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它的束缚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与法同行, Nhomakorabea我做起。
归纳总结
法律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它的束缚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
与法同行,从我做起。
(二)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国家宪法日: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3、我国的法律体系: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4、观看视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课题名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国学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重点
认识到学习宪法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和带头遵从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3教案名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3.掌握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作用;4.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3.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作用;4.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法律的图片或者将法律的定义投影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第二步:讲授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强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范行为的制度,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2.对于法律的作用进行讲解,包括:a.维护社会秩序;b.保护人民权益;c.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步:介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30分钟)1.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引导学生思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分小组展开讨论,由学生自主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第四步:探究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作用(30分钟)1.教师通过案例分享或者故事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2.分小组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人权领域(如教育权利、劳动权益等),探究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法律对该人权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讨论。
第五步: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20分钟)1.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2.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内容,强调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法治宣传海报或者微视频,宣传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第7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站课件

课堂小结 1分钟
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法律适用方面,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 法律适用,反对特权 法律适用,反对歧视
当堂训练 17分钟
完成练习册P52_55的全部习题。
怎样理解“法律平等,反对歧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种族、肤色、 性别、宗教、社会出生、财产等,都平 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 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受歧 视。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歧视现象有哪些。 性别歧视、资历歧视、 年龄歧视、就业歧视、 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 报酬歧视……
2013.4.15
学习目标 1分钟
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树 立遵纪守法意识。
自学指导 5分钟
看课本75页到81页的内容,找出下面的知识点。 1、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 2、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
①法律是社会的天平,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②不搞特权,按-------和--------办事,是每一个公民
怎样理解“法律适用上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1、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平等的受法律保护。 2、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受法律制裁,都 要承担法律责任。 3、实施处罚时,对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教材P77“社会观察”中 的事例反映了什么问题?
李嘉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例说明了在我国所有的 公民都要平等的遵守法律。任何人都没 有超越法律的特殊权利。法律的尊严和 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 然受到制裁和惩罚。
应该遵守的--------。
3、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
①原因 。
②反对歧视的做法
。
把上述问题总结出来,把疑惑记下来。
自学检测
16分钟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四、教学时间: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真履行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课方案 /初中政治/八年级政治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建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经过对有关法律条则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纠葛和制裁违纪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益的同样性,即每一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身世、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富情况等,都同样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各项权益和义务。
每一个人的权益与义务也是同样的。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经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合用法律方面人人同样,既不同意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同意任何鄙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取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门路;能够运用法律同违纪犯罪状为作斗争。
二、教课重难点:1、要点:让学生建立反对合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样特权现象和鄙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益同样与义务同样。
三、教课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同样的权益和义务第二站:合用法律视同一律四、教课时间:2 课时(灵活 1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第一站同样的权益和义务教课目的:经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理解权益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敬别人的权益,执行自己的义务。
初一思想品德教案《人人平等》

第七课平等待人第1站人人平等主备人:任少良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了解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对“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的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二、教学重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类型:讲授新课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预习提示:阅读P77-80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认识平等?2、法律规定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有哪些?3、怎样做才是平等待人?4、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如何理解“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七、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教材77页“八路军改称谓”的材料。
提问:1、从八路军改称谓的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我们平时对待他人的问题上用的是什么态度?那些是可取的那些是不可取的?通过同学们讨论回答,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调查活动调查“你认为未来社会中最应提倡和最不能容忍的品行是什么?(二)辩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后并发表本组的观点及依据,展开辩论。
甲方:平等权可以随意行使;乙方: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教师总结:公明在行使平等权是,必须依法办事,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三)社会观察看教材第81页后,思考:(1)你是如何认识班级某些同学的行为的?(2)请你设想,欣涛可能发展的结果。
(3)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班里的其他学生?(四)各抒己见:在我们同学交往中都有哪些不平等行为?试举例说明、(五)活动平台《猜猜他是谁》教参,分四个步骤。
教师总结: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学会尊重他人。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

1 / 4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权利平等一义务平等。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用具】课本、教参、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站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3、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2 / 4【教学重点、难点】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他、她、它”三者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阅读“思想驿站”中的资料,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2、板书课题:平等的权利与义务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1)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3)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二、自主学习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70页小字材料,分析说明了什么?(2)课本71页“知识链接”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析课本72页,波洛克的名言:3 /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①举例说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表现在那些方面?②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几个方面?(5)什么是权利平等?什么是义务平等?(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7)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其中哪些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70—74页,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
理解权利平等一义务平等。
2、
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用具】
课本、教参、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站
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
3、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他、她、它”三者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阅读“思想驿站”中的资料,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2、板书课题: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
(1)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
(3)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阅读课本70页小字材料,分析说明了什么?
(2)课本71页“知识链接”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分析课本72页,波洛克的名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①举例说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表现在那些方面?
②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几个方面?
(5)什么是权利平等?什么是义务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
(7)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其中哪些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70—74页,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时间10分钟。
三、合作探究
、课本72页“各抒己见”
2、课本74页“各抒己见”
方式:①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5分钟)
②学生展示、纠错、补充,教师点评。
四、点拨拓展、总结提升
、72页“各抒己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在我国行使和享有这项权利是有条件限制的,需要法律的界定和维护,其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质量。
但作为公民,未满18周岁,仍然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所以,这并不矛盾。
2、74页“各抒己见”,儿子的说法①他认为父亲应给自己学费,保证其完成学业,这是正确的。
②儿子说我不用承担任何义务是错误的。
中国公民都平等地承担着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在履行义务时,不能有任何特权。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作为中学生应该履行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纪的义务。
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尽到家庭保护的职责。
五、达标训练:(学生先独立完成找出辨点,列出提纲,然后展示、纠错,教师点评,学生写出完整答案)辨析: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
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
六、堂清检测:(小组互查,然后默写,教师和课代表批改小组长,小组长批改组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
和
两方面。
【板书设计】(知识结构图示)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意义
平等的权
利与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表现
【教学反思】
第二站
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主备人:王育华
审核人:任真
【教学目标】
、
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2、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方法】
“导—学—探—练—清”教学法
【教学用具】
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①②
、复习导入: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总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重要法律原则,要把这一原则变成现实,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引入教学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
①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②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回答课本75页“想一想”问题。
(2)在法律适用方面应注意什么?怎么体现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3)平等的适用法律,应反对哪两种倾向?
(4)生活中有哪些歧视现象?有何危害?
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75—78页,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三、合作探究
、对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
2、学生展示、纠错、补充、互评,老师点评;
3、教师点拨拓展,总结提升。
(1)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平等①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②无论任何人,只要触犯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国家机关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必须依法办事,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
(2)平等的适用法律,就要反对特权。
如: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杜世成等一批高官相继落马,反映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之大。
也说明了,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
民,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平等适用法律,就要反对歧视。
因为每个公民都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与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歧视行为,它会损害人们所享有的平等权利,他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
所以,面对歧视,我们可以应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达标训练:(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展示、纠错,教师点评)
学生做《基础训练》31——33页第一题。
五、堂清检测:(小组互查,然后默写,教师和课代表批改小组长,小组长批改组员)
、在法律适用方面,
;
2、平等的适用法律,就要反对
,反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