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1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由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目的是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具体内容是: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
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常见的六个误区误区之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些家长误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思想品德是无关紧要的。
据上海市的调查,92%的家长只看孩子的智力,只有8%的家长注意到孩子品德培养。
江苏某中学,为了让孩子接受艰苦锻炼,组织了“希望之路”夏令营,可是,出师不远,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受苦,纷纷出动,有的竟用小轿车拦路把孩子强行接走,造成军心大乱,希望之路只好暂停。
误区之二:期望值过高某小学的一次调查,90%的家长要求孩子上重点高中,逼着孩子在中考独木桥上死挤硬拼。
特别是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家长,他们生活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从小生活上的磨难和学习上的荒废,养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希望自己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
他们对子女要求特别高。
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到:“我回家就像进了监狱,父母是看守,整天被软禁在书房里,放风的时间都很少。
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

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健康成长,制定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幼儿园家长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1. 遵守幼儿园规章制度:家长要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尊重幼儿园的规定和工作安排。
不得随意闯入幼儿园教学区域,干扰教学秩序。
2. 定期参加家长会: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动态。
3. 尊重和理解幼儿园教师:家长要尊重和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得任意批评和指责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如果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适当方式与教师交流沟通。
4. 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安排,及时缴纳学费和杂费,按时接送孩子,不迟到和早退。
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或提前接孩子,要及时向幼儿园进行请假和说明。
5. 不随意带走其他孩子:家长不得随意带走其他孩子,要严格按照幼儿园的接送规定进行操作。
避免因为误解或不合理的行为给其他家庭带来困扰。
6. 不干涉教学工作:家长要尊重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不干涉教师的教学活动。
不得打电话或拜访教室,干扰或打断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活动。
7. 着装整洁得体:家长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着装整洁得体。
不穿着不得体的衣服或过于暴露的服饰,不穿戴夸张的饰品。
8. 保护环境,文明待人:家长要爱护幼儿园的环境,不乱扔垃圾,不在幼儿园门口吸烟。
与其他家长和教师保持良好的交往和沟通,不发生恶言恶语的行为。
9. 尊重其他家庭:家长要尊重其他家庭的隐私和权益,不以谣言或揣测的方式评价其他家庭。
保护孩子和其他家庭的隐私。
10. 不传播谣言:家长要慎重对待信息传播,不传播谣言和不实信息。
确保传递给其他家长和教师的信息准确可靠。
总之,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的良好环境。
最新家长日常行为规范(2023年修订)

最新家长日常行为规范(2023年修订)目的本文档旨在通过制定最新的家长日常行为规范,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期望,以促进家长的积极参与并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1. 尊重与理解- 家长应尊重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针和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 家长应尊重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和专业素养,在交流中保持互谅互信。
- 家长应理解并尊重其他家长和学生的权益和多样性。
2. 积极参与-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家长讲座和亲子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配合学校的工作安排。
3. 督促与支持- 家长应对孩子的研究情况进行适度的督促和关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研究惯和自律意识。
- 家长应在孩子的研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积极参与家庭作业和研究活动。
4. 管理与纪律-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行为惯并进行适度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礼仪品质。
- 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并配合学校的纪律管理工作。
5. 建设与反馈-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学校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家长应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研究和成长方面的情况,以便学校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6. 达成共识- 家长与学校应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与沟通关系。
- 家长要与学校形成良好的配合、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结论本文档是最新修订的家长日常行为规范,通过遵守和落实这些规范,我们相信能够建立和谐、积极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功。
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要求

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要求背景介绍家校合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我们制定了一份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要求,旨在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 尊重孩子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人尊严和权益,包括但不限于:- 不对孩子进行体罚或其他形式的虐待;- 沟通时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尊重孩子的隐私。
2. 建立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积极心态的基础,家长应具备以下行为:- 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倾听和表达的机会;-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3. 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家长应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和日常事务;-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正确的榜样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家长应具备以下行为:- 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言行一致,做到言行合一;-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 关注孩子的研究和发展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研究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和孩子交流研究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 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和时间。
6. 约束和引导孩子家长应对孩子进行适度的约束和引导,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合理的家规家训,并严格执行;-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7. 激发孩子发展潜能家长应激发孩子的发展潜能,包括但不限于:- 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和成长环境;-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面对挑战。
总结以上是我们对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的规范要求,希望每位家长都能认真遵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支持。
通过家长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我们相信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家长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

家长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十要求1. 爱护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充满爱心,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2. 给予支持:家长应该积极支持孩子的研究和成长,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3. 温和教育:家长应该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或暴力行为。
4. 懂得尊重: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做涉及侵犯的事情。
5. 正面引导: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6. 建立良好沟通: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问题,并尽力解决。
7. 培养独立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独立生活。
8. 培养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让他们承担一些合适的责任。
9. 关注健康: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
10. 赋予自由: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
十不准1. 不虐待孩子:家长不能对孩子实施任何形式的虐待或暴力行为。
2. 不辱骂孩子:家长不能用侮辱性言语或表达方式对待孩子。
3. 不过度惩罚:家长不能使用过度的惩罚方式,如体罚或变相伤害孩子。
4. 不侵犯隐私:家长不能擅自查阅孩子的个人物品或隐私内容。
5. 不传播暴力信息:家长不能教唆孩子参与暴力行为或传播暴力信息。
6. 不鼓励不良行为:家长不能鼓励孩子从事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等。
7. 不漠视教育责任:家长不能漠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应该积极参与和关注他们的研究生活。
8. 不纵容不道德行为:家长不能纵容孩子从事不道德或违法行为。
9. 不方便之处多多配合:家长不能给孩子带来不方便,应该多多配合他们的需求和安排。
10. 不剥夺健康发展:家长不能剥夺孩子的健康发展权利,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以上是家长行为规范的十要和十不准,希望家长们能够遵守和积极践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

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而家长是与幼儿园直接相关的主要群体。
因此,家长的行为规范对于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和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家长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遵守规范。
二、尊重教师和工作人员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教师和工作人员是幼儿园的专业人士,他们对教育和儿童发展有着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家长应该尊重教师和工作人员,听从他们的建议和指导,并积极与他们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在幼儿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课程活动。
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游戏,了解孩子的进展和需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积极参与有助于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遵守家长会议规定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是家长会议的重要方式。
作为家长,要遵守家长会议的规定,按时参加会议,并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
家长会议是家长与幼儿园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共同讨论问题和解决困难,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五、建设性沟通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和促进合作的关键。
在沟通时,家长应该坦诚和善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关切,倾听对方的想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避免过分批评和指责,以建设性的方式沟通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六、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和能力水平。
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过分期望或刻意比较孩子与他人。
相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尊心,让他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之处。
七、遵守幼儿园规章制度幼儿园有一些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幼儿安全和有序发展而制定的。
作为家长,要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如按时接送孩子、做好个人卫生等。
通过遵守规章制度,家长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八、保护隐私权和信息安全家长要保护自己子女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孩子的私人信息。
小学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小学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是指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应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1. 亲子关系尊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益,平等对待,避免过度干涉。
2. 沟通有效:与孩子进行积极健康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给予合理的回应和解释。
3. 爱心关怀:用关爱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4. 规定秩序: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和约定,要求孩子遵守,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5. 督促学习: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监督学习任务的完成,鼓励学习进步。
6. 生活独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责任心,适当分担家务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7.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孩子的日常活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和娱乐。
8. 尊重老师和校规:尊重老师的教育权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9. 鼓励兴趣发展: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合适的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参与有益的活动与社交。
10. 学会放手:适时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也应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教育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
中小学家长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

中小学家长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十要1. 理解教育责任:家长应理解并认同自己的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孩子的研究和成长过程。
理解教育责任:家长应理解并认同自己的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2. 树立正确价值观: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正直等品质。
树立正确价值观: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正直等品质。
3. 提供良好研究环境: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研究环境,包括安静的研究空间、必要的研究资源等。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学习空间、必要的学习资源等。
4.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孩子在研究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5. 鼓励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素质。
鼓励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素质。
6.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家长应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家长应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
7.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沉迷网络和不良信息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沉迷网络和不良信息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8. 尊重学校和教师:家长应尊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决策,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尊重学校和教师:家长应尊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决策,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9. 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10.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应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关注其成长,共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1、尊重学校,遇到少先队员行注目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
不要太主动为孩子做事。
每天回到家询问孩子,一天过得可好,有什么好玩的事,有什么需要帮助。
3、尊重老师,见面行礼,定期主动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
尊重他人,和同学家长友好相处,收集信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
不骂人,不打架。
到孩子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孩子的物品,不打扰孩子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答应孩子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7、认真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每天给予孩子具体而微的表扬或鼓励至少三次。
遇到孩子表现差强人意时,不灰心,不气馁,有耐心,细致分析,理性解决。
8、与孩子一起爱物惜物。
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
引导孩子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孩子做得不好的,提建议,不批评,耐心收拾残局。
10、按时起床,每天给孩子准备早餐。
下班后,尽量在家陪孩子看书、玩游戏,不能陪伴事先说明并请假。
主动邀请孩子看有趣的电
视节目,不蛮横剥夺孩子的人生乐趣。
11、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有不明白的及时问老师。
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按时、高效、独立的完成家庭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
12、未经孩子同意不得让孩子参加辅导班。
让孩子参加的每一种才艺培训,不轻易开始,不轻易放弃。
13、每天半个钟,坚持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15、爱护公物,带孩子一起从事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6、积极参加班级家长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
17、尽量不开车。
开车要遵守交通法规,避让行人尤其是孩子。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时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
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有需要人士让座。
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事。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声色场所,进入了不要让孩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