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博物馆铜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走进铜陵博物馆叙事作文

走进铜陵博物馆叙事作文

走进铜陵博物馆叙事作文一下车,我们就观察金色的“铜陵博物馆”五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非常醒目。

两排迎客松整齐地分列两旁,似乎在欢迎我们一样。

沿着宽大的台阶拾级而上,抬头向前看,一栋气概雄伟的建筑物映入我眼帘,这就是富有青铜文化特色的'铜陵博物馆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冲进博物馆。

宽敞光明的大厅让我眼前一亮,高大的铜幕墙,古朴的铜吊灯,厚重的铜雕像……我仿佛走进了铜的世界!我们首先来到了铜工艺品展厅。

一进门,就观察三座佛像,中间是观音,旁边是两座老佛,正站在莲花上,远眺远方,活灵活现。

往里走,发觉这里陈设了很多精致的铜工艺品,各种铜镜、铜鼎、酒杯,让我目不暇接。

我们还饶有爱好地观看了铜陵青铜文化展中古代采冶铸模拟场景,众多精致的商周青铜器以及皖江汉魏铜镜展等等。

这些展品充分展现了铜陵的青铜文化。

站在展厅里,我感受到了青铜散发出的微微寒气和光辉,也为自己身为铜陵人感到傲慢和骄傲。

随着人流,我们又来到了徽州木雕展厅,这儿有各种形态各异的木雕工艺品,它们个个都很精致,看得出来都是经过了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在四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而又悦耳的故事。

我觉得木雕作品中的“哪吒闹海”最有意思。

只见哪吒三头六臂,手拿乾坤圈,身披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正在和夜叉进行着激烈的搏斗。

他面带怒气,威严凛凛,好像肯定要把夜叉拿下。

而夜叉在哪吒面前,则明显处于下风,显得手忙脚乱呢!还有“八仙过海”也很好玩,神仙们个个仙气十足,潇洒自若。

他们游览大海,各显神通。

由于时间的缘由,我们没来得及参观陶瓷展厅,但我仍觉得不虚此行。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学到学问,感受到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才智,还了解了我们铜陵源远流长的铜文化。

也激发了我喜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的热忱。

参观铜陵博物馆作文600字

参观铜陵博物馆作文600字

参观铜陵博物馆作文600字
大家好,我是东方红小学校园小记者邹乐轩,我参加小记者活动已经有三年了,10月30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小记者采风团,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铜陵市博物馆,详细了解了铜陵几千年来铜产业发展历史,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我们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博物馆大厅,讲解员阿姨将我们分成了两队,有秩序地列队参观。

她说,铜陵境内先后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采铜工具、炼铜工具等商周青铜器,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参观每一件物品,感受青铜文化。

参观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青铜剑和铜钱。

这里有许多把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剑身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

这时,我看到的青铜剑大约长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是由剑身和剑茎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

铜钱的种类也有很多,上至秦汉,下到明清,琳琅满目。

其中的开元通宝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开元通宝是由唐代统治中较长时间流通货币,主要为铜质材料打造而成,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我想“一文不值”的就来自于此吧。

博物馆里展示的青铜器不仅工艺精美,造型生动,而且品种繁多,有的还辅以大量的精美图片资料,有的采用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拟采冶铸场景,再现了古铜都三千多年的采冶铸历史,反映了铜陵在我国青铜文化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铜都”。

不知不觉中参观就结束了,但我还沉浸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

通过参观,使我更加感受到铜陵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工业城市,我为铜陵灿烂的青铜文化而骄傲。

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

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

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卞冬梅摄铜陵城市铜雕《丰收门》资料图片唐代盘龙纹镜安徽铜陵博物馆藏铜及其衍生出的青铜文明,在物质资料和社会意识双向层面,深度参与了中国大历史的构筑。

而铜陵这座城市与铜、与青铜文化之间,被历史和现实牢牢拴住,不能分开,直至当代。

“铜为物之至精”,体会铜与铜陵的因缘际会,仿佛穿越时光的年轮,得以打捞中国历史中的青铜印记,回想中华青铜文明的博大精深。

一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秋,李太白54岁。

诗仙以鲲鹏自喻,只为和风而起,扶摇云霄。

24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匆将一生交付沧溟万里,浩渺天地。

此番他历金陵、扬州,再顺江而下,来到安徽境内,秋浦河畔。

诗仙已届天命,不知仍否记得,当年蜀中大匡山大明寺大雄宝殿前,白衣少年剑眉高耸,虎眼炯炯,伴着晨钟暮鼓,长剑飞动?剑气所到之处,银光乍起,矫若飞龙。

最是岁月抚人心,最是时间薄情意。

御用文人的活计厌倦了,纵酒昏秽的日子不想再过,诗仙决心遁入方外,做一场逍遥游。

延陵剑不见,银鞍马难寻,客游秋浦,迎接他的是隐居石门山桃花坞的好友——高霁。

秋日秋浦河,江天一色,空水澄鲜,群鹭翔集,沐猿嗷鸣。

二人摇轻舟荡小楫,观眼前景,听自然声,话诗与酒,畅快淋漓。

不知不觉,日头不见踪影,河面漆黑一片。

江水浩寂,月辉清冷,二人收拢兴致,预备登岸归家。

不料水路一转,河岸忽现一村,紫气升腾,火光冲天,照得眼下恰若朗朗白日。

诗人兴致又起,随即系缆弃船,决意前去瞧个究竟。

行至村前,发现村名唤作百炉庄,“炉”乃冶炼青铜的熔炉。

眼前是好一幅寒夜冶炼图:火苗在炉灶里上下腾跃,一炉火便是一星光,百家百户百炉之火,星光点点即成星辉斑斓。

火光也被抛上了天,映红暗夜冥空,映红冶炼工人的脸。

工人们抱柴添火,拉动风箱,凝固铜水,灌入模具,锤打固型。

手抬手落间,火星随之四溅,红光荧荧,仿若山间飞出成群的萤火虫。

偶尔一个蹦到胳膊或是手背,烫起水泡,也不以为意。

众人全神贯注,腆胸叠肚,头也不抬,任由汗珠滚在额头连缀成线,再啪嗒啪嗒,顺着脖颈滚落到身上。

认识铜文化-参观博物馆作文800字相关作文

认识铜文化-参观博物馆作文800字相关作文

认识铜文化-参观博物馆作文800字相关作文今天是元旦,2020年新年第一天,《铜陵报社》组织了部分校园小记者们去市博物馆参观。

我有幸成为小记者中的一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我们整装待发,带好了必备品。

十点到达了数字博物馆。

小记者们个个神采奕奕兴奋无比,讲解员将我们小记者召集在一起提了几点要求,活动开始了……首先,讲解员带领我们进入场馆内。

给我们介绍了铜陵市博物馆于2010年12月16日开工建设,位于市西湖新区西湖公园东岸,西临西湖东路,项目总用地近6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是一个以铜文化为主线,全方位展示铜陵在青铜文明史中的地位、铜文化发展以及铜产业兴盛与未来的专题博物馆。

馆内展陈主体为铜文化,并辅以陶瓷、两个临时展厅和青铜鉴展厅。

铜文化部分主要由青铜文化主题展、惠世天工铜工艺精品展组成。

其次讲解员又给我们介绍“中国数字铜博物馆”的展区,它的外形像一个大而扁的铜器。

进入展区,讲解员带我们认识铜矿资源,并触摸了八种常见的铜矿石。

还带我们认识古代不同时期的铜器的发展,从最早的夏朝一直到秦汉时期都留下了铜的足迹。

了解到铜矿文明历史悠久而古老,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随后,我们又来到一块大屏幕前,屏幕上全是古代青铜器皿,数目达到上千种,各式各样。

有盛水的盆,有皇帝用的樽,有高高的铜鼎、有盖章用的印章,还有圆圆的铜镜……它们都象征着我国悠久的历史。

紧接着讲解员又带我们参观了铜工业大数据图,知道了中国现代铜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了解了铜工业的飞速发展让我国走进美好未来迈出了一大步。

这期间,讲解员还会与我们互动,既有趣又长知识……最我们来到二楼,体验了模拟采矿、3D打印铜器等设施,增长了我的见识他。

此次参观活动,让我觉得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从中也让我更懂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关于青铜器展览的十大理由

关于青铜器展览的十大理由

关于青铜器展览的十大理由1. 历史文化价值: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学习了解青铜器,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艺术价值:青铜器在古代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华丽的装饰,被誉为古代文物的“精品”。

3. 时空跨度:青铜器的制作历史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从商、周、秦汉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和现代。

通过青铜器展览,我们可以感受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艺术的变化。

4. 民俗文化价值:青铜器不仅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青铜器在民俗节庆、祭祀活动和宗教信仰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和作为宝贵实物的存在。

5. 科技价值: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复杂,反映了古代中国工艺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是古代科技的重要标志。

6. 艺术教育价值:青铜器展览不仅可以让观众欣赏到美的艺术品,还可以启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和文化素养,提高观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

7. 历史研究价值: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帮助重建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文化,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古代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

8. 国际交流价值: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青铜器展览,可以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扩大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9. 体验文化氛围:青铜器展览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文化氛围的感受。

观众可以通过展览,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10. 传承文化遗产:青铜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更可以促进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铜陵市博物馆孔雀石感受

铜陵市博物馆孔雀石感受

铜陵市博物馆孔雀石感受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小记者采风团,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铜陵市博物馆,详细了解了铜陵几千年来铜产业发展历史,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进入博物馆,墙壁上是用铜打造的镂空装饰,装饰上还有用彩铜打造的字呢!再抬头望去,是一盏重达两吨的铜灯,极其壮观,走进展厅,里面是一个矿井的剖析图,我们能看见矿井下的人们是怎么开采矿石的。

向后转去,是三块矿石。

讲解员介绍,那是一块纯绿的矿石,叫做自然铜。

他和其他的矿石不一样,它不用像铜矿石一样烧炼出铜,他自己本身的含铜度就非常高,所以不需要烧炼。

这样的矿石是非常少见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矿石是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脆弱但又非常漂亮的石头,有“妻子幸福”的寓意。

孔雀石的绿是最正最浓的绿。

绿色的孔雀石虽然不具备珠宝的光泽,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高雅气质,如同一位超凡脱俗的美少女,又像一只美丽的金孔雀。

这也是我喜欢她最主要的原因。

孔雀石的名字里虽然有“石”字,但她几乎没有石头坚硬,稳固的特点。

她的韧性差,非常脆弱,所以很容易碎,害怕碰撞,而且非常娇贵,甚至比玻璃还娇贵。

孔雀石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的斑点,呈不透明的深绿色,且具有色彩很浓的条状花纹,这种独一无二的美是其她任何珠宝所没有的,因此,几乎没有仿冒品。

孔雀石的产地有俄罗斯,罗马尼亚,巴西等等,中国的孔雀石产地主要在河北一带。

孔雀石还不能接触酸性和碱性物质,很容易损伤表面光泽。

所以,仔细看柜台里的首饰,每块底部是平面的孔雀石都以黑玛瑙打底,作为皮肤或衣服接触的部分,以防止孔雀石被汗水或者其它物质损伤。

德国的一些地方认为在孔雀石上刻上太阳,那么这块宝石就会有使人摆脱邪恶灵魂和隐患的能力。

因此。

孔雀石就被人们赋予了“妻子幸福”的寓意。

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孔雀石的原因,每次游览博物馆,一种对祖先的崇敬之情,都会从心中油然而生。

铜陵铜建筑所感

铜陵铜建筑所感

铜陵铜建筑所感
铜陵,一座美丽的城市,位于长江下游,是毗邻长江的南方小城。

这座城市虽小,却蕴藏着浓重的历史底蕴。

铜,是这座城市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新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

美,是这座城市的建设的宗旨。

因此,这里有许多新颖的建筑,从而成为人们心怡神往的“打卡圣地”。

丰收门
铜陵西郊的铜雕塑,外形呈现丰字,所以叫丰收门。

三根巨柱托举着希望,三根巨柱托载着丰收,三枚古铜刀币象征着物质和精神所取得的财富。

丰收门是铜陵的标志性青铜雕塑,在淮河路与长江路的交汇处,它是三个“丰”字组成的。

三个“丰”字三角形排列呈开放姿态,也象征着连年丰收,五谷丰登。

在三个“丰”字的中心,有一根小铜柱顶着一个青铜圆球,象征着这个城市的市民团结、奋进的精神。

外地来的车辆,到了淮河路,远远地看见青铜雕塑丰收门,人们就会意识到,目的地到了;
本地的人外出归来,一看到丰收门,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到家了,看到丰收门了!
山水之门
位于长江大桥附近,也是进入铜陵后的第一件标志性铜雕塑。

交叉口环岛内的主题铜雕与周围的景点相互衬托,大气恢弘,
意寓热情的铜都儿女正展开臂膀,迎接每一位客人的到来。

它以三根刻有精美铜纹饰图案的柱体组成“门”的形状,“门”形似鼎,
中间置放铜陵出土西周鼎的放大复制件,寓意铜陵铜文化源远流长。

当时的人们,用自己聪明造就出了一个个创举,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我们、新时代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呢?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为给世界作出贡献打好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观铜陵博物馆作文600字

参观铜陵博物馆作文600字

参观铜陵博物馆作文600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常对我说,我们的家乡盛产"青铜',是古铜都。

为了近距离感受铜都文化,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位于西湖湿地旁的铜陵博物馆。

一下车,我就被博物馆的宏伟气概所震撼。

古朴、闪亮的铜柱耸立在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似跳动的生命,呼唤着来往的游客。

走进博物馆,我的眼前仿佛绽开了一幅长卷历史画。

现代的、古代的,交叉纵横,应接不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编钟'。

据说这些精致的乐器源于汉朝。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编钟配上投影出的婀娜多姿的舞蹈和那虚拟的音乐让我仿佛走进了汉朝宫廷。

宫廷中央一位乐师优雅地敲击着绣着青色"兽纹'的编钟。

那编钟声一会儿犹如山涧泉水,叮叮咚咚,一会儿似涛涛江水,奔流不息回过神来,那袅袅余音仍回荡在我的耳畔。

离开编钟,我来到了其次展厅,一把青色的利剑吸引了我。

这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复合剑'。

尽管受尽岁月的洗礼,那把利剑仍旧透着一股杀气。

从前锐利的剑口已有了残缺,但丝毫不能掩饰他从前战场的辉煌。

望着这把青铜剑,我的视线模糊了,眼前隐模糊约消失了战马、盔甲那刀光剑影、驰骋厮杀的场景让我顿觉凉意飕飕。

哭泣、呐喊宝剑仿佛哭诉着战斗的残酷。

莫非这把剑也犹如曹操的"倚天'剑,曾让很多将士胆寒?"潘峙宇,看这只金螃蟹!爸爸把我拉回到现实中。

真是一只可爱的金螃蟹呀!在放大镜下,我甚至可以看到它的纹路。

古代人真是心灵手巧!红宝石的腹部,白玉做的眼睛。

讲解员阿姨说这是古代的"金镶玉',看来古铜都不止有"铜'呀!离开博物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李白的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好一个炉火照天地的古铜都呀!我很骄傲地对爸爸妈妈说:"我爱铜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铜陵博物馆铜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摘要】现代博物馆的功能性除了社会教育之外,越来越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铜陵博物馆新馆是以青铜为主陈列的展览,与铜陵本地底蕴深厚的铜文化息息相关。

本文试以若干馆藏青铜文物为切入点,展开对铜陵铜文化内涵的思考,以期将贯穿古今的铜文化加以弘扬并传承,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铜文化古铜都青铜酒器饕餮纹
众所周知,铜陵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古铜都,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数千年延绵不断。

作为青铜故里,铜陵的铜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笔者系铜陵博物馆讲解员,现试以馆内几件珍贵馆藏文物为切入点,浅谈关于铜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以供广大文物爱好者交流品鉴。

不足之处恳请不吝指正。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兴市。

根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证实,我们的祖先早在夏代的中晚期就已经在铜陵及周边地区开
始了铜的开采、冶炼和铸造。

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

在将近4000年的文明史中,铜陵区域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从未间断。

铜陵博物馆坐落于铜陵市西湖新区湿地公园东南面,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
20000平方米,以铜文化为展览主题。

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青铜器近300件。

铜陵博物馆的建筑外观由华南理工设计院设计,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团队相同。

整个博物馆的外形由圆弧形建筑和方块形建筑构成(见图1),蕴含了三层含义:其一为“天圆地方”。

先秦时期“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传承至今,已被建筑学广泛吸纳。

例如诸多徽派建筑中可见方形的院子里有圆形的水池,也是天圆地方的寓意。

其二为“器与范”。

右边方块形建筑寓意古代铸造
青铜器所用的“范”,即模子,它代表了规范与法治。

而左
边圆弧形建筑寓意用范所制作出来的器物,它代表着道德与文明。

所以器与范的结合,也体现了青铜文明礼制与法治相统一。

其三为“以史为鉴”。

左边圆弧形建筑是由3000平方米的菱形青铜板拼装而成的铜幕墙,用铜量50吨,是国内
目前最大的圆形铜建筑。

它的原型为春秋时期的一件水器――龙耳鸟纹鉴。

由于当时铜镜尚未盛行,古人用鉴盛水,“照容貌,正衣冠”,起到镜子的作用,故有成语“以史为鉴”,即以历史为镜子。

这样的设计反映出铜陵博物馆以铜
为镜,映照出铜陵3000多年青铜文明的发展进程。

铜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商代早期的一组酒器――饕
餮纹爵、饕餮纹?校?见图2、图3)。

这一组酒器是1983年12月出土于铜陵市西湖镇,是本市乃至整个皖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器皿,距今已有3500多年。

爵是
古代的酒杯,?邢嗟庇诜志破鳌?械纳喜坑辛礁鲋?帽,中间可插一张过滤网,用以过滤酒渣。

因古代的酒为果酒和米酒,酿造得不够精细,饮用之前需以此过滤。

过滤之后倾倒进爵中饮用,故而该组酒器为配套使用。

爵的腹部及?械木薄⒏共拷杂忻飨缘镊吟盐剖巍8梦剖挝?先秦时期青铜器皿上的典型纹饰。

乍看威严凌厉,具有震慑力和神秘之美,实则是古代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细观饕餮纹爵,上部有一个菌形柱帽,右部有流,说明是从右部饮用的。

饮用之时,菌形柱帽刚好可以抵住鼻梁,起到防止暴饮过量的作用,说明古人已有饮酒适量的概念。

爵和?械耐獗斫猿侍?锈色,与铜陵铜矿石含铁量高的现象相吻合,说明此二器不仅为铜陵所出土,更是在铜陵本地铸造。

试想,早在3500多年前,铜陵这里就已经可以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制品。

而铜的冶炼铸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充分反映出铜陵此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铜都。

青铜展厅是铜陵博物馆的主陈列,展厅内青铜器皿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镇馆之宝,另有几件同属国家一级藏品的青铜文物同样具有很高的文物及史学价值,从外观到内核也都十分值得考究。

如西周时期的双柱爵杯,该爵亦为酒杯,年代晚于饕餮纹爵,造型上类似却有不同。

杯口上方两个凸起的柱,喝酒时对着眉心,有暗示的作用。

柱,亦为“停住”,同样是古人饮酒适量的观念体现。

柱帽上的纹
饰,学术上称之为“漩涡纹”,而今被起了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祥云纹饰。

故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纹饰可以说也是这种千年古文化的一种传承。

该爵的造型是仿生的,杯体下部的三足细长而尖,像鸟的爪子;杯口前部的口沿尖细,像鸟的喙;杯口后部的流,像鸟的尾巴;杯体底部为卵形,与很多平底的酒杯不同。

所以整件器形像一只鸟。

鸟是商代的图腾,其表现在商末和西周初期的“带纹期”饕餮逐渐让位于凤鸟,成为主题纹饰。

凤鸟的造型表现出一种静中见动、神秘莫测的内在潜力,有随时向外发展的一种力量,从美学角度看各部位都有不同的运动线条。

此器中,鸟的足、嘴、尾、身等一应俱全,除足稍有写实感外,整体上凸显了神秘化的装饰趣味。

凤鸟造型的青铜器皿,独具时代特征,也更富艺术的魅力。

龙柄?B是西周时期的调酒器,造型清新活泼,一改当时中原青铜器雄浑凝重的风格(见图4)。

上部盆形敞口,颈部为一周变形窃曲纹,下部鬲形三袋足,曲柄仰起,顶端为龙首。

龙首呈回顾状,似回头看杯中所酿美酒,可谓匠心独运。

一说,龙在古代为天子,天子回头看意为告诫大臣们在饮酒作乐时也不要忘记国家社稷;另一说,龙为水神,杯口亦有律动的水波纹与其呼应,可证为水器。

从饕餮纹爵、饕餮纹?校?到双柱爵杯、龙柄?B等,这些酒器无一不与我国悠久的酒文化、饮食文化密切相联。

而铜
陵作为商周时期铜原料产地,通过“金道锡行”,使铜、锡
这些铸造青铜器所必需的原料以北上入贡或交易的方式输
送到了中原地区,并由此创造了“吃喝”的文化,开启了“吃喝”的文明。

而今的铜文化是深深根植于每一个铜陵人心中的文化
烙印,从《丰收门》到《起舞》,从《四喜铜娃》到罗家村
大炼渣,从城市雕塑到建筑纹饰,到处都是铜元素,点点滴滴皆是铜文化。

城市中央、大街小巷、社区公园,随处可见铜雕塑,这些满蘸铜文化、饱含铜特色的城市雕塑已然成为铜陵整个城市的形象符号,更是铜陵历史文化、现代产业、精神风貌的有形载体。

铜陵人民上班放学、遛弯逛街,走到哪都能感受到古铜都铜文化的浓厚氛围。

正如铜都精神所述,勤劳智慧的铜陵人民从古至今都秉承着“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和诠释着青铜文明的发展进程。

铜陵是1956年依矿建市,至今已近
花甲之年。

回顾60年的发展蜕变,铜陵从未停下前进和创
新的步伐。

然而上溯到商周时期,铜陵此地的历史早在35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皿上就已悄然叙写。

尽管地名几经更改,千余年来这里一直是长江流域著名的产铜区,更是历朝历代的造币中心。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此地汉设
铜官,我国历史上第一任冶金部长在这里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3年5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
在这里诞生。

古老而年轻的铜陵正以蓬勃之姿,继往开来之势,不断散发出青铜文化的魅力气息,印证着中国古今之铜都的美誉。

铜陵博物馆正是吸纳并呈现铜陵铜文化的窗口,其主体建筑恢宏大气,内部展陈丰富多彩。

铜陵博物馆新馆自2014年12月底落成开馆以来,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参观者普遍对铜陵博物馆给予了较高评价。

目前馆内对外开放的五个展厅,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铜陵本土的铜文化内涵。

陶瓷厅清新淡雅,木雕厅古色古香,青铜厅古朴厚重,铜工艺赏心悦目。

2016年1月4日,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为加强枞阳与铜陵的历史文化交流,铜陵博物馆特别推出了“枞阳历史与文化特展”,充分展现枞阳地区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未来,铜陵博物馆将立足本地实际,突出铜文化特色,申报中国铜博物馆,打造全国唯一的以铜为主题特色的展览陈列,以期更好地传承并发扬铜陵贯穿古今的铜文化。

(作者单位:铜陵市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