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文稿

道德与法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文稿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
B. ① ③ C.①②③
师生共勉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在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 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 特殊人物存在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 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 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 ,一旦违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 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我爸是李刚”是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 出自官二代李启铭之口。原因是在2010年10月16日晚,李 启铭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撞倒两名女生,致1死1伤。李 启铭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 途中被保安拦下,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 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 “李刚是谁?”经确认,肇事男子李启铭的父亲为保定市 公安局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李刚。
2015年,检察机关依法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朱明国、
周本顺、杨栋梁、何家成等41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对周
永康、蒋洁敏、李崇禧、李东生、申维辰等22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
提起公诉。
我国检察机关“老虎”“苍蝇”一起打,说明了什么?
平等地适用法律,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
(1)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任何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 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从而树立起平等意识和法制观念。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法律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它的束缚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与法同行, Nhomakorabea我做起。
归纳总结
法律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它的束缚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
与法同行,从我做起。
(二)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国家宪法日: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3、我国的法律体系: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4、观看视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课题名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国学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重点
认识到学习宪法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和带头遵从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四年级教案第五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年级教案第五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孩子对零用钱的支配方式不同。
2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懂得父母挣钱的不易。。
3学会奉献。。
训练重点
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启迪园
大家交流零用钱的使用方法,谈感受。
二、智慧泉
1、出示图片交流看法。
2、看看美国孩子的理财方式。
3、看看亮亮压岁钱的支配方式。对比交流
第9课时
课题
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方面最基本的知识。
2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3懂得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训练重点
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启迪园
1、出示图画,图中相似之处。
2。为什么这些标志都有天平?引入课题
三、活动场
1、填表格,与大家分享自己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2、懂得压岁钱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要懂得珍惜。
四、拓展营
1、参与公益活动,学会奉献爱心。
2、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时间。
板书
设计
我的零用钱
合理支配奉献爱心
二、智慧泉
学习我国宪法、刑法、民法中的一些规定,进一步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活动场
1、你来当法官。
2、续写故事后交流。进一步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拓展营
收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成语或谚语。
板书
设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第10课时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

2024八下道法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接龙)教师引导: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歌词接龙。

(根据ppt播放即可)“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这是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这是羽泉的《奔跑》;“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是Beyond的《海阔天空》。

同学们观察以上歌词,有何共同之处?学生回答(都有自由二字)教师引导: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七课《追求自由平等》,来学习自由。

探讨自由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自由?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如何珍视自由?二、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凤凰传奇说“自由飞翔”,羽泉说“自由奔跑”,当代人还向往哪些方面的自由?学生分享展示材料:当代人向往的自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1.你最向往什么自由?可以是其他自由。

2.你所向往的自由可以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什么?学生分享教师讲解:自由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吃到各种好吃的,穿自己想要穿的衣服,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首先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可以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同时,在个人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进步,比如旅行自由,疫情三年,许多人被困在家,就连日常消费都是个问题,想吃一顿火锅、烧烤已属不易,更别谈外出旅游,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大家重获“自由”,说“好像获得了重生,又活了过来”,便进行疯狂式、报复式的消费,涌现了各大新的网红城市,提高了消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因此,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小结:自由的意义?p99①(个人)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②(社会)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教师引导:在旅游自由热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坐上火车开启特种兵之行,继上期我们讲的“霸座”“熊孩子”之后,火车卧铺能不能挂帘子又成了舆论焦点。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课方案 /初中政治/八年级政治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建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经过对有关法律条则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纠葛和制裁违纪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益的同样性,即每一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身世、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富情况等,都同样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各项权益和义务。

每一个人的权益与义务也是同样的。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经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合用法律方面人人同样,既不同意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同意任何鄙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取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门路;能够运用法律同违纪犯罪状为作斗争。

二、教课重难点:1、要点:让学生建立反对合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样特权现象和鄙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益同样与义务同样。

三、教课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同样的权益和义务第二站:合用法律视同一律四、教课时间:2 课时(灵活 1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第一站同样的权益和义务教课目的:经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理解权益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敬别人的权益,执行自己的义务。

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感受法律权威:3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感受法律权威:3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法律眼祖先人相同一、授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祖先人相同” 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根源则,这一基根源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经过对相关法律条则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瓜葛和制裁违纪犯法,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益的相同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相同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赏赐的各项权益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益与义务也是相同的。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经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相同,既不一样样意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一样样意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路子;能够运用法律同违纪犯法状为作斗争。

二、授课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成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益相同与义务相同。

三、授课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相同的权益和义务第二站:适用法律视同一律四、授课时间:2 课时(灵巧 1 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内容:第一站相同的权益和义务授课目的:经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祖先人相同”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根源则,这一基根源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理解权益与义务的关系,学会敬爱他人的权益,执行自己的义务。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无规矩不能够方圆”,法律,一旦走开了人们依照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依照的威力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同,是人类的一个美美梦想。

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今后,我们的相同权益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相同供应了越来越兴隆的物质基础。

法律眼祖先人相同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相同权益,认真执行我们所肩负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

1 / 4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权利平等一义务平等。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用具】课本、教参、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站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3、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2 / 4【教学重点、难点】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他、她、它”三者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阅读“思想驿站”中的资料,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2、板书课题:平等的权利与义务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1)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3)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二、自主学习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70页小字材料,分析说明了什么?(2)课本71页“知识链接”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析课本72页,波洛克的名言:3 /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①举例说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表现在那些方面?②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几个方面?(5)什么是权利平等?什么是义务平等?(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7)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其中哪些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70—74页,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四、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真履行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讲故事:课本70页2000年发生在美国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

学生想一想上面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享有公民的权利。

二、新课学习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人类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但把平等变成现实,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刑法、民法等普通法律,都体现并维护这一原则。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权利平等。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并在行使权利时享受同等待遇。

分组讨论: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不满18周岁,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着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相符。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义务平等。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这些义务都是针对所有公民提出的,在履行这些义务时不能有任何特权。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履行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

决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权利而拒绝履行义务,或者少履行义务。

我们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同钱币的正反两面,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各抒己见:儿子的说法有道理吗?父亲的做法对吗?
四、辩论会:参加高考就可以闯红灯吗?
五、小结:
六、作业: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思想驿站:想一想上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个人无论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当他触犯法律时,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而不允许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

1、让学生自己讲古今中外有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故事。

2、列举生活中一个或两个的事例。

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再讨论联系身边事例发表观点。

教师总结:法律面前面前人人平等。

二、新课学习
1、基本原则: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1)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2)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

处罚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反对两种倾向:
(1)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特权。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都不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利。

法律的尊严和法律的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都必定受到制裁和惩罚
(2)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歧视。

每个公民都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与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

法律必须保证所有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以免受到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社会出生、财产等任何理由的歧视。

举关于歧视现象的例子。

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对三幅图片的看法。

歧视是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的。

人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