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2024年经济开发区工作计划

2024年经济开发区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经济开发区旨在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
2024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开发区GDP增长10%,增加就业机会5000个,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产业发展1.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2.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引进、创新研发、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加大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企业落户。
4. 引进外资、外企: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引进更多高端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开发区的竞争力。
5.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减免税费、提供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就业增长。
三、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交通网络:修建高速公路、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通行条件。
2. 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资力度,提升服务设施、绿化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3. 改造扩建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4. 完善水电气供应:加大供应能力建设,确保企业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的安全和稳定。
5. 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和覆盖范围,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1.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环境整治水平。
2. 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绿色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3. 加强生态修复:加大对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投入,开展植树造林、水域治理、生态恢复等工作。
4.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能源、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经济技术
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商务厅
•【公布日期】2022.04.25
•【字号】豫商开发〔2022〕3号
•【施行日期】2022.04.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规划》的通知
豫商开发〔2022〕3号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商务主管部门,各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现将《河南省“十四五”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河南省“十四五”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河南省商务厅
2022年4月25日。
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 (3)

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前言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是为了规范和引导开发区的发展,提高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信息1.1 基本情况本开发区位于本市的中心位置,占地1000公顷,是本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1.2 建设目标本开发区的建设目标是:•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规划思路2.1 思路开发区规划应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以整体规划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环境保护为保障,注重民生需求,注重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注重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 发展目标本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级现代化工业园区;•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产业布局3.1 产业结构本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支持产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服务业、新能源等领域。
同时,还需要建设海洋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布局特点本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具有以下特点:•优化布局,以产业链为导向;•合理分布,形成区域型产业集群;•强化配套,支持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四、城市规划4.1 城市功能开发区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打造集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商业服务、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要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城市功能区,如产业研发区、商业会展区、文化娱乐区、生态住区等。
同时,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4.2 城市布局开发区城市布局应以绿化为主导,将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管理与开发区的自然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形成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
此外,还需要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五、生态环境5.1 生态保护本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开发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规划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工作,加强对水、土地、空气等方面的保护。
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9-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联合泰泽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二一年二月目录1 总则 (1)1.1任务由来 (1)1.2评价依据 (2)1.3评价目的与原则 (11)1.4评价范围 (12)1.5评价重点 (13)1.6评价标准 (14)1.7评价流程 (24)1.8评价方法 (25)1.9功能区划 (26)1.10环境保护目标 (28)2 规划概述与协调性分析 (39)2.1规划概述 (39)2.2规划协调性分析 (65)2.3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114)2.4规划评价情景设置 (117)3 现状调查与评价 (119)3.1自然地理状况 (119)3.2社会环境概况 (134)3.3环境质量现状 (138)3.4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 (139)3.5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154)3.6园区开发利用现状 (159)3.7园区资源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164)3.8园区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 (165)3.9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 (167)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8)4.1环境影响识别 (168)4.2评价因子筛选 (170)4.3环境目标 (171)4.4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71)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3)5.1规划开发强度 (173)5.2影响预测与评价 (174)6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213)6.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213)6.2规划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调整建议 (221)7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222)7.1产业控制规划及宏观对策分析 (222)7.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23)8 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要求 (242)8.1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 (242)8.2简化入园建设项目环评的建议 (242)9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245)9.1环境管理 (245)9.2监测计划 (249)9.3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258)10 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 (260)10.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 (260)10.2公众参与的时间、方式、内容、范围 (260)11 “三线一单”措施 (262)11.1生态保护红线 (262)11.2环境质量底线 (262)11.3资源利用上限 (264)11.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64)12 评价结论 (265)12.1规划概述 (265)12.2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265)12.3资源环境承载力 (267)12.4环境影响预测 (268)12.5规划综合论证及优化调整建议 (270)12.6总结论 (285)1 总则1.1任务由来1.1.1开发区设立背景山西文水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前身为吕梁百金堡科技化工工业园区,2002年初开始筹建,2003年5月经吕梁行署批准正式成立。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引言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在实施对外开放政策背景下,为了加强园区内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本文将介绍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规划目标、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规划目标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的规划目标包括:1.实现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X%;2.提升产业结构,推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3.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重点领域为实现上述目标,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产业发展经济开发区将加大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经济开发区还将加强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产业发展,经济开发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重点投入的领域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
加强交通建设,提升园区的物流配送能力;加大水利投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人才培养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济开发区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
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区将加强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政策措施为实现规划目标,经济开发区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1.减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减税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2.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贷款担保;3.人才引进政策:为优秀人才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创业和发展;4.环保政策:出台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监管措施,推行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5.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园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
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DOC

目录前言 (4)第1部分总体定位分析 (6)一、项目背景分析 (6)(一)规划范围 (6)(二)背景分析 (6)二、区域背景分析 (7)(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7)(二)南北层面: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的融合点 (8)(三)区域层面:构筑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轴心 (9)(四)省域层面:引领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北崛起的龙头 (10)(五)市域层面:****市未来拓展的主要载体 (11)三、开发条件分析 (12)(一)地块地理条件 (12)(二)区位交通条件 (12)(三)城镇基础条件 (13)(四)产业基础条件 (13)(五)****港区规划 (13)(六)重大项目引进 (13)(七)开发条件评述 (14)四、区域战略分析 (16)(一)区域层次 (16)(二)时间维度 (16)(三)开发理念 (17)(四)核心策略 (18)(五)空间策略 (18)第2部分产业发展定位 (19)一、产业假设分析 (19)(一)依托区位条件做好国际通道 (19)(二)依托区域经济做好协同错位 (20)(三)依托港口资源做大临港经济 (20)二、产业定位分析 (22)(一)产业定位原则 (22)(二)产业筛选分析 (23)三、产业体系组合 (25)(一)产业体系组合内涵 (25)(二)产业体系关系分析 (26)四、主导产业规划 (27)(一)港口物流业 (28)(二)金属冶炼及加工业 (33)(三)化工产业 (38)(四)清洁能源产业 (44)(五)装备制造业 (50)第3部分总体战略定位 (55)一、战略定位原则 (55)(一)承接上位规划、打造区域增长极 (55)(二)争取政策支持、兼顾市场操作性 (55)(三)呼应周边地区、推动区域大循环 (55)(四)遵循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工业区 (56)二、战略定位提出 (56)(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57)(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 (57)(三)循环经济示范区 (58)(四)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 (59)三、战略定位内涵 (60)(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60)(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 (61)(三)循环经济示范区 (63)四、战略定位实现 (64)(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64)(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 (65)(三)循环经济示范区 (67)第4部分区域空间布局 (68)一、空间布局原则 (68)(一)基于地块条件和交通体系进行总体布局 (68)(二)结合产业特性和循环经济进行工业布局 (68)(三)结合区位条件和服务对象进行物流布局 (69)(四)基于资源条件和工业做生活配套区布局 (69)(五)结合资源条件和文化脉络进行生态布局 (69)二、功能分区建议 (70)(一)空间总体布局 (70)(二)功能分区建议 (70)三、分区发展建议 (72)(一)临港物流产业集群 (72)(二)钢铁产业集群 (74)(三)石化产业集群 (76)(四)IGCC多联产工业园 (78)(五)北部综合物流园区 (79)(六)北部综合产业园 (81)(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3)(八)西部生活居住区 (86)(九)南部生态涵养带 (87)(十)北部滨海文化休闲带 (89)规划编制人员 (90)********开发建设指挥部 (90)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90)前言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临沂市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开发区之一。
该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致力于打造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一、发展目标临沂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具体目标如下:1. 产业集聚: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入驻。
2.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3. 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城市、生态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吸引外资,提升开发区国际化水平。
二、空间布局临沂市经济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具体如下:1. 核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建设成为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 拓展区:围绕核心区,拓展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开发区提供配套服务。
3. 辐射区:以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 交通设施: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交通便利性。
2. 能源供应: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开发区能源供应稳定。
3. 水资源保障: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产业政策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将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满意度。
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入驻。
经济开发区五年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五年发展规划xx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2年7月正式成立的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
开发区地处xx市城区西北部,沱江穿区而过,沱江三桥将两区连为一体,现规划面积9.3509平方公里,辖西林XX区和城西工业园区两部分。
近年来开发区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发展,其开发面积已超过原规划面积,特别是城西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培育,加快开发区扩区升级满足新的项目及用地需求,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省政府已批准并上报国家审批xx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总规划扩区面积35.6平方公里,新增开发区面积26.25平方公里,涵盖6个乡镇,总人口约20万。
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xx1—20xx年)》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要求。
按照xx市委、市政府将城西工业园区作为开发区建设重点、城市“西拓”战略实施主战场以及开发区“建设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在国家和四川省区域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指导下,提出了加快“扩区升级”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对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等方面作出了规划。
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引导xx经济开发区更好融入成渝经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规划期至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开发区工业园区规模企业达到78户,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较2008年增长38.4亿元,年均递增约30%;增加值21亿元,较2008年增长13.5亿元,年均递增30%;销售收入65.6亿元,较2007年增长39.6亿元;利润4.1亿元,较2007年增长3.1亿元,年均递增35%,工业产品销售率保持在96%以上。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开发区工业园区自2008年重点建设以来,已新增承载能力4平方公里,建成区达6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省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领导小组2018年11月目录第一章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现状——综合实力壮大,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提升,结构优化主战场作用凸显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引领先导区作用凸显——开放水平提高,对外开放主平台作用凸显——发展环境优化,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作用凸显第二节发展趋势——国内外形势——发展机遇——面临挑战——开发区发展趋势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总体思路——坚持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与开放带动相结合——坚持统筹布局、分类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第二节发展目标——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结构优化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1/45第三章产业导向与空间布局一、一核三区块纵横联动二、多个千亿产业竞相发展2/45三、多家千亿开发区极点爆发■■■重点产业与发展路径第一节推进新兴产业倍增一、电子信息及新型光电产业二、航空制造产业三、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四、光伏产业五、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六、新型装备制造产业第二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有色金属产业二、化工产业三、钢铁产业四、建材产业五、纺织产业六、食品产业七、家具产业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第三节推动新业态新动能产业培育一、大数据云计算二、工业设计三、工业互联网四、移动物联网第五章主要措施与组织实施第一节主要措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推行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第二节组织实施——加强组织协调——注重规划引领完善监督评估江西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开发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引领区,在3/45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排头兵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7号)以及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发〔20XX〕3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目尉悉润属钐瘗歌枥庑赖。
日尉悉润属钐瘗睐枥庑赖赁。
本规划以20XX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82022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现状江西省自第一家开发区设立以来,各级各类开发区总数达107家(含4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实际开发区面积628平方公里,投产企业11423个,从业人员230万人,规上工业企业数、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70%、80%以上,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和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
^^沟熠金富^爱氇谴净。
^M沟熠金富^爱氇谴净祸。
——综合实力壮大,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凸显。
20XX年,全省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49.4亿元,同比增长11.4%,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8%;开发区投产工业企业11423户,占全省已投产工业企业的90%;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33亿元,开发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残骛楼静锩源湃溆墅箱。
残骛楼静锩源湃溆塑箱短。
4/455/45全省开发区主营业岩收入(:亿元)图1全省开发区20XX 年-20XX 年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图2全省开发区20XX 年-20XX 年工业增加值升34产业集聚提升,结构优化主战场作用凸显。
20XX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的开发区4个、过500亿元的19个。
开发区首位产业集中度平均达到36.32%,其中,集中度超过50%的开发区有30个。
全省77个重点调度的产业集群全部集中在开发区。
驻钢极额朗镇桧猪^锥。
酢钢极额 朗镇桧猪^锥星心图320XX 年九大优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引领先导区作用凸显。
全省开发区累计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46个,其中,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94个,形成了从研发、检验检测到技术运用全链条研发服务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达到1603家,占全省的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全社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高1.5个百分点,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
弹贸摄尔霁毙揽砖卤虎。
弹贸摄尔霁毙揽砖卤虎诒。
开放水平提高,对外开放主平台作用凸显。
20XX年,全省开发区招商签约资金7723.1亿元,同比增长47.5%;招商实际到位资金5951.3亿元,增长36.0%,占全省实际到位资金的80.8%;实现进出口总额312.5亿美元,出口总额240.1亿美元,出口交货值2188.8亿元,同比增长0.7%,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
养技箧飙舞忍类蒋氤养技箧飙舞志类蒋蔷黠。
炭松田产/^N芳招商奖际到位爱金%亿元》图4全省开发区20XX年-20XX年招商实际到位资金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作用凸显。
20XX年,全省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39.3亿元,每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1亿元,累计新建标准厂房超过2800万平方米。
非工企业数量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33%,物流、住宿、商业以及娱乐休闲等三产配套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项目代办制、网上审批制全面推行,园区事园区办结力口快推进,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厦礴恳蹒骈畤翥继慎骚。
厦礴恳蹒骈畤翥继慎骚卺。
全省开发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与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综合效益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等。
茕桢广鳓触选块网踊泪。
茕桢广鳓触选块网霸泪镀。
第二节发展趋势6/45当前,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压力,要在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下,有效顺应开发区发展新趋势。
鹅娅尽损鹌惨屣茏^榭鹅娅尽损鹌惨屣茏处氯——国内外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积极争夺竞争优势和价值链高端环节。
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重大技术变革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籍丛妈趣为赡偾蛏练浮。
籍丛妈趣为赡偾蛏练浮槠。
——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我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开发区数量多、空间大、承载能力强的后发赶超优势。
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拓展开发区发展的新空间。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带来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
颈颂圣金玄横蕨龈讶骅籴。
颈颂圣金玄僮蕨龈讶骅籴^。
——面临挑战。
从国际上看,发达经济体推动“再工业化”压缩了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空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产业,导致我国产业发展两头受压。
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中西部省份竞争日益加剧,资源、产业、企业、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争夺白日化。
从省内看,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能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十分明显,环保压力愈发突出。
新旧动能转换还比较迟缓,新的增长动力接续转换还需要较长时间。
渗彭呛俨匀谔鳖调砚金帛。
渗彭呛俨匀谔鳖调砚金帛金屏——开发区发展趋势。
随着开发区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发展已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模式转向效率、技术竞争模式,到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刻。
发展驱动力由政策优惠转变为技术创新,改革和创新将成为实现园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全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将成为主导发展模式,开发区内产业融合、价值链融合以及产城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正由7/45产城融合的3.0版本向高品质现代城市经济综合体的4.0版本加快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已经成为经济协同发展和推进产业转移的重要路径,开发主体及开发模式多元化演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开发区的新标准、新亮点。
铙^卧泻联圣骋贶项萌铙者朱卧泻联圣骋贶项廉缝。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24字方针和“六大突破、三大提升”重点任务,以“空间上集聚、业态上集群、资源上集约、功能上集成”为重点,以“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绿色促动、融合互动”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中心,推进开发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平台和强引擎。
版帝凤袜备^轮烂蔷。
版帝凤袜备^轮烂蔷辍。
——坚持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相结合。
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推进开发区经济总量上台阶。
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构建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嬲都俣阃蕨圜阊邺镓瞌嬲熟俣阃蕨圜阊邺镓^限——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与开放带动相结合。
坚决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覆盖产业链条的创新体系,切实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着力破解开发区高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化改革释放开发区活力潜力。
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当好全省开放提升的领军者。
坛搏乡舅忏蒌锲铃觐演。
坛搏乡舅忏蒌锲铃觐波跻。
——坚持统筹布局、分类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坚持开发区发展全省统一规划,统筹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协调对接。
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分类施策。
围绕空间集聚、业态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等重点任务,明确具体路径,整合各类资源,予以重点突破。
蜡燮修瘤辍伥铉锚^赘。
蜡燮修瘤辍伥铉锚^赘簟。
8/45——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