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版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_20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

1968 年夏,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题为《从“赤脚 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同年第三 期《红旗》杂志和 9 月 14 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都全文转 载。正是这篇文章,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 式称为“赤脚医生”。当天,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批示
“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 村医生的特定称谓。赤脚医生的兴起是与当时在全国普 遍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密不可分的,赤脚医生是合作医 疗的忠实实践者。新中国合作医疗的典型是一个叫覃祥 官的人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创造的。覃祥官主动辞去公 社卫生所的“铁饭碗”,在大队卫生室当起了记工分、吃农 村口粮的“赤脚医生”。农民每人每年交 1 元合作医疗费, 大队再从集体公益金中人均提留 5 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 金。覃祥官首创的看病吃药不花钱的 “农村合作医疗制
覃祥官以“三土”(土医、土药、土药房)、“四自”(自种、 自采、自制、自用)的方式,在大队卫生室和小队土药房开 辟了药园栽种了大量的常用易植药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在总结赤脚医生广受农民 欢迎的原因时说,首先,以中医、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赤 脚医生更适合农村的实际,西医是城市模式,是静态的,且
L 历史广角 ishiguangjiao
赤脚医生:20 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
" 李砚洪
“赤脚医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个熟悉并非遥 远的名词。从 1968 年首次见诸报端到 1985 年卫生部决 定停止使用这个称谓,近 20 年的岁月里,数百万乡村里 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具体实践着中国农村 的合作医疗,为六亿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中 国这种低投入、广覆盖的基础防疫和医疗救助体系,也 广受国际肯定,成为世界医疗卫生史上辉煌的一页。
赤脚医生手册内容

赤脚医生手册内容
赤脚医生手册内容:
赤脚医生手册是一本旨在提供基本医疗知识和技能的手册,旨在帮助一些偏远
地区或资源匮乏地区的居民接受基本的医疗保健。
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常见疾病与预防:手册会介绍一些最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烧、腹泻等,
并提供预防这些疾病的基本方法。
例如,手册可能会提醒居民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饮食以及定期接种疫苗等。
2. 创伤处理: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偏远地区经常会发生一些创伤,如割伤、骨折等。
赤脚医生手册会教授居民们进行基本的创伤处理,如清洁伤口、包扎伤口以及简单的骨折固定等。
3. 常用药物使用:手册会列举一些常见的药物,如解热药、止痛药、抗生素等,并介绍它们的适应症、用法以及副作用等。
这有助于居民们在需要时正确地使用这些药物。
4. 基本生命支持:赤脚医生手册也会教授居民们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如心肺复
苏(CPR)等。
这些技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挽救生命。
5. 急救知识:手册还会介绍一些其他常见的急救知识,如处理骨折、烧伤、中
暑等。
这有助于居民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伤病。
总之,赤脚医生手册旨在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使偏远地区或资源
匮乏地区的居民能够自己应对常见的疾病和创伤,并在必要时寻求更专业的医疗协助。
这个手册可以为当地居民的健康提供一份可靠的参考。
赤脚医生:悬壶济世的温暖记忆

赤脚医生:悬壶济世的温暖记忆作者:匡志毅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4年第7期匡志毅在上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一群仅仅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编制的赤脚医生,凭着极其简陋的医药设施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担负起了6亿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并在人们心中积攒下永远的温暖。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
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
”上世纪60 年代到80年代,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埂上,有着一群挽着裤腿、背着药箱的人,他们“随喊随到,有求必应”,被尊称为“向阳花”。
他们,就是“赤脚医生”。
新中国成立后,“缺医少药”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部分分配在城市。
1965 年6 月26 日,关注农村工作的毛泽东主席怒称当时的卫生部变成了“城市卫生部”,并发出指示:“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此后,一些稍有文化的农民被培训起来担任农村卫生工作,当时的农民戏称这些“放下锄头拿针头”的人为“赤脚医生”。
1968 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发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同年第3 期《红旗》杂志和9 月14 日的《人民日报》对其进行了全文转载。
毛泽东主席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从此,“赤脚医生”的称谓得到官方肯定,赤脚医生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一根银针治百病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现居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村的李翠娥被选中。
“当时派我到群丰卫生院去学了两个月,就回来当赤脚医生了。
”“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红药水蓝药水外加阿司匹林,就是赤脚医生的全部装备。
”李翠娥回忆说,因为培训的时间短,很多东西还不懂,当时赤脚医生就靠一个法宝《赤脚医生手册》来行医。
《赤脚医生手册》简直就是一个“全科医疗医药”宝典,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
赤脚医生手册好书分享知识分享

赤脚医生手册好书分享知识分享摘要:1.赤脚医生手册的简介2.赤脚医生手册的作者背景3.赤脚医生手册的主要内容4.赤脚医生手册的实用价值5.赤脚医生手册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意义6.知识分享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7.赤脚医生手册好书分享的意义和价值正文:【1】赤脚医生手册的简介赤脚医生手册是一本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专业书籍,旨在为农村的赤脚医生提供实用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志潜,他是一位著名的医学教育家,曾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赤脚医生手册的作者背景陈志潜在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他发现当时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非常落后,许多农民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陈志潜在1965 年编写了《赤脚医生手册》,为农村的赤脚医生提供了实用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3】赤脚医生手册的主要内容赤脚医生手册涵盖了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多个科室。
这本书的特点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合文化程度不高的赤脚医生阅读。
【4】赤脚医生手册的实用价值赤脚医生手册在当时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甚至在20 世纪80 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还曾把赤脚医生手册作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向全球推荐。
【5】赤脚医生手册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意义虽然现代医疗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赤脚医生手册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不仅反映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6】知识分享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知识分享是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赤脚医生手册的出版和传播,就是一次成功的知识分享案例。
通过知识分享,我们可以提高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7】赤脚医生手册好书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分享赤脚医生手册这样的好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也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医疗行业的发展。
赤脚医生手册好书分享知识分享

赤脚医生手册好书分享知识分享【实用版】目录1.赤脚医生手册的背景和历史2.赤脚医生手册的内容和特点3.赤脚医生手册的价值和意义4.知识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5.推荐赤脚医生手册的原因正文赤脚医生手册是一本在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手册,它的出现与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密切相关。
在那个时代,我国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许多农民因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鼓励一些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成为“赤脚医生”,他们接受简单培训,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农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
赤脚医生手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为赤脚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赤脚医生手册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基本的医学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同时,它也非常注重实用性,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农村常见的疾病和症状,治疗方法也以简单易行为主。
这使得赤脚医生手册在农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赤脚医生手册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医疗模式,体现了当时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同时,它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知识分享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意味着将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与他人分享,以提升他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知识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赤脚医生手册,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医学手册,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作为“医疗圣经”的《赤脚医生手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医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 (2), 166–194 (2019)doi: 10.3724/SP.J.1461.2019.02166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as a “Medical Bible”: Medical Politics and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n China1Fang Xiaoping方小平2(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639818, Singapore)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 compil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Chijiao yisheng shouce赤脚医生手册),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edical politics and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the promotionof Chinese medicine across the world. Barefoot doctors were a special group of ruralmedical practitioners active in a very special socio-political context. Various editions of barefoot doctor manuals and textbooks were published across China after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the Manual in 1969. The publication of these manuals and textbooks became an indelible hallmark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1966–1976), when political publications predominated. The Manual was not only a guide for barefoot doctors intheir daily study and practice, but also a primary source of medical knowledge for ordinary people. In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the Manual was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and published worldwid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ublication of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embodied a public-oriented mode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hat emerged and was adopted during a very specific era, and though it was eventually substituted by a mode of training embedded in the formal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it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politics on medicine and health in the context of resourcescarcity and low literacy. Changes in China’s geopolitical status, the West’s pursuit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medicine and health, and the World H ealth Organization’s (WHO’s) concern over health universality and equity all contributed to the translationand circulation of the Manual, facilita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orldwide. The paper thus presents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politics and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n China.Keywords: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medical politic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circulation, Chinese medicine1 This article has been copy-edited by John Moffett.2 Research interests: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health and diseas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specializing in the post-1949 period. Email: XPFang@.sg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as a “Medical Bible”: Medical Politics and (167)摘要:本文分析《赤脚医生手册》的起源、编写和发行,探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医疗政治与知识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赤脚医生悬壶济世

赤脚医生悬壶济世赤脚医生悬壶济世有些职业,曾在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却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成为历史中的旧词,成为一代人温情的回忆。
【释义】指20世纪60~80年代活跃在中国农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
【溯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有限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谈到医疗卫生工作时,提出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
根据“六二六指示”,中共“九大”以后,开始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需要大量的农村医务工作者。
由于条件有限,一时间培养不出那么多专业的医生,只能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农村“卫生员”来应急。
这些仍具农业户口、收入实行工分加补贴的卫生员,“下田赤脚干活,上田治病开药”,被人们称为“赤脚医生”。
【往事】赤脚医生第一人1965年,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开始实施医疗知识速成培训,王桂珍成为江镇公社第一批28名卫生员之一。
经过短短4个月的培训后,王桂珍背起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们看起了病。
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名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这篇关于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
正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出现了“赤脚医生”这个词。
该文章经过同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和9月14日的《人民日报》的转载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毛泽东还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从此,“赤脚医生”便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而王桂珍则被看作“赤脚医生”第一人。
20世纪70年代谢晋导演的讲述赤脚医生故事的电影《春苗》,女主角的原型就是王桂珍。
此外,王桂珍的形象还被印在了1977年上海发行的粮票上,这可是令人羡慕的殊荣。
发行量仅次于“毛选”的《赤脚医生手册》1969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这本手册以问题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务求实效,随即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各地的赤脚医生几乎人手一册。
常见病中医家庭疗法大全集(新赤脚医生手册)

常见病中医家庭疗法大全集(新 赤脚医生手册)
演讲人 2 0 2 5 - 11 - 11
01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一)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 图(一)
02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二)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 图(二)
03 人体手足按摩诊病图解
人体手足按摩诊病 图解
04 家庭常用中草药图谱
家庭常用中草药图 谱
二 辨证施治
四、热性病的辨证施治
09 二 经络穴位疗法
二 经络穴位疗法
一 经络的重要 意义
四 耳部穴位
二 十二经脉概 说
五 人体的第二 个心脏——足
三 人体穴位
六 快速找穴四 大定位法
二 经络穴位疗法
七 穴位按摩常用手法
二 经络穴位疗法
一 经络的重要意义
经络的四大作用
二 经络穴位疗法
二 十二经脉概说
05 编者序 做全家人的医疗顾问
编者序 做全家人的医疗顾 问
06 人体常见症中医疗法速查表
人体常见症中医疗 法速查表
07 常用中草药速查表
常用中草药速查表
08 一 中医是这样看病的
一 中医是这样看病的
一 四诊要点
问诊
闻诊
望诊
切诊
二 辨证施治
一、八纲辨证施 治
三、病邪的辨证 施治
二、脏腑、气血 的辨证施治
三 常用中草药
一 中草药一般知识
二 常用中草药简介
一、解表 药
四、利尿 渗湿药
二、清热 药
五、化痰 止咳药
三、祛风 湿药
六、理气 药
二 常用中草药简介
七、活
01
血药
十、泻
04
下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9年版赤脚医生手册
1969年版的《赤脚医生手册》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部重要医学参考书籍,也被称为《农村合作医疗手册》。
这本手册是在当时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政策的背景下编写的,旨在培训农村地区的赤脚医生,使他们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这本手册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涵盖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外科手术技巧和急救知识。
内容涉及了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疟疾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还包括了一些简单的解剖学和药物知识。
这本手册的特点之一是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较低的赤脚医生使用。
它的出现填补了当时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这本手册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赤脚医生制度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和技能,可能导致误诊和治疗不当。
因此,虽然《赤脚医生手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空白,但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讨论。
总的来说,1969年版的《赤脚医生手册》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