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的设计原理图文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一、课题研究目的自行车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绿色”交通工具,通过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了解自行车的结构,以及每一个零件的作用,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利用自行车,让自行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课题操作过程:(简略提纲)步骤1:了解自行车的具体构造,包括:车架、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及制动系统。
山地车的基本结构的图示:Headset:车头碗组 Shifters:变速把Brakes:刹车 Suspension:避震Seat Post:座杆 Wheels:车轮Tires:车胎 Bottom Brackets:中轴Cranksets:大齿盘 Pedals:脚踏Rims:车圈步骤2:通过走访自行车厂,自行车专卖店和自行车修理摊,逐步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涉及到的力学原理(如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杠杆等),并作好具体记录。
步骤3: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三、课题正文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
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链轮、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人的脚的蹬力是*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使、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自行车部件:1、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
车架部件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男式车架和女式车架。
自行车构造原理

自行车构造原理
自行车的构造原理主要包括车架、车轮、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
首先,车架是支撑整个自行车的主要部件。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钢铁、铝合金或碳纤维。
车架设计强度要足够,能够承受骑行时的力量和压力。
同时,车架的几何形状也对骑行体验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接下来,车轮是自行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常有前轮和后轮,轮子由轮辐和轮毂组成。
轮辐连接在轮毂上,使轮子保持结构稳定。
轮胎则直接安装在轮毂上,提供摩擦力和缓冲效果。
传动系统是自行车的关键部分,它通过传递力量将骑行者的力量转化为车轮的转动力。
传动系统一般由踏板、链条、齿轮和变速器组成。
当骑行者踩动踏板时,链条将力量传输到齿轮上,齿轮再将力量传递到车轮上,从而推动自行车前进。
制动系统是确保自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自行车制动系统通常采用摩擦制动原理。
前轮通常配备一对刹车卡钳,当骑行者用手拉动刹车手柄时,刹车卡钳夹紧轮圈表面,制动摩擦力使车轮停止转动。
后轮则常常配有脚踏刹车,骑行者用脚踩下脚踏刹车来制动后轮。
除了以上主要构造部分外,自行车还包括了其他配件如座椅、车把、踏板等。
这些部件的设计和安装位置也是为了提高骑行的舒适度和操作性。
总结来说,自行车的构造原理涉及车架、车轮、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组成部分。
这些部件紧密配合,使自行车能够顺利行驶,并为骑行者提供稳定性和安全性。
山地车硬件结构图解

山地车主要用于山地越野,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享受颠簸起伏的快感,以及一种野性的征服感。
它通常使用24or27段变速器,26的轮胎,15-18的车架,和带减震器的前叉。
山地车,仅仅是个总称,凡是没有公路弯把的,没有小轮子小坐垫的车,老百姓都叫做山地车。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山地车也有许多区别,比如:有的前叉是双肩,有的是单肩;有的用碟刹,有的用V刹;有的是硬车架,有的是全避震车架;再通俗点,有的车看起来很庞大,有的很纤巧……其实,他们都是山地车,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山地车又分为五类: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自由骑FR (Free Ride)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4、飞跃DJ (Dirt Jumping)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叉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叉,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前四种用于一般的骑行越野很容易,速降车因重量等因素,所以较困难。
这里重点写入门级别的第一种。
XC越野车,是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山地车,满大街跑,下面这张图,帮你认识车上的各个部件。
随后,将对各个部件做解释。
1、车架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自行车25部件全图解

自行车25部件全图解(扫盲篇)刚开始接触山地车的时候被一大堆零件的名称搞得头昏脑胀。
想要自己配一部车,零件名称和实物都对不上号。
很多论坛的文章自己看了以后还是有点似懂非懂。
其实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朋友查阅了相关资料后,都应该能够自己组装一部自行车的,当然会装和装的好是两个概念。
要谈装的好是谈不上的,毕竟组装是个技术活,有很多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的,比如自己编的轮组和专业人士编的轮组那个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以图文的方式将自行车零部件的名称和实物加以对照,给初入的朋友提供方便。
在看一些老鸟的文章时不至于看的云里雾里的。
以下内容全部来源于网咯。
一步整车大概有25个必须的零部件。
列表如下。
1车架2前叉3碗组4把横5把立6挚手7指拨8线管9把套10外胎11内胎13车圈14辐条15花鼓16刹车17牙盘18中轴19脚踏20前拨21后拨22链条23座箍24座杆25座垫整车不解释上图。
车架车架是整个车子的灵魂。
所有的零部件都要在车架上组装并体现其价值。
1.车架决定了车子的类型。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组装一台DH车,你会不会去选购一个1400克的GIANT的XTC-TEAM呢?或者换句话说,你会不会在自己的轻量化的XC上装上一支DNM的行程长达20CM的双肩前叉?当然不会。
所以说,车架的类型也就决定了整个车子的类型。
2.车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车子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什么影响着车子的操纵性?什么决定着车子的稳定性?什么决定着车子的转弯的快慢?什么决定着车子的舒适程度?是不是XTR的套件,是不是ROCKSHOX的前叉?是,但又不是。
因为要使这些零件发挥他们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车架。
一个200元的车架和一个2000元的车架,即使最后装出来的成车的价格完全相同,实际骑起来的感觉也会判若云泥。
3.车架的尺寸也决定了车子是否合适自己。
即使车架的种类选对了,性能也不差,但是如果车架的大小不合适,那也如同鸡肋,只能割爱了。
自行车的构造及原理

自行车的构造及原理与自行车有关的物理学知识自行车结构自行车根据不同的目的的开发设计。
因此,要在日新月异的新型自行车中挑选自己中意的自行车并非易事。
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想骑怎样的车,然后考虑用途。
例如,在山间骑行,就需要较结实的类型,山地车比较合适.在柏油马路行驶,则可选择速度较快的公路跑车。
逛逛自行车商店,了解一下行情,也是一个好办法,很可能无意间遇上中意的商品。
里讲解自己如何装一辆山地车,由于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乘是不必择途选道,无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具有缓冲作用的轮胎,不易疲劳的手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保证骑者在各种路面环境上能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
下面是山地车的基本结构的图示:Headset:车头碗组Shifters:变速把Brakes:刹车Suspension:避震Seat Post:座杆Wheels:车轮Tires:车胎Bottom Brackets:中轴Cranksets:大齿盘Pedals:脚踏Rims:车圈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①自行车上的杠杆·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比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支持人重和货重的杠杆、三角杠、货架、前叉、后三角杠,都是广义的杠杆,用以形成车身和承重②自行车上的轮轴·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由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握把外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自行车行驶速度与车轮直径的关系:常见的自行车轮的直径有559mm(22英寸)、610mm(24英寸)、660mm(26英寸)、711mm(28英寸)的,有实际经验的同学知道,骑28车比24车费力一些,但速度快,因为28车轮的半径大,轮子每转一圈走的距离长一些,故速度快,半径大使轮轴的轴半径大,故费力轮轴更费力.自行车传动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通称轮盘)、被动齿轮(通称飞轮)、链条及变速器等。
山地车教学课件

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
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正4、确身的体骑姿车势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 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 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鞍座。
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时,身体60%的重量要落在后轮上,40% 落在前轮上。
下坡时,身体重心要始终靠后。 上坡时,要把重心移到鞍座后部。
1
第二阶段:脚蹬在 工作区。脚向后运 动车手应积极地向 后撤脚,感觉就像
2 要刮掉鞋底泥一样
3
第三阶段:脚蹬在下临界 区。脚踩在脚蹬上,用力 向上拉,持续时间要长些
4
第四阶段:回转阶 段。脚用力向前推 动脚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自由式踏蹬方法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1、上坡骑行技术 对于短而陡的坡,车手要保持正确的骑车姿势,并保持正常的踏
蹬动作。如果有条件,在上坡前可以加速以积累足够的冲力,利 用物体运动惯性原理来节省体力,轻松地踏蹬。同时,坡上骑行 时要保持相当的牵引力,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 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上坡骑行应保持正确的骑车姿势,把身体的重心移到后轮上,前 轮上也要保留足够的重量,以防自行车前翻。
二、应对不同地形的驾行技巧
㈠、多石的地面
在多岩石的地面上骑车,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像冲浪一样“随 波逐流”。采取俯卧的姿势,站在脚蹬上,降低身体的重心, 把自行车控制住。
自行车的构造及原理

⾃⾏车的构造及原理⾃⾏车的构造及原理2010-05-19 16:54:01| 分类:⽣活常识 |字号订阅与⾃⾏车有关的物理学知识部件所⽤⼒学知识作⽤车把利⽤杠杆原理转动车轮改变⽅向轮盘利⽤杠杆原理拉动链条省⼒传动动⼒链条链条与飞轮齿合,产⽣相互作⽤⼒车架利⽤三⾓形的特征(牢固)⽀撑尾灯光的漫反射避免事故车闸增⼤摩擦⼒刹车车胎花纹增⼤摩擦⼒防⽌打滑⾃⾏车结构 ⾃⾏车根据不同的⽬的的开发设计。
因此,要在⽇新⽉异的新型⾃⾏车中挑选⾃⼰中意的⾃⾏车并⾮易事。
⾸先,必须明确⾃⼰想骑怎样的车,然后考虑⽤途。
例如,在⼭间骑⾏,就需要较结实的类型,⼭地车⽐较合适.在柏油马路⾏驶,则可选择速度较快的公路跑车。
逛逛⾃⾏车商店,了解⼀下⾏情,也是⼀个好办法,很可能⽆意间遇上中意的商品。
⾥讲解⾃⼰如何装⼀辆⼭地车,由于⼭地车具有刚度⼤,⾏⾛灵活等特点,骑乘是不必择途选道,⽆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泛的好评。
具有缓冲作⽤的轮胎,不易疲劳的⼿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的变速器等,保证骑者在各种路⾯环境上能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乐趣。
下⾯是⼭地车的基本结构的图⽰:Headset:车头碗组 Shifters:变速把 Brakes:刹车 Suspension:避震 Seat Post:座杆Wheels:车轮 Tires:车胎 Bottom Brackets:中轴 Cranksets:⼤齿盘 Pedals:脚踏 Rims:车圈⾃⾏车上的杠杆、轮轴①⾃⾏车上的杠杆·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车的车把,是省⼒杠杆,⼈们⽤很⼩的⼒就能转动⾃⾏车前轮,来控制⾃⾏车的运动⽅向和⾃⾏车的平衡·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杠杆,⼈们⽤很⼩的⼒就能使车闸以⽐较⼤的压⼒压到车轮的钢圈上·⽀持⼈重和货重的杠杆、三⾓杠、货架、前叉、后三⾓杠,都是⼴义的杠杆,⽤以形成车⾝和承重②⾃⾏车上的轮轴·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轮轴,由脚蹬半径⼤于花盘齿轮半径·⾃⾏车⼿把与前叉轴:组成省⼒轮轴,⼿握把外的半径⼤于前叉轴的半径·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轮轴、齿轮半径⼩于后轮半径 ·⾃⾏车⾏驶速度与车轮直径的关系:常见的⾃⾏车轮的直径有559mm(22英⼨)、610mm(24英⼨)、660mm(26英⼨)、711mm(28英⼨)的,有实际经验的同学知道,骑28车⽐24车费⼒⼀些,但速度快,因为28车轮的半径⼤,轮⼦每转⼀圈⾛的距离长⼀些,故速度快,半径⼤使轮轴的轴半径⼤,故费⼒轮轴更费⼒.⾃⾏车传动⾃⾏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通称轮盘)、被动齿轮(通称飞轮)、链条及变速器等。
重新理解山地自行车的构成要素

重新理解山地自行车的构成要素1.引言山地自行车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在崎岖不平的山地或山区地形中骑行的自行车。
它通常具有特殊的构造和组件,使其能够应对复杂的路况和挑战性的骑行环境。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山地自行车的构成要素可能并不是那么清晰。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新审视山地自行车的构成要素,以深入理解其设计和功能。
2.前悬挂和后悬挂系统前悬挂和后悬挂系统被认为是山地自行车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前悬挂系统通常是由一根悬挂在前叉上的弹簧和减震器组成,它能够减缓骑行过程中前轮遇到的冲击力。
后悬挂系统通常由一个悬挂在后轮上的减震器和一个连杆系统组成,它能够帮助骑手更好地掌握和控制自行车在颠簸路面上的稳定性。
前悬挂和后悬挂系统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自行车在不平地形中的骑行舒适性和操控性。
3.车架和骑行姿势山地自行车的车架是它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车架通常由钢铝合金、碳纤维或钛合金制成,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合适的车架尺寸和几何形状对于骑行舒适性和操控性至关重要。
在山地自行车骑行中,正确的骑行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骑行姿势可以提高骑行效率、降低疲劳程度,并确保骑手具备足够的掌控能力。
4.刹车系统刹车系统是山地自行车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在山地环境中,骑行者需要频繁地进行刹车以应对不同的路况和障碍物。
高效、可靠的刹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最常见的山地自行车刹车系统有碟刹和V刹。
碟刹通常提供更强大的制动力和更稳定的制动效果,而V刹则更经济实惠。
骑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刹车系统。
5.变速系统山地自行车的变速系统是其骑行性能的关键之一。
由于山地地形多变,骑手需要能够迅速和平稳地调整档位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大多数山地自行车采用的是后挂式变速系统,它通常由多个不同大小的齿轮和一个变速器组成。
通过调整变速系统,骑手可以更好地应对爬坡、下坡和平路等不同骑行需求。
6.轮组和胎具山地自行车的轮组和胎具也是其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轮组通常由轮圈、轮辐和轴承组成,它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应对山地骑行中的冲击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