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视力表的绘制

合集下载

制作视力表——精选推荐

制作视力表——精选推荐

制作视⼒表
制作视⼒表(研究性学习)⼿册
研究主题:如何制作视⼒表
学校:青岛五⼗九中学
班级:初⼆(7)班
姓名:苗涵洋
课题名称:制作视⼒表
研究背景:
研究⽬的:运⽤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加强知识的运⽤。

研究过程:
研究⽅式:翻阅课本来查找相关的信息;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询问⽼师、家长来得到帮助。

课题研究计划:参考距离5⽶使⽤的视⼒表,并利⽤现有的数学知识做出距离3⽶使⽤的视⼒表的第⼀个,通过平移和旋转做出完整的对数视⼒表。

研究成果(以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体会或作品呈现)
度量测试距离为5⽶的标准视⼒表中视⼒为0.1,0.2,0.3,0.4,0.5,0.6,0.8,1.0,1.2,1.5,2.0所对应的“E”的长a,宽b,
空⽩缺⼝d,并填写下表1:
㈠.
㈡.根据书本p172图4得,b1:l1=b2:l2,理由:∵∠p1od1=∠p2od2,⼜∵p1d1∥p2d2,
∴∠d1p1o=∠d2p2o,
∴⊿d1p1o∽⊿d2p2o,
∴b1:l1=b2:l2.
㈢.根据㈡得出来的b1:l1=b2:l2,得出测试距离为3⽶的视⼒表中视⼒为
0.1,0.2,0.3,0.4,0.5,0.6,0.8,1.0,1.2,1.5,2.0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缺⼝d,并填写下表2:。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共13张PPT)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共13张PPT)

(1)甲生的方案:如图 1,将视力表挂在墙 ABEF 和墙 ADGF 的夹角处,被 测试人站立在对角线 AC 上,问:甲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乙生的方案:如图 2,将视力表挂在墙 CDGH 上,在墙 ABEF 上挂一面 足够大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计算得到:测试线应画在距离墙 ABEF________米处; (3)丙生的方案:如图 3,根据测试距离为 5m 的大视力表制作一个测试距离 为 3m 的小视力表,如果大视力表中“E”的长是 3.5cm,那么小视力表中相 应“E”的长是多少 cm?
解:延长 AM、BM′交于点 C′,∵AB∥MM′,∴△C′MM′∽△C′AB,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点 C 到 MM′的距离等于点 C′到 MM′的距 离,∴过 C′作 C′N⊥AB 交 MM′于 N′,∴C′N=5,∴C′N′⊥ MM′,C′N′=5-3=2,∴MAMB′=C′CNN′,∴M0M.8′=25,∴MM′= 0.32,∴镜长至少需要 0.32 米.
9.视力表是测量视力的图表,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 国际标准视力 , _对__数__视__力__表_____,__兰__氏__环__视__力__表___等,视力表都是根据视角原理制成的.
10.某同学的座位到黑板的距离是 6m,老师在黑板上要写多大的字,才能 使这个学生在看黑板上的字时,同他看相距 30cm 的教科书的字的感觉相 同?(教科书上的小四号字的大小约为 0.35cm×0.4cm) 解:由题意画图如下:
∵AB∥CD,∴△OCD∽△OAB,∴CADB=OODB,∵CD=0.4,OD=30,OB =600,∴A0.B4=63000,∴AB=8cm,同理可得宽为 7cm,∴在黑板上应写字 号为 7cm×8cm 的字.
11.如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E”,当点 P1、P2、O 在一条直线上时,在 点 O 处用①号“E”测得的视力与用②号“E”测得的视力相同.

示范教案一新编精编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示范教案一新编精编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第二课时●课题制作视力表(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索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增强大家学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能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探究视力表中的奥秘●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指导探索法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视力表一张三角板一个用硬纸板复制视力表中为0.1,0.2,0.3,0.5,1.0所对应的”E”.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课题学习 A)第二张:(记作课题学习B)第三张:(记作课题学习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视力表中的各个”E”型字母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 作了一番研究,并已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视力表,并能根据研究结果自己制作一个视力表.Ⅱ.新课讲解[师]请大家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1.用硬纸板复制视力表中视力为0.1,0.2,0.3,0.5,1.0所对应的”E”,并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取编号为①②的两个”E ”,按下图的方式把它们放置在水平桌面上.1P 2,O 在一条直线上为止.这时我们说,在D 1处用①号”E ”测得的视力与在D 2处[生]因为①号”E ”与②号”E ”都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它们与桌面的边缘是垂直的.因此P 1A 1∥P 2A 2,又P 1,P 2,O 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 为公共角,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P 1A 1O ∽△P 2A 2O ,所以2121l l b b =,即2211l b l b =. [师]从大家的分析中可知,当人离①号”E ”的水平距离l 1与人离②号”E ”的水平距离l 2满足2121b b l l =时,用①号”E ”测得的视力和②号”E ”测得的视力相同.3.按照上述方式,将①~⑤各个”E ”排列成下图所示的样子.先自己猜想应得出的结论,然后和同学交流,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与否.1的视力,与在D 2处用②号”E ”测得的视力,在D 3处用③号”E ”测得的视力,在D 4处用④号”E ”测得的视力,在D 5处用⑤号”E ”测得的视力都相同.经过讨论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师]大家做得非常棒.根据刚才大家讨论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据此自己制作视力表.Ⅲ.课堂练习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 m 的视力表.1.由标准视力表中的b 1=72 mm,l 1为5 m,可计算出l 2=3 m 时,b 2的值得2121l l b b = ∴b 2=43.2 mm所以应制作一个”E ”型图,使得它的长与宽都是43.2 mm.从上节课我们的讨论结果看,视力为0.1的”E ”型图与视力为0.2的”E ”型图中的a ,b ,d 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测试距离为3 m 的视力表中的①号”E ”型图中的d 为9 mm.2.确定了①号”E ”型图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分别求出视力为0.2,0.3…2.0时的”E ”型图的大小.如下图.3.由标准视力表中的各行”E ”间的距离,相应地确定本视力表的行距.测试距离为3 m 的视力表就制作完成了.Ⅳ.课时小节本节课学习了如何找视力相同的图形”E ”的大小和它的落脚点,并能据此自己制作视力表.Ⅴ.课后作业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8 m 的视力表.图6Ⅵ.活动与探究为了求出海岛上的山峰AB 的高度,在D 和F 处树立标杆DC 和FE ,标杆的高都是3丈,相隔1000步(1步等于5尺),并且AB 、CD 和EF 在同一平面内,从标杆DC 退后123步的G 处,可看到山峰A 和标杆顶端C 在同一直线上;从标杆FE 退后127步的H 处,可看到山峰A 和标杆顶端E 在一直线上,求山峰的高度AB 及它和标杆CD 的水平距离BD 各是多少?解:连结EC 并延长交AB 于点K ,∵△AKC ∽△ABG ,△ABG ∽△CDG∴△AKC ∽△CDG ∴DG KC CD AK =,即1236KC AK = 同理得△AKE ∽△EFH ∴FH KE EF AK =即6AK =1271000KC + ∴⎪⎪⎩⎪⎪⎨⎧+==127100061236KC AK KC AK 解,得⎩⎨⎧==307501500KC AK ∴AB =A K+B K=1506答:山峰的高度AB 为1506步,标杆CD 与AB 间的水平距离为30750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综合与实践1制作视力表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综合与实践1制作视力表课件

gh
畅所欲言
h c
那么如何作出一个“E”呢? b
ed gf
a
发现奥秘
如何作出“一行”E呢?
再探奥秘
a
思考:视力与a之间存在 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分别 计算每一个视力中的a与视力为0.1 中a的比值,并视察比值,看看此 时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国际标准视力表(5米)
视力 a/mm 比值
北师大(版)义务教科书九(上)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请同学们仔细视察视力表, 你能发现这种视力表有哪些特 征吗?
初探奥秘
h
请同学们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
c
0.1的 “E”对应的a、b、c、d、e、
f、g、h值,再以四人为一小组将度 b
量的数据汇总到下表中。
ed gf
a
a 度量值/mm
成员姓名
b那么在同一视力表中,视力为0.5的 “E”中 a、b、c、d、e、f、g、h的值又是多少呢?
h 如何作出“一列c ”E呢?
d
b
e
f g
50
学以致用
你能根据本节课探索的数学知识来制作视力表吗?
72mm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根 据活动纸中指定的视力,合作制作 相应视力对应的 “一行”E,并贴 在黑板指定位置上。
0.1 72.70 0.2 36.44 0.3 24.23 0.4 18.27 0.5 14.51 0.6 12.11 0.8 9.16 1.0 7.27 1.2 5.99 1.5 4.78 2.0 3.64
挑战自我
(1)已知某视力表中,视力为0.1的 “E”大小 如图所示,你能说出其余数据的值吗?
的视力? 如果①号E的高为100mm呢?

Word 2003、Excel 2003实用教程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Word 2003、Excel 2003实用教程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任务三】设置表格
【操作二】设置数字格式
【基础知识】 条件格式化是指单元格中数据的格式依赖于某个条件, 当条件的值为真时,数据的格式为指定的格式,否则为原 来的格式。比如,在打印学生成绩单时,及格的成绩为统 一设定的格式显示,对不及格的成绩用另外的格式显示。 设置条件格式化需要通过【条件格式】对话框,选定 要设置格式的区域,选择【格式】/【条件格式】命令,弹 出【条件格式】对话框。
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1
【任务一】数据录入
2
【任务二】输入公式
3
【任务三】设置表格
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任务一】录入数据
该任务比较简单,不再分项目任务和任务解析。需要 注意的是,本项目只输入原始数据,凡是用公式计算的数 据不输入。
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任务二】输入公式
【操作三】统计各类视力的人数 【步骤解析】
平均视力大于等于1.2为正常视力,可用公式 “=COUNTIF(E4:E19,">=1.2")”来统计,轻度近视的人数 应为平均视力大于等于1.0的人数再减去正常视力的人数, 依此类推。
项目十三 使用Excel制作视力统计表
【任务二】输入公式
【操作二】统计各类视力的人数 【步骤解析】
1.单击C24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E4:E19, ">=1.2")”,再 按Enter键。 2.单击C25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E4:E19, ">=1.0")- COUNTIF(E4:E19, ">=1.2")”,再按Enter键。 3.单击C26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E4:E19, ">=0.7")- COUNTIF(E4:E19, ">=1.0") ”,再按Enter键。 4.单击C27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E4:E19, "<0.7"),再按 Enter键。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1)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1)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学生起点分析“制作视力表” 是学生充分学习图形相似内容,引入的一节课题学习,学生此前已完成“图形相似”与“图形位似”的学习,“线段的比”也相当的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视力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任务分析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以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制作视力表”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位似比等有关内容。

借助视力表为载体,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相似;提高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发展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多角度尝试,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讨论;可以组建四人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促成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学目标1、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度量” 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3、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第五环节:运用结论,制作视力表;第六环节:课堂总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三角板、视力表、硬纸板数张。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师]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想过吗?视力表中蕴含着一定数学知识•你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第二环节:探究新知[师]现在我们查视力时用的视力表,通常是哪一种呢?[生]是由一组字母” E”组成的视力表.[师]对,它是以能分辨” E”的开口朝向为依据来测定视力的•换句话说,它的测试依据是能否看清楚” E”的两个空白缺口(如下图1中AB、CD两个缺口).下面我们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1、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0.1,0.2,0.3, 0.4, 0.5, 0.6, 0.8, 1.0,1.2,1.5,2.0 所对应的” 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如图2).投影片(课题学习A)图1请大家量视力表中的各个” E”,并填写课本上的表格.[生]填表如下:(投影片课题学习B)2、观察数学完成以下问题串(1) 观察上表你直观的发现了什么? (2)观察上表,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决定视力表中的各” E ”形图之间有什么关系?视力表中的各“ E ”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视力为0.1时,a=72 mm, b=72 mm, d=15 mm 可知” E ”的长和宽相等.15=7.5 . 215=5.3视力为 0.2 时,a=36 mm,b=36 mm,d=7.5 mm 可知” E ” 的长和宽相等,且 72=36,视力为 0.3 时,a=24 mm,b=24 mm,d=5 mm 可知” E ”的长和宽相等,并且72=24, 3视力为 0.4 时, 72a=18 mm,b=18 mm,d=3.8 mm 可知” E ” 的长和宽相等,且 一=18,15=3.75 .因为测量时有误差,眼睛大致可以精确到0.1 mm,所以有15 ~3.8 .44由此可以猜想,视力为 0.5 时,a=72 =14.5 mm, b=^72 =14.5 mm, d=®=3 mm 5 5 572 15a= =9 mm, b=9 mm, d= =1.9 mm. 8 8 7215a= =7.2 mm, b=7.2 mm, d= =1.5 mm. 10 10 7215a= =3.6 mm, b=3.6 mm, d= =0.75 mm.2020视力为 视力为 视力为 0.8 时, 1.0 时, 2.0 时,由此可知:视力表中的各” E'形图都是长与宽相等的图形,如果把视力为0.1 时的” E”形图作为基本图形,则视力为0.2,0.3…2.0时的” E”形图都与基本图形是相似图形.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学生自我实际度量,并将各自的度量结果填在表格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去直觉的感知其中的奥秘,再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发现a,b,d数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知“标准对数视力表”中不同的视力所对应的”E'形图都与基本图形是相似图形,从而所有“ E”形图都是相似图形。

《制作视力表》教案

《制作视力表》教案

《制作视力表》教案《制作视力表》教案一、教材分析“制作视力表”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后的课题学习。

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开设是本套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实施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内容与本章的第一节线段的比、第五节相似三角形、第六节、第八节、第九节的内容都有关系,是本章内容的一个综合运用。

与图形的平移、数据的测量、统计与物理学科中的凸透镜成像、视角等内容都发生着关系。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练习巩固以上的数学、物理知识,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对视力表的观察、充分挖掘视力表中所蕴含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类生活、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经历对l1、l2、b1、b2数据的测量、分析、统计、观察、对比,经历图形“E”的形状、大小、位置、平衡、旋转的过程,充分感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发展统计观念,获得从所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四章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比、相似图形与位似图形的概念,对相似图形、位似图形有一个较强的感性认识。

本节作为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题研究,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和实践应用。

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对比、统计、归纳的能力和一定的阜新意识,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愿望,这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不但包括数学中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的一次考查,如果没有物理知识作铺垫,将较难理解大“E”与小“E”为何因为测试距离的不同而可以同时衡量同一视力。

所以就本节内容,学生在用b/l来刻画视力的理解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辅助手段:设计思路:1、本课题学习旨在结合前面学过的相似多边形及位似图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电脑操作,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能力。

2、本堂课运用“Z+Z ”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来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了其绘画、测量、动画等功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2004年秋季宜昌市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卷(长宽倍增)25.阅读材料:sin代表∠的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如图:sinbC的对边斜边即b=C ·sin数学问题:(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a ,是否存在与菱形ABCD 有一个角相等,且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菱形的一半的菱形EFGH ?请说明理由.(2)已知平行四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为a 、b ,恰好存在平行四边形E ′F ′G ′H ′与平行四边形A ′B ′C ′D ′有一个相等,且周长、面积均为平行四边形A ′B ′C ′D ′的一半,那么以a 、b 为边的矩形周长l 与矩形面积S 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abcα┌╮2005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题(拱桥设计问题)22.如图,宜昌西陵长江大桥属于抛物线形悬索桥,桥面(视为水平的)与主悬钢索之间用垂直钢拉索连接.桥两端主塔塔顶的海拔高度均是187.5米,两主塔之间的距离是900米,这里水面的海拔高度是74米.若过主塔塔顶的主悬钢索(视为抛物线)最低点离桥面的高度为0.5米,桥面离水面的高度为19米.请你计算距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垂直钢拉索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第22题)教学过程及课堂实录: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好!首先我想进行一项现场调查(众生好奇地望着老师)。

知道自己的视力情况的同学请举手(众生全部举手),那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生1:我是通过视力表知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视标的绘制
0.7视标 :
以VA=d/D.0*10-4弧度,h= 0.214cm 整个“E”字的大小为0.214cm*5=1.07cm, ,

0.8视标绘制
0.8视标: 以VA=d/D得,设计距离D=(50/8)m h/D= tg1’≈1’ ≈ 3.0*10-4弧度,h=0.188cm 整个“E”字的高宽均为0.188cm*5=0.94cm,
0.3视标的绘制
0.3视标:
VA=d/D D=16.7m, h/D=tg1’≈1’ ≈ 3.0*10-4弧度,h= 0.005m=0.5cm 整个视标的大小为0.005m*5=0.025m=2.5cm,

0.4视标的绘制
0.4视标: 以VA=d/D 得D=(50/4)m=12.5m, h/D= tg1’≈1’ ≈ 3.0*10-4弧度, h=2.5m×0.0003 =0.375cm, 整个视标的大小为0.375cm*5=1.875cm,
眼屈光学
视力表的绘制
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完成一张小数视力表的绘制
教学目的:
通过视力表的绘制,掌握视力表的制 作原理和方法,加深对视角、最小视角 、视标意义的理解。
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最小视角原理
视角: 即外界物体两端在人眼节点处所形成的夹角
Δ ANB为最小视角, ΔCN’D的夹角间无静止 的细胞,故不能把C、D 分辨为两点
视力表的制作方法
1、视标大小各不相同,但各视标在设计距离处
所成的夹角为1’(弧分)视角。
2、视力表设计的关键就是依据1’(弧分)
视角求得设计距离。
3、
视力与距离的关系:VA=d/D
VA:视力; d:检查距离,通常为5m, D为不同视力对应视标的设计距离
视力表的绘制-- 0.1视标
0.1视标: 以VA=d/D 得, D=50m。
思考与练习


试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 练习对数视力表的制作 。
0.9视标的绘制
0.9视标: 以VA=d/D得,设计距离D=(50/9)m h/D= tg1’≈1’ ≈ 3.0*10-4弧度,h=0.167cm 整个“E”字的高宽均为0.167cm*5=0.835cm,
1.0视标的绘制
1.0视标: 以VA=d/D得,设计距离D=(5/1)m=5m, h/D= tg1’≈1’ ≈ 3.0*10-4弧度,h=0.15cm。 整个“E”字的高宽均为0.15cm*5=0.75cm
依据h/50m=tg1’≈1’
≈3.0*10-4弧度,h=0.015m=1.5cm。
整个视标的大小为1.5*5=7.5cm
0.2视标的绘制
0.2视标: VA=d/D, D=25m h/25m=tg1’≈1’ ≈ 3.0*10-4弧度, h=0.0075m=0.75cm。 整个视标的大小为0.75*5=3.75cm

0.5视标的绘制
0.5视标: 以VA=d/D得,设计距离D=(50/5)m=10m h/D= tg1’≈1’ ≈ 3.0*10-4弧度,h=0.3cm 整个“E”字的高宽均为0.3cm*5=1.5cm,
0.6视标的绘制
0.6视标:
VA=d/D:设计距离D=
50/6)m=(25/3)m ; h/D= tg1’≈1’ ≈ 3.0*10-4弧度,h=0.25cm 整个“E”字的高宽均为0.25cm*5=1.2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