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摘要我国大豆进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较高的比例,但是大豆出口比例较小,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本文从进出口总额、出口市场分布、国际市场占有率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钻石模型的五大要素,即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出口企业战略和政府作用、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机遇与政府行为分析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选用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政府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作为解释变量。
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回归估计,研究得出: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政府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科技投入等均对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产生很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科技投入、政府政策支撑、农户规模等是影响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基于实证模型,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升我国大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技术;显示性比较优势Soy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ur countryAbstractChina's soybean imports occupy a higher proportion in global trade, but smaller soybean export, soy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s weak, this article from the total value of import and export, the export market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five elements of diamond model, namely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conditions, market demand, export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government role, soybean industry and secondary industry,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ccounted for, the district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government spending on agricultural R&D spending amount, scale of farmers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Selection 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C)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empirical regression estimat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rtion, the district agricultural labor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 amoun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agricultural R&D spending, farmers scal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oybean export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especially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farm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soybean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soy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echnology;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目录摘要 (1)目录 (3)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 (5)1.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 (5)1.1.1进出口总额 (5)1.1.2出口市场分布 (6)1.1.3国际市场占有率 (6)1.2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7)1.2.1生产要素条件 (7)1.2.2市场需求条件 (7)1.2.3出口企业战略和政府作用 (7)1.2.4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 (8)1.2.5机遇与政府行为 (8)2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9)2.1样本和数据 (9)2.2被解释变量 (9)2.2.1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9)2.2.2 贸易竞争力(TC)指数 (9)2.3解释变量 (11)2.4模型构建 (11)2.5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12)2.5.1回归估计 (12)2.5.2单位根检验 (14)2.5.3协整检验 (15)3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5)3.1政府对大豆产业的重视失衡 (15)3.2大豆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16)3.3种植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16)3.4屡遭技术性壁垒 (16)4提升我国大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7)4.1加强政府对大豆产业优惠政策支持 (17)4.2实行大豆产业化生产和订单农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17)4.3发展大豆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17)4.4 利用非转基因优势打造绿色盾牌 (18)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20)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1.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1.1.1进出口总额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表1-1和图1-1可见,1995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仅为67.39万吨,2014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161.02万吨,是1995年的106倍之多,可见其较快的增长总量。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又称出口效绩指数,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
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RCA= (Xi/Xt)/ (Wi/Wt)式中Xi 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 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 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 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中国近十年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摘自《国际贸易统计年鉴》)年份中国钢铁出口额 (亿美元) 中国商品出口额 (亿美元) 世界钢铁出口额 (亿美元) 世界商品出口额 (亿美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200131 2661 1296 61550 0.571 200233 3255 1421 64550 0.455 200348 4382 1811 75030 0.458 2004138 **** **** 91530 0.793 2005192 7619 3182 104310 0.806 2006325 9689 3740 120830 1.097 2007515 12177 4742 139500 1.235 2008710 14306 5872 160700 1.351 2009240 12016 3260 124900 0.769 2010400 15777 4210 150770 0.893由此可见,中国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01至2008年呈波动上升趋势,09年下降;2001~2005、09~10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没有显性比较优势,2006~2008年大于1,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粮食行业市场分析

粮食行业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粮食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
当前,全球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粮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消费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粮食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政府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促进了粮食行业的发展。
1.2 市场规模我国粮食市场规模庞大,粮食产量占据世界前茅。
随着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市场的潜力仍然较大,粮食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结构分析粮食行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2.1 种植环节我国粮食种植业是粮食行业的基础环节,农民种植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影响着粮食市场供给。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种植结构也逐渐优化,促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2.2 加工环节粮食加工是粮食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粮食贮藏、加工、加工品质验收等多个环节。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粮食加工产品。
2.3 销售环节粮食销售是粮食行业中的最后一环,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多种形式。
随着粮食市场的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也在不断丰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市场竞争分析粮食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品牌竞争、价格竞争等方面。
3.1 品牌竞争在粮食行业中,品牌竞争较为激烈,一些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消费者在购买粮食产品时更愿意选择知名品牌,对企业来说,如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是关键。
3.2 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小型企业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但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不可持续,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式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四、市场前景展望粮食行业市场前景看好,我国粮食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二、理论回顾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有外生与内生之分。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
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
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取比较利益,正好弥补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缺陷。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外文翻译中英对照中英互译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译文正文: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文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3年期间中国部分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比较竞争力。
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在可食用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但是24 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贸易; 显性比较优势(RCA); 竞争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为增加外汇、就业机会及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农产品贸易余额为2.5美元亿美元,占外贸顺差总额的9.8%。
诚(2003)报道,由农产品出口可直接和间接创造19.88个就业机会。
巴拉萨(1965)在全球层面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产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RCA),这对意识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地位有作用的。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公式有某些类型的测量方法可以判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其中RCA指数就是重要的一个,RCA的概念基于的是传统的贸易理论。
原来的RCA指数,由巴拉萨(1965),可以被定义为:RCA= (X ij /X it) / (X nj / X nt)其中x表示出口,i代表一个国家,j是一种商品,x ij表示i国用来出口商品j。
t代表一组商品和n代表一组国家。
因此,该方程分析一个国家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商品与该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i国家j商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占i国的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份额越大,RCA将越大于1,这表明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上有一个“显性”比较优势。
RCA是基于观察贸易模式。
RCA价值的增加意味着在一国一种商品的竞争力增加。
这种测量是很容易,它被广泛采用。
但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贸易格局被政策和干预扭曲,因此可能会歪曲潜在的比较优势。
这在农业部门尤其如此,政府的干预是司空见惯的,这一点由巴拉萨(1965)指出。
进口限制的程度,出口补贴和其他的保护政策可能会扭曲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正在成为关注的问题。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Weight (kg) 66247000 416000 45951000 422000 61756448 1965600 10140510 1821080 23538036 1771790 64354365 850790 28326200 2836120 14821500 9411780 2797822 12723598 300 6099880 4124102 144000 9814480 48000 3750065 8618500 34800
Year 2011 2011 2010 2010 2009 2009 2008 2008 2007 2007 2006 2006 2005 2005 2004 2004 2003 2003 2002 2002 2001 2000 2000 1999 1999 1998 1998
Comm. Code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Quantity 66247000 416000 45951000 422000 61756448 1965600 10140510 1821080 23538036 1771790 64354365 850790 28326200 2836120 14821500 9411780 2797822 12723598 300 6099880 4124102 144000 9814480 48000 3750065 8618500 34800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精品文档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一、引言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基础。
中国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性比较优势,重点培育粮食优势产区,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等区域发展概念,陆续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对于支撑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8-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6.5万吨增加到60193.5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从316.6公斤增加到442.37公斤,实现了我国粮食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量问题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而结构问题对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显著增强,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分化,原有“南粮北调”的格局发生逆转,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
分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晋冀鲁豫、东北、东南沿海、长江中游、西北、西南和京津等粮食生产区域格局。
其中的一些区域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目前已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10年连续增产,但我国粮食生产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水土资源等制约因素日渐增强,极端气候条件和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粮食生产的风险增加。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适应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以及品种结构供需变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的优势产区,对于协调我国区域间粮食供求关系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这
面三
用种
折作
线物
2011 0.0035 0.1671 0.0131
那么粮食出口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2007-2012年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 (SITC Rev.3-041 042 044) 三种农产品的RCA指数
年 小 麦 出 大 米 出 口 玉米出口 商品出口总值
份 口总值 总值
总值
2007 480779060 478472160 874257167 1,220,059,668,452
大力挖掘农产品的差异型竞争优势,快速 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从而提高农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0.1671
0.0131
4.8817
0.0079
0.4255
4.4504
0.0934
2.3400
8.9328
0.7497
0.0333
2.7226
0.1251
0.1644
0.5108
0.0548
0.1061
1.0465
1.7783
5.6622
0.1846
10.0393
1.9190
0.0000
21.1313
中国粮食行业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2707班 任志萍 1207524031
粮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保证,2012年国 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年我国粮食总 产量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367亿斤,增 长3.2%,实现“九连增”,自给率达到95%。 而且,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都增产,而且基本实现全国均衡增产。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我国小麦、大米和玉米产业的RCA都小于1,说
明三种商品都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 非常弱。
• 2007-2008年小麦和玉米产业的RCA指数迅速降 低,原因全球发生粮食危机,我国限制了粮食 出口,之后几乎无变化,小麦产业的RCA指数在 2009-2011年几乎为0,而大米的RCA比较稳定, 波动较小。
0.3868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小麦RCA 指数
大米RCA 指数
如粮
何食
扩的
大国
我际
国竞
的争 粮力 食?
应 对
生 产 总
措 施
量
和
增
强
立足国内生产,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采取 综合措施, 逐步形成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
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优质农业,改进技术,推进农业 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产品 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投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世界大米出口总值 世界玉米出口总值 世界小麦出口总值 世界出口总值
24,263,700,000 33,780,500,000 32,946,200,000 13,806,171,000,000
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单位:美元
RCA
小 麦 的大 米 的玉 米 的 年份 RCA指数 RCA指数 RCA 指数
玉米RCA 指数
通过我国近五年小麦、大米和玉米的RCA指数变化 分析和与其他国家作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三大粮 食农作物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这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粮食尽管实现了增 产,但生产总量仅能维持我国国民消费,甚至需要 依靠进口,说明我国面临的粮食挑战是严峻的。
农业部专家指出,目前粮食处于一种紧平衡, 2012年以来玉米、小麦、大米进口规模都有所增 大。从结构看,口粮需求保持基本稳定,但粳稻供 求一直偏紧;玉米由长期净出口转为持续净进口, 饲用小麦明显增加,同时我国不仅面临着物化成本 和人力成本的“双涨”难题,还有国内外市场的 “双冲击”的压力。
• 比较三种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来说 近几年大米产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2011年各主要国家小麦、大米和玉米产
业的RCA指数
国家 美国 中国 加拿大 法国 澳大利亚 俄罗斯 德国 巴西 印度 泰国
小麦的RCA指 大米的RCA指 玉米的RCA指
数
数
数
2.8851
1.0481
5.0432
0.0035
2008 30528039 2009 2262621
481430066 523565176
73471701 1,430,693,066,080 31688647 1,201,646,758,080
2010 1503 2011 17396400
416056843 426959467
33328190 1,577,763,750,888 46535550 1,898,388,43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