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稿件
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近十年来,中国新闻奖评选出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一些代表性作品:1. 《从垃圾山到生态园——“垃圾全程治理模式”探讨》:2010年获得新闻调查奖。
该作品深入探讨了垃圾处理问题,揭示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介绍了一种新的垃圾处理模式。
2. 《网络游戏成瘾者心理揭秘》:2011年获得新闻特写奖。
该作品通过采访和调查,揭示了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心世界,探讨了成瘾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3. 《春运“病句”》:2012年获得新闻评论奖。
该作品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春运期间出现的一些语言不规范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 《中国乡村教师的困境与挑战》:2013年获得新闻人物奖。
该作品通过采访和调查,揭示了中国乡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困境,探讨了如何改善乡村教育状况。
5.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展望》:2014年获得新闻评论奖。
该作品分析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方案和展望。
6. 《光影中的高铁》:2015年获得新闻摄影奖。
该作品以鲜明的视觉效果,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7. 《王岐山:改革开放40年见证者》:2016年获得新闻人物奖。
该作品通过采访和调查,展示了王岐山的成长和经历,以及他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贡献。
8. 《乡村振兴:农民工的新出路》:2017年获得新闻特写奖。
该作品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和成果,同时探讨了农民工的新出路和发展机遇。
9. 《新时代中国女性的职业发展与挑战》:2018年获得新闻评论奖。
该作品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女性职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0. 《疫情下的中国医生:见证历史的逆行者》:2019年获得新闻特写奖。
该作品介绍了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医生的奋斗和贡献,展示了中国医疗队员的英雄形象。
历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

历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权威奖项,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摄影作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镜头捕捉着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生活。
以下是历年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的精彩呈现:2008年,著名摄影师张宏华的《汶川地震》系列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
这组作品记录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摄影师深入灾区,用镜头捕捉到了灾难发生后人们的生活状态、救援工作和灾区的景象,作品感人至深,震撼人心。
2010年,摄影师李静的作品《康定情书》获得中国新闻奖,这组作品记录了一对老夫妇在四川康定的幸福生活。
老夫妇虽然年迈,但仍然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作品被认为是对生活的真实表达和对爱情的致敬。
2015年,摄影师黄利达的作品《西藏扶贫记》获得中国新闻奖,这组作品记录了西藏自治区实施扶贫政策后,当地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贫困落后到人民富裕,这组作品展现了中国扶贫政策的成效和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018年,摄影师王晨的作品《海南渔民》获得中国新闻奖,这组作品记录了海南渔民的生活和劳作。
在这些作品中,海南渔民勤劳朴实的形象被深刻展现出来,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艰苦劳作和对家庭的热爱,作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
这些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不仅展现了摄影师的专业水平和创作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作品的力量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唤起社会的共鸣和改变。
在未来,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将继续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摄影师们将用镜头捕捉更多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变化,用作品传递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和情感。
中国新闻奖作为中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激励摄影师们不断创新,拍摄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新闻场景特写经典范文

新闻场景特写经典范文新闻场景特写。
今天,我站在了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这里是新闻的发源地,是信息交汇的中心。
街头的人群来来往往,车辆穿梭不息,喧嚣的声音伴随着城市的脉搏一直在跳动。
我看到了一位记者,他穿着一身利落的西装,手里拿着一支录音笔,神情专注地在街头采访。
他走到每一个路人面前,用亲切的语言询问他们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
有的人躲闪着他的镜头,有的人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者面对各种各样的回答,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客观,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追求真相的光芒。
不远处是一群摄影师,他们手持相机,镜头对准着身边的一切。
有的在捕捉街头的瞬间,有的在记录社会事件的发展,他们的镜头下是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城市的变迁,记录下了人们的欢乐和忧伤,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在街角的咖啡馆里,一群编辑们正在忙碌地编辑着新闻稿件。
他们面对着电脑,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文件。
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新闻资讯,进行深入的调查和采访,力求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编辑,更是对新闻真相的追求和传播。
在这个城市的新闻场景中,每一个人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
记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真相的追求,摄影师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这个城市的一切,编辑们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着新闻的力量。
他们的工作围绕着真相、客观和公正展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新闻的价值传递给每一个读者。
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无数个新闻场景在上演。
每一个新闻场景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都是一个真相的呈现。
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无数个人在默默奉献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闻的价值,用自己的工作传递着真相的力量。
新闻场景特写,是一幅城市最真实的写照。
在这个繁华的十字路口,新闻的力量在每一个角落里流淌着,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闻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为新闻的力量点赞,为新闻场景中的每一个人点赞!。
摄影赏析第10讲 作品--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宽频版

新闻人物 单幅 三等奖
新闻人物 单幅 三等奖: 《利比里亚墓地》, 罗林·科尔,美国,《洛杉
矶时报》
新闻人物 组图 一等奖
新闻人物 组图 一等奖: 《老挝苗族游击队》, 菲利普·布朗金苏普,澳大
利亚,VU图片社
新闻人物 组图 二等奖
新闻人物 组图 二等奖: 《伊朗巴姆古城地震》, 吉安·格雷技普,丹麦,
图片社
日常生活类 组图 三等奖
日常生活类 组图 三等奖: 《郊区的物神崇拜者》, 桑迪·尼科尔森,澳大利亚,
瑞达克斯图片社
体育特写类 单幅 一等奖
体育特写类 单幅 一等奖: 《塞拉利昂截肢者足球
队》, 亚当·纳德尔,美国,《基
督科学箴言担》委派任务
体育动作类 单幅 一等奖
体育动作类 单 幅 一等奖:
《悉尼先驱晨报》
艺术娱乐类 单幅 三等奖
艺术娱乐类 单幅 三等奖: 《漂流在冰山之中的红沙
发:导游克拉拉·希格多 特》, 郝斯特·维克巴斯,德国, 《地理》杂志委派任务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二等奖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二等奖: 《布基纳法索电影院里的
两个男孩》, 史蒂芬·扎比特泽,法国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三等奖
伦比亚,《哥伦比亚人报》 谁斗谁呢?!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二等奖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二等奖: 《皮划艇》, 亚当·普里蒂,澳大利亚,
盖提图片社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三等奖
体育动作类 组图 三等奖: 《跳水比赛》, 克雷格·寇尔丁,澳大利亚,
《悉尼先驱晨报》
谢 谢!
艺术娱乐类 组图 三等奖: 《地下城市》, 劳尔·贝林寇·修索,西班牙
当代热点 组图 三等奖
当代热点 组图 三等奖: 《帕梅拉之死》, 提皮·索勒,美国
摄影比赛新闻报道稿

摄影比赛新闻报道稿标题:盛况空前!全市摄影比赛落幕,展现了摄影艺术的瑰丽和创造力的无限日期: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在经过激烈角逐和仔细评选后,本市首届摄影比赛于________________ [日期]圆满结束。
这场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市范围内的众多摄影爱好者参与,他们以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摄影艺术的瑰丽和创造力的无限。
本次比赛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 “[主题]”,旨在鼓励摄影师通过镜头传达自己对生活、美景和情感的感悟。
参赛作品涵盖了风景摄影、人物摄影、纪实摄影等多个领域,展示了多样化和丰富的摄影风格。
在比赛期间,评委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摄影师组成,从视觉效果、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审。
最终,评委们选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既有独特的创意,又具备高水平的技术。
在颁奖典礼上,主办方向获奖者们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对他们的精湛技艺和创意表示赞赏。
同时,他们也对所有参赛者表示感谢,认为比赛不仅展示了本市摄影爱好者的才华,还促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参赛者之一,名为________________ [参赛者姓名]的摄影师,凭借其作品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称》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该作品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的细微之美,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具有魅力的世界。
评委们纷纷称赞该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认为它充分展示了摄影艺术的精髓。
此外,还有多位摄影师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城市的多样性、人物的真实情感以及生活的瞬间美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这次摄影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本市摄影爱好者的才华和创造力,还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它为广大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了摄影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对本市的摄影爱好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他们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2021年摄影活动新闻稿例文摄影培训新闻稿写

摄影活动新闻稿范文摄影培训新闻稿写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首先要了解稿件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总体来说,稿件可分为新闻类(包括消息、通讯含人物、事件、新闻照片)、文学艺术类(包括特写、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散文、随笔、游记、故事、小说、幽默笑话、书画、摄影作品)、评论类(即言论稿,也包括杂谈、杂文)、社会生活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保健、婚姻家庭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等等,凡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内容都算),理论文章(即论文)。
新闻稿件讲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文学艺术类讲究艺术性、欣性、哲理性。
社会生活稿强调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
评论稿强调启迪性、教育性、参考性。
论文强调专业性、科学性、价值性。
要挖掘好题材。
怎样发现好题材并加以利用,这往往是许多初学写稿的人最大的困惑。
要挖掘好题材,要求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
好题材在哪里呢?象你们公司现有6个职能部门,下辖电力调度室、6个变电站和7个乡镇供电营业所,电网履盖全县9个镇、8个行政村、789个自然村,为此,只要你们多观察、多留心、多收集材料,新闻的稿件一定不会少。
写稿时要做到“三勤”。
采访收集到材料以后,就要勤想、勤看、勤写。
平时应多看一些书报,看别人怎样写稿,有什么技巧。
并注意把一些好文章、好题材、精彩段落和话语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参考借鉴,有条件的最好去参加上级或相关新闻报道的写作学习培训班,对提高写作水平,争取写出高质量的稿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纽约摄影学院随便摘点下来就用也用不完了~~~找不到的话在线HI我,我给你~~XXXX年XX月XX日,主题为“XXXXXX”由于( 那里)以及那里共同举办的摄影讲座,在那里那里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是在我校学生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吸引了近XX位什么什么学校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主办方安排了较为全面新颖的摄影知识内容,学子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整个活动举办的热烈又圆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好摄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摄影表达自己,在这个时代,摄影已成为自我张扬个性的方式。
荷花节写生摄影作品展新闻稿

荷花节写生摄影作品展新闻稿
摘要:
一、展览背景及目的
二、展览内容简介
三、展览地点与时间
四、荷花节写生摄影活动意义
五、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
六、展览成果及社会反响
正文:
荷花节写生摄影作品展于近日在某地举行,本次展览旨在通过摄影作品展示荷花的美,推动人们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展览汇集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展览内容包括荷花的各种形态、生长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领略荷花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的韵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本次荷花节写生摄影作品展的地点设在某知名艺术馆,展览将持续一个月。
展览期间,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人们在欣赏美丽荷花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荷花节写生摄影活动意义深远。
首先,它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关注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其次,活动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最后,通过这些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传
播了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本次荷花节写生摄影作品展由某知名摄影协会主办,得到了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
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我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本次荷花节写生摄影作品展取得了圆满成功。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全球十大摄影作品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全球十大摄影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9bec82e7c1cfad6185fa72a.png)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全球十大摄影作品普利策新闻摄影奖普利策新闻摄影奖(THE PULITZER PHOTOGRAPHY PRIZE)是美国普利策奖(由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发起)中的一部分,它代表了美国新闻摄影界成就的顶峰。
首届普利策新闻摄影奖是1942年颁发的,此后,每年的获奖照片都构成构成了美国记忆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绝大部分。
虽然它们大多反映的是美国生活,但其影响力成为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WORLD PRESS PHOTO)因每年在法国举行,又称“荷赛”。
40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还在不断扩大,到现在,每年全都音乐作品有数十个国家近万幅作品参赛,比赛项目发展到9类18项,是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艺术摄影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新闻摄影大赛,它的作品已成为人类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网络时代的见证。
世界野外摄影比赛大奖世界野外摄影比赛大奖(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YEAR COMPETITION)于1965档案馆年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策画,当时自然保护主义还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世界野外摄影比赛大赛一直致力于唤起人们对野外动物更的兴趣,它最重要自然的主题就是保护自然。
每年,大赛的评委们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张野外摄影佳作中评选出两个大奖作品及其它40种主要奖项。
世界野外摄影比赛大赛已成为国际摄影表演赛界重要的竞赛之一。
正如赛事的组织者所谓,通过这个竞赛,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精彩和它对人类生存人类的内涵。
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玛格南图片社1946年后成立于法国巴黎。
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勒松、戴维·西摩、乔治·罗结和比尔·范迪维尔(Bill Vandivert)。
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旧称马格兰摄影通讯社),是一家世界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摄影经纪公司,在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设有分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新闻报道: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近年 来孟加拉国妇女被泼硫酸的案件急剧 上升,去年共发生了约200起。大多 数行凶者都是遭到拒绝的求婚男子。 解释:灰色的基调、哀伤的表情——作者拍摄这 组照片是想唤醒一点良知,祈求一种人性关怀! 同样,下面的照片,也正是对人性的拷问!
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 奖
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本报格尔木讯 (记者 朱海燕) 昨晚,约有500只藏羚羊带着 刚满月的儿女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头 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电影画面) 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 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 藏公路,过往车辆在夜间停驶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 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 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 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 惊喜。 每年6至8月,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 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崽,去完成一年一度的延续种群的历史使 命。小羔羊满月后,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知识介绍) 今年6月20日前后,两万多只雌性藏羚羊北上产崽,铁路夜间停 止施工10天,为它们开辟通道。一个多月里,两万只小羔羊诞生 在那块神秘的“天然产床”上。估计,从8月4日到8月15日,将 有4万只大小藏羚羊跨过铁路安然回迁。
第五届国际新闻比赛金奖(华赛)战争灾难等 突发事件类新闻单幅金奖
孟加拉国男孩巴德沙在他三岁那年,因为土地纠纷,和他的母亲一 起遭到了硫酸袭击(2007年6月11日摄)。 新华社发
孟加拉国妇女科迪亚· 贝古姆和她18天大的女儿在2001年受到硫酸袭 击,失去了她的一只眼睛(2007年5月11日摄)。 新华社发
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可读性强、 传播效果好
美的标题。标题的魅力在于美。这篇消息做了这样的引题:“欢迎‘孕妇’来,不舞 彩旗 喜送‘母子’去,不敲锣鼓”,排比对偶,形象生动,富有动感美、形式美和 意境美。看了引题,一幅藏羚羊安详迁徙的生动画卷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主标题: “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显得多么亲切、感人。标题的感染力将读者牢牢地吸 引住。 ——美的导语。这篇消息的导语是一则拟人式导语:“昨晚,约有500只藏羚羊带着 刚满月的儿女,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 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这种形式的写法,是将动物当作有情感的人来表达,赋 予它人的思想感情和形象,让它具有人的声情笑貌。运用这种形式写导语,不仅可以 尽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也可使导语文字生动形象,吸引住读者, 还能制造一种气氛,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更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捕捉新闻的意 境,体味它的深刻含义。 ——美的细描。高明的记者,不是给受众叙述新闻,而是向受众再现现场。再现现场 的“诀窍”之一就是运用细描的手法,让受众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 到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细节描写,是维系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要素。没有 细描的新闻,就像没有香气的花朵、没有奏响的乐曲、没有动感的电影镜头一样,难 以赢得受众的认同。记者应当把最精采的场面和最典型的细节再现给受众,以使受众 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这篇消息在这点上是成功的。如中文写 到:“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 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往车辆在夜间停驶3个 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
他因为被朋友怀疑与自己妻子有绝了一次求 爱而遭受袭击。 新华社发
图为《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 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一幅照片,讲述了一 名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因爆炸而致残的胳膊上画画。这幅照片获得2005 年度普利策特写摄影奖。
第四届华赛新闻人物与肖像组照金奖
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 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明其妙的 惊喜。”这些细描将受众带到了新闻发生的现场,感受到新闻的 “原生态”,乐趣无穷。 ——美的语言。现在,我们不少新闻传媒上的语言,太“模式 化”、太正统,因而显得太陈旧、太呆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 的一些新闻就失去了新鲜活泼的生命力。新闻天生是“喜新厌旧” 的,即使内容很新鲜,但语言陈旧,照样不受欢迎。这篇消息在 语言的运用上,就比较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值得学习和借鉴。 如文中写的:“刚满月的儿女们”、“可爱的精灵”、“这里又 呈现一种远古的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和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 队伍送行”、“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羔羊满月后, 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一个多月,两万只小羔羊诞 生在那块神秘的‘天然产床’上”等等,读来亲切、自然、赏心 悦目。 此外,这篇消息的背景材料丰富,角度选取巧妙;是“昨日”新 闻,作为行业报,这种新闻时效就算是强的了
这是受害者塔斯利玛在达卡一家为遭硫酸袭击者设立的医院接受救 治(2007年11月11日摄)。 新华社发
孟加拉国妇女蕾塔· 拉尼达斯展示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她脸上和脖子上 留下的伤疤(2007年4月摄)。 新华社发
孟加拉国小姑娘索娜丽在18天大时就和她的妈妈一起遭到硫酸袭击 (2007年6月11日摄)。 新华社发
8月19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金镜头”奖非突发新闻类 单幅金奖《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作者张轶拿出当时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证明自己并未作假。
《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江汉商报》摄 影记者张轶拍摄。照片素材来源于2009年10月24日 湖北荆州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 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 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 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的事情。 2010年,《挟尸要价》夺得了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 “金镜头”奖。而照片的获奖,引来一片质疑之声。 8月23日上午,人民摄影“金镜头”评委会针对《挟 尸要价》图片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调查结论认为, 《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羊绒之王”之称,因此,也带 来杀身之祸。近10多年,偷猎者大量涌入,每年有上万只藏羚羊 遭到捕杀。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 在太阳湖与18位偷猎者搏斗壮烈牺牲。(相关社会背景) 青藏铁路开工后,环保理念渗透到建设者的血脉之中,青藏高原 成为他们心目中环保的圣地。他们精心爱护每寸绿草,善待每一 种动物。一年来,他们将5只失去母爱的小藏羚羊送到自然保护 区机关,可爱的小宝贝得到妥善的保护。在他们的精神昭示下, 没有一只藏羚羊在捕杀的枪声里倒下。 这片拥有野生动物2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20 多种的土地,正在恢复野生动物天堂的动人景象。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区委书记才嘎说,铁路建设的一年间,藏羚 羊增添了两万多只,到铁路建成之日,将由现在的7万只增至15 万只。 据悉,青藏铁路在设计中专门设立了动物通道。铁路建成后,不 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生活和自由迁徙。 (原载《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8月 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