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一、复制方法和应用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
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
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
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
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
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
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
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

相应基因的功能。
基因替换动物:与某个生理现象相关的两个基因中,一个基因的 编码区被另一个基因的编码区所替代的工程化小鼠。
2015年8月24日 16
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特点
可按照研究目的进行设计和培育,其建立过程的本身
就可进行疾病机制的研究。 不但能从动物整体水平和组织器官水平上进行研究, 而且还可以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为发病机制、药 物筛选和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实验体系。 转基因动物技术克服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 动物物种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
leukemia virus)。
2015年8月24日
20
从动物到人类的外推 对动物实验结果不加批判地应用是危险的。在动物体内 无毒或无效的药物在人类体内可能有毒或有效,反之亦然。 人类在遗传上是高度变异的,同时伴随着文化、饮食和 环境的差异。很多实验动物在遗传变异性上与人类不同,尤 其对于药理学和毒理学模型可成为重要因素。
1. 1983 年由美国学者 Bosma 首先发现于 C.B-17近交系小 鼠, 位于16号染色体的scid的单个隐性突变基因所致。
2. 纯合 scid 基因导致编码免疫球蛋白重链( IgH )和T 细胞抗
原受体基因( TCR ) V-D-J 基因重排异常,抑制 B 细胞和 T 和 T 细胞前体的正常分化,造成T、B淋巴细胞自身不能分化成特 异性功能淋巴细胞, 循环中免疫球蛋白减少或缺损
生物学现象的一致性。例如,我们希望测试在一种动物中存在 的某个系统,将获得的知识外推到另一种动物,而模拟的目标 通常为人类。研究的焦点不是所用动物的情况,而是这一动物 生理学表现针对我们人类或其他动物种类的类推。因此,在这 种情况下称“人类模型”将会更正确。
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

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动物克隆这神奇的事儿。
你说这克隆就像是变魔术一样,能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动物来。
咱先说说这细胞吧,就好像是动物身体的小零件。
要克隆呀,就得先找到合适的细胞。
这就好比你要盖房子,得先找到好的砖头不是?然后呢,把这个细胞放到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就像给小零件找了个特别的家。
接下来,就有个关键的步骤啦!得把这个细胞和一个卵细胞结合起来。
这就像是把两个不同的拼图块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哦,得非常精细地操作才行。
然后呢,这个新的组合就开始发育啦!就像一颗种子开始发芽、长大。
慢慢地,它就会长成一个和原来的动物几乎一样的新生命。
你说神奇不神奇?
想想看啊,如果我们能把那些珍稀的动物都克隆出来,那不是能保护它们不灭绝了吗?这多好呀!但是,这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哟。
比如说,克隆出来的动物真的能和原来的完全一样吗?它们的性格、行为会不会有差别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呀。
而且啊,克隆也不是随便就能做的。
这需要很高的技术和很严格的条件。
可不是我们在家里就能随便试试的,那可不行!要是弄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不过呢,虽然有这些问题,动物克隆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希望和可能性。
说不定以后我们能通过克隆技术做出很多对我们人类有益的事情呢。
总之,动物克隆是个既神奇又复杂的事情。
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好处,也要注意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坏处。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C ie eCA, o u 6 hnk Olg nAG,k o i Ie b CON. e tlgc a Ha maoo ia p — l rmeesi a bt re sa dco s si u dto is【】 a tr r b ib e d n r se h mi rpc J . n n
[】 王冬平, 4 李善如, 敏, 三种小 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 张 等. 值的测定[ . 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0 0 1()2 —8 】 J 2 0 , 72: 42 . ] 【】 李增强, 5 孙淑华, 孟金萍, S F级 与普通级新西兰兔血 等. P 液 学 参 数 的 比较 【】中 国 比较 医学 杂 志 , 0 8 1 ()5 . J. 2 0 , 84: 1
差异 最大 ,1 2月龄 比离 乳 1 大 鼠高 出 25倍 。 白 周 .
细 胞 是 一 个 庞 大 的 血 细 胞 家 族 , 包 括 淋 巴细 胞 、
嗜碱 性 粒 细 胞 、 中 性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和 嗜 酸 性 细 胞 , 参 与 机 体 免 疫 反 应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机体 免疫 力 加 强 ,所 以 白细 胞 分类 比较 中 , 1 2月 龄 中 性 粒 细 胞 、 淋 巴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均 高 于 离 乳 1周 。年龄 对 白细 胞 、血 红 蛋 白 有重 要 影 响, 同年龄 差 异显 著 [, 本 结果 一 致 。 不 6与 】
21 6. 0
・
书 讯 ・
《 类疾病 动物 模型 复制方 法学 》 人
由周 光兴 、高 诚 、徐 平 、姚 明、谢家 骏 、胡建 华 等主 书 , 已经 由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021/7/22
16
(六)羊的采血方法: 常采用颈静脉取血方法。
(七)鸡、鸽、鸭的采血方法 鸡和鸽常采用的取血方法,是从其翼根静脉取血。
2021/7/22
17
十、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 急性动物实验中常以血压、呼吸等为指标,以静 脉注射、放血等为实验方法。
2021/7/22
18
(一)兔、狗颈部手术
1、家兔背位固定于兔台上,颈部剪毛。 2、动物麻醉 3、气管及颈部血管神经分离术
⑴气管暴露术 ⑵颈总动脉分离术 ⑶颈部迷走、交感、减压神经分离术 ⑷颈外静脉暴露术 4、气管及颈部血管插管术
2021/7/22
19
(二)兔、狗股部手术
1、动物背位固定于兔台上,腹股沟部剪毛。 2、用手指触摸股动脉搏动,辨明动脉走向,在该
2021/7/22
hhhjkjkj 斤斤计较就
34
燝耾歙戴潼闕故簇煇婖蟲酈晓 鑼雷篅璥煆婵奒馄賝杣湮帲剈
漕稊
天 天
的 琐
44
天 琐 44
天 碎 48
天 碎 88
哈呵 呵 呵 呵 呵 呵 哈 哈 哈
2021/7/22
35
飖翨榕萺櫰蠹價迎琖伸琣讪姅 荺赿洣鋇咞嵊榸莲邢虅鲇莓璶
习湺
天 天
的
44
版 本
44
哈呵 呵 呵 呵 呵 呵 哈 哈 哈
2021/7/22
36
驘殠顿蝖庰碇躃掉崲醄民斵叾 矷瞭眡豖蝠瀎耶崮瀏絃珵闤鍨
鷷濠
天 天
的
44
天 天
哈 哈
哈呵 呵
4 天哈 呵
天哈 呵
天和 呵
动物模型的复制

(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小鼠) 此突变型小鼠血清中缺乏免疫球蛋白, 其细胞在活体外对测试B或T细胞功能的免 疫学试验不发生反应,在组织病理方面表 现为淋巴组织重度淋巴细胞减少。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一、概念 免疫缺陷动物是指由于先天性 遗传突变或用人工诱导方法建立的 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 的动物。
二、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及其应用 (一)T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 该模型胸腺缺陷、细胞免疫功能丧失。 表现为无毛、裸体。用“nu”表示裸基因符 号。 (二)B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 该模型代表动物为CBA/N小鼠,起源于 CBA/H品系,特点是B淋巴细胞功能减退, 为X-链隐性突变系,基因符号为“Xid”。
一、概念 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指以物理、 化学或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 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损害,并 出现某些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 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以供研究用。
二、常用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一)传染病 (二)药物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1.四氧嘧啶糖尿病 2.链佐霉素糖尿病 (三)化学物质诱发性肿瘤模型 三、对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评价
• • • • • • • • • • •
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实验性动物模型 2.自发性动物模型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2.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三)按模型种类分类 (四)按中医药体系分类
动物模型的复制
动物模型概述
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 具有人类疾病模拟变现的动物实验 对象和相关材料。
•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 (一)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 • (二)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 材料 • (三)可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 (四)样品易得,分析实验简化 • (五)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 • 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 • (一)相似性 • (二)重复性 • (三)可到性 • (四)适用性和可控性 • (五)易行性和经济性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设计原则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
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一)相似性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
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
外推法(Extrapolation)要冒风险,因为动物与人到底不是一种生物。
例如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反之也然。
因此,设计动物疾病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
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
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
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
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
例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
其次,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
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不一样,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如果动物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也然。
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Endotoxin Shock,单纯给动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
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

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嘿,各位爱动物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
其实啊,这事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咱们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这种复制,只不过换了个形式罢了。
我是个模型爱好者,家里堆满了各种动物模型,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到神气活现的狮子,应有尽有。
要说起这些模型的复制原则,还真有几个秘诀呢。
首先,你得有颗爱动物的心。
你看,我制作这些模型之前,总是先观察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样子,想象它们生活的环境,这样模型才能更贴近真实。
比如,我制作大熊猫的时候,就会想它那可爱的黑眼圈和圆滚滚的身材,然后再动手制作,这样才能做出让人一看就喜欢的模型。
其次,比例得合适。
这就像咱们拍照,要是比例失调了,人物再好看也会让人觉得别扭。
动物模型也是如此,头身比啊,四肢长度啊,都得恰到好处。
我记得有一次,我制作的猴子模型,因为头部比例过大,结果看起来就像个“大头儿子”,逗得我直想笑。
再来就是细节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动物模型上再合适不过了。
你像动物的毛发、纹理,还有它们那独特的表情,都是体现生命力的关键。
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制作一个逼真的豹子模型,特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连豹子身上的斑纹都是一点一点画上去的。
然后,材料也很关键。
不同的动物,适合不同的材料。
比如,我制作鸟类模型时,就会选择轻便的木头,这样模型才会飞得起来。
而制作大型猛兽模型,就得选用坚固的材料,不然稍一用力就坏了。
说到这,我想起有一次和好友小明讨论动物模型的事情。
小明是个艺术家,他问我:“你觉得,一个模型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真实感。
”他笑了笑,说:“那你看看我的作品,是不是也很有真实感?”我一看,果然,他制作的动物模型,仿佛要从画布上跃出来一样,栩栩如生。
总之,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就是用心观察、把握比例、注重细节、选择合适的材料,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创意。
只要你热爱动物,喜欢动手,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模型师。
嘿,说不定哪天,你的作品就能登上展览馆,吸引一大波观众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肿瘤模型的复制方法复制动物肿瘤的方法很多,如将实验动物用放射线照射或静脉、局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各种化学致癌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类、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使用植物毒素(如苏铁素、黄樟素等);使用金属(如铬、镍、砷、镉等);使用RNA和DNA肿瘤病毒;使用多种致癌性霉菌毒素(其中致癌作用最强者为黄曲霉素)等,均可诱发成各种肿瘤。
诱发性肿瘤模型其数量在诱发性动物模型中占首位。
一般是利用致癌物质通过口服、注入、埋藏和涂抹等方式使动物发生肿瘤。
能诱发动物肿瘤的病毒也有不少报导,例如小鼠白血病病毒(MLV)、鸡白血病病毒(ALV)和猫白血病病毒(FLV)分别能引起大小鼠,鸡和猫白血病。
Rous鸡肉瘤病毒可使田鼠、鸡、鸭、鹌鹑、猴、蛇等多种动物发生肉瘤。
猫肉瘤肉毒(FSV)可使大鼠、猫、犬和猴发生肉瘤。
人类腺病毒能诱发小鼠、田鼠肉瘤和淋巴瘤。
(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1.肝癌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取体重250g 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
按性别分笼饲养。
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 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
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
或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
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 不应超过1.5~2mg/kg,4~6月就有大量的肝癌诱发成功。
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给成年大鼠含0.03% 2AAF标准饲料。
每日每平均2~3mg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用剂量为每日0.3~14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
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用1%OAAF苯溶液(约0.1ml含1mg)涂在动物的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
实验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
或用2.5mg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
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每日饲料中含0.001~0.015ppm,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达80%。
2.胃癌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取20g左右的小鼠,无菌手术下,在腺胃粘膜面穿挂含甲基胆蒽(MC)线结。
含MC的线结是用普通细线,在一端打结后,将线结置于盛有MC小玻璃试管内,在酒精灯上微微加温,使MC液化渗入线结。
MC浓度为0.05~0.1g20-甲基胆蒽内浸入10~20根线。
手术埋线后4~8个月可诱发成功胃癌。
用不对称亚硝胺,剂量为0.25ml/kg体重,3个月后全部动物发生前胃乳头状癌,7~8个月后有85~100%发生前胃癌。
昆明种最敏感。
A系次之,615系小鼠敏感性最差。
此外还可用甲基亚硝基醋酸尿素给BD大鼠饮水中加2mg/kg体重,每周5次饮用,520天后全部大鼠均发生了腺胃癌。
3.食管癌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诱发大鼠食管癌:取体重100g以上的Wistar大鼠,任其食用含甲基苄基亚硝胺的饮水,并将MBNA掺入饲料中使每日摄入量达0.75~1.5mg/kg 体重。
80~100天可诱发成食管癌。
也可用二烃黄樟素(Dihydrosafrole),它是一种制备啤酒的调味品,在大鼠饲料中加入百万分之二千五百至一万(2500~10000ppm)黄樟素,就能引起20~75%的食管癌。
用0.2%或0.005% 的甲基苄基亚硝胺水溶液,给动物经口灌喂,每天一次,大鼠灌注剂量为1mg/kg体重,至第27天即发现一例食管乳头状瘤,154天发现第一例食管癌, 11个月食管癌的发生率为53%。
4.肺癌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肺癌:小白鼠每周皮下注射1%DEN水溶液一次,每次剂量56mg/kg,DEN总剂量达到868mg,观察时间为100天左右时,发癌率可达40%。
而DEN总剂量达到1176mg,观察时间为半年左右时;发癌率可达94%。
乌拉坦诱发肺腺癌:小鼠(A系, 1~11/2月龄)较大鼠敏感,每次每只腹腔注入10%乌拉坦生理盐水液0.1~0.3ml,间隔3~5日再注,共注2~3个月,每只小鼠用量约为 100mg,注后3个月肺腺癌发生率为100%,而且多数为多发性,这种诱发瘤为良性。
此外还可用气管内注入苯并芘、硫酸铵气溶胶、甲基胆蒽等诱发肺癌。
如猴气管内注入3,4苯并芘(苯并花为3~15mg与等量之Fe2O3混合液),每周一次,共10次,6只猴中有2只诱发肺的鳞状上皮癌。
亦有人用硫酸胺气溶剂给100只大鼠吸入,13个月后所有大鼠都发生了肺腺癌。
用0.2%明胶作悬浮剂将甲基胆蒽混合后给金地鼠气管内注入,每次0.1ml(含甲基胆蒽 5mg)每周一次,共6次,53周后有62.5%动物发生了肺癌。
5.鼻咽癌二甲基胆蒽(MC)诱发大鼠鼻咽癌:取直径2~3mm的硬质塑米管,在酒精灯上小火拉成锥形,每段长约3.5cm,管内填以结晶体MC。
小管一端用火封闭,以防药物外溢,尖端用针刺数孔,使MC能从小妃溢出。
取体重120g 左右的大白鼠,雌雄均可,乙醚麻醉后,由前鼻孔将上述含MC的塑料小管插入鼻腔,利用前鼻孔较小管粗端为小的特点,稍加用力,迫使小管全部进入鼻腔内,其尖部可达鼻咽腔。
不需另加固定,即可使小管长期留于鼻腔内。
待到预定时间(半年以上),或动物自行死亡时,到其鼻咽部,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后,石蜡包埋,进行连续切片。
发癌率可达60%以上。
二乙基亚硝胺滴鼻法诱发鼻咽癌:取120g左右大白鼠,雌雄均可,乙醚麻醉后,用磨平针尖的8号针头,从前鼻孔轻轻插入,针尖可达鼻咽腔。
经注射器灌注用1%吐温-80新配的 33.3%DEN混悬液0.02ml(含DEN6.7mg)每周1次,共15~20次,可诱发成鼻咽癌。
6.宫颈癌取雌性小白鼠,以附有0.1mgMC的棉纱线结在动物不麻醉的状态下,借助于阴道扩张器及磨纯的弯针,将线穿入宫颈。
经右宫角背部穿出,使线结固定于宫颈口。
线的另一端则固定于背部肌肉,缝合皮肤,挂线以后,同日开始连续注射青霉素2~3天。
以防术后感染。
至一定时间(半年左右)处死动物,宫颈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7.结肠癌给四周龄的雄性大白鼠,皮下注射二甲基苄肼(Dimethlhydrazine,DMH)每周一次,连续21周,每次DMH21mg/kg。
最后一次给药后1~4周,处死动物。
降结肠部位用Bouin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所用之DMH 先配成每100ml含 400mg的母液,并加EDTA37mg,用氢氧化纳(0.1N)液将pH调至6.5备用。
(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目前临床所用的抗肿瘤药中,大多数是经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筛选而发现的。
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筛选药物的优点是:使一群动物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率比较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接种成活率近100%,对宿主的影响相类似,易于客观判断疗效,可在同种或同品系动物中连续移植,长期保留供试验用,试验周期一般均较短,试验条件易于控制等。
因此目前抗肿瘤药筛选大多数采用动物移植瘤作为筛选模型。
目前世界上保存的动物移植肿瘤约有400株,但筛选试验常用者仅20~30种。
据1984年统计,我国在同系、同种动物中已建立各种动物和人的常见的瘤株64个。
例如小鼠肺腺瘤(HP615)、小鼠子宫颈瘤27 号(U27)、小鼠脑瘤22(B22)、小鼠淋巴细胞性血病(L615)、裸鼠人肝瘤移植瘤和人脑恶性胶质细胞瘤(NCS—1)等。
动物肿瘤可通过移植传代而培养出所需要的肿瘤细胞株。
瘤株是一种组织学类型和生长特性已趋稳定,并能在同系或同种动物中连续传代的肿瘤细胞模型。
肿瘤移植于健康动物,相当于活体组织培养,可长期保存瘤种,供实验所用。
实验中常用腹水瘤和实体瘤两种方式进行移植。
对于会产生腹水的肿瘤,可将其一定数量的细胞注入受体动物腹腔形成腹水瘤或产生腹水。
实体瘤移植也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实体瘤切成2~3mm小块,植于受体动物皮下。
自体式同系动物肿瘤植不产生排导现象。
同种动物移植时可结合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适当量的放射等方法,降低宿主免疫排斥反应。
异种动物肿瘤移植始于Leidy (1834年),难度较大。
近50年来异体移植常用下列方法:①接种于皮下或粘膜下,优点是易观察,但排斥作用大,效果欠佳。
②动物肿瘤移植于鸡胚尿囊膜。
特点是较易存活,但人类肿瘤无成功报导。
③人类肿瘤接种于大鼠、豚鼠、兔的眼前房。
缺点是细胞不能传代。
④移植于动物脑内。
肿瘤生长快,但难度大,不易观察。
1983年Bodgen等人用无胸腺大鼠肾包膜下移植人体肿瘤筛选新药,全部实验仅需11天,且命中率高,这项工作为临床病人的药物筛选带来了福音。
60年代以来国外已建立可移植性人体肿瘤数百种,这些瘤株能防止由传代伴随的形成和功能的退化。
1969年Rygaaid首次成功地将人类肿瘤移于无胸腺裸小鼠,这为异种动物肿瘤移植开辟了新局面。
由于裸小鼠缺乏T淋巴细胞功能,所以是极为理想的肿瘤移植模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