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

组织文化是一切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组织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是组织中个体的见解、观点、情感、知识和技能的总和[1]。学校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内涵和结构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组织文化风格。

很多学校都希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塑造学校的品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契机。但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2]。有的学校主要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强调创新,实行了“目标等级管理”,即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或者说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比如,分管某年级的副校长对年级主任负责,年级主任对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负责,最终责任到个人。这样使教育教学问题直线管理,分级管理,加快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然而,总体上仍显得保守,如在员工激励问题上仍残留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收入分配方面、奖励方面档次没有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惯性,不讲原则的“和”、“吃大锅饭”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创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来支撑,相互关联和互动,才能促使其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行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沾亲带故关系及拉帮结派等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激励机制的执行。如在学校对某些员工进行选拔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中,人情关系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学历、能力和业绩之上的主要依据。在评先评估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干涉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性。与某些管理人员或上级领导沾亲带故就可以不受或少受处罚、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有损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沾亲带故的关系长期存在,逐渐使得学校的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除中国传统的关系本位的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学校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对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而营造起一个提倡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二是没有及时推行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员工的实践,没能体现在学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中。

3.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有如下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完备;二是制度完备,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三是制

度完备且严格执行,却不对员工起激励作用,或只激励少部分,打击大部分。很多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区别对待”和“拉开档次”的思想。在绩效评估中引入量化考核,制定了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构成的薪酬制度。但是有的学校奖励机制的设计对外没有竞争性,对内没有激励性。如绩效评估标准制定得不够科学,对少数资格老、职称高的教师及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过于有利,对后勤教辅人员激励不够。激励小部分,打击一大片。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一是受公办学校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这种影响使得该学校在制定分配制度时仍过多地考虑员工的资格、职称及职位。二是学校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过于侧重教学及升学率。三是学校在制定和完善有关激励制度和标准时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

4.物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组织文化不仅体现在价值取向、制度规范和行为举止方面,而且还有其外表形态,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静态传达,也是学校制度文化是必要补充,它包括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在办公、环境、交通、通信、宣传、服饰和礼品等方面的具体展开和应用。学校标志是高度概括和凝练学校文化内涵的一个象征性符号[2]。近年来很多学校建起了气势恢宏的科技楼、微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化教室、大型讲座厅和各类科技活动室、宽敞明亮的餐厅和舒适高雅的学生公寓、实验楼、图书馆等建筑。但是这些建设普遍重视的是建筑物的规模和设施的数量,却相对忽视建筑设施的文化内涵,这些建设只是容纳师生教与学的物理空间,而没有蕴涵学校历史,未能准确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整体文化形象、文化内涵的设计和培育重视不够。

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1.增强创新观念,展现精神风貌

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重视校史研究,又要创新学校文化。每所学校的继任校长都应认真了解本学校的发展史,学习创始人的办学思想,总结前人的办学经验,重视教育的继承和创新,不断提出学校发展的新愿景和新目标,在创新中前进。

一所学校要为自己争得一块立足之地,拓展一片发展区域,就要在社会、家长面前展示自己良好的学校形象,使社会了解学校,认可学校。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首先应将学校的办理念与学校特色定位结合起来,形成学校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

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和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自己的事,也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密切相关。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校和教师将精力集中在学校教育生活上,理解教育生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2.弘扬团队精神,统一员工行为

一是要营造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舆论手段推行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并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增强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个人的利益与团队活动保持一致,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与学校的组织目标相一致,使整个组织充满凝聚力,追求整体绩效。

二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功利观。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正确导入团队精神价值观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人们形成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功利观。

三是要注意兼顾工作效率与员工关系。既要鼓励个人的充分发挥,又要减少员工间的差距,使员工之间和谐相处。在提高绩效的同时,理顺内、外部的制度与关系,要逐步建立与

团队精神相适应的聘用制度、考评制度及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员工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

3.强化思想教育,实现师生知、信、行的统一

学校精神教育熏陶着每个师生,反过来每个师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又影响着学校精神。因此,学校应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学生信念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帮助师生把知、信、行逐步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学校要坚持广泛的正面宣传教育和理论引导。要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激发起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实现个人意志追求与党和国家理想的统一。按照本校的标准把集体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和共同荣誉传达给师生员工,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之能够按照学校的文化准绳来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并与学校群体的目标和规范相统一、相协调。

4.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与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同,继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师生员工潜能的目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要把学校统一的价值观转化为学校各部门、各组织、教职工、学生的具体理念。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要形成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3]。

二是要完善制度实施机制。从制度的执行力度来看,普适性是制度充分有效的前提,学校内部的任何人都要受到制度的约束。一是制度的执行不能因人而异,或者对管理层或者对上级领导的亲属无效,这一点在公办学校特别突出。二是管理者对下属不执行制度表现出宽容,以致使“老实人”吃亏。理论上讲,制度不被执行可能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局限,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制度本身更为重要。有制度不执行表明管理者的能力不足。

三是要完善制度评估机制。制度本身的好坏也影响到制度的执行,制度不被执行大至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制度的违约成本太低,以至于人们不怕违背制度后的惩罚。其次,指导制度的价值观或理念不正确,或制度自身存在规定性与选择性的矛盾。另外,制度不被执行也反应了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所以制度评估机制必须根据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对于制度的缺陷给出正确的结论,准确地确定制度的违约成本,防止制度与价值观或理念脱钩,防止制度变化过于频繁等。

5.物质文化建设要折射出校园人的精神追求

世界著名大学之一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在其“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学校的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比如校园中的建筑,它本身虽然并不是文化,但是,它是人创造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对象化的物化。任何人造物上都蕴涵着人们的某些思想、情感等精神因素,因此就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有许多功能,但最根本的是育人功能。它除了能够满足校园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需要,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外,更重要的是能培育校园人的爱校之情,由对学校的爱升华为对祖国和民族的爱,不断激发和固化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修养不断得到提升。比如人置身于道路整洁、花香四溢的环境中,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而且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缓解紧张工作、学习的压力,促进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我国历史上的“孟母三迁”,目的就是让儿时的孟子有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所以,学校在建设物质文化时,要自觉地发掘校园的精神文化潜能。在校园规划、设计、建筑中,即在“人造环境”的

过程中,自觉地渗透精神的因素,使之更好地反映出校园人的精神追求。

6.凝练学校特色,塑造品牌形象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静态传达,也是学校制度文化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二维平面视觉系统和三维空间视觉系统两个部分。

学校二维平面视觉系统包括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在办公、环境、交通、通信、宣传、服饰等方面的具体展开和应用。学校标志是高度概括和凝练学校文化内涵的一个象征性视觉符号。如:某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校内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榕树,因此学校校报便可以取名为“榕韵”,各种竞赛也可以称“榕韵杯”,另外,校徽、校服也都可以突出这个标志。

学校三维空间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学校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人工景观等三个方面。学校建设不管是一个建筑单体还是整个建筑群,它不仅仅是容纳师生教与学的物理空间,更应该是蕴涵学校历史,表达教育理念的文化载体。自然生态环境是营建学校视觉形象的天然条件,若巧妙地利用可确立他人无法模拟的学校形象的个性特质。学校的人工景观,不管是大的环境营造,还是小的园林小品,或者是一些必需的文化设施,都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来谋篇布局,精心设计。

总之,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必须始终如一。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规范

附件: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规范 项目学校标牌及各室标牌 (一)项目学校标牌尺寸及字体详见《建设规范手册》(P32页),挂在学校门口。 (二)各室标牌命名及尺寸 标牌:铜质材料制作,字体颜色为黑色,挂在各室门口合适位置。 模式二学校 成成品,双面泡沫胶粘贴上墙 模式二学校相应规章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职责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接收专用室管理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管理使用制度 模式三学校相应规章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职责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接收专用室管理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管理使用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政策法规,根据上级要求及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具体负责现代远程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抓好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检查、总结,建立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档案。 三、制定本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应用、保管、维修办法,负责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四、负责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推广;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源,总结经验,将成功案例有效用于学校校本教研,辐射周边学校,为“三农’’和农村党员教育服务。 五、为教师远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造条件;指导和帮助教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和支持教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教研、实验及教材制作;宣传和交流校内外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经验;评选和向上级推荐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成果。 六、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筹措经费,增添远程教育终端设备。 七、督促指导远程教育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对其工作实行量化考核与奖惩。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办公室制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 组织文化是一切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组织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是组织中个体的见解、观点、情感、知识和技能的总和[1]。学校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内涵和结构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组织文化风格。 很多学校都希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塑造学校的品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契机。但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2]。有的学校主要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强调创新,实行了“目标等级管理”,即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或者说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比如,分管某年级的副校长对年级主任负责,年级主任对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负责,最终责任到个人。这样使教育教学问题直线管理,分级管理,加快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然而,总体上仍显得保守,如在员工激励问题上仍残留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收入分配方面、奖励方面档次没有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惯性,不讲原则的“和”、“吃大锅饭”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创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来支撑,相互关联和互动,才能促使其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行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沾亲带故关系及拉帮结派等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激励机制的执行。如在学校对某些员工进行选拔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中,人情关系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学历、能力和业绩之上的主要依据。在评先评估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干涉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性。与某些管理人员或上级领导沾亲带故就可以不受或少受处罚、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有损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沾亲带故的关系长期存在,逐渐使得学校的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除中国传统的关系本位的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学校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对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而营造起一个提倡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二是没有及时推行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员工的实践,没能体现在学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中。 3.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有如下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完备;二是制度完备,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三是制

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公司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正所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许多公司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的阶段,那么影响公司制度化建设的因素是什么呢? 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产生源于公司管理的需要,然而公司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无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重则影响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 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公司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公司协调发展。 公司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公司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公司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 因此,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公司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

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二、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 三、公司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公司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四、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公司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汇编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给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物质文化建设要提高文化品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要规范标准,体现独特的文化风格,重视人文景观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教学楼、宿舍楼要符合教学要求,相关位置要书写校训、校风、校纪等内容。各组处室宣传栏要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教学楼走廊悬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名人名言或画像或中国传统的优秀字画学生校言等,教室内前黑板上方悬挂国旗和班训,黑板两侧挂学校晨训、课程表、时间表班规班纪等,后黑板适时更换,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2、学校教学楼要悬挂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标语,楼走廊墙壁悬挂科学家画像,实验室内张贴实验操作规范。 3、餐厅墙壁要悬挂宣传科学饮食,讲究钦食卫生的标语,提示学生养成文明就餐、节俭的好习惯。 4、搞好教室、宿舍文化建设。(宿舍文化由学生自己设计适合自身特色、个性的载体为主,要有宿舍名和文明宿舍公约,班级要有

班标或班训、班风、学风等). 5、操场周围要设计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宣传和标语口号。 二、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精神文化不仅要弘扬学校传统文化,而且要体现出时代精神。 1、师生风貌。 教职工要认真贯彻和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生要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做到认真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习惯,杜绝不文明行为,做文明学生。 2、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如体育运动会,师生书画展、演唱会、各类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公益劳动等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执行《国旗法》,每周举行升降旗仪式,并组织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主要由学生和少先队辅导员负责。 4、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重视文化建设,按照规范要求做到室内整洁卫生,桌椅、物品摆放整齐,并随时做好卫生责任区、墙壁卫生保洁工作。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谭秀森 一、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三条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还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等活动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这些活动通常是由其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来实现的。 高等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如何确保高等教育任务的完成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高校管理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管理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例、规定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高等教育的性质及任务规定了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载体。办学理念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应与各项具体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基本内涵、本质要求渗透到具体制度规定中,将其本质要求制度化、成文化、具体化,以确保学校办学理念得以具体实现。 第二,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完成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制度对于高校活动主体,如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具有普遍的、平等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它使分散的、无序的个体活动变得统一、有序、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第三,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民主化、法制化管理的前提。”[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必然延伸,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走法制化之路,使学校内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法律上切实保证高校管理的高水平。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与之相应,也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制度制定规范以及制度执行、监督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效力。具体地说,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应涵盖以下内容:“不仅包括从制度起草前的调研、立项工作,到制度的起草、修改、通过和发布,还应包括制度的执行、落实和督察工作。” [2]因此,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考察,至少应从制度本身、制定程序、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配套体系建设等几方面进行。

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一、为适应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我学校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提高学校建设规划和建设水平,确保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科学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学校建设的特点制定。 三、校园总体规划审批,教育局根据上报校园总体规划进行专家或集体会审,分管领导和局长签字,校建办盖公章,作为学校校园建设永久性发展规划。资金不足的项目学校要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 四、校园总体规划图修改。学校校园总体规划图由于某种原因需要修改,都必须上报教育局再审批才能修改,学校无权修改校园总体规划图。 五、校园建设无论是新建、改扩建、加固改造和校园绿化等建设工程,都要使用施工图纸,学校维修要有做法说明,无施工图纸和做法说明,不允许开工建设。 六、各学校校舍建设施工图纸都要送专业图审机构审核,未经审核的施工图纸不允许使用。 七、严格实行工程预审和终审制。不论是新建、改扩建、绿化、维修、校园文化等建设工程开工前要进行预审(工程预算审计),校建办监督按预审价签订施工合同,竣工后要进行终审(竣工决算审计),

大型工程校建办要实行全过程管理。需要进行工程预审和终审的项目学校,必须准备好完整的工程预审和终审资料,上报教育局校建办,校建办进行初审后,再统一协调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教育主要领导要签字认可,校建办要加盖公章,未经以上程序审计的结果无效,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八、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工程施工合同、监理合同、造价咨询合同、勘察设计等合同是工程结算、工程安全、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确定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不论工程大小都要签订合同,合同的内容必须完整,格式必须规范,计价必须合理。教育系统工程施工合同要统一格式(由校建办提供),统一计价口径,统一材料价格。 九、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教育系统所有学校新建、改扩建、加固改造项目工程都要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公司实行全过程监理,学校也应挑选1—2名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工地现场管理。学校选址、平面规划、定正负零、签订施工合同、基础验槽、外墙装修、竣工验收等主要环节必须请校建办参加。监理公司和学校工地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执行国家相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和安全规则实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理使用年限。十、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教育系统学校建设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负终生责任。 十一、学校基本建设档案指在校园总体规划内进行的自然勘测、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文字、图表、

制度执行——企业制度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市涪陵区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同样,企业之事,不难于立制,而难于制之必行。“行”就是执行。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企业管理其实就是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过程,制度的建立、修订、完善是阶段性工作,也是与时俱进的,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制度的贯彻、执行、落实是长期的,艰巨的,是企业管理的难点。下面就监理公司制度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的剖析。 一、操作性不强,难执行 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公司制度在操作性上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体系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习惯于开“应急药方。一些制度之间缺乏相互照应、相互配套,有些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不衔接的问题;二是重点不突出。有的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日常管理上,削弱了重点制度,如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工作方面的制度反而成为空白;三是有些制度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有些滞后,有些制度本身条款模糊,不够严密。如长期不作修改、梳理和完善,制度成为一种摆设,将束缚企业的发展;四是有的制度颁发过于原则,没有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有的光有规范性制度,缺乏程序性制度支撑;五是一些制度草率地建与废,也导致人们对制度的不尊不畏。 解决办法及措施: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言简意赅,具体明确,合理管用,能够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因此,要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强制度建设的力度,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所建制度切实可行。第一、制度建设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在出台有关制度时,广泛开展民意调查,征求职工意见,科学制定制度,使制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针对性。诸如在哪些方面需要建立什么制度,要用制度约束、规范什么行为,某项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怎样等问题,都要深入调查分析,充分征求职工意见,负责制度建设的领导同志既要善于把职工中好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制度中来。使制度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系统、具体明确。第二、制度建设创新的立足点要与时俱进。要树立制度的改革精神,丰富、完善和发展制度,实现制度与时俱进。要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在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上创新,在适应新形势上进行制度创新。第三、制度建设的操作点要把握在制度的执行上。制度不是时尚,是规范、约束干部职工行为的一种刚性手段,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制度的严肃性,势必影响制度的执行力。要关注制度的实施情况,执行不了或难以执行的要找出原因,从根本上着力解决问题。 二、监督力不够,软执行 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企业往往是制度定了,上了墙、发了文,成了册就大功告成。对制度出台后如何执行,不执行怎么办,措施、惩戒、督察等都跟不上;制度落实督查往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部门和部门之间好象都管、又好象都不管。有时制度有明确要求,但操作起来有脱节或不严肃的现象,就是不按规定做也无大碍,对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缺少督查和惩戒办法。 企业中职能部门对制度执行监督不到位,主要有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和领导不支持监督的客观因素;也有职能部门本身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都不说我说了也没用,批评人总归要得罪人,还不如多种花少栽刺”等思想上种种影响监督作用发挥的主观因素,造成了责任性不强,监督不积极主动,对本应负的监督之责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态。监督的形式单一,办法较少,监督缺乏力度,往往是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由于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有的监督仅停留在理论上,实践中收效甚微,如对一把手的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较少,掌握情况也不甚多,有的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掌握情况,主动监督也不够,热点工作过程监督参与较多,但在制定程序、考虑方案时参与较少。有的专项监督活动(如巡视督察)也是大而滑之,不具体不实际,没有促进作用。有些单位聘请的各种各样作风监督员几乎不开展活动,没有发挥其监督作用。有的监督部门人员不到位或兼职过多,造成监督缺位。还有目前体制设置不太科学,让单薄的监督部门站在风口浪尖上去监督领导班子、监督党员干部,而监督部门人员的人事、福利待遇,使用考核评议还都在被监督单位,监督难以开展,监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戴直楷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校各部门与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能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自觉的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学校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的统一准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又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呢? 一、深刻领悟学校教育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制度建设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明朗、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不光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其灵魂,并使其灵魂变得高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制度就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建章立制的目的一是服务,二是规范,三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教育资源,使学校健康、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时,务必遵循相应教育教学原则,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一)明确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的内涵,确定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措施。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在企业单位中存在着那些问题,下面是品才小编为大家推荐单位制度存在问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1、制度不够健全并没严格执行。笔者在长期做企业管理咨询和调研中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急需进行完善。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制度特别不健全,已经制订的制度也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调查中各类企业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90%以上的人认为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制度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2、缺乏管理制度的制度及部门。缺少一个关于管理制度的制度,表现在制度制订的程序不尽合理,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承担制度的最终决策,其可操作性和制度间的衔接性不强。整个制度建设缺乏规划性,基本上是出了一件事情就拟定一个制度进行管理,制度之间自相矛盾。 3、制度与企业发展及流程脱节。制度作为工作运行的基本管理政策,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但中国民营企业制度体系不完善,整个公司基本上是靠经验管理,且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其做法和流程不尽相同,出现问题大部分靠人协调,而不是制度和流程协调,出现制度与企业发展脱节,失去了制度化管理的意义。 4、制度体系欠缺且撰写不够规范。大多数民营企业没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众多民营企业提供的一些制度来看,制度撰写不严谨,不规范。语言风格、格式、条款粗细不一,可复制性不强。 单位制度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沟通与配合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政府、银行等多个部门。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只有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全力,才能为搭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搭建平台。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量大,银行系统要及时加强宣传,组织银行、企业开展企业征信知识培训,提高银企及广大公众对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扫清障碍。 3加强调查研究,甄别信息真假 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因此银行在与企业联系时,要特别注重对企业信息真实性考察,尤其是与银行无信贷往来关系的企业更是调查的重点 4做到“三个防止”,维护企业权益 1

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管理纵横 企业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离不开完善和可持续优化的制度建设机制。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延长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制订了大量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形势的变化,过去制订的部分制度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文对管输公司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做好下一阶段的制度建设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管输公司制度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管输公司目前已拥有各类公司级规章制度73种,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党建和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基本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制度的种类繁多,但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系统关联。公司成立以来,制订各类制度,内容几乎面面俱到,种类五花八门,但执行不彻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多而不精。条款多,规定多,程序多,执行比较繁杂。二是制度多却不系统,制度之间缺乏关联性,甚至相互抵触,没有形成合力。这些原因导致制度的执行相当困难,一些制度形同虚设,严重损害了制度的严肃性。 2、部分制度与现实脱节。有些制度执行起来没有现实基础,不切合实际,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执行。这是因为在制定制度时,有关部门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闭门造车,缺乏实践基础。仔细观察,公司制度建设与现实脱节的主要表现一是制度与企业的行 业特点、生产经营现状脱节。这个现象 的原因是管输公司组建之初,制度的制 定是从上而下的,为了尽快搭起台子, 起草班子仓促上阵,大部分制度都没有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采取了拿来主 义,参考借鉴了兄弟单位和同行业企业 的同类制度。二是与职工群众脱节,主 要原因是制度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好多 制度出台了,却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 实,有些单位也没有认真组织职工群众 学习,领导例行公事,职工敷衍了事,大 家都不当回事,使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3、制度与程序脱节。所谓程序,就 是制度执行的流程。企业建立制度的目 的是通过制度规范管理,执行管理决 策,因此每一种制度的本身就应该包含 操作流程。管输公司目前制度与程序脱 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制度,无流程,部 分制度就所涉及的事项都制订的很全 面,唯独在如何操作,如何执行方面没 有涉及。二是制度少,流程多。这是一个 普遍现象,如计划审批相关制度、财务 报销相关制度,审批部门多,流程复杂, 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4、制度与目标脱节。企业建章立制 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目标服 务。个别制度从起草时就是为制度而制 定,制度本身看不出针对性和有效性。 而制度如果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就 几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制度的 目的性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有的放 矢,发挥制度的真正作用。 5、制度与执行脱节。这是在整个制 度建设体系里面暴露出来的最严重最 普遍的问题,其表象是执行不力,深层 次的原因则是因为有制度,但缺少执行 制度的制度,谁来干,干什么,干到什么 程度,干好了怎么奖,干不好怎么罚,由 谁来罚,由谁来监督等等,这些保证制 度执行的制度,没有形成体系。 6、制度与企业文化脱节。其表象是 制度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个体,制度高高 在上,如悬在职工头上的达摩克斯利 剑,而企业文化却冷眼旁观,事不关己。 制度和企业文化没有相互融合,相互促 进,形成合力。 7、制度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大部 分单位和职工都能够严格遵守公司的 各项规章制度,但仍有部分单位和个人 置若罔闻,缺乏执行力,有令不行,有禁 不止的现象比较突出。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制度建设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各 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重点加以解决。 二、制度建设应该遵从的原则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完善管输公司制度体系,需要我们实事 求是的分析、深入细致的调查、大胆无谓的 创新,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制度制定的一般性原则。制 定制度,首先要明确制度的特性。即确 定性、强制性、程序性、封闭性。基于这 些基本特征,我们在制定制度时,要遵 从六项原则:一是切合实际原则;二是 系统化原则;三是简明化原则;四是协 调配合原则。 2、制定制度必须要切合实际,必要 时可适当超前。制定制度要从企业的实 际出发,切不可照搬或盲目引进,这就 需要事先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考 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考 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企业未来的发 展需要。如果制定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 熟,可以先行试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韩振祥 18

制度执行——企业制度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复习过程

制度执行一_企业制度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文档 重庆市涪陵区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同样,企业之事,不难于立制,而难于制之必行。“行”就是执行。执行力的强 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企业管理其实就是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过程,制度的建立、修订、完善是阶段性工作,也是 与时俱进的,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制度的贯彻、执行、落实是长期的,艰巨的,是企业管理的难点。下面就监理公司制度执行力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的剖析。 一、操作性不强,难执行 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公司制度在操作性上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体系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习惯于开 “应急药方。一些制度之间缺乏相互照应、相互配套,有些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不衔接的问题;二是重点不突出。有的把制度 建设的重点放在日常管理上,削弱了重点制度,如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工作方面的制度反而成为空白;三是 有些制度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有些滞后,有些制度本身条款模糊,不够严密。如长期不作修改、梳理和完善,制度成为一种摆设,将束缚企业的发展;四是有的制度颁发过于原则,没有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有的光有规范性制度,缺乏程序性制 度支撑;五是一些制度草率地建与废,也导致人们对制度的不尊不畏。 解决办法及措施: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言简意赅,具体明确,合理管用,能够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因此, 要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强制度建设的力度,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所建制度切实可行。第一、制度建设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在出台有关制度时,广泛开展民意调查,征求职工意见,科学制定制度,使制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针对性。诸如在哪些方面需 要建立什么制度,要用制度约束、规范什么行为,某项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怎样等问题,都要深入调查分析,充分征求职工意 见,负责制度建设的领导同志既要善于把职工中好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制度中来。使制度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系统、具体明确。第 二、制度建设创新的立足点要与时俱进。要树立制度的改革精神,丰富、完善和发 展制度,实现制度与时俱进。要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在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上创新,在适应新形势上进行 制度创新。第三、制度建设的操作点要把握在制度的执行上。制度不是时尚,是规范、约束干部职工行为的一种刚性手段,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制度的严肃性,势必影响制度的执行力。要关注制度的实施情况,执行不了或难以执行的要找出原 因,从根本上着力解决问题。 二、监督力不够,软执行 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企业往往是制度定了,上了墙、发了文,成了册就大功告成。对制度出台后如何执行,不执行怎么办,措施、惩戒、督察等都跟不上;制度落实督查往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部门和部门之间好象都管、又好象都不管。有时制度有明确要求,但操作起来有脱节或不严肃的现象,就是不按规定做也无大碍,对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缺少督查和惩戒办法。 企业中职能部门对制度执行监督不到位,主要有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和领导不支持监督的客观因素;也有职能部门本身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都不说我说了也没用,批评人总归要得罪人,还不如多种花少栽刺”等思想上种种影响监督作用发挥的主观因素,造成了责任性不强,监督不积极主动,对本应负的监督之责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态。监督的形式单一,办法较少,监督缺乏力度,往往是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由于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有的监督仅停留在理论上,实践中收效甚微,如对一把手的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较少,掌握情况也不甚多,有的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掌握情况,主动监督也不够,热点工作过程监督参与较多,但在制定程序、考虑方案时参与较少。有的专项监督活动(如巡视督察)也是大而滑之,不具体不实际,没有促进作用。有些单位聘请的各种各样作风监督员几乎不开展活动,没有发挥其监督作用。有的监督部门人员不到位或兼职过多,造成监督缺位。还有目前体制设置不太科学,让单薄的监督部门站在风口浪尖上去监督领导班子、监督党员干部,而监督部门人员的人事、福利待遇,使用考核评议还都在被监督单位,监督难以开展,监督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承受的压力和心理负担是相当重的,有的缺乏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理解。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依靠权力来落实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也靠领导讲话、领导指示、领导督查去落实情况,制度的执行力受制于执行者的利益和情绪。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式”管理在企业管理模式中根深蒂固,监督部门如同摆设,其他各种形式的监督流于形式。就是重视监督机构督查落实也存在专职监督力量不够的情况:一方面是配置不够,有的设置了专职监督机构,但人员少,有的机构都没有,配的是兼职监督人员,这样造成有制度无人去执行,或草率执行;另一方面是监督人员素质问题,从纪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管理制度(1)

喀什市第三中学标准化建设目标管理制度 喀什市第三中学 2014年8月 喀什市第三中学标准化建设目标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喀什市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有关精神要求,为加快我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确保顺利完成目标任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校

教育协调、均衡、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长:古丽巴哈尔?阿不都热扎克(校长) 副组长:徐君玲(党支部书记) 依拉木江(副书记) 迟新军(副校长) 马依努尔?吾斯曼(副校长)努尔曼古丽?阿不力孜 (副校长) 成员:乃比江(校办主任)、肖开提(总务处主任)、阿不都艾尼(工会主席)、阿不都热西提(教导处负责人)、库尔班江 (德育办主任)、依帕尔阿依(团委书记)、茹克叶(少先队辅导员) 三、工作目标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2015年全面完成义务 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五、具体措施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 1?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意见。 2?根据《喀什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暂行)》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3?制定完成目标任务的工作方案。 4?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今年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建设:一是落实学校布局规划方案。二是加强校园教学楼规划和建设。三 是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设;加强体育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实验室和教学器材。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高,逐步实现教师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学科配套,一专多能,精业务、善管理,从而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五是完善后勤设施。六是加强学校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六、保障落实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有领导分管、有责任人、有工作方案。 2?加强统筹,合理利用。学校统筹使用资金,集中用于实施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综合效益。 3?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4?加强督办,量化考核。建立落实督查机制,组织人员督促检查,及时掌握一线实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少数工作难度大的地方,指定专人驻点督办,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喀什市第三中学 2014年8月

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制度得含义 制度得含义: 制:制定、规定。 度:程度、限度. 制度:旧指政治上得规模、法度.《左传:昭公三年》,“公室无度".《汉书: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之”。《淮南子:汜论训》,“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今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得,按一定程序办事得规程。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概括起来制度就就是一种行为规范,一种活动必须遵循得法则。 第二节制度得特点 制度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体系,就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得概括与总结,就是人们得思想行为与具体行动得约束与规范,就是确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行动目标实现得具体措施与保障规定.因此,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与长期性。 1、根本性.一个制度得建立与实施,必须体现事物得根源或最重要得部分,必须具有广泛得认知性,反映问题得主要方面,从主要矛盾方面确定人们行为得规范,具有一定得法律效力与强制性. 2、全局性。就就是要从事物得整体与发展得全过程确定制度建设得内容。必须具有一定得现实性与全面性,使之成为保障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整体工作正常开展得有力措施。 3、稳定性。一个制度得建立,其政策与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具有相对得确定性,它得建立与废止都必须经过一定得政治程序,不能朝令夕改,使人们无所适从. 4、长期性。这里主要就是指制度得有效时限,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可行性,不能因事物得局部变化而使制度走形,失去指导性与约束力. 制度建设与落实中存在得问题 1、工作制度不系统。从制度建设得整体情况来瞧,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有一定得覆盖面,但就系统性而言还不够完善,一些制度得建立其纵向得深度与横向得广度不够,系统性不够。 2、一般规定原则性强,具体规定不实不细。个别制度得制定突出了问题得主要方面,但在解决问题得具体规定与措施上不够全面,操作过程中随意性大. 3、传统活动方面得工作制度多,创新力度不够。尽管有些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就是针对新形势下出现得新问题,特别就是在改善党得领导、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制度缺少创意,或就是创新力度不够。 4、在重大问题得决策与保证监督作用方面得制度不够健全与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得制度保障体系。 5、党得各种制度存在形式不一。有得就是以文件形式规定得,有得就是以制度形式规定得,还有得就是在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得制度。制度形式多样,不集中。不简约,不利于制度得贯彻落实。 6、制度落实不力,检查考核措施手段不完善。一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形多实少,主观意志、长官意志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 二、缺少行之有效得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也制定了相应得管理制度,但实际上无人监督,也就无人执行;有些企业情况发生了变化,但管理制度仍然就是原有得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根据具体问题也能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解决,但这些措施往往十分简单,没有经过周密考虑,不能发挥其应有得作用。如为鼓励员工提建议,设立提案制度,但只就是在企业里放一个建议箱而了事,这样得管理制度不能称为有效得。企业只有详细规定了每一项制度,并制定出一整套得执行、监督、改进办法,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得有效性,使其发挥应有得作用。篇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存在得主要问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存在得主要问题

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建设计划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 关规章制度,特制定学校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制度。 2、建设计划以加强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为保障,切实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建设,使项目学校成 为省、市、县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 3、建设计划坚持“省市引导、县级政府为主、教育局实施”的原则,采取县政府、县教育局和项目学校分级管 理的方式,以学校管理为基础,县级政府管理为主。同时,各部门、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有效参与和支持。 4、实施建设计划所需资金主要由县政府统筹。 第二章管理职责 5、由教育局制定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规范要求,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等,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统筹指导建设计划的相关工作; (二)制定相关政策、管理规定和绩效考核办法等;

(三)组织专家复核地方上报的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及项目建设进展报告等; 6、县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上级领导要求,组织本地区项目学校的申报、评审和推荐工作; (二)负责指导、检查、监督本地区项目学校的项目建设工作,监督本地区项目学校按项目建设任务书完成建设任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负责统筹落实和筹集项目学校的建设资金,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7、县教育局是项目学校的主管单位. 8、项目学校法人代表为项目建设监督人。项目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校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检查等工作,接受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检查和审计。 第三章申报评审与组织实施 9、申报评审工作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年度建设计划执行,包括核定申报指标、预审推荐、组织复核、统一社会公示、正式发文公布等环节。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篇 虽然制度建设对公司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制度缺陷与体制、机制背景相缠绕。 1、制度“缺位”。 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对于“采购管理”,作为集团公司级管理制度仅有两项:《供方管理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两个制度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单位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职务犯罪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位”。这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

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武钢这么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这在一个“法治”企业里,是不能允许的,因为,出现“官司”,企业准输。公司长期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2、制度“失修”。 这主要是指许多管理制度年代久远,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公司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管理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据统计,公司98年以前颁布(含无年号)的管理制度有289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42.19%,而95年及其以前制定的管理制度有135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19.85%。这些管理制度可能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依据与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对应,表明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依据“缺失”;二是管理机构名称与现行组织机构名称不对应,表明实施管理制度的主体“缺失”;三是业务流程与现行职能职责划分不对应,表明开展工作的有效程序“缺失”。 近半数的管理制度“失修”,必然造成企业管理大面积的“有法难依”。其结果是:维持符合法律政策精神的企业管理,维持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要么是靠多年积累起来的管理惯性、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办法,要么就是依靠人来强行推进,所以,公司会议多,“纪要”多,协调多,牵扯领导精力多,必然增加了的管理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