。

2.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压力减小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如图二:铁轨、履带式推土机、大象的脚掌都是减小压强的例子。

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测量:使用压强计。

3.液体压强的规律:(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相同高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ghpρ=。

其中,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3/mkg;kgNg/8.9=;h是液体内部某位置到液面的高度。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6.连通器特点:底部互相连通;容器上端都开口;与形状无关。

7.连通器中的水在不流动的时候,尽管三个容器的粗细形状不同,各个容器中的水总是相平的。

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用p0表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B.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C.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F丙′D.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F丙′答案:DAB.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而容器底面积相同,则根据公式F=pS可知,三容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即F甲=F乙=F丙因甲容器上小下大,乙容器是柱体,丙容器上大下小,它们的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分别是F甲>G甲,F乙=G乙,F丙<G丙由以上分析可得G甲< G乙<G丙因为三个容器的质量相等,所以,三个容器与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即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F丙故AB错误;CD.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由于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pS可知,三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因为三个容器自身质量相等,所以容器中装的液体的重力相等,即G甲′=G乙′=G丙′根据甲乙丙容器的形状可知,甲乙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它们的重力的关系为F甲′>G甲′,F乙′=G乙′,F丙′<G丙′由以上分析可得F甲′>F乙′>F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A.图(甲)向两球间吹气,两球更加靠近了,说明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D.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答案:CA.向两球间吹气,两球中间空气流速大,两球更加靠近了,则两球外侧压强大于两球内侧的压强,说明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图,向外拉活塞抽气,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降低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丙图,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嘴里,所以用吸管吸饮料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一、选择题1.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甲可能大于p乙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2.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3.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甲>S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4.a、b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

a、b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ρb=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V b=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圆柱空心部分是b圆柱体积B.b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的1 4C.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D.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B.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C.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D.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6.“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小丽的重力为900牛顿B.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为1PaC.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为21mD.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于900牛顿7.如图,开口向上的两个“凸”形管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的,除了凸部分在竖直管上的位置有高低之外,其余完全相同.现将甲管装盐水,乙管装等质量的蒸馏水,两管液面都超出各自的凸出部位,且液体都已将各管的凸出部分充满.则两管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之间的关系是A.P甲>P乙B.P甲< P乙C.P甲= P乙D.无法判断8.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置于水平桌面上,甲装水,乙装等质量的盐水,且液面均超过aa’面,但均未溢出,如图所示.两瓶底部受到的压强p甲与p乙的关系为A.p甲> p乙B.p甲< p乙C.p甲= p乙D.无法比较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若容器重不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力C.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等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强D.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相等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等厚度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压力分别为F甲和F ,则乙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二、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 cm2且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用一弹簧将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M(不吸水)固定连接在容器底部的中心位置。

中考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中考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中考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所示。

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甲、Δp乙,则A.Δp甲一定小于Δp乙B.Δp甲一定等于Δp乙C.Δp甲可能等于Δp乙D.Δp甲一定大于Δp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若甲乙对地的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B.若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切去部分小于乙的边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C.若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后(切去部分小于乙的边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D.若沿竖直方向各切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3.a、b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

a、b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ρb=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V b=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圆柱空心部分是b圆柱体积B.b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的1 4C.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D.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4.轻质硬杆AB长50cm。

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

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

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5.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

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九章 压强”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九章 压强”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必背知识点一、压力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

2.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 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 作用效果:使受压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5. 与重力的区别: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由其他性质的力产生。

当物体静置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但在其他情况下 (如斜面、竖直面),压力大小可能不等于重力。

二、压强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2. 公式:P = F/S,其中P是压强,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 = 1N/m²。

3.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或者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三、液体压强1. 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 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ρ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h是液体深度。

3.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常见的连通器有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四、大气压强1.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 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空气具有流动性。

3. 著名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 测量仪器:气压计,常见的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 应用:吸饮料、活塞式抽水机、注射器吸药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甲>S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 A:S 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 A:h B为()A.9:4 B.3:2 C.3:1 D.9:23.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B.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C.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D.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5.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则()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无法确定6.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B.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C.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D.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7.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C型管内充满了水,用轻塑料片盖住两端管口,再用手指压住塑料片,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放开手指后则()A.水从a端流出B.水从b端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2.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 甲>S 乙,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C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 .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3.两个均匀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密度分别为ρA 、ρB ,底面积分别为S A 、S B ,高度分别为h A 、h B ,将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A 对B 的压强为p 1,B 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1=A Bm g S B .p 1=B A m g S C .p 2=A B B ()m m g S + D .p 2=A B A()m m g S + 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且ρA =2ρB 。

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且S 乙=2S 甲。

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 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B .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C .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D .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D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6.如图是用U 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U 型管中所填充的液体为水;将探头浸入密度为1.2×103 kg/m 3的液体中h 深度时,U 型管压强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分别为6cm 和36cm ;若将烧杯中的液体换成密度为0.8×103 kg/m 3的酒精,且探头在酒精中的深度仍为h 不变,则U 型管压强计左右侧水面高度差为A .18 cmB .20 cmC .24 cmD .32 cm7.今年2月13日,我们国家出动11架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人员和物资。

下列关于运输机说法正确的是( )A .运输机水平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B .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C .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运输机的惯性D .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8.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B.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C.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D.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9.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下表中列出了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中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限压阀的质量为40g,大气压值取1.0×105Pa.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下表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气压/×105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帕水的沸点100104108111114116118119120 /℃A.120℃B.118℃C.114℃D.104℃10.边长15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90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甲所示,若沿水平方向截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集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切去部分的重力为60NB.剩余部分的重力为60NC.切去部分的高度为8cmD.剩余部分的高度为8cm二、填空题11.如图为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世界最大的观光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

该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40m,空载时质量为24t,总长7.9m、总宽3.6m、总高4.4m,配备有供电系统、浮力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及导航控制系统等。

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g=10N/kg)(1)潜水器潜入水面后,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________,海水对它的压强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该潜水器在水面下40m处、面积为1cm2的外壳上承受的海水压力有多大_______?(3)该潜水器空载浮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多大______?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多大_______?(4)潜水器返回母船时,利用母船艉部起吊装置将潜水器缓缓吊上母船甲板。

若潜水器在海面上被吊起的过程中,起吊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潜水器匀速竖直上升速度为0.2m/s,则起吊装置在1min内的总功为多少________?起吊装置的功率为多大_______?(设起吊过程中潜水器空载)。

1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

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_____p乙,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 A_____p B;(两空选填“>”、“=”或“<”)。

13.如图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成的一个“口吹喷雾器”,当向水平管中吹气时,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矿泉水瓶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从竖直管中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要保持______。

(选填“敞开”或“密闭”)1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10-2m2和1×10-2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4m高的酒精,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

当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kg到3.2kg时,才能满足p水>p酒精。

(330.810kg/mρ=⨯酒精)15.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

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

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拎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1)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2)船体被抬高的原因: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以上四空选填“大”或“小”)。

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________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

16.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如图所示。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mm水银柱;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放置,则水银柱高度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在研究“液体沸点与液面气压关系”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18.如图所示,A、B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高度均为h的实心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为ρ,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上,则A对B产生的压强大小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ρgh,则A、B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19.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两脚着地)时留在平整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

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往容器中装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深度相等,然后又用蜡浇注了脚印的模型。

回到学校后测得该容器的底面积为1×10−3m2,容器和小钢珠的总重力为400N.测得脚印模型的质量是1.8kg,平均厚度为0.04m(蜡的密度为0.9×103kg/m3,g取10N/kg)(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___Pa.(2)大象的重力约为___N.20.如图所示,王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会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外界气压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题21.如图所示,小雨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______,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观察两液柱是否出现明显_______。

(2)调好装置后,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第一次操作”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液体深度h应指图中的_______(选填“h1”或“h2”)。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第一次操作(橡皮膜较紧)第二次操作(橡皮膜较松)实验次数液体橡皮膜方向液体深度h/cm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Δl/cm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Δl/cm1水朝下5 3.0 4.52朝下10 6.09.03朝下159.013.5(4)小雨发现,探究的液体和U形管压强计里面装的液体均为水,但两者压强数值差异很大。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水对金属盒的压强:p =ρgh=1×l03kg/m3×10N/kg×0.05m =500Pa,压强计两侧液体的压强差:Δp=ρgΔl=1×l03kg/m3×10N/kg××0.03m=300Pa,思考后,她将金属盒的橡皮膜调松些,重新进行了测量,记录在上表最后一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