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英国人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什么国人 600字作文

我眼中的什么国人 600字作文

我眼中的什么国人 600字作文《我眼中的美国人》在我眼中,美国人是很有趣的。

我从电视里看到过美国的小朋友,他们的学校生活和我们有些不一样。

他们经常会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科学实验课上能自己动手做小发明,这让我觉得特别酷。

我还知道美国有很多好看的动画片,像《冰雪奇缘》,里面的艾莎公主勇敢又美丽。

还有那些超级英雄的电影,比如蜘蛛侠,他能在高楼大厦之间飞来飞去,帮助人们打败坏人。

而且美国人很喜欢运动,篮球、橄榄球、棒球都很受欢迎。

NBA 里有好多厉害的篮球明星,他们打球的样子特别帅。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美国的小男孩,为了帮助生病的小伙伴,自己组织了一场义卖活动,成功地筹集到了钱,帮助小伙伴治好了病。

这让我觉得美国人很有爱心。

这就是我眼中的美国人,他们充满活力,又很有爱心。

《我眼中的英国人》在我的心里,英国人有着独特的魅力。

英国的大笨钟可有名啦,每次在图片上看到它,我就想象着那响亮的钟声回荡在城市的上空。

还有白金汉宫,那么漂亮和庄严,女王住在里面,一定很威风。

我知道英国人很有礼貌,总是说“谢谢”和“对不起”。

有个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中国小朋友去英国旅游,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英国人,还没等小朋友道歉,那位英国人先说了“对不起”,这让小朋友感到很惊讶。

英国的童话故事也特别精彩,像《爱丽丝梦游仙境》,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我常常想,如果我也能像爱丽丝一样进入那个神奇的世界该多好啊!而且英国人很喜欢喝下午茶,他们会坐在漂亮的花园里,品尝美味的蛋糕和香浓的茶。

这就是我眼中的英国人,既礼貌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我眼中的法国人》在我看来,法国人特别浪漫。

我听说巴黎是个浪漫之都,那里有埃菲尔铁塔,晚上铁塔亮起灯,可美啦!法国的街道两边有很多花店,人们经常会买上一束鲜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法国的美食也很棒!比如香喷喷的法式面包和精致的法式甜点,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法国人的故事。

有一对法国夫妻,他们结婚很多年了,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丈夫都会给妻子准备一份特别的惊喜,有时候是一场浪漫的旅行,有时候是一件亲手做的礼物。

我眼中的英国和美国

我眼中的英国和美国

我眼中的英国和美国可以说,西方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数英国和美国了,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两国在很多方面很类似,但其实两者有很多差别。

下面,我将从地理、文化两个方面来简单阐述英美的差异。

首先,英国的地理名称: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和英格兰,而它的官方正式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不列颠群岛由两个大岛—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及成千上万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有三个政治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是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英国总面积为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其中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

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

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

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

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

北爱尔兰的讷湖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

多雨雾,秋冬更是如此。

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

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

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英国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那英国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呢?有惠灵顿凯旋门、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斯特拉特福、伯明翰、约克、剑桥大学等。

惠灵顿凯旋门建于1826年,是为纪念惠灵顿公爵取胜滑铁卢战役而修建的。

门上的雕塑高达40英尺,是英国最大的铜雕塑,另外它还曾作过伦敦最小的警察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至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

我心中的英国人英文作文

我心中的英国人英文作文

我心中的英国人英文作文The British in My EyesThe British, with their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have always fascinated me. They are a people known for their stiff upper lips, polite demeanor, and affinity for tea. But there's more to them than meets the eye, and in this essay, I will attempt to paint a portrait of the British through my observations and experiences.First and foremost, the British are a proud nation. They take great pride in their history and the institutions that have shaped their country over the centuries. From the ancient castles and stonehenge to the modern-day Buckingham Palace and the Tower of London, they cherish every bit of their past. This sense of pride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ir robust cultural identity, which is a blend of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The British are also known for their politeness and reserve. They have a unique way of expressing themselves, often using understatement and irony. This can sometimes be misinterpreted as coldness or detachment, but in reality, it's just a part of their cultural fabric. They value privacy andpersonal space, and their politeness is a way of respecting these boundaries.Tea is another integral part of British culture, and it's not just a beverage; it's a way of life. The British have a ritualistic approach to tea-drinking, and it's often accompanied by biscuits or scones. It's a time for relaxation, reflection, and conversation. In a way, tea is a microcosm of British culture: it's comforting, familiar, and steeped in tradition.But the British are not just about tradition and reserve. They are also a forward-thinking nation that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arts. They have a knack for innovation and a thirst for knowledge that has propelled them to the forefront of many fields.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modern-day tech industry, the British hav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world.In conclusion, the British are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nation. They are proud of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 polite and reserved in their interactions, and yet forward-thinking and innovative in their pursuits. They are a people who value tradition but are not afraid to embrace change. And while theymay seem stiff and proper on the surface, there's a warmth and wit beneath that is uniquely British.。

我心中的英国人英文作文

我心中的英国人英文作文

我心中的英国人英文作文Title: The English in My HeartIn the realm of my understanding, the quintessential British individual is an embodiment of elegance, reserve, and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ey are known for their adherence to tradition, love for literature, and a deep-rooted sense of etiquette that subtly permeates every aspect of their lives.The British people I envision are not just characterized by their distinctive accent but also by their wit and dry humor, which often reflect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life's complexities. They possess a certain stoicism, a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that has been honed over centuries of history and societal evolution. This resilience is encapsulated in the famous British phrase, "Keep calm and carry on."Their love for tea, their respect for排队等待的秩序,以及他们对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和板球的狂热,都彰显了英国人的独特个性。

实用主义:我眼中的英国人

实用主义:我眼中的英国人

实用主义:我眼中的英国人2011年的新东方夏季游学,我感受到英国这个既发达又文明的国家,在短短的20天,文化冲击不断洗刷着我的头脑。

作为一个学金融的人,本能地将“发达”与“文明”联系成了互不相容的矛盾体,因为一切的发达都是有一定的代价换成的,但是在英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一方面,经济的发达一直受全世界瞩目,另一方面,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英国在“发达”这件咄咄逼人的外衣上增添了不少的绅士风度,使得英国人在文明与发达个矛盾体中得到了中和,感觉像是中国的太极,有杀伤力但又不失谦逊的风度,少了一分美国英雄主义的横冲直撞,少了一分法国享乐主义的懒惰高傲。

在去英国之前,一提到这个国家,给我的感觉有如下几个关键字:传统、绅士、死板、不容易接近。

确实,在20多天里面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英国人上述的独有的特点,与想象中的热情奔放有着天壤区别,都说英国人是“cold fish”,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至少,跟我一个homestay的同学之前去过澳洲游学,就跟我抱怨:同样是岛国,为什么就是冰火两重天呢?虽说如此,我只在英国呆了20天,做出这样的评价只是片面之谈,而在英国人的特点中,我又总结出另外一个:实用主义。

一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比较好概括,但是我是男孩子,对穿着还有饮食方面都不太讲究,反而对“住”和“行”这些感兴趣,所以也就谈一下英国人在这两个方面的实用主义吧。

从香港出发,经过12个小时长途飞行的煎熬,我们终于到达了希斯罗机场。

还好,坐在我旁边的是来自朴茨茅斯的英国男人steven,我们在路途中断断续续地侃大山。

从他的口中可以知道,他的座驾是从岳母家买回来的小车。

在中国,一个男人要买车应该不会买双门小车吧,但是在英国却很常见——因为实用。

为什么说英国人实用呢?从汽车的使用可以看出来。

我们住在剑桥区,在街上跑的都是一些90年代末期款式的汽车,与中国相比,可真是落后了一代。

在中国里面跑的车基本都是“00后”吧?而且,英国的汽车有一种特点,就是“小车、旅行车、手动档车比较多,成色差”。

我眼里的英国和英国人

我眼里的英国和英国人

⽼师的眼⾥没有标准答案 既然是写留学⽣活,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学习。

英国的教学还是⽐较严谨的。

⼀年制的研究⽣课程通常分为3个学期,⼤多数的课程前两个学期是taught module 第三个学期是写论⽂。

也有⼀些偏重于实践的课程会为学⽣在第⼆学期安排去公司实习。

但究竟是学校为学⽣联系还是学⽣⾃⼰出马(⾃⼰联系⼀般得到的回答就是“NO”),就要看各个学校的情况了。

⼀年的研究课程设置简单⽽紧凑,没有任何与专业关联不⼤的课程。

不同的学科考试和作业量也不同。

总体来说学习⼗分紧张,熬夜是家常便饭。

规定交作业的那天⽼师办公室⾥通常会出现很多憔悴的脸,⼀看就知道是通宵过后。

假期也只有圣诞节时的3周和复活节(3⽉中旬到4⽉中旬)的⼀个⽉。

学习中⽼师起到的作⽤有点像是“师傅领进门”,他们为你介绍各种相关的理论体系和观点,有时候也侃侃⽽谈个⼈的⼀些观点。

⽽在他们眼⾥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他们会教你⽤批评的眼光去看待所有前⼈的思想,勇于得出⾃⼰的结论。

在英国的教学中,对⼀个问题的研究⽅法往往⽐那个问题的答案本⾝还要重要。

拥有⾃⼰的想法和创意对⽼师来说是学⽣⾝上最可贵的东西。

⽼师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 ⽼师永远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切都是由学⽣⾃⼰选择和决定。

论⽂的题⽬也是由学⽣⾃⼰选定,⽼师只会为你的论⽂框架和研究⽅法给出⼀些意见。

⽽习惯了由⽼师来告诉⾃⼰应该怎么做的中国学⽣在获得如此巨⼤的“主动权”后会有些⽆所适从,但渐渐地就会体会到这种⾃主的教学⽅式的乐趣。

所有的作业和考试都由两个甚⾄两个以上的⽼师评分,以确保⼀定的公正性。

⽽交作业时每个学⽣都会拿到⼀张receipt,是类似收据的东西。

不要⼩看这个或者把它随⼿乱扔。

因为学⽣的作业都是由助教或者办公室秘书保管,如果你碰上哪个糊涂⾍弄丢了你的作业算你晚交或者不交,你不能拿出你的receipt来证明就百⼝莫辩了。

图书馆和络是你⾃学的助⼿ 在学习中,图书馆和络起到了⾄关重要的作⽤。

我眼中的英国人

我眼中的英国人

我眼中的英国(人)英国值得一去,即适合旅游,又适合人居。

这是我对英国总体的认识。

对英国的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了解英国人的。

一、快乐(1)、自然环境使其快乐。

英国是亚欧大陆西岸的岛国,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全年降水800mm左右并各月分配均匀。

无风无浪,无灰无尘,植被覆盖好,这样的自然环境使人舒适。

(2)、人文环境使其快乐。

英国人对生命认识的比较透彻,工作生活都不是生命的全部,英国人很闲,东方人很忙,日本韩国人也不例外。

英国人工作、学习都比较轻松。

例如周日商场上班的时间是上午11:00到下午5:30。

再比如学生上课时间(如下表),没有早自习、晚自习,周六周日不上课。

Lucy的课程表(3月15日)同肤色的人和睦相处,白种人小孩和黑种人小孩相处得非常融洽。

二、健康(1)、有时间健身,有地点健身。

英国马路不宽,以单车道为多,但是可以健身的草坪到处都是,早上上学前,下午放学后有大量时间健身。

(2)、科学的健身理念,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要求食物低糖、低脂、低油。

所以英国的中学生中戴眼镜和肥胖的特别少。

防范于未然,减轻医疗保险负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智慧1.宗教信仰的智慧英国人宗教信仰多元化,多数人有宗教信仰。

他们认为有信仰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人,在他们眼里没有信仰的人是愚昧、野蛮、落后、不开化的人。

英国人受我国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他们有严格的宗教形式,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诵经、忏悔。

这个过程实际是个自觉、自悟、自度的过程,也就是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人生的境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境界,它是一切境界的基础,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第二个层次是精神境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所以我们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高层次是信仰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心灵有寄托,魂魄有归属。

2.教育的智慧(1)教师在英国,教师的门槛较高。

中石油2016通用英语选读课文49The British through My Eyes我眼中的英国人

中石油2016通用英语选读课文49The British through My Eyes我眼中的英国人

49 The British through My Eyes我眼中的英国人1.While I was studying in London as a visiting scholar<学者>,I came to know more of the British culture and customs.During one year’s study,I noticed that the British behaved quite differently in many ways compared to<与…相比> the Chinese.1.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在伦敦学习的一年时间里,我对英国的文化与习俗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注意到英国人在许多方面与我们中国人的表现大不相同。

2.British people tend to be<趋向于> rather conservative<adj保守的,守旧的n保守派>.The conservative attitude is only to accept things familiar to<熟悉的> them and to be suspicious of<怀疑>anything that is strange or foreign.They like antiques<n古董,古物adj古时的,过时的> so much that they never hesitate<犹豫> to spend money buying them even if they are useless.A lot of British people remain strongly attached to<使依恋,把…放在>coal or wood fireplaces<壁炉>,even though<尽管> it causes a great deal of <大量>work and adds to the pollution of the air.Some of them liked to spend a great deal of money and trouble putting in a dummy<adj虚拟的,假的n哑巴,傀儡,假人>fireplace,which would never be used;they thought a living room without a fireplace would be a room without a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osiness<基本特性cosiness n舒适,安逸>.Many rooms are in fact heated by gas or electric fires,but they are usually placed in front of old-style fireplaces,and many people choose electric fires designed so as to look like coal fires,with imitation<n人造的,模仿,效法,冒充,赝品,仿造物> pieces of coal which are lit<发光light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 when the current<电流> is turned on.2.英国人一般相当保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英国人
作者:尚谷楠
来源:《新东方英语》2017年第06期
我在英国留学、工作已经多年,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我对英国人的印象,我的答案是“有礼貌”“会说话”和“英式幽默”。

英国人有礼貌?
来英国之前,我在许多经典电影中看到的英伦绅士都是一副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样子,比如《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的科林·费尔斯。

抵达英国后,英国人口中喋喋不休的Sorry、绵延不绝的Thanks (或Cheers)以及“万事务必‘请’”的Please更是将他们有礼貌的光环打造得美轮美奂。

在英国,无论是天气糟糕,还是被别人不小心撞到,英国人通常都会礼貌地说声Sorry。

据统计,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天至少会说8次Sorry,而全国至少有1/8的人每天会致歉20次。

至于Please和Thanks (或Cheers),更是比说自己名字的频率还要高。

所以对于初到英国的我来说,听着英国人频频说各种礼貌的表达,那感觉简直爽得像飞上天一样。

然而,随着我在英国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英国人的礼貌更多是一种礼节,而非完全发自肺腑。

比如说,但凡某件事需要别人参与,虽然自己才是主力,也会在事情结束时对别人报一声Thanks或Cheers,即使心中没有太多感激之情,也必定要习惯性地客套一句。

再如,有时明明知道是别人的错,心中也并非多么懊悔,言谈之间却把责任都包揽到自己身上,一再致歉。

又或者,有時明明被人夸得心里美翻了,却还是克制住得意的冲动,婉转地说一些礼貌性的套话。

读到这儿,你可能以为英国人的礼貌都是套路,很虚伪。

但其实,这与他们谨慎、保守、矜持的国民性格不无关系。

所谓“君子之交,以礼相待”,英国人即使再不开心,也会极力掩盖内心真正的情感和想法,对外展现谦恭有礼的一面,以示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

尽管这样做有些“套路化”,但很多时候英国人的这种礼貌会成为个人不良情绪的稀释液,或是整个社会的润滑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发生。

另外,英国是一个社会阶层分明的国家,所以上层人士往往会以频繁致歉或感谢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社会阶层和身份,并借此与他人保持距离。

英文有句谚语:“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当你来到英国留学,即使不适应英国人的这种礼貌方式,也要学着不时客套,否则英国人就会觉得你野蛮、无礼。

记得我刚入住学校宿舍那会儿,有一天我去朋友家玩,回来时因为太兴奋,就忘了在取快递时对门卫大爷说Please。

结果大爷一脸不悦地看着我,说了一句:“I am not your servant.”弄得我既尴尬又抱歉。

自此之后,我在说英文时再也没忘记过礼貌用语。

英国人的说话之道
英国人之所以让人觉得有礼貌,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讲求说话之道。

英国人说话常常使人觉得开心、受尊重,所以才会给人有礼貌的印象。

经过这些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英国人说话往往遵循三个原则:不强加,给选择,不否定。

原则一:不强加
人与人说话时所保持的距离,也就是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是人际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与我们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与人(特别是不太熟悉的人)沟通交流时所保持的空间距离。

这一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英国人一般不会将意见强加给别人。

在英国,高明的老板从来不会命令下属做事情,而是让员工心领神会,主动开口去行动。

所以你不大可能从英国老板的嘴里听到“You must ...”“I order you to ...”这样的字眼。

不过,如果一位英国老板客气地对员工说:“You may read books written by ...”那其实就意味着那位员工必须要看那些书。

总之,在英国与人交流一定要切记:Don’t order!Don’t command!
原则二:给选择
英国人说话让人感到舒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措词能让人感受到选择的空间,从而使人避免陷入“非……不可”的境地。

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人常用的间接性提问,比如“I was wondering whether ...”“Would you mind ...”等。

相比于直接性提问,这种“给选择”的表达方式给交流双方都留出了空间,让被询问者有被人尊重、接纳和平等对待之感,既不会引起双方不适,还能让被询问者体会到一种能够自由做决定的满足感。

原则三:不否定
英国社会虽然越来越世俗化,但整个国家及其文化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比如,《圣经》中有一句话,大意是要人们求得邻居的喜悦。

也就是说,在使别人开心和自己开心之间,人们应选择前者。

所以“不直接否定”“让别人感觉好”也就成了英国人说话的重要特征。

如果一个英国人不同意别人的看法或意见,他/她往往不会马上说出“I disagree ...”这种直接否定别人的话,而是会说“Yes,but ...”“I see what you mean,but ...”或“I agree up to a point,but ...”等。

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对方的观点或做法,又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让双方都感到非常舒适。

无处不在的英式幽默
和英国朋友熟络起来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人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平日里低调、深沉的小伙伴竟然也开始嬉皮笑脸地“黑”你,动不动就挖苦你。

如果你身边已经有很多这样的英国朋
友,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喜欢你,将你纳入他们的朋友圈,所以才会开启幽默模式。

要说幽默,英国人个个都是“老司机”。

幽默于他们而言就仿佛是天生自带的技能一般。

很多国家的人幽默起来都是分场合的,而英国人一旦幽默起来,各种话题都敢讲,什么玩笑都能开,还毫无违和感。

比如前段时间伦敦英国议会大厦门口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对于如此严肃、应予以谴责的事件,英国人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进行了回击。

“恐袭”发生后的第二天,一张照片开始在网上疯传。

照片上是伦敦地铁站的一块通知牌,上面写着:“All terrorists are politely reminded that THIS IS LONDON. And whatever you do to us, we will drink tea and jolly well carry on. Thank you.”人们纷纷转发这张照片,连英国首相和议员都为其点赞。

尽管事后证明这张照片是网友PS的,并不真实存在,但它却是英式幽默的典型体现,也反映出英国人乐观、坚强、彬彬有礼的一面。

尽管已在英国学习、工作多年,但直到现在,我在与英国人打交道的很多场合还是会遇到无所适从或尴尬无比的情况。

在我眼中,英国人虽然表面礼仪繁多,给人以谨慎、保守、高傲甚至冷漠之感,但其内心深处也不乏可爱与幽默。

作者简介
尚谷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在读,有亚、美、欧三洲求学经历。

自2016年起参与制作BBC Radio Manchester的一档中英跨文化节目。

著有《新托福阅读备考攻略与满分速成》。

微信公号:曼城大表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