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关系示意图
中国亲戚关系图

中国亲戚关系图作者:姚启伦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等,下一辈有侄甥等等。
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在“二孩政策”放开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
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和以后二孩盛行后,称谓就复杂多了。
管奶奶叫姨姥姥的人,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妈妈的舅舅应该怎么称呼?“拜年时被称谓难倒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随着“独一代”与“独二代”的出生,许多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姻亲关系不熟悉,尤其舅舅、姑姑这些称呼对于“独二代”来说更是陌生,拜年时常叫混、叫错。
对此,很多人表示,拜年时一般爸妈让你怎么叫就怎么叫,或者干脆就是点头问好,即使如此也是“刚见面时都叫了一遍,走的时候就忘了。
”“中国亲戚关系图”分为家族方面的称谓、亲属方面的称谓、师友方面的称谓等三个部分,详细列举了人际关系方面的辈分大小和各种关系称谓。
这张新鲜出炉的图表,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有网友甚至将其视作“春节拜年必备图”。
比如,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对丈夫(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妻子)怎么称呼,自己也应随之怎么称呼,不能计较年龄大小。
年俗专家呼吁,中国人由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应该将“亲戚关系称谓”的教育和普及纳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将民俗称谓弄准确并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图表大全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图表大全撼龙风水洪国珍/收集整理↑祖宗十八代直系图↑中国亲戚关系图↑家族方面的称谓↑中国亲戚称谓↑《四世同堂》剧照一.辈分名称--------------------------------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家族亲戚关系表

家族亲戚关系表
一、父系家族亲戚关系
1. 祖辈
- 爷爷(祖父):爸爸的爸爸。
- 奶奶(祖母):爸爸的妈妈。
2. 父辈
- 爸爸:自己的生父。
- 叔叔:爸爸的弟弟。
- 伯伯(伯父):爸爸的哥哥。
- 姑姑:爸爸的姐妹。
3. 平辈(堂亲关系)
- 堂哥/堂弟:叔叔或者伯伯的儿子,比自己大的是堂哥,比自己小的是堂弟。
- 堂姐/堂妹:叔叔或者伯伯的女儿,比自己大的是堂姐,比自己小的是堂妹。
4. 晚辈(自己为男性时的情况)
- 侄子:哥哥或者弟弟的儿子。
- 侄女:哥哥或者弟弟的女儿。
二、母系家族亲戚关系
1. 祖辈
- 外公(外祖父):妈妈的爸爸。
- 外婆(外祖母):妈妈的妈妈。
2. 父辈
- 妈妈:自己的生母。
- 舅舅:妈妈的兄弟。
- 姨妈(姨母):妈妈的姐妹。
3. 平辈(表亲关系)
- 表哥/表弟:舅舅或者姨妈的儿子,比自己大的是表哥,比自己小的是表弟。
- 表姐/表妹:舅舅或者姨妈的女儿,比自己大的是表姐,比自己小的是表妹。
4. 晚辈(自己为女性时的情况)
- 外甥:姐姐或者妹妹的儿子。
- 外甥女:姐姐或者妹妹的女儿。
一张亲戚关系思维导图,看完一目了然,不过现在的亲戚关系慢慢的淡了

一张亲戚关系思维导图,看完一目了然,不过现在的亲戚关系慢慢的淡了
一张亲戚关系思维导图,看完一目了然,不过现在的亲戚关系慢慢的淡了,互相之间也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走动,在路上见面强忍着挤出点笑容打声招呼,虚假的问候几句,各走各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你们觉得呢?
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

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等,下一辈有侄甥等等。
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
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一、家族方面的称谓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爸妈)。
男的自称儿子;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爷爷奶奶)。
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孙子);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太爷爷太奶奶)。
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
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对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姑姑、姑夫。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
(姑姑亦是)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女的自称侄孙女。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
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亲属关系及称谓⼤全主要亲属关系⽰意图亲属称谓⼤全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祖开始。
⾼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祖(⿐,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义是指所有⽗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
(2)祖⽗:⼜称为“王⽗”、“⼤⽗”、“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来称呼祖⽗;如今对祖⽗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可以称为“⼤母”、“王母”、“重慈”。
⼜因古⼈有妻有妾,所以祖母⼜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以称母亲,⼜作为对以婚妇⼥的较⼴义的称呼。
(6)堂祖⽗、从祖⽗、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兄弟妻⼦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之⽗。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王⽗”、“王⼤⽗”、“太公”、“曾太公”等称呼,⽐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祖辈(1)⾼祖:即曾祖之⽗,古今多称为⾼祖⽗,也有称为“⾼祖王⽗”、“⾼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2)⾼祖母:指⾼祖之妻,或称“⾼王祖母”。
4、⽗母(1)⽗母:⽗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母”、“双亲”、“⼆⽼”、“爹娘”等古今通⽤的合称外还有“⾼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笔下的“所⽣”、“椿萱”等对⽗母的代称。
(2)⽗、⽗亲:是对⽗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亲为“公”、“翁”、“尊”、“⼤⼈”、“严君”、“爷”、“爹”、“爸”、“⽼⼦”等。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

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亲属是基于婚姻、⾎缘和法律拟制⽽形成的社会关系。
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母、⼦⼥、兄弟姊妹、祖⽗母和外祖⽗母、孙⼦⼥和外孙⼦⼥、⼉媳和公婆、⼥婿和岳⽗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如伯伯、叔叔、姑母、舅、阿姨、侄⼦⼥、甥⼦⼥、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汉语亲属系统(Chinese kinship)在⼈类学⾥被归类于描述型亲属系统(Descriptive system)或苏丹型亲属系统的⼀种。
这是刘易斯·亨利·摩尔根在1871年的作品《⾎亲和姻亲制度》⾥所提出的六种亲属系统之⼀,其中以苏丹型亲属系统最为复杂,⽽汉语亲属关系则列其⼀。
在该系统中每个⼈依据其宗族、辈分、性别与年龄,⽽有不同的亲属称谓。
在汉语当中,亲属是指因婚姻或⾎缘与⼈结成的社会关系,⽗母、兄弟姊妹等亲属⼜称亲⼈或家⼈,其他则称为亲戚。
阐述亲属关系的记录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尔雅第四章的释亲。
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批注为“亲指族内,戚⾔族外”,所谓族内是指⽗系同宗者,以男性为中⼼,包括宗族内的男性和他们的配偶,但不包括已出嫁⼥性和她们的配偶。
然⽽即使这样,随着⼈⼝增加也发展出少数⼏个专⽤称谓。
到了现代则多分为⾎亲、姻亲及配偶。
简述⾸先,⽗系的兄弟姊妹,长⼀辈就成了伯叔姑,再长⼀辈,便加上公/爷、婆表⽰辈份。
妻⼦的兄弟姊妹叫内兄/弟/姊/妹或妻兄/弟/姊/妹,⼜叫舅⼦、姨⼦,长⼀辈是舅和姨。
再看堂表之分,同宗是堂,异宗是表。
即⽗系的男丁是堂,其他是表。
要注意是表姑是⽗系的表姐妹,⽽不是⽗系的姐妹。
伴侣⽅⾯,⽗系兄弟的伴侣叫兄嫂、弟妹/弟妇/弟媳,长⼀辈叫伯姆/伯娘、叔婶/婶婶。
再长⼀辈,叫伯婆、叔婆/婶婆。
⽗系姊妹的伴侣加上夫表⽰是其丈夫,即姐夫、妹夫。
长⼀辈则⽤丈或⽗,即姑丈、姑⽗。
内兄弟的伴侣叫妻兄嫂/内兄嫂/姻兄嫂、妻弟妹/内弟妹/姻弟妹,简称兄嫂、弟妹,长⼀辈叫舅母/妗妗。
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

中人亲戚关系图表
[1]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爸妈)。男的自称儿子;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爷爷奶奶)。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孙子);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太爷爷太奶奶)。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对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姑姑、姑夫。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姑姑亦是)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女的自称侄孙女。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对同族的兄弟姊妹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 称别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个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个舍字。男女自称同理。 对自己的配偶,男称女谓妻妻子贤内助,自称夫;女称男谓夫婿,自称妻妻子。 称别人的配偶,对男方可称兄道弟,对女方称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较多,前面加一个排行位数。 对自己的子女称儿女儿,自称父或母。 称别人的儿子谓令郎,女儿谓令爱;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谓小儿犬子,女儿谓小女,儿子媳妇谓儿媳。 对兄弟的子女称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个贤字,男的自称伯叔,女的自称姑如已嫁人则称姑母。 称别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在自称的前面加一个愚字。 对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长者,祖辈,长辈、同辈,均按前面所述相称,写信问候前面要加一个宗字,表示是一个宗族。 对过继的父母称寄父母义父母,男的自称寄男,女的自称寄女义女。对于寄兄弟姊妹的称呼,除胞字不能相称外,其他一律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