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第22卷第3期河北工业科技V ol.22,No.3 2005年5月H ebei Jour nal of Industr i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 y M ay2005

文章编号:1008-1534(2005)03-0162-05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赵风云1,董丽华1,王建英1,刘洪杰1,金涌2

(1.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生态工业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将工业副产物转化成可以再利用的产品或资源的一种工业化模式。生态工业的发展可以在实现改善环境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详细阐述了发展生态工业应遵循的耦合共生、循环减量、演变进化和集体优先4项基本原则,并结合这些原则给出了一些具体实例。

关键词:生态工业;基本原则;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X17114文献标识码:A

Principles for industrial ecology

ZH AO Feng-yun1,DONG L-i hua1,WANG Jian-ying,LIU H ong-jie1,JIN Yong2

(1.Co llege o f Chemical and Phar maceutical Eng ineering,H ebei U 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hijiazhuang H ebei 050018,China; 2.Depar tment of Chemical Eng ineering,T sing hua U niv 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 he pr imar y concerns o f industr ial ecolog y ar e w ast e minimizatio n and the conversio n of by-product s into reusable pr oducts or resour ces.T he a pplicat ion of industr ial eco lo gy improv es t otal env iro nmental qua lity while satisfying the eco no mic demands o f industry in a w in-w in situation.In the paper four pr inciples fo r industrial eco lo gy including coupling sy mbiosis,cir-cular ly reducing quant ities,g radual evo lv ement,and collectiv ity pr ior ity are intr oduced.Some examples ar e pr esented.

Key words:industria l ecolog y;basic principles;develepment;circular econom y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中国长期以来/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率0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21世纪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在平均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明显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严重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工业是建设循环经济型社会的根本出路。

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和进化型工业。在

收稿日期:2004-12-10;修回日期:2005-03-10

责任编辑:张士莹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03213541D,04213508D)

作者简介:赵风云(1962-),女,河北正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研究。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从区域范围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促使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2]。

生态工业的目标是达到成熟的生态系统,即物质实现闭合循环,能量实现最优利用。发展生态工业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引进关键的链接项目增加企业的关联度,延长产业链,培育一批生态工业园区。为了发展生态工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源头治理的总目标,人们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耦合共生原则

111 产品共生

产品共生是根据给定资源和预期可能的中间产物或产品,构成多产品共生的反应路径,以使经济目标最优和废物排放最小。例如:电炉炼磷工艺,该工艺是将磷矿石、焦炭和石英石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混合成炉料,加入密闭的电炉内,在高温下进行化学反应获得黄磷蒸气,再经冷却得到固体黄磷产品。绝大多数生产黄磷的企业此生产过程副产的大量的尾气和矿渣,其中的尾气都被以/火炬0的形式燃烧放空,大部分矿渣被直接排放,这不仅使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资源利用率,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增加了环境负担。

据统计,每生产1t 黄磷就会产生2500~2700m 3尾气,尾气中一氧化碳是主要成分,体积分数为85%~95%,可作为燃料使用。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大多数企业可以将尾气净化提纯,合成附加值更高的二甲醚、甲酸等碳一化工产品。另外,副产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的矿渣也可以再经深加工制成微晶玻璃砖等产品。这样,在得到黄磷产品的同时,废弃的黄磷尾气和磷矿渣也被完全利用,从而实现多种产品的共生,加速工业的生态化转型。

1.2 产业链延续

国民经济长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企业内部的各产业环节相互链接、相继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0。只有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一环扣一环地不断发展、延伸,形成一个有机链条,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延续,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例如:在纯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已将盐化工、煤化工和有机化学工业3大产业链接在一起,该产业链形成了纯碱、尿素、有机硅的联产(见图1)。该过程得到了3种产品(纯碱、尿素和二甲基二氯硅烷),加强了3大产业的链接(盐化工、煤化工和有机化学工业),实现了3大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用生态科技产业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2 循环减量原则

2.1 资源循环利用

为了解决垃圾问题,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尽可能做到对环境带来小的压力,人们应大力推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1)通过功能修复和局部更新进行产品直接再利用 在将废弃物作为一种新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

时,通过修复废弃物功能或翻新破损的局部进而实

图1 纯碱-有机硅-尿素产业链延续

Fig.1 Industr y chain pr olongation of sodium

carbonate and o rg anic silicon and urea

现产品直接再利用的方法不失为一个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良策。例如:煤矿储煤皮带廊的功能修复。随着煤矿地面原煤存储量的不断攀升,储煤皮带廊

框架遭受破坏的事故也逐渐增多,能否以经济、快速的方法恢复煤矿的正常生产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经济效益[3]

。修复该储煤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在原有的皮带廊框架基础上,安装用于结构围护的钢框架,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成本,而且还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轮胎的翻新也可充分体现资源再利用这一特点。仅中国每年就产生废旧轮胎达5000多万条,为了有效降低这种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弥补橡胶资源的不足,俄罗斯开发了使用臭氧的轮胎翻新技术,此技术生产的再生橡胶不仅质量好,而且对环境无污染[4]。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发了注胶法轮胎翻新技术,此项技术可大大提高翻新轮胎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橡胶资源综合利用率。

2)通过物理加工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中,物理加工法最能体现出节能降耗的优点。一般地,对于使用过程中性能改变不多的废旧材料,物理加工是再生利用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中国大多采用生物降解法回收再利用废旧纸张等木材制品。

3)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对某些元素而言,化学循环指的是元素在热和化学试剂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等反应,形成可以进一步利用的其他产物的一种循环。从分析重要元素如氯、碳、氢等在工业系统内的循环代谢入手,研究资源循环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5]。下面分别以氯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循环为例进行阐述。

①氯元素的循环 氯元素的循环见图2。

163

第3期 赵风云等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图2 氯元素的循环

F ig.2 Chlo rine cycle

氯元素参与许多重要的工业反应,但不能全部进入最终产品,部分生成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后腐蚀性极强,很容易污染环境。如果能开发出节能的H Cl →Cl 2技术,实现氯元素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氯化氢的污染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解决氯气资源的不足,为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氢元素的循环 氢是唯一能够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载能体。再生氢氧燃料电池就是一个很好的氢元素循环的例子(见图3),它是以液态氢作为燃料的储能电池,是将光催化裂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电池,可以使2H 2+O 2→2H 2O+电能与其逆过程循环进行,通过光催化裂解技术/再生0氢气和氧气,在起到蓄能作用的同时,

也达到了氢元素的循环利用。

图3 氢元素的循环

F ig.3 H y dr og en cycle

③碳元素的循环 碳元素的循环见图4。自然环境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放出氧气,该过程是稳定地球环境的最大的生态

体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采用生态学方法(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减弱温室效应,恢复碳元素的生态平衡。首先,植物在光能作用下,把来自空气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其次,依靠淀粉酶的活力把淀粉等有机物转化成糖,再将糖进一步由酵母转化成最终产品,如酒精、生物质油等;最后,可将酒精作为绿色环保型燃料应用到其他领域,

最终形成一个生态型的碳元素循环。

图4 碳元素的循环

F ig.4 Carbon cycle

2.2 低物耗和低能耗工艺优先

为促进工业的生态化,对于人均资源缺乏、能源紧张,而综合能耗在各大国中居于高位的中国而言,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尽量少投入、多产出,使生产的高物耗、高能耗向低物耗、低能耗方向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具有同样功能产品的生产工艺应以低物耗和低能耗工艺为优先。如煤液化生产车用燃料有以下几种工艺可供选择:一是煤直接加氢液化,需要约5.5t 煤合成1t 液体燃料;二是煤间接液化,约需5t 煤合成1t 液体燃料;三是合成乙醇,但煤为源头,合成路线长,经济上不合理;四是合成二甲醚,尽管二甲醚的热值低于柴油,但是合成1t 二甲醚的煤耗量仅为2.6t 。二甲醚作为新型柴油代用燃料,虽然单位行车里程耗用量与柴油基本相同,但是二甲醚的成本大大低于柴油,而且发动机完全消除了碳烟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的排放量也大幅度降低[5]

。可见,低物耗和低能耗转化工艺集中体现了循环减量的原则。

3 演变进化原则

3.1 产品智能化和灵巧化

随着对新功能产品需求的增加,智能化和灵巧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产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可控释放技术就是典型的产品智能化的例子。传统型的药物在一次性给药时,在体液中的药物浓

164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第22卷

度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最终低于有效浓度而失去作用,因此,需要反复多次给药,这样会造成体内的药物浓度成锯齿形变化。控释药物可以避免体内的药物浓度成锯齿形波动,实现免疫性药物定向输送和定位可控释放[6]。

根据各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中对氮、磷、钾各种肥料的需求速率,生产能相应变化释放速率和成分的灵巧化肥,可以同时解决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缓释或控释肥料等灵巧化肥,可使肥料释放养分的速度与作物需要养分的量一致,使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且具有一次大量施用、价廉、高养分和高利用率等优点。3.2 技术密集化

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越快,经济增长就越快。实现技术密集化主要依靠/黏合0技术。例如:应用于生态园区内的/黏合0技术,是将园区内的多产业形成的/网0、/链0的断点相互关联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技术,/黏合0技术的研究可以提升原有生态园区的水平。中国自行开发成功的数十万吨级磷石膏分解成SO 2和CaO 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黏合0技术(见图5)

图5 /黏合0技术的开发

F ig.5 Ex plo itatio n of conglut ination technique

该技术将磷肥厂、水泥厂、高硫煤矿和硫酸厂链接在一起,形成/生产产业网0,构成一个紧密型的/生态群落0,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磷石膏污染问题,而且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种/黏合0技术的优先开发无疑是发展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3.3 生产过程清洁化

清洁生产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使用无毒害原料、溶剂、催化剂新工艺代替传统污染工艺;二是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代替可造成污染的产品;三是采用对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

分子筛催化剂不仅是无毒无害催化剂,而且还

可以再生,是一类理想的环境友好催化材料,在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也可导致清洁工艺的成功开发。例如:生产钾肥新工艺采用芒硝与氯化钾进行复分解与结晶分离相结合,可同时得到有用的钾肥和食盐,而且无需耗用硫酸。该工艺在中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3.4 全生命周期清洁化

生态工业要求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清洁的,能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即产品自其/诞生0至/入葬0的全生命周期都符合上述要求。典型例子为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合成问题,近年来该技术已获得显著进展,如以玉米为原料特别是以植物秸秆为原料的聚乳酸塑料合成技术已逐渐成熟,2001年美国投产了1套产量为13.6万t/a 的生产装置。

4 集体优先原则

4.1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通过多种产业的综合协调发展,使得某一产业的副产物或废料成为另一产业的原料资源加以利用,由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工业系统,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0的循环/食物链网0的模拟,形成物质流的/生态产业链0或/生态产业网0,同时能量流形成多次梯级利用,使一定界区内的多行业、多产品得到联合发展,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工业生态园区建设建立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区域优化组合基础之上,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总体优化利用。

最早形成的丹麦Kalujdbor g 生态工业园区就是在循环经济的生态型生产中脱颖而出的典型的科技工业园区。目前,中国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实践和大胆探索。例如:鲁北生态工业园区就由于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园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和石膏制硫酸基地,形成了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生态工业模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年成功运行经验的生态工业系统,堪称中国循环经济的典范。

4.2 静脉产业的实践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0,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165

第3期 赵风云等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目前,在水资源的静脉产业领域中,水的循环利用已有很多实践;在固体资源领域也有很多实践,如现今电力行业的热电联产和粉煤灰的再利用都已被广泛采用。静脉产业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得到统一。专家认为,静脉产业不仅将成为建设循环经济型社会的主力军,而且能扩大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5结语

面对21世纪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必须掌握好耦合共生、循环减量、演变进化和集体优先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有针对性地用于规划工业生产系统,使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苗,赵小惠1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J]1河北工业科技,

2001,18(1):7-9.

[2]金涌,董丽华,赵风云1循环经济与科学技术[J]1河北科技

大学学报,2004,25(4):1-6.

[3]韩世普,丛林.权台煤矿储煤皮带廊修复方法[J].煤炭科技,

2002,(4):41-42.

[4]姚琳.全球废旧轮胎的再利用[J].汽车与社会,2001,(5):

45-46.

[5]金涌,李有润,冯久田1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陈蓉,陆瑾,戚慧心.控释药物[J].生物学通报,1998,33

(6):21-22.

提升科技论文被SCI和EI收录几率指要

要提升科技论文被SCI和EI收录几率,应在尽可能充分了解SCI和EI的同时,充分认清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但SCI,EI的收录要求是前提,因此在尽可能提高论文学术水平的同时,也必须完善好SCI,EI对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题目、摘要、关键词、图题和表题及文后参考文献表等的要求,并且加注论文来源、选好投稿途径。

论文题目题目应简明、确切、不要太长(20个汉字以内)、不要太笼统;英文题目起首处不要使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如the,a,an等。题目中也不要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姓名的汉语拼音应按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应把作者姓氏置前,名字置后,首字母大写。一般不要将姓氏写在名字后,也不要将名字缩写。多作者姓名之间用/,0隔开。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名称称谓的中文和英文译名应相互一致且都要规范、统一、稳定。SCI在团体著者索引中列出的作者所在的国家名、城市名和单位名都是作者在原文中提到的,如果作者单位写法不一致,例如,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河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几种写法的英文译名都会被各自当成一种单位名称分别列出,不会统一列入为规范的/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0名下,而势必造成论文统计结果的误差。

对于多作者论文,只要各作者所署的国家名、城市名、单位名、部门名稍有不同,SCI在团体著者索引中也会按不同部门重复著录同一篇论文,而在统计论文被引次数时按重复、著录次数计算。有些作者在外单位或外国学习、进修期间发表论文时,是只用外单位或外国工作单位署名,还是同时也用本国、本工作单位署名,对论文被引次数统计是有影响的。

英文摘要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通常采用英语,它们在收录一篇论文或论文摘要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写得好不好,所以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摘要内容通常以100~150个词且尽可能详尽具体的事实数据表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而不用公式、图表、参考文献序号表达内容,不去介绍常识,不进行评论,不与论文题目和前言内容重复或雷同。另外要用过去时态表达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表达作者的结论,且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EI中国网站(http://ww w.ei.or https://www.360docs.net/doc/402472021.html,)的期刊收录一栏,专门列有对EI数据库文摘的要求,可据以进行摘要写作。

文后参考文献表论文的参考文献反映了研究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鉴情况,可以反映论文作者、刊文期刊、录刊数据库(如SCI,EI等)的特色,是SCI,EI等数据库编校者选刊、选文的重要依据。据悉,中文期

(下转第170页) 166河北工业科技第22卷

试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自然辩证法测试题目 试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1)系统协调性原则:即一方面要把人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另一方面要把全球范围内的地区间、国家间视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强调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乃是一个涉及各种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使“人——自然”系统健康有序发展。?(2)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所追求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自然和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范围之内,发展不能靠耗尽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应危害支持地球生命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 ?当这一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它能够加以恢复并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和出产能力,能够承载其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物质要素,不断地存在并演化下去。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3)公平性原则:是指每个人,不论其国别和种族,也不论其世代,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都应享受平等的发展利益。 ?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优先加以考虑解决,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的发展权。 ?(4)合作性原则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我们现在有了地球村的概念,在小小的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应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负责,不同国家要加强合作,国际上的环境与发展、人口与发展等组织要制定统一的目标、共同的准则,只有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全球共有的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各国才能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所以,建立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国际社会的广泛沟通和广泛合作,确保资源的共有共享,确保环境和生态的恢复和平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 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

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

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试论述生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试论生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系统方式原则 所谓生态系统方式,即遵循生态系统运动发展规律、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管理手段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运动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总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就是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自觉守法和法律监督,规范、调整、保障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环境资源再生产之间的平衡、协调与稳定持续发展;就是要本着生态系统方式原则的要求,完善经济再生产规范、人口再生产规范和环境资源再生产规范,建立约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机制,以保障循环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二)生态资本的绿色核算原则 生态资本的价值形态,一是直接表现为经济再生产的生产要素(土地、矿藏、森林、水、风力等自然资源),二是表现为消纳、分解、转化生产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的能力,三是表现为满足生物繁衍存续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四是表现为满足人类美学休闲等舒适性需求的生态服务功能。循环经济法律对此应设定明确规范,并作为法制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点和亮点来加快推行步伐。 (三)国家宏观调控原则 循环经济尽管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但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所要克服的“外部效应”和“公地悲剧”,单靠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需要依靠国家法律的宏观调控规范的强制干预。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土地、矿藏、森林、河流、海洋、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资源虽经宪法和法律确定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但除了土地等少数资源以外,对于这种所有权中的占有权、处分权、经营权、受益权的取得和行使并无明确规定,实际上所有权规范是模糊不清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循环经济建设的初始阶段,要在完善现有立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政规划,行政管理及财政、物价、金融、税收等各种规范措施,规范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让循环经济建设尽快走上法制轨道。 (四)环境公平原则 所谓环境公平原则,是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规律的法律体现。循环经济法所规范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要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前提是保障系统的生态平衡,环境公平则是保障生态平衡的基本法律准则。其具体要求是:第一,完善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平等、协调与和谐的法律规范;第二,完善各类不同区域的经济主体公平享用生态环境权益的法律规范;第三,确定享用生态环境权益的各类主体公平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责任的法律制度。 (五)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要自觉地履行法定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经济双赢的义务,而且要主动地投入循环经济建设的行列。所以循环经济法律在赋予社会主体享有环境权利的同时,要确定其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义务。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公众广泛参与的立法、守法、执法和法律监督的良性运行机制。 (六)环境经济双赢的原则 环境经济双赢原则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具体指循环经济法律规范要能有效地保障和约束政府决策、规划、新扩改的每项建设项目,及各市场经济主体的每一项投入和所有经营行为都合符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要求,都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循环再生和永续利用,都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经济繁荣。

可持续发展5R原则分析

可持续发展5R原则分析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气候问题是21世纪的我们时刻注重的焦点。 当前国际能源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全世界范围内一次性能源如石油、 天燃气、煤等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遭大量消耗,我国更是一个能源相 当紧缺的国家,能源的紧张已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命脉。建筑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消耗能量的聚焦点,如电力和能源,供暖和空调,建筑材 料的使用,增加温室效应。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建筑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能耗水平为发达国家的二三倍。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应受到更大范围的关心。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生态持续。这是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经济持续。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 增长,它不但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提升效率,增加效益,改变传统生产和消 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第三,社会持续,即人的现代素 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全面进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以上三 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动,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 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建筑体现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1)Revalue意 为“再思考”、“再理解”、“再评价”,在人类日益感到生态危机 的今天,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理解建筑。2)Renew有“更新”“、改造”之意,是指对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 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量,同时亦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如果能充分利用现 有的质量较好的建筑,然后对其实行更新改造以满足新的功能需要,能 够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降低能耗,减少因大拆大建而产生的建筑垃圾。 3)Reuse有“再利用”“、重复使用”的含义。对于建筑师来说,一般 是指重复使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家具等。 4)Reduce的原意是“减少”,能够指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能源的消耗和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围绕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环境建设的总任务,积极组织全区人民,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

智慧树生态文明标准答案

年智慧树生态文明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 A.《增长的极限》 B.《寂静的春天》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只有一个地球》 2、【单选题】(2分)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 A.签署气候变化协定 B.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C.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D.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 3、【单选题】(2分)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 A.1972 B.1975 C.1974 D.1973 4、【单选题】(2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上论述出自党的 A.十八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十七大报告 D.十五大报告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第22卷第3期河北工业科技V ol.22,No.3 2005年5月H ebei Jour nal of Industr i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 y M ay2005 文章编号:1008-1534(2005)03-0162-05 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 赵风云1,董丽华1,王建英1,刘洪杰1,金涌2 (1.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生态工业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将工业副产物转化成可以再利用的产品或资源的一种工业化模式。生态工业的发展可以在实现改善环境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详细阐述了发展生态工业应遵循的耦合共生、循环减量、演变进化和集体优先4项基本原则,并结合这些原则给出了一些具体实例。 关键词:生态工业;基本原则;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X17114文献标识码:A Principles for industrial ecology ZH AO Feng-yun1,DONG L-i hua1,WANG Jian-ying,LIU H ong-jie1,JIN Yong2 (1.Co llege o f Chemical and Phar maceutical Eng ineering,H ebei U 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hijiazhuang H ebei 050018,China; 2.Depar tment of Chemical Eng ineering,T sing hua U niv 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 he pr imar y concerns o f industr ial ecolog y ar e w ast e minimizatio n and the conversio n of by-product s into reusable pr oducts or resour ces.T he a pplicat ion of industr ial eco lo gy improv es t otal env iro nmental qua lity while satisfying the eco no mic demands o f industry in a w in-w in situation.In the paper four pr inciples fo r industrial eco lo gy including coupling sy mbiosis,cir-cular ly reducing quant ities,g radual evo lv ement,and collectiv ity pr ior ity are intr oduced.Some examples ar e pr esented. Key words:industria l ecolog y;basic principles;develepment;circular econom y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中国长期以来/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低效率0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21世纪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在平均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明显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严重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工业是建设循环经济型社会的根本出路。 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和进化型工业。在 收稿日期:2004-12-10;修回日期:2005-03-10 责任编辑:张士莹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03213541D,04213508D) 作者简介:赵风云(1962-),女,河北正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研究。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从区域范围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促使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2]。 生态工业的目标是达到成熟的生态系统,即物质实现闭合循环,能量实现最优利用。发展生态工业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引进关键的链接项目增加企业的关联度,延长产业链,培育一批生态工业园区。为了发展生态工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源头治理的总目标,人们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2020年(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壹课时 【能力训练】 1.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 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 态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 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 调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据此回答第2题。2.可持续发展思想于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能够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 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 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鼓励生育,以 兵多民众作为富国盛世的象征④封山 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 鱼、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中国和印度是俩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俩个人口最多的发达 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每单位国内年生产总值(GDP)的壹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1)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2)上表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于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风暴” 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我国于中西部壹些地区实施“退耕仍林、退耕仍湖”的战略 D.于长江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指 A.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B.工业革命以后 C.农业社会 D.采猎文明时期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于目前的水平 D.于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 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9.下列观点和生活方式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生态规划复习题(终极版)

1.生态评价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的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极其影响作用关系。 2.“反规划”指的是建立一个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 3. 生态功能分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规划区划分成不同生态 功能区 4. 乡土景观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包括农田、果园及人工林地、农场、牧场、水域和村庄等生态系统,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 5. 人类生态学研究人与生物圈、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6.生态风险评价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8.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9.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10.都市圈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 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1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2.生态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13.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14.生态敏感性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 它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 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的大小, 并用来表征外界干扰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在同样干扰强度或外力作用下, 各类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性的大小。 15.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 16.生态适宜性是指区域土地的生态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或是指在规划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 1. 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大小划分为: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区规划。 2. 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县级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包括: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与人居保障功能区。 3. 生态评价包括三个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参照系。 4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其发展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5系统生态学的三类关系:元—元关系:如物种与物种之间; 元—库关系:植物群落与养分库的关系;元—系关系:单一群落与区域景观(多群落)的关系。 6选择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因子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择的因子对给定的资源利用方式有较显著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因子在网格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梯度。 7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决定于:社会、自然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关系。 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类: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和价值量评价法 9.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生活、还原三大功能。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三类,即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价值法。 (√) 4.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传统上的生物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的意义大致上是相同的。(×) 5.城市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 6.城市生态规划原理主要包括生态位原理、环境承载力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原理、食物链原理、最小因子原理和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原理。(√) 7.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状况五个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 9.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要素是阻碍和制约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发展速度和规模、主导城市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1)简述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

可持续性原则

贝拉米所有的有机食品的生产都遵循三个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贯穿着有机食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产品的原料、包装、储藏和分配流程。 原料的可持续性 贝拉米的有机认证资质向您保证,我们只选用最好的原料,而提供这些原料的农场遵循最严格的生产标准和可持续耕作规范。 举例来说,我们的牛奶来自于获得有机认证的奶牛场,即奶牛是在含有有机质的土壤上进行放牧,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以腐殖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回归土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项持续了23年的研究表明,假如一千个中等规模的农场转化为有机生产模式,那么储存在土壤中的碳元素将相当于每年公路上117440辆汽车的排放量(美国罗代尔研究所2003)。 此外,有机农场通过杜绝使用人工氮肥,来促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您可能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是:贝拉米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有机认证棕榈油,来自一家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他们在生产时同样遵守可持续耕作规范。该棕榈油已被“雨林联盟”认可,并获得“可持续棕榈油圆桌会议”的权威认证。请您放心,我们所用的棕榈油既不是通过破坏雨林的耕作方式获得,也不是靠破坏野生大猩猩的栖息地得来的。 贝拉米在包装上的可持续性 对于产品的外包装,我们一直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贝拉米婴儿食品的外包装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避光、隔热和真空处理,从而保证食品质量。 有些食品公司在包装食物加入添加剂,从而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我们向您保证,贝拉米的产品绝不含任何添加剂。我们依靠先进的技术,采用小包装,避免以块状形式进行包装等方法来进行保鲜,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新鲜的产品。 谨记以上方面,接下来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找积极的环保方法,其中包括环保包装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可循环利用,可被分解,含碳量低且不会对食品和空气散发有毒化学物质。

生态文明建设题库答案整理

一、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到,辩证自然观认为物质具有运动性和主体性。(填空) 2. 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填空) 3.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填空)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用过 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 5.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6.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填空) 7. 生态平衡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 填空) 8.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填空) 9. 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10. 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填空)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 12. 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文明的生态化过程。 13. 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 14. 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用过生态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所有文化现象。( 填空) 15. 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填空) 16. 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使燃料燃烧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增加,造成能源供应紧张以及温室效应的产生。( 填空) 17. 生态农业开发和利用对象是自然生态资源。( 填空) 18.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 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填空) 19. 生活垃圾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填空) 二、单选题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 )。 A 发展 B 开放 C 观念转变 D 以上都不是 2. 狭义生态文化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 A )。 A 社会适应 B 社会关系C社会哲学 D 社会共识 3. “价值在( A )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 生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A 自然演替 B 自然进化 C 社会演替 D 社会进化 4. 建设( B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A 生态文化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精神 D 生态和谐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 )。(单选) A 发展 B 开放 C 观念转变 D 以上都不是 6. 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C)。(单选) A 辩证观点 B 指标 C 目标 D 以上都是 7. 保持并完善(B)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 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单选) A《环境基本法》B《环境保护法》C《环境法》D《环境影响评价法》 8. 公元1900 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 D )(单选) A 古代文明 B 中世纪文明 C 近代文明 D 当代文明

可持续发展概论2013考试答案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英文为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围,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生态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计算机。承转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学生阅读教材。多媒体展示图表。学生填写表格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读图8.9,教师提问: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教师总结归纳: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已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再也不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Formulate objectives and tasks and daily work items manage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 则和战略目标

编号:FS-DY-20841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4.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5.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类应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2.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付之于行动。 教学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说明人类改良环境与破坏环境的不同结果,加深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 2.要及时收集各种新闻媒体传送的有关事例,归纳、分析,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实际,特别是要提高自身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规范和培养自己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板书)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板书)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并讲解) 1983年,为了探索如何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上国际议程,并强调它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适用性,从而使这个概念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和普及。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