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

“笑先生,三仕三已” (辛弃疾《哨遍》(一壑自专) 笑先生,三仕三已” 辛弃疾《哨遍》 一壑自专)
)
稼轩词概括了他南归后四十多年中的全部履历: 稼轩词概括了他南归后四十多年中的全部履历: 南归初仕——带湖隐居 带湖隐居 南归初仕 二仕福建——瓢泉再隐 瓢泉再隐 二仕福建 三仕浙东、京口 归老铅山。 三仕浙东、京口——归老铅山。 归老铅山
第四时期:晚年再起。 第四时期:晚年再起。
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被起用。 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被起用。次 受宁宗召见,问以北伐大计, 年,受宁宗召见,问以北伐大计, 但并未重用,将其改任镇江知府。 但并未重用,将其改任镇江知府。 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 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边又 劝韩侂胄不可草率冒进。 劝韩侂胄不可草率冒进。宁宗开 禧元年, 禧元年,因与韩意见不合而遭弹 劾罢官,回到瓢泉, 劾罢官,回到瓢泉,其理想壮志 彻底破灭。 彻底破灭。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在宋初文人的眼中,词的作用和地位, 在宋初文人的眼中,词的作用和地位,与 明道” 载道”之文, 言志” “明道”、“载道”之文,“言志”、“致 之诗,不可同日而语。 用”之诗,不可同日而语。 钱惟演: 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 钱惟演:“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 卧则读小说,上厕欲阅小词。 卧则读小说,上厕欲阅小词。” 欧阳修: 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欧阳修:“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 词为“艳料” 词为“艳料”是宋初文人头脑中一个根深蒂 固的意识。苏轼以诗论词, 固的意识。苏轼以诗论词,即旨在破除这一 观念,使词与诗同道合流,从而推尊词体, 观念,使词与诗同道合流,从而推尊词体, 提高词品。 提高词品。
诗人辛弃疾的主要成就

诗人辛弃疾的主要成就辛弃疾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诗人辛弃疾的主要成就,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文学成就思想内容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
如《鹧鸪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成就摘要:辛弃疾描写农村的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人可比的。
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这和他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Abstract: Xin Qiji describes the countryside the word, although quantity are not many, but it reflected that the life the depth and the breadth, are in the Song Dynasty more than 700 excellent poets nobody may compare. These words, the theme is richly colorful, style fresh sprightly, this and he cannot separate to th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deep love.关键词:辛弃疾Key word: Xin Qiji作者简介:朱立新:女,(1967-)河北邢台学院继续教育部,讲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辛弃疾南归之后,生活和创作的每个阶段,他都写了农村词,特别是退居江西上饶和铅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
以及自己生活在农村里的轻松和欣喜。
农民的憨真、民风的淳朴无不组成一幅幅动人、诱人的画面,令人心弛神往。
一、“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忙碌淳朴自得的农民群象辛弃疾在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
让农民第一次在词苑中获得主人公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在辛弃疾笔下,青年农民、浣纱少妇、采桑姑娘、顽皮小鬼,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淳朴、他们的悠闲、他们的乐趣,都成为稼轩词卷中精彩纷呈的画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课)(2011)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国势衰微的南宋 王朝。
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 者飘零的身世。 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南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水龙吟》上片 第一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去秋无际。
词人登高远望秋色无边,气势雄浑,空寂苍凉。
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李煜《虞美人》
春水向东流。”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第二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登临意”之二:
“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 明自己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 对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求田问舍的达 官贵人的讽刺。
第三层: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登临意”之三:
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树犹如此,人 何以堪!”抒发了作者不能为抗击金军, 收复失地效力,而徒然虚度年华的苦闷, 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使用抗战人才, 北伐无望的愤慨。
二、辛词的思想内容
辛弃疾的词,有今人邓 广铭编注的《稼轩词编年 笺注》,共收现存的辛词 620余首。这些词中最令人 受到感染的是抒写爱国情 怀、描写田园风光、怀古 这三方面的词。
1、抒写爱国情怀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 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
他的词是南宋时代爱国志士高尚情操的历史记录,辛词所启动的时代主题及其思维指向,均与宋代的国运与中国文人的精神形态息息相关。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谈谈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的文章,欢迎阅读。
谈谈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
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
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本是行伍出身的辛弃疾,有着在战场上横戈杀敌的战斗体验。
他既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再建武功。
因此,当他“笔作剑锋长”时,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军事意象就自然而然呈现于笔端,诸如“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嵯峨剑戟”、“却笑将军三羽箭”、“边头猛将干戈”、“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而下面这类词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水调歌头》上片)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
06 宋词研究: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爱国词
辛词中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 辛弃疾首先是一个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杀 出来的爱国斗士,他具有其他作家所不具备 的戎马生涯,而且具有一个伟大军事家的素 质和才华。实大而声宏,膏沃而光晔,他词 中的爱国思想比其他作家就更自然、更充沛、 更坚实、更真切。他决不仅以旁观者的身份 去作爱国词,也不必有意地去“作”爱国词, 他只须让一腔真情宣泄出来就自成绝调。
又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见。
三、闲适词
辛弃疾在上饶、铅山赋闲近二十年,写下了 不少流连诗酒、啸傲溪山,表示与世相忘的 作品。但对慷慨有大志的辛弃疾来说,“闲 适”并非所愿,因此在这类题材的作品中, 很多都包含了一种牢骚、怨艾,以致不满、 怨恨的感情,因而这类作品又绝不是闲适所 能范围的。如《水调歌头· 盟鸥》:
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 应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 形象。辛弃疾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 姿英发的形象。 辛弃疾笔下的景物和场面也多飞动壮观饱含 豪放色彩。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和《菩萨蛮》(郁孤台下 清江水)等,都有这种特点。
下片借典抒怀,词人借写晋代和三国时的人 物典故,表现了自己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 进退两难的处境。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 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 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 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 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 百读不厌。
辛弃疾承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也濡染了佛 老思想。其人生观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 主;但在退职闲居,特别是他的晚年,因抗 金理想不能实现,喜欢出入老庄、谈禅说佛, 向归依自然、乐天知命的佛老中求解脱,时 而流露出消极颓唐情绪。这是当时一般文人 儒士的共同点。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刘克庄《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郑入郑卫也。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
”辛弃疾的词成就在“以文为词”,“以文为词”使稼轩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
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
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
抒情主人公具有鲜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
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格的体现。
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
词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2、豪放而凄美的风格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
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3、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范开《稼轩词序》:辛“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
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
无它,意不在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耳”。
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
第二,手法上,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而且能叙事、议论。
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这首 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 登览。"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 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词中的 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 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等;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 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 矣"等等。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 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 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如开篇直写国 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 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 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沐浴着 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 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是何等的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 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 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 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 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 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 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 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4、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 一方面,辛词具有奔放豪纵、生气 蓬勃的艺术特点。 • 另一方面,辛词能博采众长,融会 贯通,自成一体,具有不主故常的 大家气度。
• 又一方面,辛词能刚能柔、纵横驰 骋、不拘一格。他学白居易,学苏 轼,学秦观、晏几道,学李清照, 无不神情逼肖。传统婉媚风格的词, 也十分得心应手。豪放、婉约都能 运用自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词的艺术成就 2012年01月19日08:59 来源:中国文学史意象的转换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
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
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本是行伍出身的辛弃疾,有着在战场上横戈杀敌的战斗体验。
他既熟悉军事上沙场,再建武功。
因此,当他“笔作剑锋长”时,刀、枪、剑、戟、弓、箭、戈、甲、铁马、旌旗、将军、奇兵等军事意象就自然而然呈现于笔端,诸如“千骑弓刀”、“倚天万里须长剑”、“嵯峨剑戟”、“却笑将军三羽箭”、“边头猛将干戈”、“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而下面这类词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水调歌头》上片)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辛弃疾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
在他军人的意念中,静止的青山能变成奔腾飞驰的战马,林间的松树也幻化成等待检阅的勇武士兵:“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沁园春》)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尽是集许多怨事,全与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宋陈模《怀古录》卷中),章法独特绝妙。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模仿汉赋中《解嘲》、《答客难》之宾主问答体,让人与酒杯对话,已是别出心裁;而词中的议论,纵横奔放,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幽默感,馀味无穷。
用《天问》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连用七个问句以探询月中奥秘,奇特浪漫,理趣盎然。
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
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
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叹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宋末刘辰翁曾高度评价过稼轩词变革语言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
”(《辛稼轩词序》)经史散文中的语言,他信手拈来,皆如己出。
如《贺新郎》:甚矣吾衰张。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首句和结尾四句,都从经史中化出,而自饶新意。
他用散文化的句法,并不违反词的格律规范,仍协律可歌。
名作《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的句式,虽多是散文化,音韵节奏却依旧自然流畅,活泼传神。
在词史上,辛弃疾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而精当巧妙。
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
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外。
前引《摸鱼儿》就是摧刚为柔,表面是伤春惜春的柔情,实则深含不屈不挠的刚健豪气,艺术上“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起句三字,“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再看晚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外。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和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
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嘻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北宋神宗、哲宗(1068~1100)两朝,曾盛行过滑稽谐谑词,但包括苏轼在内,整个北宋的谐谑词,都是滑稽调笑,少有严肃的深意。
稼轩本富有幽默感,遂利用这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从此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如《卜算子》(千古李将军)写贤愚的颠倒错位,《千年调》(厄酒向人时)表现官场上圆滑而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是辛词的又一风格特色。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
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刘克庄即说辛词“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辛透轩集序》)。
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迄今不废。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也说:“苏、辛并称。
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
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
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
”与他大致同时的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韩元吉、袁去华、刘仙伦、戴复古等词人,或传其衣钵,或与其词风相近,都属同一词派。
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
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叹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宋末刘辰翁曾高度评价过稼轩词变革语言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
”(《辛稼轩词序》)经史散文中的语言,他信手拈来,皆如己出。
如《贺新郎》:甚矣吾衰张。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首句和结尾四句,都从经史中化出,而自饶新意。
他用散文化的句法,并不违反词的格律规范,仍协律可歌。
名作《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的句式,虽多是散文化,音韵节奏却依旧自然流畅,活泼传神。
在词史上,辛弃疾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而精当巧妙。
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
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外。
前引《摸鱼儿》就是摧刚为柔,表面是伤春惜春的柔情,实则深含不屈不挠的刚健豪气,艺术上“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起句三字,“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再看晚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外。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和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
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嘻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北宋神宗、哲宗(1068~1100)两朝,曾盛行过滑稽谐谑词,但包括苏轼在内,整个北宋的谐谑词,都是滑稽调笑,少有严肃的深意。
稼轩本富有幽默感,遂利用这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从此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如《卜算子》(千古李将军)写贤愚的颠倒错位,《千年调》(厄酒向人时)表现官场上圆滑而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是辛词的又一风格特色。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
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刘克庄即说辛词“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辛透轩集序》)。
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