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碱1

合集下载

8.3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8.3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8.3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的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氨碱法制碱的原理、生产流程及其涉及的化学反应。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氨水、食盐水、石灰水等。同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
7. 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氨碱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测量数据、安全操作等。
8. 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9.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团队合作意识,与其同学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 碳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氨水
- 碳酸钙经过滤和干燥得到纯碱
2. 氨碱法的生产流程
- 制备氨水
- 处理海水
- 通入二氧化碳
- 加入氢氧化钙
- 过滤和干燥
3.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使用碱性物质处理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水制碱的奥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3.3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一课时)

4.3.3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一课时)

氨气极易溶于 水,在20℃时,1 体积水可溶解700 体积氨,溶液显碱 性。 溶 在20℃时,1 解 度 体积水可溶解约1 克 体积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溶于水生成 碳酸。
\
100 0 80 70 60 50
氯化铵
40
30 20 10 0
碳酸氢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你知道是什么物质 让这些食品松软可 口吗?
纯碱,又名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含有一定 量结晶水的碳酸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布于世 界各地。它们大都蕴藏在地表碱湖和露出地表的矿床 中,如非洲埃及开罗附近的碱旱谷、美国怀俄明州西 南部的天然碱矿床,欧洲匈牙利的碱湖,都是闻名的 纯碱产地。我国内蒙古的鄂托克旗碱湖群也很有名, 在那些地方全年下不了几场雨,一到秋天整日整夜刮 大风,冬天寒冷季节来临后,湖水中所含的碱都结成 了冰,上面铺盖了一层碱霜。人们把它刮取下来,就 近进行一些粗加工,制成块状,运集到张家口和古北 口,然后运往全国各地。这就是曾经闻名全国的“口 碱”。
蒸发
提纯
氨为媒介
学习内容
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主要流程 和化学反应原理 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 生产中的作用 了解侯德榜的事迹,学习他的爱 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 生价值观
信息分析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就是食盐(NaC1), 我国海岸线漫长,可采用盐田法晒制而得。 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和纯碱(Na2CO3) 都属钠盐,在组成上都含钠元素。
许多植物体内含有碳酸钾和碳酸钠,当它们 腐烂或被烧成灰烬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钠, 其质量分数高达30%。400多年前我国明朝医学 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写到:“采蒿蓼之 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这里蒿和蓼都 是草名。 欧洲人也知道从淋过海草灰的汁液中提取碱。 可是,随着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后, 纺织、印染、造纸、制皂和玻璃等工业需求的碱 量剧增,单靠从天然碱和植物灰中提取的碱明显 不足,这就需要人工制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第1课时)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第1课时)新
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B )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 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4.用序号填空:① Na2CO3 ② NaCl ③ CaCO3 ④ NaHCO3 (1)用作调味品的是___②___; (2)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是___①___; (3)用作补钙剂的是__③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④___。
10.(2017·济宁)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 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C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
OH- NO- 3 Cl- SO24- CO23-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 和 CaCO3 的溶解度都大于 1 g D.Ca2+、NO- 3 、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归纳总结:盐和碱的溶解性: 难溶记四盐:AgCl、BaSO4、CaCO3、BaCO3; 易溶记三碱:NaOH、KOH、Ba(OH)2; 微溶记三物:Ca(OH)2、CaSO4、Ag2SO4; 都溶记四类:钾、钠、铵盐、硝酸盐。
2.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1)酸+盐→ 酸 + 盐 ; 2HCl+CaCO3=== CaCl2+H2O+CO2↑ (2)盐+碱→ 盐 + 碱 ; CuSO4+2NaOH=== Cu(OH)2↓+Na2SO4 (3)盐+盐→ 盐 + 盐 。
人造纤维
造纸
石油精炼
粗盐精制
纯碱的制 用途
冶金
制玻璃
……
合成洗涤剂

第3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教案1 大赛获奖教案

第3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教案1 大赛获奖教案

课题第三节海水制碱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置疑】为什么推测气体为二氧探讨一下。

回忆碱溶液中都有共同的什么?所、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要求上,以防气体冲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应用【教师提问】加了酵母的面团蒸出的馒头没有化钙反应生活生产中又有何用途?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四单元金属单元备课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及为普遍的一类重要物质。

教材把金属的相关知识安排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及常见的酸、碱、盐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单元教学目标1、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2、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3、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4、认识“混合(熔合)”在改善物质性能、开发新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置换反应。

难点:合金的性质、冶铁的原理、还原反应、钢铁锈蚀的原因。

本单元主要学习方式和科学方法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要科学方法:——模型法、类比法课时安排节次课时主要知识点主要探究活动第一节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铁矿石;炼铁的原理;还原反应。

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比较;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节 2 金属与氧气、盐酸、盐溶液的反应;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铝粉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第三节 1 钢铁锈蚀的原因;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

海水制碱[1]

海水制碱[1]

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 的工业化。这种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 质量高,省劳动力,成本低廉。
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 的基础上,创立的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
侯 德 榜
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 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农民家庭
1910年 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1913年 公费赴美留学 1917~1921年 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学士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和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3、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
4、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碳酸镁微溶,剩下都不溶。 1、酸都溶 2、可溶性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在线测试
1、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
3 AgNO3+ AgCl+ CaCO3+ Na2SO4+ FeCl3= 3 AgCl +Fe(NO3)3
NaNO3= 不反应,盐和盐反应时须均可溶 NaOH= 不反应,碱和盐反应时须均可溶 HCl= 生成物中无气体、沉淀或水
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
浊,则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3、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工业制取氢氧化钠)
4、与氯化钡的反应 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
复分解反应 1、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A AB + C CD 3、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这一类的 反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2、字母表达式:AB + CD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 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 么?

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 1.定义: •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 合物。(头金尾酸) • 2.盐的溶解性规律(课本P118,口诀): • 硝酸盐都能溶,钾钠铵盐也相同。 • 盐酸盐中银不溶(AgCl)。 • 硫酸盐中钡不溶(BaSO4)(硫酸钙硫酸银微溶)。 • 碳酸盐中只溶钾钠铵。
• 补充: 1. 酸中硅酸H2SiO3难溶于水,其它酸都易溶于水。 碱中KOH、NaOH、Ba(OH)2和NH3· H2O 易溶于 水,Ca(OH)2微溶于水,其它碱难溶于水。 口诀:酸类易溶除硅酸,溶碱钾钠钡和氨 ( Ca(OH)2微溶) 2.常见的沉淀及颜色: 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溶于稀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 Mg(OH)2、Al(OH)3、Zn(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思考:碳酸钠可以与CaCl2反应吗? 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 碳酸钠的用途: • 1.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人造纤 维、玻璃生产 • 2.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生 产等领域
碳 酸 钠 的 性 质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溶液显碱性(指示剂)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酸钠
化学式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 粉末 易溶于水 显碱性 受热不易分解
石油精炼、洗涤剂、制 造玻璃等。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白色 晶体 能溶于水 显弱碱性 受热易分解
灭火器、发酵粉、 制饮料、治疗胃酸
水溶液酸碱性
热稳定性
用途
三、盐
侯氏制碱法优于氨碱法之处是什么?缺点 呢? 优点:1.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由 氨厂提供碱厂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析出氯 化铵后的食盐溶液可循环利用,使食盐的利 用率得到了提高。 2.NH4Cl可作化肥。 缺点:腐蚀设备严重。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是本章节的教学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内容包括:
-书写海水制碱的化学方程式。
-列举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水制碱的原理、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海水制碱原理的理解。
3.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水制碱的原理,掌握海水中的碱资源及其提取方法。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海水制碱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正确书写海水制碱过程中的相关方程式。

海水制碱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一)原料及产物(二)生产流程1、具体操作: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2、氨盐水:没有化学式,其成分是一水合氨和氯化钠。

3、思考:(1)为什么要通入氨气?(2)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顺序可不可以颠倒?(3)产物中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为什么碳酸氢钠先析出?4、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并在制碱过程中向析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熟石灰用以回收氨气,使之循环使用。

③NH4Cl + Ca(OH)2==CaCl2 + 2H2O+ NH3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优点是: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是产生的CaCl2 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二、侯氏制碱法原理:③在5℃--10℃时,NaCl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大,向析出NaHCO3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细粉,使得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NaCl溶液可循环使用。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

克服了缺点,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

题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取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石灰石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水题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制碱技术的进步,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1)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在常温下,两者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是_________晶体(填物质名称)。

(3)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F列问题: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课本48页多识一点:侯氏制碱法 问题: 1、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缺点? 2、侯氏制碱法优于氨碱法之处是什么?
优点: 原料便宜
氨气和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
缺点: 氯化钠利用率低
产生了无用的氯化钙,用处不大, 且污染环境. 向析出NaHCO3的母液(氯化铵)中加入 研细的NaCI,使NH4CI结晶析出,用 作氮肥,氯化钠溶液可循环使用。
2、与酸反应(反应类型:
NaHCO3+HCl NaCl CO2

H2O
注:1、碳酸氢钠还有其它性质。 2、根据物质的储存方法可以推测出物质 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如:低温、避光可推测出 物质受热、见光易分解; 密封推测该物质可能与空气的某种气体发生反 应等
碳酸氢钠的用途: 阅读48页最后一自然段
谈谈你的收获?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① NaCl+ NH3+ H2O + CO2=== NaHCO3↓+ NH4Cl
② 2NaHCO3 加热 Na2CO3 + H2O + CO2 ③向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研细的NaCI,还得到另 一产品NH4CI固体
这两种制碱方法有何异同?
总原理相同:
NaCl +NH3+CO2+H2O 2NaHCO3
======
NaHCO3+ NH4Cl
Na2CO3+CO2↑+ H2O
不同:对过滤出NaHCO3后的母液的处理方法
纯碱的用途:阅读课本48页倒数第二段 碳酸氢钠(也叫酸式碳酸钠):
俗名:小苏打
物理性质:通常是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联系你学过的知识并根据碳酸氢钠的组成, 猜测碳酸氢钠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 CO2 H2O
饱和食盐水
通入氨气 饱和氨盐水 通入 二氧化碳 过滤
饱和食盐水
氨气 饱和氨盐水 通入 二氧化碳 过滤 NaHCO3 煅烧 Na2CO3 NH4Cl 熟石灰 NH3
氨碱法制纯碱原理
NaCl +NH3+CO2+H2O NaHCO3+ NH4Cl
2NaHCO3
Na2CO3+CO2↑+ H2O
思考: 1、为什么采用饱和的食盐水? 2、在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入氨气得 到饱和的氨盐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 氢 钠和氯化铵,那种物质首先析出? 为什么?(提示:根据课本43页溶解度 曲线)
1862年比利时科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 纯碱,并对制碱技术进行了垄断。
凡是黄头发蓝眼睛 的人能办到的,我们 黑头发黑眼睛的人 也一定能办到!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的诞生
1921年10月侯德榜接受了永利碱业公司 的聘请,毅然从美国启程回国,决心自己 开发制碱新工艺, 经过600多次研究实验, 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历时5年,于1942年 发明并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 本可以高价出售这一专利而获得巨额财富 的侯德榜却把它公布于众,让世界各国人 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促进了世界制碱技 术的发展。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海水“制碱”
Na2CO3
俗称:纯碱或苏打
自 然 界 中 有 天 然 纯 碱
内蒙古鄂尔多斯合同查汗淖碱湖
天然碱
盐湖
?
纯碱(Na2CO3)
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取碳酸钠。 思考:NaCl Na2CO3 从组成上看发生 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 质参加反应? 制取碳酸钠所需要的反应物有:氯化钠、 二氧化碳。仅此这两种物质你认为行不行? 还需要:氨气、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