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弗森美术馆分析
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世界博览会中华民国馆,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姓庄,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妻子卢艾琳为中国留美学生,他们育有3儿1女,其中贝建中与贝礼中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17年4月26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
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
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理想。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我喜爱的设计师 贝聿铭

2002年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画般的 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多用光 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 间 采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景 框景 庭园理水等涉及手法光, 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师贝聿铭 的名言。
日本MIHO博物馆
• 在日本京都自然保护区中琵 琶湖西侧,有一座世界闻名的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他被秀丽的湖南峰山脉所围 绕。虽然京都到美秀美术馆有 一小时路程,但是自从竣工以 来 ,除馆休之外,每天都接 待大量参观者。到了春秋,美 秀美术馆四周有大户川及田代 川等美丽河川,在途中可享受 传入耳朵的流水声及瀑布声。 信乐这一个地方得天独厚,拥 有很多历史及文化的遗迹,因 此信乐也被称为天然美术馆。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费城莱斯 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 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后来,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 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将关切环境提升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 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 然而,苏州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和谐上: 贝氏以中国人的坚忍不拔证明了华人建筑师也能在西方创造奇迹。贝氏的中国风精神深深影响了建筑界甚至是整个世界。 今年92岁的贝聿铭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他的一生都在创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 用自己独到的设计为许多国家留下了一道道风景。
美术 馆

地面层平面图
最大的展览室是两层高,50英尺见方的雕塑庭,雕塑庭 是整个美术馆的精华。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 华盛顿 1968--1974
1968年规划设计美国 1968年规划设计美国 国家美术馆增建的东馆时, 国家美术馆增建的东馆时, 正值后现代主义渐渐流行 之际, 之际,贝氏却笃信现代主 义建筑仍然是主流, 义建筑仍然是主流,仍将 继续保有主导的地位。 继续保有主导的地位。他 坚决地表示建筑不是讲究 流行的艺术, 流行的艺术,建筑物应该 以环境为思考起点, 以环境为思考起点,与毗 邻地建筑物相关, 邻地建筑物相关,与街道 相结合, 相结合,而街道应该与开 放空间相关。 放空间相关。此环保理念 在东馆中得以淋漓尽致地 发挥。 发挥。
与其他的美术馆比较,伊弗森美术馆 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型美术馆,其藏品虽不 少,但尚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们,势必 得依赖不停地举办特展或巡回展来支持运 作,所以其空间必须要能适应多边的,类 型不同的展览。
另外还因为其基地位于市 中心更新区,以其规模若想成 为吸引人的场所,势必要有与 众不同之处。所以贝氏从造型 着手,为该馆设计了大小,高 度都不同的10个展览室。
贝聿铭 I.M.Pei
1983
贝聿铭已经给予了这个世纪一些 最美丽的内在空间和外形。 最美丽的内在空间和外形。但是他的 作品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 作品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他总是 关心他建造的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 关心他建造的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 他拒绝把自己限制在某种范围狭窄的 建筑问题当中。 建筑问题当中。在他过去四十多年的 工作中, 工作中,他所涉及的项目不仅仅包括 工厂, 工厂,政府和文化宫这些宏伟的建筑 物,还有为中等和低收入人们所建造 的住房。 的住房。他对材料运用的多才多艺已 经达到了诗一般的水平。 经达到了诗一般的水平。他的机智和 耐性使他能够将不同兴趣和原则的人 们聚集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 境。
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建筑为纪念有功绩的或显赫的人或重大事件以及在有历史或自然纪念性建筑特征的地方营造的建筑或建筑艺术品。
这类建筑多具有思想性、永久性和艺术性。
古代埃及的方尖碑是奉献给太阳神的,可算宗教纪念性建筑的开端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建造的世界上最巨大的纪念性陵墓建筑;中国曲阜孔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建筑群;美国华盛顿总统纪念碑是近代最高的纪念碑(碑高169.3米);南京中山陵则是中国近代优秀的纪念性陵墓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的纪念性建筑已经开始同某些使用功能结合起来,如纪念科学家的图书馆、纪念著名运动员的体育馆、纪念画家的美术馆和纪念作家的陈列馆等。
纪念性建筑可以分为留念性的、历史性的和纪念性的。
留念性建筑是纪念性建筑指规模较小的诗碑、记事勒石等,历史性建筑包括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而作为文物加以保护的建筑,如故居、会址等。
纪念性建筑则为规模较大的或专事兴建的纪念堂馆、陵墓、碑亭、牌坊、凯旋门、纪念性雕塑和纪念苑等。
纪念性建筑有庆祝性的、表彰性的、宣传性的、祭祀性的、墓葬性的,也有装饰性的和标志性的。
这些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也可以是群体建筑。
主要是:①纪念性建筑往往要求庄重的外观和气氛,比一般建筑保存更纪念性建筑长时间,因此常用石材、铸铁、铜、不锈钢等材料。
②纪念性建筑中的陵墓有供后人举行纪念活动的作用,有的还须具有保存遗体的功能,例如莫斯科的列宁墓(见彩图)、北京毛主席纪念堂(见彩图)等陵墓建筑内,设有保存遗体的冷冻空调系统。
③纪念性建筑须具有鲜明的思想内容和庄严、朴素的艺术造型,如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彩图)用中国传统的形式反映出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开创历史新纪元的豪迈气概。
日本人民在中国音乐家聂耳罹难地神奈川海滨,为他建造了一座形象独特的纪念碑。
纪念碑是一块平卧的碑体,酷似置于海滨的一只琴,仔细看去却是一个耳字,以巧妙的构思表达对这位音乐家的怀念。
总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从“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环保,可持续发展”,这几个角度展开。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 成。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 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 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 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业主又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这些 因素,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 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 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 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 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又不失为一个 整体。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 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 入口则偏处一隅。而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 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 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同时,展 览馆入口北侧的大型铜雕,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 彰。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 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 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 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 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 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 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 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 ,从500个候 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 这绝非溢美之词。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 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 1982年推选他获得“最佳大型普利兹克建筑学奖金”。总部设在 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 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 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伊弗森美术馆分析PPT课件

♠展览区与工作区分开,有很好的 分流作用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建筑融 于自然,体现了贝聿铭建筑融合 自然的空间观念 ♠内部分区明确,功能与尺度相适 应
.
8
♠自二楼楼梯平台处遥望馆内 东南角由螺旋楼梯步上二楼, 以大内庭为核心,四个展览室 呈风车状环绕它布置,主体突 出,主从分明。 ♠展览室采取封闭式,人工采 光为主,既可提供更多展示墙 面,又使游客不受干扰 ♠“井”字形的展览空间环绕 内庭,人们在二楼只能看到中 庭不能穿越,通过对空间的环 绕可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大师作品分析
贝聿铭——伊弗森美术馆
姓名:何培 (43号) 班级:建筑设计技术
.
1
分析目录
1、贝聿铭的简历 2、伊弗森美术馆 3、总平面图分析 4、建筑细部分析 5、贝聿铭的相关作
品欣赏
.
2
贝聿铭的简历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 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 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 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 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 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 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 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 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 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 博物馆。
.
4
总平面图分析
◆ 基地位在纽约州西拉克斯市中 心区 ,是贝氏建筑生涯中的第一 件美术馆作品与其它的美术馆比较, 伊弗森美术馆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型 美术馆,其藏品虽不少,且尚不足 以靠藏品来吸引人们,势必得依赖 不停地举办特展或巡回展来支持运 作,所以其空间必须要能适应多变 的类型不同的展览。
经典重温_贝聿铭大师建筑创作思想浅析_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_谢俊

69●观点摘 要:通过丰富的图例,从场所精神、创新、细节等方面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各阶段设计成果的对比分析,结合相关的文字资料,探究了先生的创作思想和历程,并结合建筑建成后的实际效果,从布局、空间、造型、园林等方面分析作品,分享大师成熟的设计思想和高超的设计技巧。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布局;空间;造型;园林; 设计思想;创作手法Abstract:Through a wealth of legends, fromthe Spirit of Place,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details of Mr. Ieoh Ming Pei’s Suzhou Museum design stages of new building design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ext information, explores the creative ideas and history, Mr. Ieoh Ming Pei conjunction with the actual resul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from the layout, space, shape, garden, etc. analytical work, study and master the sophisticated design ideas and superb design skills.Keywor ds:Suzhou Museum;layout;space;modeling;garden;design idea;creation method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3-0069-071 大师简介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从“对摇滚乐可是一 无所知”,到亲身去 学习和体验什么是 Rock—roll,然后再 作出设计的计划,从 人性的角度出发,充 分映照了他“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香港中银大厦 1982年 - 1990 年 年
贝聿铭认为,“建 筑和结构”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建筑 师如果不能意识到 结构所蕴藏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好的设 计。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 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
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 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 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 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模数都
4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透明金字塔 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创 作,把这份科学与艺术 相结合的美带入人们的 生活。建筑与自然相融 合的空间理念,主导着 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们 行径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自然的阳光透过窗棂交 织的光影仿佛能让周围 的线条流动起来。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 画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 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 景 框景 庭园理 水等涉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 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 言。罗浮宫的 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 引入死气沉沉 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 晒晒今天的阳 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伊弗森美术馆 伊弗森美术馆 贝聿铭
姓名:何培 (43号) 班级:建筑设计技术
分析目录
1、贝聿铭的简历 2、伊弗森美术馆 3、总平面图分析 4、建筑细部分析 5、贝聿铭的相关作 品欣赏
贝聿铭的简历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 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 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 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 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 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 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 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 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 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 博物馆。
建筑细部分析
♠空间大小、高低、开敞与封 空间大小、高低、 空间大小 闭形成对比破除单调 ♠立面虚实对比以四大方盒为 立面虚实对比以四大方盒为 造型主题 高低差异(贝聿铭从造型着手, 高低差异(贝聿铭从造型着手, 为该馆设计了大小、 为该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 同的十个展览室。) 同的十个展览室。) ♠大块体量 大块体量 ♠相互连接 相互连接
总平面图分析
◆ 基地位在纽约州西拉克斯市 中心区 ,是贝氏建筑生涯中的第 一件美术馆作品与其它的美术馆比 较,伊弗森美术馆是一个地方性的 小型美术馆,其藏品虽不少, 小型美术馆,其藏品虽不少,且尚 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们, 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们,势必得 依赖不停地举办特展或巡回展来支 持运作, 持运作,所以其空间必须要能适应 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览。 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览。 ◆ 整个美术馆主体平面呈中心 旋转对称, 旋转对称,从外观上限定内部空间 布局,同时使各体块达到统一。 布局,同时使各体块达到统一。
♠自二楼楼梯平台处遥望馆内 自二楼楼梯平台处遥望馆内 东南角由螺旋楼梯步上二楼, 东南角由螺旋楼梯步上二楼, 以大内庭为核心, 以大内庭为核心,四个展览 室呈风车状环绕它布置, 室呈风车状环绕它布置,主 体突出,主从分明。 体突出,主从分明。 ♠展览室采取封闭式,人工采 展览室采取封闭式, 展览室采取封闭式 光为主, 光为主,既可提供更多展示 墙面, 墙面,又使游客不受干扰 ♠“井”字形的展览空间环绕 “ 内庭,人们在二楼只能看到 内庭, 中庭不能穿越, 中庭不能穿越,通过对空间 的环绕可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的环绕可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伊弗森美术馆
位于纽约州西拉克斯市中心区的 伊弗森美术馆是贝氏建筑生涯中 的第一件美术馆作品。 伊弗森美术馆以其造型著名, 其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件巨硕的雕 塑品。与其它的美术馆比较,伊 弗森美术馆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型 美术馆,其藏品虽不少,且尚不 足以造藏品来吸引人们,势必得 依速不停地举办特展或巡回展来 支持运作,所以其空间必须要能 适应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览。 再则其基地位于市中心更新区, 以其规模若想成为吸引 人的场所, 势必要有与众不同之处。
贝聿铭的相关作品欣赏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卢浮宫扩建工程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北京香山饭店
澳门科技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 日本礼堂在地面 西侧的地下礼堂在地面 上凸出一个方盒, 上凸出一个方盒,与美 术馆的建筑主题形成广 界定出入口的范围。 场,界定出入口的范围。 ♠不同展厅高低对比,层 不同展厅高低对比, 不同展厅高低对比 次感很强。 次感很强。
建筑内部分区
♠展览区与工作区分开,有很好的 展览区与工作区分开, 展览区与工作区分开 分流作用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建筑融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于自然,体现了贝聿铭建筑融合 于自然, 自然的空间观念 ♠内部分区明确,功能与尺度相适 内部分区明确, 内部分区明确 应