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角的求法_ppt

合集下载

二面角ppt课件

二面角ppt课件

1、定义法(练习)
1、定义法(练习)
2、三垂线法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 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 直.通常当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 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2、三垂线法
例1、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 PA⊥平面ABCD,PA=AB=a,∠ABC=30°,求二 面角P-BC-A的大小。
面角P-BC-A的平面角为:
C
A.∠ABP B.∠ACP C.都不是
A
B
2、已知P为二面角 内一点,
且P到两个半平面的距离都等于P到棱 的距离的一半,则这个二面角的度数
β
B
p
是多少?
60º
O

ι
1、定义法
例1、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 120°,PA⊥α,A∈α,PB⊥β,B∈β. 求∠APB的大小.
世界上最好的课堂在老人的脚下.
Having a child fall asleep in your arms is one of the most peaceful feeling in the world. 让一个孩子在你的臂弯入睡,你会体会到世间最安宁的感觉.
Being kin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ing right. 善良比真理更重要.
3、垂面法
3、垂面法
例3、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 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 又SA=AB,SB=BC,求二面角E-BD-C的度数。
3、垂面法
请您欣赏
励志名言
The best classroom in the world is at the feet of an elderly person.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平面, ⊂ 平面,则.
平面,、 ⊂ 平面,则, .
∴ 以为原点,为x轴,以过点与平行的直线为轴,为轴 . 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
所以 0,0,0 , 0,0,1 , 1,1,0 , 1,0,0 ,
| ∙ |
1
1
3、利用数量积
所以: = | , | =
=
=

2∙ 2 2
所以二面角 − −

的大小为
3
4、判断角大小
变式训练,构建模型
2、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
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O1O⊥底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cos
cos n , n
1
2

总结:解题时我们只需观察图形是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再根据所求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下结论即可!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两两互垂直
面ABCD. 求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

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
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所以 OB= 3,OC=1,

高一数学二面角的求法课件

高一数学二面角的求法课件


A

A O
l
O
10
B
B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1、定义法
D1

A
C1
B1
O
A1 D A

B
C O B
例1.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试找出D1 AC D的平面角 , 求它的正切
二面角的计算步骤:
1、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2、证明 1中的角就是所求的角 3、计算出此角的大小
O
B’
A
2.垂线法构造了对应的直 角三角形
作下面二面角的平面角
A D’ A’ B’ O C’
B
E
O
D C
D
C
二面角A--BC--D
A B 二面角B--B’C--A
例4.在正三棱柱 ABC A1B1C1中AC 1, AA A A1B C的正切 1 2, 连接A 1 B, A 1C , 求二面角
一“作”二“证”三“算”
例2.已知ABCD是边长为 2的正方形, PA 面AC且AP 1, 求二面角B C称性
A E D
B
C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D1 A1 D A O B B1 C
1、定义法
C1
例1.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试找出D1 AC D的平面角 , 求它的正切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2、垂面法
P F P



l
F

l
O
E
O
E
例3.已知二面角 l , P为此二面角内一点 , 若PE垂直于E , PF垂直于F , 且PE 3, PF 4, EF 13, 求此二面角的大小

二面角的有关概念-PPT课件

二面角的有关概念-PPT课件

β


l
α
10
知识探究(二):二面角的平面角
思考1:把门打开,门和墙构成二面角; 把书打开,相邻两页书也构成二面角 .随着打开的程度不同,可得到不同 的二面角,这些二面角的区别在哪里?
11
思考2:我们设想用一个平面角来反映 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相对倾斜度, 那么平面角的顶点应选在何处?角的 两边在如何分布?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一课时
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
问题提出
1.空间两个平面有平行、相交两 种位置关系,对于两个平面平行, 我们已作了全面的研究,对于两个 平面相交,我们应从理论上有进一 步的认识.坡, 常用石块修筑护坡斜面,并使护坡斜面 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修筑水坝时, 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 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如何从数学的观 点认识这种现象?
β
l
α
12
思考3: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取一 点O,过点O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 任作两条射线OA,OB,能否用∠AOB 来刻画二面角的张开程度?
β
B
O
lA
α
13
思考4:在上图中如何调整OA、OB的位 置,使∠AOB被二面角α-l-β唯一确 定?这个角的大小是否与顶点O在棱 上的位置有关?
β
B
O
lA
α β
B
lO
A
α
14
思考5:上面所作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
面角,你能给二面角的平面角下个定
义吗?

lO
A
α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
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
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PPT教学课件_1

二面角PPT教学课件_1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 是 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 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 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 论概括。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教材P94“学习思考”] 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 提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 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 论概括。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典例1] (2011·连云港模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的作用和意义有
()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前,当时世界上只 有美苏两国掌握核武器技术,美国经常对中国进行核讹诈, 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中国政府承诺,无论 遇到何种情况,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答案] D
提示: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首先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科技事业的方针, 否则一个国家学生永远无法在科技上立于自强之地。关 起门来进行科学研究也是行不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步 伐的加快,中国应当走自力更生和与世界科技界加强交 流相结合的路子,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科技事业上少走弯 路,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科技事业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
飞行技术的国家
[典例2]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 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 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深度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 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 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二面角的求法课件曹新田

二面角的求法课件曹新田
α m n β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π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π-<m ,n>
2、平面法向量法 、平面法向量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 求二面角的大小,先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 量的夹角, 量的夹角,然后根据二面角与其大小相等或 互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互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α
m n
β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m ,n>
C a
β
α
β
α
O a B
B
O
A
4、射影面积法: 、射影面积法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AD⊥平面 , ⊥平面M,
M
B H C
D
是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的平面角, 设∠AHD= θ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可得, 由cos θ =AD/AH可得,∆ABC与它在过其 可得 与它在过其 底边BC的平面 上的射影 底边 的平面M上的射影∆DBC以及两者 的平面 上的射影∆ 以及两者 所成的二面角θ之间的关系: 所成的二面角θ之间的关系: 面角
S∆DBC = S射 cos θ = S ∆ABC S
已知正三角形ABC,PA⊥面ABC,且 例1:已知正三角形 已知正三角形 , ⊥ , PA=AB=a, 求二面角 的大小。 , 求二面角A-PC-B的大小。 的大小
P
定义法: 定义法:
过A作AD⊥PC于D, 作 ⊥ 于 , 过D作DE⊥PC于D,交PB于E, 作 ⊥ 于 , 于 , 连结AE, 连结 , 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则∠ADE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P 连结PD, 连结 就是△ 在面PAC内的 则△PDC就是△PBC在面 就是 在面 内的 射影。 射影。

课件1:1.2.4 二面角

课件1:1.2.4 二面角

2.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如果 n1,n2 分别是平面 α1,α2 的一个法向量,设 α1 与 α2 所成角的 大小为 θ.则 θ=〈n1,n2〉或 θ=π-〈n1,n2〉,sin θ=_s_in_〈__n_1_,__n_2_〉.
【初试身手】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面角的范围是0,π2.(
则nn11··AA→→BE1==00,,
x1+z1=0, 即x1+12y1=0,
令 y1=2,则 x1=-1,z1=1,所以 n1=(-1,2,1). 设平面 AD1F 的法向量为 n2=(x2,y2,z2),
则nn22··AA→→DF=1=00,,
y2+z2=0, 即12x2+y2=0.
令 x2=2,则 y2=-1,z2=1.所以 n2=(2,-1,1).
【合作探究】
类型一 用定义法求二面角 【例 1】 如图,设 AB 为圆锥 PO 的底面直径,PA 为母线,点 C 在底面圆周上,若△PAB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且 CO⊥AB, 求二面角 P-AC-B 的正弦值.
[解] 如图,取 AC 的中点 D,连接 OD,PD, ∵PO⊥底面,∴PO⊥AC, ∵OA=OC,D 为 AC 的中点, ∴OD⊥AC,又 PO∩OD=O, ∴AC⊥平面 POD,则 AC⊥PD, ∴∠PDO 为二面角 P-AC-B 的平面角.
1 3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
则 D(0,0,0),B(1,1,0),A1(1,0,1),D→A1=(1,0,1),D→B=(1,1,0).
设 n=(x,y,z)是平面 A1BD 的一个法向量, 则nn··DD→→BA1==00,, 即xx++zy==00,, 令 x=1,则 y=-1,z=-1,∴n=(1,-1,-1). 同理,求得平面 BC1D 的一个法向量 m=(1,-1,1), 则 cos〈m,n〉=|mm|·|nn|=13, 所以二面角 A1-BD-C1 的余弦值为13.]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PPT教学课件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PPT教学课件

2BM MN
3
则BMN arccos 6 . 3
例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P是AD的中点,求二面角A-BD1-P的大小.
C1
B1
D1
A1
E
C
F B
D
P
A
例3、(高考题)⊿ABC中,AB⊥BC, SA ⊥平面ABC,DE垂直平分SC, 又SA=AB=a,SB=BC, (1)求证:SC ⊥平面BDE, (2)求二面角E-BD-C的大小?


• 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寄园

• “情”是文章的中心内

深容入感知

关于“寄园” 为何难忘 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我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
在寄园求学,得到钱名 山先生的教诲,令我终 生难忘,迄今对他充满 感恩和怀念
作文马虎 找我谈话
寄 夜幕降临 促膝长谈 园 欣赏书画 读 书 先生评画
炫耀诗才 先生批评
第二课时
在RtSAC中,tanSCA= SA = a = 3 AC 3a 3
则SCA=300,则CDE=900-SCA=600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求二面角D1—AC—D的大小?
D1
C1
A1
B1
答案:arctan 2
DO
C
A
B
小结
1. 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重点、热点、难 点,求二面角的大小方法多,技巧性 强.但一般先想定义法,再想三垂线法, 要抓住题目中的垂直关系.
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解题.
复习: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12
5 15 . 4
.
1 1 AG CD AC DF CD AG得DF 2 2 AC
Rt ABC中, AB AC 2 BC 2 3, SABC
故四面体ABCD的体积
V
1 3 AB BC . 2 2
1 5 SABC DF . 3 8
例 3 . 如 图 P 为 二 面 角 α–ι–β 内 一 点 , PA⊥α ,PB⊥β, 且 PA=5,PB=8,AB=7,求这二面角的度数。
解:过PA、PB的平面PAB与 棱ι 交于O点 β B ∵PA⊥α ∴PA⊥ι ι O ∵PB⊥β ∴PB⊥ι ∴ι⊥平面PAB ∴∠AOB为二面角α–ι–β的平面角
?
一、几何法:
1、定义法: 以二面角的棱a上任意一点O为端点,在两
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a 的两条射线OA,OB, 则∠AOB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a
O B
A


A
2、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积法:
如图所示, AD平面M,
M
B H
D
C
设AHD= 是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由cos =AD/AH可得,ABC与它在过其
D
A B
C
解法一:(I)如答(20)图1,过D作DF⊥AC垂足为F, 故由平面ABC⊥平面ACD,知DF⊥平面ABC,即DF 是四面体ABCD的面ABC上的高,设G为边CD的中点, 则 由 A C = A D , 知 A G ⊥ C D , 从 而
AG 由
AC 2 CG
2 2
1 2 ( 2

l

2、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二面角-AB-
A
二面角- l-
C
B D
F A D B

l
E

C
B
A 二面角C-AB- D 二面角C-AB- E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 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 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 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的大小来度量
由cos =AD/AH可得,ABC与它在过其
底边BC的平面M上的射影DBC以及两者 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
S射 S DBC cos SABC S
几点说明:
⑴定义法是选择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一般为这个面的一个 顶点)向棱作垂线,再由垂足在另一个面内作棱的垂线。 此法得出的平面角在任意三角形中,所以不好计算,不是 我们首选的方法。 ⑵三垂线法是从一个平面内选一点(一般为这个面的一个 顶点)向另一个面作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连结这 个点和棱上垂足。此法得出的平面角在直角三角形中,计 算简便,所以我们常用此法。 ⑶垂面法需在二面角之间找一点向两面作垂线,因为这 一点不好选择,所以此法一般不用。 ⑷以上三种方法作平面角都需写出作法、证明、指出平面角。 ⑸射影法是在不易作出平面角时用。在解答题中要先证明射 影面积公式,然后指出平面的垂线,射影关系,再用公式, 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找平面角,但计算较繁,所以不常用。
又∵PA=5,PB=8,AB=7 1 由余弦定理得 cos P
2 ∴∠P= 60º ∴∠AOB=120º ∴这二面角的度数为120º
P A α
一、几何法:
1、定义法: 以二面角的棱a上任意一点O为端点,在两个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a 的两条射线OA,OB,则∠AOB就是 此二面角的平面角。 垂足为B,再过点B向棱a作垂线BO,垂足 为O, 连结AO,则∠AOB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A.

D
O
?
l

作业、 2 如图,△PAB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D⊥平面 PAB,BC∥AD,AD=BC= .又点N为线段AB的中点,点 M在线段AD上,且MN⊥PC. (1)求线段AM的长; (2)求二面角P-MC-N的大小.
D
C
M
N A B
P
练习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平面ABC⊥平面 ACD,AB⊥BC,AC=AD=2,BC=CD=1. (Ⅰ)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 (Ⅱ)求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底边BC的平面M上的射影DBC以及两者 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
S射 S DBC cos SABC S
练习1、已知在四棱锥P一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 PA⊥平面ABCD,PA=AD=1,AB=2,E、F分别是AB、 P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PEC; (2)求PC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 (3)求二面角P一EC一D的大小.
解 ①连接A1B、D1C, ∵AB⊥BC,A1B⊥BC ∴∠A1BA就是二面角A1-BC-A 的平面角, 又∵在Rt△A1AB中 tan ∠A1BA=A1A/AB= 3 。 3 ∴ ∠A1BA=30 。 ∴二面角A1-BC-A为30 。
②连接C1B、D1A, ∵BC⊥AB, BC1 ⊥ AB ∴∠C1BC就是二面角C1-AB-C 的平面角, 又∵在Rt△A1AB中 tan ∠C1BC=C1C/BC= 3 。 ∴ ∠ C1BC =60 ∴二面角A1-BC-A为60。
因为∠ BCE= 120° ,所以∠ BCF= 60° . 所以 BF= BC· sin60° = 3, AB 2 5 所以 tanθ= = 2, sinθ= . 5 BF 2 5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12 分 5
例2、已知二面角- l - ,A为面内一点,A到 的 距离为 2 ,到 l 的距离为 4。求二面角 - l - 的大小。
由题可得 OB= MO= 3, MO∥ AB, EO MO 1 则 = = , EO= OB= 3, 2 EB AB 所以 EB= 2 3= AB, 故∠ AEB= 45° .6 分
(2)CE是平面ACM与平面BCD的交线.
由(1)知,O是BE的中点,则四边形BCED是菱形. 作BF⊥EC于F,连接AF,则AF⊥EC,∠AFB就是二面 角A-EC-B的平面角,设为θ.8分
P
l
A

B
P1
A1
B1
∠APB= ∠A1P1B1
注意: 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1)角的顶点在棱上 (与顶点位置无关) 2)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3)角的两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 0180
D1 A1 B1 D A B
C1
C
例1、 如上图,长方体AC1中, AB=3,BC=1,CC1= 3, 求①平面A1BC与平面ABCD ②平面C1AB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
北极
66 °34 ´
地球轨道面
↓ ↑ 23°26´
(黄道平面)
南极
1、掌握二面角的定义法; 2、掌握二面角的三垂线法; 3、掌握二面角的垂面法;
4、掌握二面角的射影面积法;
复 习: 二面角的定义:
1、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 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 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
练习2 (本题满分 12 分)(2010 年高考江西卷)如图,
△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平面 MCD⊥平面 BCD,AB⊥平面 BCD,AB=2 3. (1)求直线 AM 与平面 BCD 所成角的大小; (2)求平面 ACM 与平面 B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 法一:(1)如图,取CD中点O,连接OB, OM, 则OB⊥CD,OM⊥CD. 又平面MCD⊥平面BCD,则MO⊥平面BCD.2分 所以MO∥AB,A、B、O、M四点共面.延长 AM,BO相交于E, 则∠AEB就是AM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4分
2、三垂线法:在一个平面 内选一点A向另一平面 作垂线AB, 3、垂面法:
a
O B
于B,作AC⊥ 于C,面 过二面角内一点A作AB⊥ ABC交棱a于点O,则∠BOC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A A
C
a

A


B
O
a
O
B

A
4、射影面积法:
如图所示, AD平面M,
M
B H
D
C
设AHD= 是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