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docx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理解平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维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对自由、平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现象,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由就是无拘无束,平等就是绝对的平均。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平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维护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平等的重要性3.如何尊重他人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自由、平等的含义。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亲身参与。

4.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由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自由、平等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部编道德与法制八下】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制八下】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教案

部编版中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课题尊重自由平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入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第90页“运用你的经验”)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新课教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1.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提示: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2.教师讲解: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教师补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活动五:查资料——男女平等4.问题:请你列举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提示: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7_1 自由平等的真谛【2023春八下道法高效备课 教案】

7_1 自由平等的真谛【2023春八下道法高效备课 教案】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法治观念:知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望底线才享自由。

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片——自由平等》,引入新课。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内容,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通过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

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真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那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评的真谛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

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98—100页1. 自由的含义(P99)2. 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P99)3.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99)【新课学习】1. 自由的含义(P99)【运用你的经验】P98:学习阅读教材P98页运用你的经验: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小蕊、大海、阿梅三名同学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

2024八下道法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接龙)教师引导: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歌词接龙。

(根据ppt播放即可)“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这是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这是羽泉的《奔跑》;“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是Beyond的《海阔天空》。

同学们观察以上歌词,有何共同之处?学生回答(都有自由二字)教师引导: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七课《追求自由平等》,来学习自由。

探讨自由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自由?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如何珍视自由?二、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凤凰传奇说“自由飞翔”,羽泉说“自由奔跑”,当代人还向往哪些方面的自由?学生分享展示材料:当代人向往的自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1.你最向往什么自由?可以是其他自由。

2.你所向往的自由可以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什么?学生分享教师讲解:自由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吃到各种好吃的,穿自己想要穿的衣服,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首先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可以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同时,在个人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进步,比如旅行自由,疫情三年,许多人被困在家,就连日常消费都是个问题,想吃一顿火锅、烧烤已属不易,更别谈外出旅游,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大家重获“自由”,说“好像获得了重生,又活了过来”,便进行疯狂式、报复式的消费,涌现了各大新的网红城市,提高了消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因此,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小结:自由的意义?p99①(个人)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②(社会)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教师引导:在旅游自由热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坐上火车开启特种兵之行,继上期我们讲的“霸座”“熊孩子”之后,火车卧铺能不能挂帘子又成了舆论焦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由于中学生思想跳脱自由,是非观念还未形成。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目标: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内涵;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依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价值取向目标: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那么,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导入新课,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又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无法治不自由活动一:“漫谈自由”古今中外,人们不曾一刻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你们能给列举出一些追求自由的人吗?为什么人们渴望并追求自由呢?学生回答:陈胜吴广、陶渊明、李白、孙中山、共产党人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同时代都有人为追求自由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师生共同探讨追求自由的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活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八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四、教学时间: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四、教学时间: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真履行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权利平等一义务平等。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用具课本、教参、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站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
3、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
利。

教学重点、难点
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他、她、它”三者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阅读“思想驿站”中的资料,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2、板书课题: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
(1)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
(3)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二、自主学习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阅读课本70页小字材料,分析说明了什么?
(2)课本71页“知识链接”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分析课本72页,波洛克的名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①举例说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表现在那些方面?
②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几个方面?
(5)什么是权利平等?什么是义务平等?
(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
(7)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其中哪些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70—74页,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时间10分钟。

三、合作探究
1、课本72页“各抒己见”
2、课本74页“各抒己见”
方式:①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5分钟)
②学生展示、纠错、补充,教师点评。

四、点拨拓展、总结提升
1、72页“各抒己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在我国行使和享有这项权利是有条件限制的,需要法律的界定和维护,其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质量。

但作为公民,未满18周岁,仍然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所以,这并不矛盾。

2、74页“各抒己见”,儿子的说法①他认为父亲应给自己学费,保证其完成学业,这是正确的。

②儿子说我不用承担任何义务是错误的。

中国公民都平等地承担着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在履行义务时,不能有任何特权。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作为中学生应该履行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纪的义务。

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尽到家庭保护的职责。

五、达标训练:(学生先独立完成找出辨点,列出提纲,然后展示、纠错,教师点评,学生写出完整答案)
辨析: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

六、堂清检测:(小组互查,然后默写,教师和课代表批改小组长,小组长批改组员)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和两方面。

板书设计(知识结构图示)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意义
平等的权
利与义务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表现
教学反思
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主备人:王育华审核人:任真
教学目标
1、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2、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