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影响概念转变

的因素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概念转变过程会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为克服错误概念,学习者需要理解新的科学概念,能意识到证明新概念有效性的证据,看到事实材料是如何支持科学概念、而违背原有的错误概念的。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

2、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

“概念生态圈”表示影响概念转变的原有观念系统,它说明了学习者原有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具体水平上的概念、实例,也包括更一般的信念和观念,这都是儿童经验世界的重要内容。

3、动机因素

概念转变有四种主要的动机性因素:

目标取向,即外在的、表现型的学业目标,还是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所以更有利于概念转变的发生。

兴趣与学科态度:积极的态度兴趣会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采用更有效的认知策略。

自我效能感:它对概念转变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其一,对自己原有概念的自信可能会妨碍概念转变的发生;其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原有的观点,运用策略不同对的观点进行整合,从而有利于概念转变。

控制点:内控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学习,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去解决。

4、社会情境(课堂情境)

在教学中,概念转变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发生的。课堂教学中的任务结构、权威结构、评价结构、课堂管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支架作用都可能会影响概念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不仅意味着以原有知

识为背景来获得(同化)新知识,同时还意味着在新知识经验的作用下使原有知识发生改变(顺应)。概念转变研究从原有概念的转变来考察学习过程,它更关注学习中的顺应的一面,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论发生转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有:

1.专门组织新的经验,或演示直观材料,或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感性经验;

2.多提供有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

3.用准确的语言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知识建构的基 本机制 (二)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识是原有知识发生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只有转变原有错误观念,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一体化。 其中陈述性知识的建构: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 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新知识,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 第三阶段: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程序性知识的建构 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一)知识理解的类型 一般所说的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知识的学习要通过理解。由于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2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已认识到准则可以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3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客观化阶段 主观化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4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5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6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7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真正到了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8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利他观念产生于()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9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0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1 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是() 成就取向教学评价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成功取向的教学评价 结果取向的教学评价 12 下属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圈出重点 划线标识 做笔记 做摘录 13 把学习材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以促进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P4)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 (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 (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 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 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 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 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 第二章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平衡化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 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解读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P4 具体研究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2、三过程 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容的载体、教学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 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 20年代到 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 20世纪 60年代到 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书目作者出版社版次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 版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 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 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 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 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 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 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第4年 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 版 各科目详细解读: 1.心理学学硕统考312只有“全国统考大纲”,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此参考书目是比邻教研组综合全国统考大纲、历年真题以及历届比邻学员成功经验整理而成。 2.科目解读 (1)《普通心理学》这门科目,彭聃龄老师的版本是必读的基础课本;同时要结合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补充相应的知识点,如“荣格的集体潜意识”、“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科目内容。 (2)《发展心理学》采用林崇德老师第3版教材。 第3版教材更新了一些知识点的表述,如“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的表述”,这些内容也是历年统考312命题考察的重点内容。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

讲》进行复习,补充312考纲中明确列出但是在林老师的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等,这也是历年考试中着重考察过的内容。 (3)《当代教育心理学》采用陈琦老师的第3版。 2019年统考312简答题“自我决定理论关于外部动机内化的观点”,在第3版教材中有详细讲解;2020年的统考312中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考点,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采用第3版《当代教育心理学》也更有利于准确快速地选出答案。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补充相关知识点,如“迁移的理论”在陈琦老师的书中介绍的较少,但是往年考题中多次涉及。 (4)《实验心理学》需要结合郭秀艳老师和朱滢老师的版本相互补充。 郭老师书对基础知识讲解得更为通俗易懂,并且对于常见的实验范式介绍得也更详细,如“注意研究的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等,在历年考研中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如2020年统考312实验心理学就考察了“注意的过滤范式”。朱滢老师的版本在实验设计部分,如“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等,讲解得更为透彻,帮助同学们理解。如果觉得同时复习两本书难度较大,可以参考《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中关于实验心理学部分的梳理和讲解。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 质与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含四个部分①WT情境②已有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WT解决是指对WT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动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 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初创时期( 世纪 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 世纪 年代末) 成熟时期( 世纪 年代末) 深化拓展时期( 世纪 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 )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 探索教育规律。 (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 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年 第二章 学生心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感知运动阶段( 岁) 前运算阶段( 岁) 具体运算阶段( 岁) 形式运算阶段( 岁至成人)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 )成熟 ( )练习和经验 ( )社会性经验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与864语文教学论考研复 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分为八册,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2019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结合往年苏州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苏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苏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

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社会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医学部: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材化部: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适用科目: 333教育综合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考试重难点(复习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七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认知策略及其 教学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注意策略 指保证注意力指向于有关重要学习资料的策略。诸如:注意的广阔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注意分配训练和注意转换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优化他们的注意品质。 (二)精细加工策略 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精细加工策略有如下几种: (1)位置记忆法;(2)首字联词法;(3)限定词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6)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7)联系实际生活;(8)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1)排除干扰;(2)抑制和促进;倒摄抑制指的是当先学的信息和新信息混在一起时,先前所学的信息就会遗失。前摄抑制指的是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前后信息的影响有些也是积极的。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前摄促进;反之,后面所学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巩固,这叫倒摄促进。(3)首位和近位效应,指我们记住的开始的几个词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比及中间的词要好得多。人们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是因为倾注了更多的注意,这造成了首位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最后的项目几乎不存在什么干扰,造成了近位效应;(4)及时复习;(5)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6)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7)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8)过度学习,就是指每次从头到尾读一篇文章就回忆一次,看自己最后用了几遍的时候能完全回忆无误;(9)自动化,指的是随着任务学得越来越较好,所要求的注意力就越来越少;(10)实施--在实践中学习;(11)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的影响;(12)心向、态度和兴趣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肃教育心理学 羀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聿五要素三内容 莃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 膂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莁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 二、蒇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 2、蒆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3、 4、膂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5、 6、蒈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7、 8、艿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 9、 10、膅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 三、节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罿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蚇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羄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莂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四、 五、莀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莈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羇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六、 七、蒂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螀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袆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螅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薂研究方法: (一) (二)膁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三) (四)薈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薄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蚂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五) (六)芈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七) (八)肆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芃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螁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 第三章虿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螈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莆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 了知识点) 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 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 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 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 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 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 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 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 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 论。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 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 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岀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 义。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习和有意义 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 境中作岀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 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 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 的刺激,而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 岀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 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岀了突岀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 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 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 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 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 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 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岀或避免作岀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 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 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 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 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 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 机。 15.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 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的动 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 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 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 强度的动机。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 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仃.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岀现在情 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 围不同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佃.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 用。它包括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 种学习提高了另一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 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多指一种学 习降低了另一种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 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 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概念、 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响,使后 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 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 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 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是习 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 验形式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素说后来被伍德沃斯修 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 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它是个人具备有 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包括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 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的问题。 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是个体 不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不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只能借助某种作 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 作步骤和过程,又称为步骤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它回答“怎么 办”“怎么做”的问题。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 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 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 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 杂的网状结构。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 我意识。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岀,他认为元认知就是 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 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元认知分类:计划策 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 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岀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岀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创造活动的核心过程。 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 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岀大量、 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 因此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