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缓蚀剂

合集下载

羟基乙叉二膦酸标准

羟基乙叉二膦酸标准

羟基乙叉二膦酸标准羟基乙叉二膦酸(HEBP)是一种常用的缓蚀剂和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和阻垢性能。

它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锅炉水、石油钻井和生产过程中。

本文将对羟基乙叉二膦酸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化学性质、应用范围、使用方法等方面。

首先,羟基乙叉二膦酸是一种有机磷缓蚀剂,化学式为C2H8O9P2,分子量为206.03。

它是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和阻垢性能。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抑制金属腐蚀和水垢的生成,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羟基乙叉二膦酸对硫酸盐和硫化物的缓蚀效果也非常显著,可以保护金属设备免受腐蚀的侵害。

其次,羟基乙叉二膦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除了在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应用外,它还可以用作锅炉水处理剂,有效地防止锅炉管道的结垢和腐蚀。

在石油钻井和生产过程中,羟基乙叉二膦酸也被用作缓蚀剂,可以保护钻井设备和管道,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羟基乙叉二膦酸还可以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电镀工业和清洗剂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缓蚀和阻垢效果。

在使用羟基乙叉二膦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根据水质情况和设备要求确定适当的投加量。

其次,羟基乙叉二膦酸通常与其他缓蚀剂和阻垢剂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投加羟基乙叉二膦酸时,应避免与强氧化剂和酸性物质混合,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其缓蚀效果。

总之,羟基乙叉二膦酸作为一种优秀的缓蚀剂和阻垢剂,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标准化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免受腐蚀和结垢的侵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对羟基乙叉二膦酸的标准化管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即电化学机理和物理化学机理[1]。

电化学机理是以金属表面发生的电化学过程为基础,解释缓蚀剂的作用。

而物理化学机理是以金属表面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为依据,说明缓蚀剂的作用。

这两种机理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它们并不矛盾,而且还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1.1缓蚀剂的电化学机理金属的腐蚀大多是金属表面发生原电池反应的结果,这也是造成浸蚀腐蚀最主要的因素,原电池反应包括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1]。

如果缓蚀剂可以抑制阳极、阴极反应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原电池反应将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就会减慢。

把能够抑制阳极反应的缓蚀剂称为阳极抑制型缓蚀剂;能够抑制阴极反应的缓蚀剂称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而既能抑制阳极反应又能抑制阴极反应的缓蚀剂称为混合型缓蚀剂。

重铬酸钾、铬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高锰酸钾、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苯甲酸盐、肉桂酸盐等都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阳极型缓蚀剂对阳极过程的影响是:(1)在金属表面生成薄的氧化膜,把金属和腐蚀介质隔离开来;(2)因特性吸附抑制金属离子化过程;(3)使金属电极电位达到钝化电位[2]。

阴极型缓蚀剂主要通过以下作用实现缓蚀:(1)提高阴极反应的过电位.有时阴离子缓蚀剂通过提高氢离子放电的过电位抑制氢离子放电反应,例如,Na2C03、三乙醇胺等碱性缓蚀剂都可以中和水中的酸性物质,降低氢离子浓度,提高析氢过电位,使氢离子在金属表面的还原受阻,减缓腐蚀;(2)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合物膜,如有机缓蚀剂中的低分子有机胺及其衍生物,都可以在金属表面阴极区形成多分子层,使去极化剂难以达到金属表面而减缓腐蚀;(3)吸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腐蚀反应中阴极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

混合型缓蚀剂对腐蚀电化学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与阳极反应产物反应生成不溶物,这些不溶物紧密地沉积在金属表面起到缓蚀的作用,磷酸盐如Na3P04、Na2HP04对铁、镁、铝等的缓蚀就属于这一类型;(2)形成胶体物质,能够形成复杂胶体体系的化合物可作为有效的缓蚀剂,例如Na2Si03等;(3)在金属表面吸附,形成吸附膜达到缓蚀的目的,明胶、阿拉伯树胶等可以在铝表面吸附,吡啶及有机胺类可以在镁及镁合金表面吸附,故都可以起到缓蚀的作用[2]。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最新整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最新整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冀衡酸洗缓蚀剂产品部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的扩散,同时还改变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

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赖于其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强度,而极性基团的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或者两种吸附共同存在。

(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关于有机缓蚀剂的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的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溶液中的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RNH2+H+=(RNH3)+形成的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是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速度很快,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的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和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物理吸附会受到金属表面过剩电荷的显著影响,如上所述,大多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如果金属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那么金属表面与缓蚀剂之间就会存在强烈的静电引力作用,使得缓蚀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吸附作用力也更强;相反,金属表面如果存在过剩的正电荷,则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缓蚀剂向金属表面的吸附。

金属表面究竟携带何种过剩电荷,可以通过零电荷电位(即金属表面没有电荷存在时的电位)测量进行考察,零电荷电位可以通过微分电容曲线测试进行确定,即为金属电极双电层电容最小时的电位。

当金属开路电位大于零电荷电位时,金属表面带有过剩的正电荷,相反,金属表面则带有过剩的负电荷。

在缓蚀剂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携带的过剩电荷量来促进缓蚀剂的物理吸附,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少量碘化物后,有机胺的缓蚀性能将为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碘化物吸附在金属表面后,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负电荷,促进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同样有机胺类缓蚀剂之所以在盐酸介质中有着卓越的缓蚀性能,也部分归因于氯离子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电荷。

缓蚀剂成分

缓蚀剂成分

缓蚀剂成分缓蚀剂是一种能够保护金属表面免受腐蚀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被添加到涂料、清洁剂、燃料和其他化学物质中,以保护金属表面免受氧化、酸性或其他形式的腐蚀。

缓蚀剂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盐和金属配合物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缓蚀剂成分。

一、有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是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极性基团(如羧酸基团或胺基团),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有机缓蚀剂:1. 羧酸盐羧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缓蚀剂,它们通常含有羧酸基团和碱金属离子(如钠离子或钾离子)。

这些化合物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钝化层,从而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2. 脲类脲类是一种含有氮和碳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吸附性,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氢键或范德华力。

3. 胺类胺类是一种含有氮和氢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强烈的亲电性。

这些化合物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键合,从而防止进一步的腐蚀反应。

二、无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是由无机盐构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水溶性和离子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机缓蚀剂:1. 磷酸盐磷酸盐是一种含有磷酸根离子(PO4)的盐类化合物,它们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弱酸性,在水中呈现出缓慢溶解的特点。

2. 硫酸盐硫酸盐是一种含有硫酸根离子(SO4)的盐类化合物,它们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强酸性,在水中呈现出快速溶解的特点。

3. 钝化剂钝化剂是一种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有效地保护金属表面免受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三、金属配合物金属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构成的复合物,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属配合物:1. 铜配位缓蚀剂铜配位缓蚀剂是由铜离子和吸附基团构成的复合物,它们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再生性。

poca缓蚀剂结构

poca缓蚀剂结构

poca缓蚀剂结构
poca缓蚀剂,全称为磷酸有机缓蚀剂,是一种用于金属防腐蚀
的化学品。

它的结构通常是有机磷酸盐类,具有磷酸基团和有机基团。

这些有机基团可以是芳香族或脂肪族的,磷酸基团则负责与金
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防止金属腐蚀。

从结构上来说,poca缓蚀剂通常是磷酸基团与有机基团通过化
学键连接而成。

其中,磷酸基团可以是单磷酸、双磷酸或者三磷酸
等形式,而有机基团则可以是醇、醛、酮、羧酸、酰胺等结构。


些有机基团的选择通常取决于poca缓蚀剂的具体用途和金属的种类。

此外,poca缓蚀剂的结构还可能会受到添加剂的影响,以提高
其缓蚀性能或改变其适用范围。

例如,添加含氮化合物可以增强
poca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从而扩大其在不同金属材料上的应用。

总的来说,poca缓蚀剂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是磷酸基团
和有机基团的结合,通过这种结构来实现对金属的缓蚀保护。

希望
这个回答能够全面回答你的问题。

缓蚀剂种类,作用原理(图文)详解

缓蚀剂种类,作用原理(图文)详解

前言:缓蚀剂也可以称为腐蚀抑制剂。

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显著。

主要用于中性介质(锅炉用水、循环冷却水)、酸性介质(除锅垢的盐酸,电镀前镀件除锈用的酸浸溶液)和气体介质(气相缓蚀剂)。

缓蚀效率愈大,抑制腐蚀的效果愈好。

有时较低剂量的几种不同类缓蚀剂配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缓蚀效果,这种作用称为协同效应;相反地,若不同类型缓蚀剂共同使用时反而降低各自的缓蚀效率,则称为拮抗效应。

缓蚀剂可按作用机理或保护被膜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种类① 钝化剂:一般是无机类的强氧化剂.例如,铬酸盐、硝酸盐、钼酸盐等.它们的作用就是使腐蚀介质具有更强的氧化性,使金属表面保持完整的氧化膜.其作用和电化学的阳极保护异曲同工.② 有机缓蚀剂:其中包括酸洗缓蚀剂和抗蚀油脂.钢铁的酸洗是许多加工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预处理工序,目的是除去钢铁表面的氧化物,但这个过程必然也会使金属本身受到腐蚀.为了减少金属的腐蚀,在酸洗时必须加入缓蚀剂.这种缓蚀剂通常有:邻位和对位的甲苯硫脲、丙硫醚、二戊基胺、甲醛、对位硫甲酚等.其作用机理是:缓蚀剂被普遍地吸附于钢铁的表面,使得钢铁酸洗时引起腐蚀的电极反应受到阻化.有的缓蚀剂可以提高氢的超电压,使氢离子还原的阴极反应受阻;有的缓蚀剂可使铁氧化为二价铁离子的反应受阻,使阳极极化.但一般认为,缓蚀剂可以同时减慢阴极和阳极的反应,使钢铁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抗蚀油脂用于金属材料和制件在运输和贮藏期间的暂时防腐,它主要由油、脂或蜡等加入少量有机添加剂组成.这种有机添加剂一般是极性化合物,可吸附于金属表面.其作用机理相似于酸洗缓蚀剂,所不同的是,要求抗蚀油脂中的添加剂在近中性的条件下发生作用,而酸洗缓蚀剂要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作为抗蚀油脂中的添加剂的有机物质通常为:有机胺类、环烷酸锌、各种石油产品氧化的产物、磺化油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等.③ 气相缓蚀剂:气相缓蚀剂是一种能挥发,但蒸气压较低且其蒸气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它主要用于重要机器零件(如轴承等)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其防腐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主要还是和气相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有关.最有效也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气相缓蚀剂是亚硝酸二环己烷基胺,这是一种无毒无气味的白色结晶,挥发较慢,在较好的封闭包装空间中,室温下对钢铁制件可以有一年的有效防腐期.它的缺点是,会加速一些有色金属如锌、锰、镉等的腐蚀,所以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制件中有无有色金属.配方配方以阻垢缓蚀剂xt-309为例:原理阳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阳极型缓蚀剂也称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主要是抑制阳极过程而使腐蚀速度减缓。

(完整word版)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完整word版)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冀衡酸洗缓蚀剂产品部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的扩散,同时还改变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

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赖于其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强度,而极性基团的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或者两种吸附共同存在。

(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关于有机缓蚀剂的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的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溶液中的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RNH2+H+=(RNH3)+形成的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是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速度很快,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的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和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物理吸附会受到金属表面过剩电荷的显著影响,如上所述,大多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如果金属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那么金属表面与缓蚀剂之间就会存在强烈的静电引力作用,使得缓蚀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吸附作用力也更强;相反,金属表面如果存在过剩的正电荷,则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缓蚀剂向金属表面的吸附。

金属表面究竟携带何种过剩电荷,可以通过零电荷电位(即金属表面没有电荷存在时的电位)测量进行考察,零电荷电位可以通过微分电容曲线测试进行确定,即为金属电极双电层电容最小时的电位。

当金属开路电位大于零电荷电位时,金属表面带有过剩的正电荷,相反,金属表面则带有过剩的负电荷。

在缓蚀剂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携带的过剩电荷量来促进缓蚀剂的物理吸附,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少量碘化物后,有机胺的缓蚀性能将为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碘化物吸附在金属表面后,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负电荷,促进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同样有机胺类缓蚀剂之所以在盐酸介质中有着卓越的缓蚀性能,也部分归因于氯离子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电荷。

(完整word版)缓蚀剂的制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缓蚀剂的制备(word文档良心出品)

1.研究背景CO2腐蚀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腐蚀形式,它严重的威胁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到人身安全。

有鉴于此,如何有效的抑制CO2腐蚀一直是研究热点。

在诸多抑制CO2腐蚀的措施中,添加缓蚀剂是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油气田实际生产中。

2.缓蚀剂的研究现状按照物质的组成,可将其划分成有机缓蚀剂和无机缓蚀剂两部分。

有机缓蚀剂以胺类、季铵盐类、炔醇类、杂环化合物等为主,基本上都含有O、N、P、S元素,吸附在金属表面,覆盖金属活性位点,减缓电化学腐蚀。

无机缓蚀剂以硝酸盐类、磷酸盐类、多磷酸盐类、硅酸盐类为主。

无机缓蚀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钝化膜或金属盐类保护膜,达到预防腐蚀的目的。

国外缓蚀剂的开发较为系统、成熟,主要研究咪唑啉、季铵盐Gemini 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类等有机缓蚀剂。

国内多数使用醛、酮、胺缩合物、咪唑啉等杂环化合物及一些衍生物和增效剂如炔醇、卤化物等作为酸化缓蚀剂。

使用量大、成本高是国内外酸化缓蚀剂普遍存在的问题,适用高温高压环境的缓蚀剂较少。

目前业界广泛认为抗腐蚀效果较好缓蚀剂的有咪唑啉及衍生物、季铵盐类、希夫碱类、曼尼希碱等物质。

咪唑啉类分子包括:N 五元环、含有活性基团的侧链R1、碳氢长链R2。

侧链R1为亲水支链,一般带有N、O、S等杂原子,能够在金属表面吸附,成为保护膜,R2为憎水基团,能够将金属周围的溶液排斥疏离,使腐蚀介质不能直接与金属接触,达到缓蚀的效果。

根据咪唑啉缓蚀剂自身结构的特殊性,通过改性R1和R2基团结构,优化得到不同种类的缓蚀剂。

3.缓蚀剂吸附机理应用于油田的缓蚀剂一般遵循吸附成膜理论,也就是说缓蚀剂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成为复杂的疏水膜,减缓酸液在腐蚀过程中的阳极或阴极速率。

通常吸附膜将发生腐蚀的电荷或物质与金属隔离,影响腐蚀动力学过程,从而减缓腐蚀的发生。

腐蚀介质中使用范围最广的缓蚀剂一般为有机缓蚀剂,它们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这与其自身结构特点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分为膦系缓蚀阻垢剂,有机胺类,芳香族唑类,羧酸盐类等几大类,具体介绍如下:
一膦系缓蚀阻垢剂
磷酸盐与聚磷酸盐在许多方面相似,但他们分子结构中都有C-P键,这种键比聚磷酸盐中-O-P-键要牢固的多,因此这类化合物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水解,耐高温性能好,在使用中不会因水解生成正磷酸,从而避免了聚磷酸盐使用中导致菌藻过于繁殖的缺点。

所以在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磷,铬,锌,钼等排放逐渐受到严格限制,很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限排标准。

而磷酸盐因其本身含磷低,缓蚀效率高,使用剂量小,还有与其他药剂共用时良好协同效应,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细分两类如下:
(1)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固体为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易吸潮,易于运输和使用,尤其适用于冬季严寒地区。

产品呈酸性,应避免与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一旦溅到身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具有良好的螯合、低限抑制及晶格畸变作用。

可阻止水中成垢盐类形成水垢,特别是碳酸钙垢的形成。

ATMP在水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

在水中浓度较高时,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用于火力发电厂、炼油厂的循环冷却水、油田回注水系统。

可以起到减少金属设备或管路腐蚀和结垢的作用。

ATMP在纺织印染等行业用作金属离子螯合剂,也可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剂等。

(3)
除上述产品外,还有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磷酰基聚丙烯酸,亚乙基二胺四亚甲基膦酸。

2-羟基膦酸酰基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聚氧乙烯醚丙三醇膦酸酯。

二有机胺类
有机胺类在水处理中属于吸附膜型缓蚀剂,他们大多在同一分子内同时存在极性吸附基和疏水基。

在清洗金属表面上用极性基吸附,形成一层吸附膜,以疏水基阻止水和溶液氧等向金属表面扩散,来抑制腐蚀反应,这种吸附膜是单分子膜,过剩的胺经常存在于液体中,用于修补膜,因此投药量小,但在中性冷却水中,如果碳钢表面不能保持清洁状态,则吸附膜型缓蚀剂很多显示出理想的缓蚀效果。

有机胺类具体分为:十六胺,十八胺,双十六胺,吗啉,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

等分别用于循环冷却水和锅炉补给水的缓蚀剂。

三芳香族唑类
芳香族唑类在水处理应用中是铜及其合金的专用缓蚀剂,主要是疏基苯并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

1,疏基苯并三氮唑
在工业中,这是一种很好很有效的铜缓蚀剂。

在PH值3-10范围内对铜和铜合金的缓蚀效果好,还可以防止铜离子对铁,铝等产生电偶腐蚀,因此,若水系统中有铜材设备或水中含有铜离子,都应加入此类缓蚀剂。

2,苯并三氮唑
在水处理中主要用作有色金属缓蚀剂,对黑色金属也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四羧酸盐类
羧酸盐类主要有苯甲酸钠,葡萄糖酸钠,水杨酸钠,他们的具体应用如下:
1,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在水处理中做缓蚀剂时,只适用微酸性条件,是她转换为苯甲酸,一般把它和其他缓蚀剂一起组成符合缓蚀剂,单独使用缓蚀效果不佳。

2,葡萄糖酸钠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多羟基羧酸盐,它在水溶液中很容易和铁,铜,铝,钙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使这些金属离子的盐类失活,兼并缓蚀剂和阻垢能力,且无公害,价格低,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水处理剂。

3水杨酸钠
水杨酸钠一般和其他缓蚀剂一起组合成复合缓蚀剂使用,效果较好。

以上就是对有机缓蚀剂的一个归类,和对有机缓蚀剂的具体的分类,并对他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本文由北京京广化工有限公司专业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