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材。

2. 学具:绘画工具、彩纸、剪刀、泥塑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创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 提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3. 重点与难点: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意义。

4. 学生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保护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欣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副了解、欣赏、创作、保护3. 主体内容: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业设计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创作一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画作,要求作品能够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虹桥木拱桥》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虹桥木拱桥》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虹桥木拱桥》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虹桥木拱桥》是浙美版教材中的一课。

虹桥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虹桥木拱桥的历史、特点和建筑技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虹桥木拱桥的图片、构造原理、建筑技艺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传统建筑有一定的了解。

但虹桥木拱桥的特殊结构和建筑技艺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虹桥木拱桥的历史、特点和建筑技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分析、评价虹桥木拱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虹桥木拱桥的历史、特点和建筑技艺。

2.难点:运用美术语言分析、评价虹桥木拱桥,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介绍虹桥木拱桥的历史、特点和建筑技艺。

2.展示法:展示虹桥木拱桥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虹桥木拱桥。

3.讨论法:分组讨论虹桥木拱桥的审美特点和建筑技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虹桥木拱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虹桥木拱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详细讲解虹桥木拱桥的特点和建筑技艺,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3.展示:展示虹桥木拱桥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虹桥木拱桥的魅力。

4.讨论:分组讨论虹桥木拱桥的审美特点和建筑技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实践:让学生动手绘制虹桥木拱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其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其独特魅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感受。

4. 实践:进行剪纸、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板书内容:概念、特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

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并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

2. 进行剪纸、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创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了其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创作能力,让他们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或昆曲的经典片段,或者展示一些剪纸和书法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非物质遗产介绍

中国非物质遗产介绍

中国非物质遗产介绍
中国非物质遗产是指中国各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几个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遗产进行简要介绍。

1. 古筝艺术:中国古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
钢琴"。

古筝艺术包括演奏技巧、曲目创作和表演风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表达手法。

2. 中国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全国各地。

它结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行头打扮和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3.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包括剪纸、刺绣、泥塑、木雕、银器制作等多种手工艺品制作技术。

这些技艺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并在当代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4. 中国传统医药:中国传统医药是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包括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疗法。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些中国非物质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通过口述传承和实践传统而得以保护和传承,也为世人所珍爱和欣赏。

在现代社会,中国非物质遗产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新动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哪些

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哪些

中国52个非遗手艺有哪些每一份文化遗产都历经沧桑,饱含历史风雨,凝结情感和知识因素。

中国遗产,盘点那些让时光惊艳的非遗手艺。

图为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花瓷是一种白底蓝花的高温釉下瓷器,起源于中国,流传于世界各地。

常简称青花瓷,也用来指这种装饰工艺。

这个品种清新亮丽,简单大方。

它不仅是工业化前最有影响力的瓷器,也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代表。

因此,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泥人雕塑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民间艺术。

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混合不同的颜色,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形象。

泥人雕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记忆。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

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技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老虎是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装饰,礼品和个人收藏。

种类繁多,流传甚广。

这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2008年6月7日,布鲁胡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棕编是以棕叶编制而成的小工艺品,被誉为中国“江南一绝”,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棕编,唯湖南长沙一处,棕编之巧与湘绣之美、菊花石刻之奇,并称为“长沙三绝”。

长沙农村生长着去多棕树,为棕编工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相传工艺美术棕编起始于三国时代,已有1,700余年历史。

由于久远地传承,发展成“纯叶”、“全棕”两大派别。

浙美版 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件

浙美版 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件
美术六年级下册课件
石琉璃Biblioteka 金属“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汉 佚名
“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
——南朝 梁武帝
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 情结、结发、结婚 结果、结局、结束
思考与练习 右图中的盘扣有可能 出现在那个时代?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民国
一 造型美
扣门
扣结
扣花
观察下面的盘扣,从造型的角度尝试对它们分类
盘扣的基本制作手法




技艺展示
试一试
在之前设计好的造型上进行改动, 动手“盘”出来吧!
传统盘扣材料
袢条
传统盘扣的扣子是用称为“袢条”的折叠缝 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
现代盘扣材料
棉布、绸缎、丝麻、化纤等面料,各种绳带、毛线均可用来制作盘扣。
三 韵味美
直扣
盘花扣
盘扣在造型方法上与普通装饰图形有何异同呢?

线

练一练
尝试用1~2条线表现一个造型。
要求:造型明确,具有装饰性。
盘扣的题材
盘扣
动物
植物
文字
蝴蝶扣 蜜蜂扣
菊花扣 树叶扣
喜字扣 寿字扣
燕子扣
树枝扣
万字结扣
几何
四方扣 三耳扣 盘长结扣
蝴蝶的造型如何表现呢?
现代盘扣
二 工艺美
说说你手中的盘扣怎样做出来的?用到了哪些方法?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美版一、教学内容1.1 知识点•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及其造型特点•掌握造型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造型创作1.2 能力目标•能够感受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能够通过表演和造型,加深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造型创作1.3 教材《美术》六年级下册,浙江美术出版社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创作材料:麻绳、细竹子、彩色纸张等材料•教学工具:PPT、电脑、投影仪•教学环境:教室2.2 学习活动2.2.1 热身活动教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兴趣。

2.2.2 研究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蒲原文化、京剧、绍剧、新昌皮影、温州民间木雕等。

2.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表演及其造型特点。

例如:–绍剧:绍兴有“昌国旦”之称,男女生演员常在脸、眉、唇、眼等节目中进行不同的化妆。

教师可以通过PPT,将这些妆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用麻绳、竹子等材料创作出绍剧人物的简单几何造型,并在造型上固定上方的不同妆容。

–皮影戏:皮影戏中人物粗犷、明朗、饱满、传神,无论是人体结构还是表情、动作都很独特。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皮影戏中人物的样式,让学生利用彩色纸张和剪刀,创建出有趣的皮影形象。

2.2.3 创作活动1.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表演及其造型特点,独立进行造型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发掘其中优秀的部分,感受造型中呈现出的文化内涵。

2.3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回顾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表演特点以及创作所应用的造型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利用所学的知识,发掘、保护、传承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教学评估3.1 方法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观察法和同伴评价法,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
浙江 泰顺
寻找
消失的木拱桥......
它的魅力......
浙江泰顺木拱廊桥“溪东桥”
木拱桥造桥技艺的继承与发展
北宋时期的“汴水虹桥”
浙江泰顺木拱廊桥“溪东桥”
木拱桥的造桥技术是如何传承的呢?
手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1.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包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小 手 拉 大 手 传 承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制作:徐雅静 施文韬
家乡的廊桥——西津桥
请你说一说它与家乡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清明上河技艺
著名桥梁专家 茅以升教授
古代的虹桥在中原大地前后只存在大约二三百年。 至元明,虹桥在中原就再以难觅踪影。
寻找木 拱桥营 造技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