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和审美需要在人生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审美的意义何在(最终五篇)

审美的意义何在(最终五篇)

审美的意义何在(最终五篇)第一篇:审美的意义何在审美的意义在哪里对于一个当代大学生来说,“审美”一词并不陌生,却只有些粗略的了解。

书上说审美对人生的作用很多,这要分许多方面,最重要的审美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可以让一个人注意自己的修养,从而获得人生美丽的一面,审美也是没艺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层次。

其次审美是对自己的一中要求,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见解。

这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处世哲学。

上了百年审美的选修课后,对审美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最初,我接触到审美一词的时候,脑袋里却无法完整的理出何为审美,怎样才算是进入了审美状态,当我们在阅读、在看电影的时候,常常会有同样的感受,或者说是陷入进作品人物的感情里去,那么我在想,这样的一种状态,一种体验与感悟的状态,该是进入了审美状态了吧。

我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因此,我就想从阅读体验和观影感受来谈谈我对审美意义的理解。

1.从阅读说到阅读,我们终是离不开作品,或者说是文学作品。

谈及文学作品脑海中一下就显现“小妇人”三个字。

《小妇人》是我真正意义上完整读过的第一本外国名著书,是美国女作家路易斯.梅.奥尔科特的作品。

通过这个作品,路易斯一举成名,同时,也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

这本书主要将的是马奇家的四个不同性格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勤劳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马奇家的天伦之爱。

们的善良,对爱的忠诚及对亲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我。

作者只描写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细节,是但却处处显露出对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说的背景是南北战争时期,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久已存在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弊病以及各个阶段的道德标准在书内也有体现。

这本小说描绘了一幅最最完美的成长画卷。

虽然其中有痛苦,有烦恼,甚至有灾难,但平静而善良的心坚强地应对着,微笑着面对上帝赐予他们的生活。

“眼因流多眼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是我最喜欢也是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的 需要
成 长 的 需 要
求知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的需要
本 的 需 要
需要
需要
生理需要:
指维持生存与种族延续的需要。如 对食物和水分、氧气、性欲、睡眠的需要。 这是人类保持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的基本 需要。 所以这种需要是人类所有需要中最 基本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安全需要:
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 全感的需要。典型的安全需要有:(1) 生命安全。(2)财产安全。(3)职业 安全。
归属与爱的需要:
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 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指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 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自 尊是指个人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 等 。他尊是指个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得到别人的承认赏 识重视和高度评价。
1.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指个人渴望自己的 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 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 称的一切活动。
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 2. 3.
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 小。 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即前四种 为基本需要,后三种为成长需要。
求知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间的探索理解及 坚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是 克服障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 他需要为 完美的需要。审美需要与其他需要是相互 关联不可截然分开的,如对秩序的需要既 是审美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认知的 需要。

人生需求的七个层次(马斯洛)

人生需求的七个层次(马斯洛)

⼈⽣需求的七个层次(马斯洛)、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我实现的需要。

假如⼀个⼈同时缺乏⾷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时⼈的意识⼏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来获取⾷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从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级的、社会化程度更⾼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需求的满⾜与激发是同时存在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类复杂多样的需求从低到⾼分为七⼤类,并把其中较低的前四层,即、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其共同性质是,均系由于⽣理上或⼼理上有某些⽋缺⽽产⽣,故⽽⼜称匮乏(缺失)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

把较为⾼级的后三层,即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我实现需求称为⼼理需求或成长需求(growth needs)。

马斯洛认为,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低之分,⽽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需求获得满⾜之后,⾼⼀层的需求才会产⽣,就像⽣物的进化⼀样。

需求的层次愈⾼,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活在⾼需求层次的⼈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病,睡得较好,胃⼝较佳;⾼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层次需求得来的满⾜是较为主观的,如⾮常幸福,⼼情⼗分平稳,内在⽣活⾮常富裕等;当个⼈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较易满⾜⾼层次的需求;当个⼈满⾜其⾼层次需求之后,个⼈愈可能接近⾃我实现的⽬标。

他还指出,满⾜个体的基本需求,有助于更⾼层次需求的激发。

基本需求在满⾜之后不再感到需求,⽽⽣长需求的特点是越满⾜越产⽣更强的需求,并激发个体强烈的成长欲望。

例如:创造性的⼈的创造驱⼒;⽐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

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

人要有求知欲

人要有求知欲

人要有求知欲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就要具备求知欲。

求知欲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它既可以指一个人对自身知识的问询,也可以指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求知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求知欲有许多好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智力水平,拓宽视野,还能增加人们的自信心、创造力、领导力等。

首先,求知欲可以增加你的智力水平。

人的大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思考的奇妙器官,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能够提高人的大脑功能,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求知欲可以拓宽视野。

一个有求知欲的人不会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会主动地去了解世界上其他领域的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就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适应的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求知欲能够增强人们的自信心。

知识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一个有知识和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此外,求知欲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当人们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时,他们会对这个领域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这种思考能力就是创造力。

而领导力则是通过领导他人来实现共同目标,只有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提高领导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任何其他优点一样,求知欲也是一种可以被培养和发展的特质。

以下是几个可以帮助你发展求知欲的方法:1.保持好奇心。

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是培养求知欲最基本的条件。

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需要主动寻找答案的渴望和探索的兴趣。

2.开放心态。

在接触新事物或学习新知识时,开放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你才能够接受新观念和思想,并从中吸取营养。

3.控制时间。

要有求知欲,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新知识。

要想更好的控制时间,需要有效的计划时间,并把时间分配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4.与他人交流。

和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

论述审美的意义

论述审美的意义

论述审美的意义
审美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美的一种活动和体验,是人们从社会文化背景中学习和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标准。

它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也是表现人类感性层面的标志。

审美有着广泛的意义和影响,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都有其重要的价值:
1. 触发人们的情感和感受,促进人们的舒适感:审美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作品、自然景色、建筑等美好的形态和情感,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

2. 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艺术、自然美的欣赏和理解,人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较高的审美能力,加强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3. 美学价值的传承: 审美活动可以传承美学价值观,促进文化传承,维护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

4. 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审美有助于推动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升级和进步。

综上所述,审美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命形态之一。

简述审美的意义

简述审美的意义

简述审美的意义审美是指对美的欣赏、理解和评价。

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更是一种理性的反思和判断。

审美的意义在于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艺术、文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美学素质,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首先,审美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

审美让我们尝试感受美好,享受美好,用欣赏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人际关系。

这样的心态能够使我们更加积极、乐观、自信、自尊,从而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基石,是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其次,审美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我们通过欣赏诗歌、音乐、绘画,探究历史、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为我们提供生命中更加深邃和有意义的经验。

审美以艺术为基础,可以让我们建立更高品质、更高深度的感知和思维模式,为我们的人生丰富了意义和内涵。

再者,审美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审美体验的历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了解不同的审美观念、表现手法和风格特色,拓宽我们的视野和开放我们的思维方式。

这些新颖的体验和概念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多角度方法和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

最后,审美可以提升我们的社交和教育能力,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有了更高的审美素质,就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敏感地捕捉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social和学术环境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同时,艺术教育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和文化素养,为我们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形象增加更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审美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社交和教育能力,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系。

审美和美学素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个人的审美意识和美学修养,为个人和社会的幸福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艺术与审美对人生的意义

论艺术与审美对人生的意义

论艺术与审美对人生的意义审美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审美对人生意义: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人性中存在的友情、亲情、爱情的审美,不断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满足他们因为物质丰富而带来的心灵空虚。

能够从人生的风浪中,变得成熟,或许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义,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过。

审美的特点1、直觉性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是整个审美过程,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在审美中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审美感官愉快不是先有理智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而是直接产生的,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

2、审美情感以审美认识判断为基础,构成审美特点之一,也是美感与快感的主要区别之一。

快感是生理机体的舒适感觉,不需要以审美评价基础,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

凡是与审美判断有关的情感都属于精神范畴。

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是物质情欲的发泄而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

审美的意义在于,通过提高人们的审美理解力,使人们更好地把握美的意义,更充分地意识美的潜在意味,以达到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审美价值的目的。

也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美而发现的,也是通过审美而得到理解的。

在此,审美是一种感性的自由活动,它既是对悲观主义的克服,又是对乐观主义的补充与超越。

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让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大至天体、宇宙、精神世界,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也同样具有传播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审美可以促进人们对于无穷宇宙和繁复多样的自然现象的探索和追求。

三、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1、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答: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浅谈审美人生演讲稿范文

浅谈审美人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审美人生。

审美人生,顾名思义,就是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生活、体验人生。

它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审美人生的理解。

一、审美的意义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塑造自我的一种方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在审美的人生中,我们可以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1. 审美是心灵的需求人是一种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物,我们需要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审美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途径。

通过审美,我们可以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2. 审美是自我认知的途径审美让我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

美,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通过审美,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3. 审美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审美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在审美的人生中,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审美的途径1. 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从一朵盛开的花,到一片湛蓝的天空,从一首动人的歌曲,到一部优秀的电影,都可以成为我们审美的对象。

观察生活,发现美好,是审美人生的第一步。

2. 感受自然,陶冶情操大自然是人类审美的源泉。

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换,体验到生命的轮回。

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3.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素养。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宽审美视野。

4. 艺术鉴赏,培养情趣艺术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培养情趣。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雕塑、戏剧,都是艺术审美的载体。

三、审美人生的价值1. 提升生活质量审美人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欣赏美好,享受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知和审美需要在人生中的意义
摘要:求知欲和审美力像人生的两架马车,让我们人生更持久、更精彩。

保持“求知”,就会坚持真我,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自尊、自信的人;懂得“审美”,就会热爱生活,发现和感知美,拥有真正的快乐。

关键词:求知探索创造和谐美感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保持“求知”,懂得“审美”,方能抖落一身庸俗,做一个快乐的人!
一、求知
“如何做到清寒而不寒酸,小康而不庸俗?关键要看当事人是有书卷气,还是市侩气。

也就是看当事人是否重视读书,是否热衷于知识,是否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知识是没有歧视的。

不论贫富,任何人只要追求,就可以得到。

知识是可以共享的。

一个人的知识增加,并不会使另一个人的减少。

知识更是无穷尽的。

愈追求,愈觉得自己渺小,就愈想要追求。

正是知识的无穷性,使得追求知识的人谦卑。

在谦卑之中,读书人学会了虚心、耐心、爱心。

一个胸怀虚心、耐心、爱心的读书人,即使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也不会有令人反感的铜臭;即使是拥有令人向往的政治权利,也不会变成令人讨厌的官僚;即使拥有令人尊敬的学术成就,也不会有令人失望的自负。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希均如是说道。

是的,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永远保持一份“求知欲”,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求知欲”呢?是我们大学生写论文时大量地参考、复制粘贴、集思广益么?是我们看到感兴趣的电子书时兴奋不已地下载保存,心里想着以后总有时间能够看完,但最后看过的尚不及九牛之一毛的书籍、文献么?是家长给小学生买的满书架的世界名著和满满的培训班么?是现代社会对公众人物的人肉搜索和舆论满天飞么?不!身处这样令人头晕目眩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早已听惯了身边的喧嚣,看惯了周围的浮躁,渐渐不由自主地将追逐繁芜复杂的信息视为一种生存本能,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错把信息当做知识,又错把知识当做智慧,而在我们被驱使、被诱导着去紧随信息的脚步时,早已把心中的自我当做影子一般抛在了身后。

正确的求知欲不应是被驱使,也不应是被灌输,而是来自内心身处的声音,只有那个声音才能清楚地告诉你什么才是你真正之所需,真正之想要。

听从内心的召唤,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体会思考探索的乐趣,这才是追寻自我,找回真我的正途。

不要被光怪陆离的世界迷离了双眼,模糊了视线,也不要被人声鼎沸的喧嚣嘈杂湮灭了内心的声音,更不要被物欲横流的诱惑迷乱了情思,动摇了心性,要以历代的先哲、伟人为榜样,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奏响属于自己的时代最强音。

保持“求知欲”,拥有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
的自尊、自信的人;才能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不丧失人的灵性和创造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完成从“模仿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二、审美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

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我喜欢旅游,因为我喜欢美的事物,美的事物也能让我的心灵更加美好!旅游能够满足我感官享受、情感愉悦、心灵自由、精神超越、生活审美化等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无论是姿态各异、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还是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他们都是美的对象。

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熔优美、崇高、喜悦、悲壮、秀丽、雄奇、优雅为一炉。

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当我走进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当我临近历史遗迹的地方,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因为历史古迹能唤起我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的情感,我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美与深邃;当我去到异国他乡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看到适应人的视觉生理的、以绿色为主的自然色调,呼吸着富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嗅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林间百鸟的鸣嗽或壮族姑娘的一曲清歌,也许根本不晓其歌词与表现主题,会不自觉地陶醉其中,在生理舒适与情感愉快的
交融统一中进入“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分工把每一个个体固定在各自的行业、岗位和生态环境中,在流水线、电脑前,孤立地从事着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消费至上的价值观,人们不断升级的功利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慕,使人身心疲惫,精神世界变得狭隘、局促、贫乏甚至扭曲;而且,人的生活在技术所建构的人造世界,日益远离大自然。

所以,当代人需要在旅游中去体验和获得精神的自由,情感解放,心灵振奋,恢复人性的和谐和亲近大自然。

美是一种人生价值追求,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02月01日,(清)蘅塘退士编,崔钟雷主编;
2.《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美与价值,2000年,胡寿鹤著;
3.《求知集》商务印书馆,2006年,龚缨晏著;
4.《求知与科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1月,马名权等选注;
5.《审美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陈定家选编;
6、《美学与美育》曹延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版。

7、《美育概论》王长江等著,2004年 7月版。

8、《艺术与人的发展》【美】H·加登纳著兰金人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